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32|回复: 0

什么是卖场的热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6 11: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卖场的热点
万卓
  什么是卖场的热点?如果认为卖场的热点就是相对于竞争对手价格低廉的产品,那你就错了。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卖场利用大规模采购获得的价格优势已经难以显现,当价格相差无几时,你愿意到宽敞、舒适的卖场里买东西,还是愿意到嘈杂纷乱、布局零乱的卖场里买东西?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答案不言自明。
  吸引人的卖场并不都意味着是投入高的卖场。传统的大卖场方式,已经很难符合现代人消费需求层次提高的要求。卖场的购物氛围、商品的展示、温度灯光是否适宜等等舒适性指标成为人们越来越讲究的问题。为了满足购物的乐趣与享受,一些新的广告形式正在不断涌现,卖场的布置、商品的展示禾口陈列亦随着改变,一种以提升卖场品牌形象的“POP系统”概念由此应运而生。
  “POP”的全称为Point ofPurchase,意为“购买点”。它是一个系统的集合概念,其涵盖内容也大大超出了传统的“POP广告”范畴,包括商店设计、装修、橱窗、陈列、模特、背板、道具、光线、POP广告、产品宣传册、商标及吊牌等零售终端的所有视觉要素。而终端陈列中又分店铺规划(结构、布局、货架)等的陈列和产品、色彩、饰品搭配陈列,人员的陈列等等。
  POP系统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普遍关注,其在现代商业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少国家已将其列为除电视、报纸、广播、杂志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大媒体。美国POP广告协会主席卡瓦勒(Kawala)指出:70年代是广告的时代,80年代是市场营销的时代,90年代是零售和促销的时代,其中POP系统是关键性的部分。巧妙的商品陈列达到强烈的视觉传达效果,可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POP系统概念进入中国零售卖场的时间并不长,以1998年北京华堂商场大面积应用POP为起点;一些零售企业开始采用麦克笔书写价格牌、陆续设置POP美工这一职位。但至今,国内的零售企业对POP认识和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或是被动地应用,认为POP就是海报,就是单一广告。有些企业认为POP是负担,甚至要取消POP。
  现在,POP已从单一广告向系列发展,也就是我们提到的“POP系统”,要提升卖场形象、增加吸引力,单一的POP广告已经不能胜任。用“卖场对POP的重视程度和运用程度决定了企业的经营业绩”来形容其的重要性并不为过。由此,POP系统受到青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剥离了价格优势的大卖场需要另辟新径提高吸引力。
  大卖场发展迅猛源于经营优势,包括沃尔玛、家乐福,因其集约经营和规模效益而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和商品丰富度。但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这个行业似乎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通过大规模采购而获得的价格已经很透明,卖场的这一核心竞争力——价格优势将很难继续,并且这种大众综合超市的运作模式容易效仿。想在超市大卖场“扎堆”的商圈中独树一帜,单纯靠价格和促销来吸引消费者已经变得不现实,必须推出特色服务,提升卖场形象,为消费者营造舒适的购物环境吸引人气。且这种无形的竞争力带来的附加值是巨大的,并为卖场培养了一群忠诚的消费者。
  二、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可任意支配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导致购买行为的随意性增强。
  进入商店的人群大体可分为三类有明确购买动机的消费者(计划性购买)、无明确购买动机的顾客和无购买动机的顾客(非事先计划的随机购买)。国外众多学者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做过各种各样的研究,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顾客在销售现场的购买中,三分之二左右属非事先计划的随机购买,约三分之一为计划性购买。”日本某学院教授青木幸弘进一步指出,在占76.1%的非事先计划购买中,在商场内随机想起购物的占27.6%,因价格便宜而购买的占18.3%,由营业员推荐购买的占8.5%,纯粹;中动型购买的占15.3%。
  既然在实际购买中有三分之二的人是临时做出购买决策,很显然,零售店的销售与其顾客流量成正比。如何利用店面POP极力展示商店的自我特色和经营个性,吸引消费者入店,并能激发顾客的随机购买(或称冲动购买),有效地促使计划性购买的顾客果断决策,实现即时即地的购买成为关键。
  总之,POP所扮演的就是把卖场的自我特色和经营个性,凭借其新颖的图案,绚丽的色彩,独特的构思等形式引起顾客注意。抓住顾客的关心点与兴奋点,促成;中动购买。Retail isdetail,每个细微细节都是为客户创造和谐的购物氛围、丰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当消费者感受到你在关心他们自己的利益,为他们创造出价值,他们就会对你忠心不二了。
  三、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消费个性化”、“感性消费”、“舒适消费”等新的消费特征趋势不断涌现。
  如今,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精神消费阶段。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名:菲利浦·科特勒最先注意到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精神消费”特征,人们消费总体层次和构成向高层次化、舒适化、感性化方向发展,也即是人们消费行为的第三阶段:精神的消费阶段(第一阶段是量的消费,解决温饱;第二阶段是质的消费,要求健康品质)。
  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不仅要求能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同时也要求购物环境舒适。在一项调查中显示,超过半数的调查者并不是为了购物才到卖场/超市,更是把逛卖场/超市当成一种享受和放松的消遣方式。而POP系统既能为购物现场的消费者提供信息、介绍商品,又能美化环境、营造购物气氛,在满足消费者精神需要、刺激其采取购买行动方面有独特的功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00:41 , Processed in 0.28683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