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38|回复: 2

[【文史类】] 军统另类人物邓葆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1 11: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军统另类人物邓葆光
汪烈九
误入歧途,专心抗日;
  出奇制胜,力护国书。
  
  东渡求学,以敌为师,日本政府驱其出境;误入军统,忍者必胜,提前判知偷袭意图
  
  1941年12月7日8时(夏威夷时间)刚过,日本偷袭珍珠港成功。远在广岛湾“长门号”旗舰上的山本五十六上将和东京大本营,都收到了偷袭成功的电报。几乎是同时,重庆国民党军统经济研究室代主任邓葆光也收到了。
  几个月前,助手交来一卷签阅后即将归档的情报:“日本将以大量的橡胶换取苏联的木材,日前,日苏双方正在加紧谈判。”
  邓葆光巡视“战时全球形势图”,一束强光从脑海深处直射南洋群岛,这才是生产“大量橡胶”的地方。而南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空军基地。他用右手食指将两地联结起来,灵感来了,是不是又一个高丽参变日本红参再变钱的法子,日本要“借”南洋之橡胶“换取”苏联之木材?如果是,必将取道珍珠港。如何取道,给美国说好话?美国断然不从!只有以战争征服。如何开战?日本绝不会明干,只有不宣而战,打得美军措手不及!
  邓葆光立即总结出自己的想法,交给戴笠。军统以中国情报部门的名义发给英美。
  现在事实证明,自己的判断没错,可却被高傲的英美置之一边,他的心里不知是欣喜还是心酸。
  1927年,邓葆光调到汉口一家花行的上海分行当会计。业余闲暇,他将自己的所闻所感撰成论文,投寄报纸。不久,接二连三的经济论文在上海《时事新报》上发表。这时他不足20岁。
  正当他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时候,“九一八事变”发生了。一条条受侮的消息传到上海,邓葆光冒出个与众不同的想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研究反日,应该到日本,当敌人的学生去!
  1934年春,邓葆光踏上日本国土,成为东京中央大学的一名经济研究生。在日本攻研的一年零六个月里,中日邦交关系不断恶化。中央大学校长找到邓葆光,代表日本政府,委婉地下了驱逐令。
  也许是天意,北平一家报纸即将采用邓葆光的一篇论文,发函请求补充一些论据。北平行让他遇到了人生的另一半——美国姑娘格尼娜。在妻子的帮助下,邓葆光改名换姓,重入东京中央大学。有了美籍妻子这张护身牌,出入日本图书馆、研究机构,反而方便了许多。
  那段时间,上海《申报·经济周刊》、《新中华》、南京《日本评论》、《时事月报》,大量刊载有研究日本政治经济的论文,这些文章成为沪、宁各高等学府及经济研究机关的必读物。这些都是邓葆光写的,只不过他不再署本名,引用日本资料更加慎重隐蔽。
  在日本期间,邓葆光接到一位南京胡某的读者来信。邓文在各处发表,署名皆不同,姓胡的如何确认出自自己之手,又探知在东京的住处?更惊奇的是,对方确非门外汉,几次在信中提到日本人新的研究成果。
  邓葆光学成归国,正值中日全面战争一触即发之际。刚抵上海,从未见过面的老胡早已恭候于外轮码头。他奉上名片,邓葆光稍一浏览,立表钦佩:“胡先生供职中央政府,令人肃然起敬!”
  老胡最后开口:“国难将至,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愚弟此行别无它意,专诚为引荐兄之高就而来。”
  中央来人引荐,邓葆光自然中意:“不知胡兄想将愚弟荐引何处啊?”
  老胡神秘一笑:“怎会让兄屈就?中央军事委员会,中意不?”
  中央军事委员会,多好的一展身手的舞台,邓葆光感到前途光芒万丈。可去了方知,军事委员会不单是管军事,下面的分支机构不知几许,而且会内规矩与江湖行帮毫无二致。邓葆光几次想抽身退出,却被告知:“进来是竖的,退转去只能是横的!”
  邓葆光只怨自己没能多长一个心眼,但又绝不服气。还在国中时,他对人生的看法就是“持重待机,忍者必胜”。
  
