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37|回复: 0

能指望社保养老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7 07: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能指望社保养老吗

自2000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7%以后,中国开始迈入老龄化社会。虽然最近5年该等比例仅仅上升了0.9个百分点,但基于1949~1958年平均35.05‰的高出生率,加上1962~1965年平均出生率达到惊人的39.35‰,直到1976年才降至20‰以下(2006年为12.09‰),未来30年中国社会老龄化的趋势丝毫不容乐观。糟糕的是,由于退休年龄为女性55岁、男性60岁,因此,30年以后,中国退休人口的数量将远远超过国际公认的老龄人口,换句话说,目前7.64亿的就业人口都将在这一时期内失去或将要工作机会。

然而,究竟有多少人可以享受社会养老基金呢?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到2006年底,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在岗人数仅为1.41亿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仅为18.5%。以最近4年平均6%的增长速度计算,并考虑到就业人口的增长,30年后参加基本养老人口的覆盖率不大可能达到100%。

问题的关键是,就算30年后参加基本养老人口的覆盖率达到100%,中国社会的养老局势依旧相当紧张。确切地说,那时大多数人依然不能指望社保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按照我的测算,截至2006年底,已汇集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余额,按照已参加该等保险的人数计算,每人大致是3200元,如按照全部就业人口计算,则不到800元,分别相等于2006年度平均工资水平的16%和不到4%。这真的称得上是还不够打醋钱。

正式的说法是,按照目前偏低的基本养老基金余额计算,30年后不仅根本不可能实现全体劳动者享受基本养老的目标,而且连起码的基本养老基金收支平衡都会变得越来越艰难。

那么,可以指望居民储蓄存款实现养老目标吗?尽管中国保持着世界最高的储蓄率,但到2006年底,全部就业人口人均储蓄余额为21150元,大致等于同期一年的工资收入,而总人口的人均储蓄余额仅为12293元。众所周之,大多数中国家庭的储蓄都是准备用来购买住宅和子女教育的。因此,可以肯定地讲,就即将到来的退休高峰年份而言,绝大多数中国家庭至今并没有做好准备。

然而,考虑到近年来日益严重的流动性过剩,继续增加居民储蓄将进一步破坏中国经济结构,特别是在不得不以扩大投资的途径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的情况下出现持续的通货膨胀。毫无疑问,通胀对广大中低收入者经济状况的影响是最为悲观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是从价格开始的,但历时最长的价格改革至今依然留有许多死角,它们主要集中在类似生活用水、电力、天然气、成品油等公共商品领域。该等公共商品的在整个价格体系当中所扮演的基础性角色,决定了未来几乎所有的其他商品价格都存在程度不同的上涨压力。

在很大程度上,商品价格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基于占全球总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而不可避免的市场供不应求,二是全球性流动性过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热钱。的确,就资产的流动性差异而言,所谓流动性过剩,就是指一系列短期资产的膨胀,结果当然是热钱增长。所谓热钱似水,流动性过剩冲击到哪里,那里就会出现价格上涨,从大宗商品到股票,从房地产到艺术品,盖不出于其左右。

鉴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趋势难以出现根本性逆转,相反,伴随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下跌的可能性,因此,当中国的价格改革全面完成后,国内通胀形势将更加严峻。

我们已经知道,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通常会带动公司盈利增长,而且其增长速度往往快于价格上涨幅度。进一步说,由于中国公司有着非常明显的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因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动的公司盈利增长,中国公司要比外国公司尤其是发达国家本土化比重较高的公司更胜一筹。在这种情况下,选择股票投资,很可能是中国人养老的最佳解决方案。实际上,在美国,股票投资已被充分证实了其卓越的养老基金增殖性。

按照2006年底中国股市流通股市值计算,全部就业人口的人均股票资产为3272元,总人口的人均股票资产为1903元。尽管这较一年前大幅增长了135%,但对比人均储蓄,还不能说中国人更偏爱股票。当然,目前中国企业不到3%的直接融资比例为人均股票资产持有余额持续增长提供了宽松而有利的金融环境。

再说一遍,股票投资的秘笈永远是买最好的股票,而不是盲目地买入低价股。只有这样,才能分享基于经济良性增长的绩优公司盈利增长。在我看来,股票投资可能是人们分享经济增长的最佳路径,特别是那些退休之后或即将退休的劳动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22:51 , Processed in 0.08429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