  寻资助60两黄金,“私扣”国宝;意外见到潘汉年,“曲线”护书
  
  1948年冬,淮海战役序幕拉开。毛人凤发来急电:“……珠宝已抵台北,图书资料应立即启运。”
  毛电所指,是北平故宫、南京档案库里110只大木箱珍贵图书与档案资料,目前集中上海,等待运往台湾。这7万册图书是国之瑰宝,不少是绝版或前清皇家善本;至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历年文件、统计资料及重要机密,更是新中国建立之后重要参考资料。
  此时的邓葆光心中早有打算,他回电:“上海码头极挤,各机构抢船运物,实难插手。可否先运香港,俟机转台?请电示。”
  毛人凤没有回复,此时他正焦头烂额。不回答等于默许,邓葆光着手寻找开往香港的船只。愿意承载的船老板都是外国人,任凭如何说,归根结底,拿现金来,60两黄金。时间不能延迟,邓葆光找到在香港生意做得不错的老友汤元秉,获得了资助。
  为避开毛人凤的眼线,邓葆光绝不假手他人,一直等到货船启运,他才算放下那颗提到嗓子眼的心。刚回到家中准备休息,有人叩门,自称老友自北边来。
  开了门,露脸的是正被南京通缉的老陈。邓葆光惊问:“为何还不离开上海?”之前,邓葆光接到南京密电,说他任所长的东方经济研究所里有两名共党分子,立予逮捕解京。邓葆光回电,“两天前,陈、梁不辞而别”。私下,他让两人立即离开上海。
  老陈十分优雅地迈着方步:“我一直在您身边哩!”
  老陈开门见山,说明来意:“一来登门拜谢救命之恩,二来确实来报新春喜信:邓先生在抗战中的杰出研究工作以及一直以来的表现,证明邓先生定会弃暗投明,作出更大贡献。这不,先生这次的保书行动,组织上特别高兴,特命我们前来表示欢迎!”
  邓葆光兴奋不已,谨慎回道:“请再作吩咐,邓某必定全力以赴。”
  老陈紧紧握住邓葆光的双手:“明天,有位意料不到的人同您交代具体事宜。”
  邓葆光也不追问“意料不到的人”究竟是谁?他估计此人在共产党内,一定不平凡。
  浙江中路一家很不显眼的小酒店,邓葆光轻轻推开面西的一扇小门,靠窗的座位上站起一位风度潇洒的西装革履者。对上暗语后,不等邓葆光开口,对方自我介绍:“我叫潘汉年,请随意坐吧!邓先生,继续呆在上海于你十分不利。毛人凤在台湾正忙得晕头转向,一时顾不上查询你的事情。一旦有了时间,他会‘关顾’的!请邓先生找个由头即往香港,先行安顿。近一段时间,我们不会会面,一切由先生自行安排,与各方面巧作斡旋。将来局势大变,我们当再具体安排。这么办,邓先生以为如何?”
  与中共领导如此近距离地接触,又如此平等地商讨工作,这是国民党内绝不会发生的事情。邓葆光激动地回答:“潘先生的主意甚好,我听从安排。我的妻子至今还保留有美国国籍,我在那里会更方便一些,敬请先生尽量放心。”
  接受任务后的邓葆光,给在台的军统打报告,“上海飘摇,暂避香港”。军统同意,很快邓全家和几位心腹一同迁住香港。
  
  香港街头遇“光杀”,身中9斧大难不死;灵车诈死甩监视,英港警护送回大陆
  
  日子平静地到了1949年6月。邓葆光化名邓景行,在香港开了家宝丰洋行,平日里深居简出。
  邓葆光心里一直记挂着藏在香港招商局仓库的图书,那并不是个十分安全的地方。他私下搜寻到一处不显山不露水的私人小仓库。但是,一要偿还招商局的两年租金,二要秘密雇人抢运,还要预付保险系数高价格也高的仓库租金。算下来,把整个洋行赔进去也抵不了这笔巨大开支。
  邓葆光又一次找到愿意慷慨解囊的“大款”。香港猪鬃大王古耕虞十分佩服这位经济界的学者,二话不说,开出3万元支票。
  一直深藏不露的邓葆光,终于“抛头露面”了。淅淅沥沥的雨夜,他亲自组织一批人,将110箱国宝从招商局仓库提出,装上盖有油布的货车。自己与司机在黑夜中兜了好几个圈子,才停靠于中环路的永安仓库库门前,守候这儿的是保丰行的几个心腹伙计。他们把书箱搬进库中,蒙上防雨布,向永安老板预交两年库金,并达成君子协议:仓库再不接纳其他存货业务。
差不多与此同时,台湾方面终于有了点眉目,特务们直扑招商局仓库,却是空空如也。毛人风气急败坏,暂时放弃寻书,下达杀令:不要活的,只要邓葆光的尸首。
  台湾特务买通香港黑社会,出重金排查,终于“淘”出了一年半前由上海迁港的邓景行,一切符合通缉密令。
  1950年9月12日正午,因多日未去洋行,邓葆光打破由知己者转送邮件的规定,亲自出门。刚行至人行道上,跳出4名彪形大汉,锃亮的大斧一齐劈向毫无戒备的他。邓葆光身中9斧,倒于血泊之中,幸有好心人将他就近送往圣玛丽医院。
  第四天,邓葆光才有了点生气。他一睁眼,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暗……杀。”格尼娜望着醒来的丈夫:“光天化日,在大街上用利斧杀人,这不是暗杀,这是‘光杀’!”
  侦知邓葆光又活过来了,一不做二不休,毛人凤要求在港特务务必亲手刺杀。
  环境日益险恶,格尼娜让两位贴心职员看护丈夫,自己抽身找到香港警署。她推推桌上的纸笔,问“公事公办”的户口司官员:“贵方何时可以破案,有时间表吗?我的丈夫随时可能再次被害,医院院方可以作证。如果贵方认为不会,请你立下字据。生命的最低价是多少,就填写最低赔偿标准吧!”
  英国人这会儿反倒劝导起来,他打开文件柜,拿出文本,为邓葆光离港办理手续。
  圣玛丽医院的太平间,几乎每天都有焚尸场的灵车接运即待火化的尸体。这天如往常一样,一具白布裹就的尸体被抬上灵车。从车门缝清楚地看到,灵车后尾随一辆黑色小轿车,直至跟着灵车到了焚尸场外,见灵车良久不出,才慢慢倒车离场。
  那具“尸体”一跃而起,却是纱布缠裹的邓葆光。英国人履行了他们“护送出境”的诺言,一辆海蓝色小轿车直驱罗湖桥的北头,进入广州。邓葆光在妻子的扶持下下车,见到共产党的干部,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轻声地说:“我回来了!”
  其后,邓葆光迁居上海,住进政府安排的小洋楼。再不用为安全担心,可他仍日夜系念着他给新中国的礼物——110箱7万册珍贵图书及其他资料的安全!
  仿佛心有灵犀,上海副市长潘汉年、公安局长杨帆,一道来探视邓葆光,并带来特别兴奋的消息:那批深藏在香港中环路私人仓库的国宝,已全部安全运抵上海,不久将送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保存于故宫博物院及北京图书馆。
  1955年,正当邓葆光准备进一步做好经济研究,横祸飞来:曾与他有直接联系,引导他正式回到人民行列的潘汉年、杨帆被定为“内奸”。邓葆光也受到株连,被关进劳改农场,与之生死与共的妻子被迫远渡重洋,回到美国。
  1980年,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为邓葆光彻底平反。1985年,国家发出表彰嘉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 17: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妻子怎么叫做“被迫”回到美国?对这最后的几句话比较好奇。
我们在课堂上讨论,一提到抗战就会有同学说不要说日本怎么怎么样
那当然,日本人团结,而中国人不团结,可是也不要忘记那个时代的中国,在战争里浴火重生,要世界看到她的力量以及她创造出来的奇迹
我一直不喜欢别人抨击自己的国家,可是有时侯处在现在的这个社会,我们周遭又有太多要人伤心的事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4 15: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这样报效中国的人喝彩,你们是中国的脊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9-24 21:17 , Processed in 0.13412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