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19|回复: 4

[军事体育♡] 军事  军事      俄罗斯潜艇大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5 1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塞拉级攻击核潜艇

“塞拉”级(Sierra)攻击核潜艇为多用途攻击潜艇,但其最主要的任务则是消灭敌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首艇于1982始建,1983年下水,1984年服役。该级艇有2型共6艘。“塞拉”级艇采用钛合金双壳体,具有潜深、低磁的优点,但造价非常昂贵,有被““阿库拉””级取代的可能。




  “塞拉”及多用途攻击核潜艇属于前苏联第四代攻击型核潜艇。首艇于1984年建成服

役,最后一艘迟至1993年才交付部队。该级艇共有2型,均位于前苏联高尔基市的第112设计局(即现在的“天青石”中央设计局)设计、“红色索尔莫沃”造船厂建造成的。

  该级艇虽然被定为多用途攻击潜艇,但其最主要的任务则是消灭敌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当然“塞拉”级也能胜任摧毁敌方水面舰艇、攻击陆上战略目标等多种任务。




  主尺寸:艇长:110.5-112.7米、艇宽:11.2-12.3米、吃水:9.4米排水量:7200吨(水面)、10400吨(水下)动力:1座VM-5 190 MWt压水堆1台蒸汽轮机50000马力航速:18节(水面)、35节(水下)潜深:700米(安全)艇员:61名(以上数据为“塞拉”Ⅱ)

  武器装备:SS-N-21远程巡航导弹、SS-N-15中程反潜导弹、SS-N-16远程反潜导弹、SA-N-5/8防空导弹;53型、65型鱼雷和各种水雷

  电子设备:“鲨鱼鳃”主/被动搜索与攻击型低频艇壳声纳,“鼠叫”低/中频型主/被动搜索跟踪声纳,拖曳线列阵甚低频声纳;“魔伴”搜索雷达,“停车灯”侦察雷达等






阿库拉级攻击核潜艇

“阿库拉”级潜艇,是由苏联著名的“孔雀石”潜艇设计局在VIII型攻击核潜艇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属于前苏联第四代攻击核潜艇,其主要用途是消灭敌方各型潜艇,特别是弹道导弹核潜艇,摧毁敌方水面舰艇、陆上重要目标和布放水雷以及保交等众多任务。该级于1972年被批准建造,1981年首艇在共青城船厂正式开工建造,1984年12月30日进入苏联海军服役。由于性能优良,后续艇在共青城船厂和北德文斯克船厂同时开工建造,至今共建成服役了16艘。




  总体性能和特点:“阿库拉”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艇长115米,艇宽14米,吃水10.4米,其水上排水量7500吨,水下排水量9100吨,最大潜深超过650米,自持力100昼夜,人员编制84人。

  “阿库拉”级采用了良好的水滴状外型,在艇体结构上为双壳体。里面一层为耐压壳体,用钛合金制造。钛合金的耐压壳能保证“阿库拉”级在深达650米左右的海底安然无恙。当年美国海军首次发现“阿库拉”级潜艇能够下潜到650米的水下时,竟然不知所措。因为即使在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反潜武器的打击深度和核潜艇的下潜深度均不超过500米。




  “阿库拉”级潜艇从艇腊至艇艉共分有7个耐压舱:武器舱、指挥舱、前辅机舱、反应堆、后辅机舱、主电机舱和尾舱。它们严格按照不沉性标准设计,加强了全艇的抗沉性。通常一个舱进水,其照样能执行战斗任务,两至三个舱进水,潜艇还能在海上漂浮数小时,以供艇员逃生。“阿库拉”级潜艇水上排水量7500吨,水下排水量达9100吨,不但是俄罗斯排水量最大的攻击核潜艇,就是在当今世界现役核攻击潜艇当中,也是数一数二的。西方核浴艇的排水量,除了美国最新型的攻击核潜艇“海狼”9137吨的水下排水量和其不相上下外,其余都不及“阿库拉”级。它之所以要有这样大的排水量,是因为大的排水量可使舱室的容积得以扩大,艇上便可以装载更多的武器,更多的电子设备,采用功率更大的核动力装置,拥有更大的自给力等好处。






SⅠ级攻击型核潜艇




排水量:7 200t(水面),8 100t(水下)。

艇总长:107m。

艇宽:12.5m。

吃水:8.8m。

航速:34kn(水下),10kn(水面)。

人员编制:61人(31名军官)。

动力装置:核动力,1座VM-5压水堆,功率190MW;1台GT3A汽轮机,功率70MW;2台应急电机,功率1.5MW,单轴;2个推力器,功率740kW。




导弹:彩虹设计局(RADUJA)SS-N-21“桑普森”(“石榴石”)潜射巡航导弹,用533mm鱼雷发射管发射,攻击陆上目标,惯性/地形跟踪飞行,射程3 000km,飞行速度0.7〖WTBX〗Ma〖WTBZ〗,200kt当量的核弹头,圆概率误差150m,约在200m的高度上飞行。SA-N-5/8“箭”便携式导弹发射器,12枚导弹。革新家设计局SS-N-15“星鱼”反潜导弹,用53cm鱼雷发射管发射,惯性飞行距离45km,弹头为200kt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鱼雷。革新家设计局SS-N-16“种马”反潜导弹,用65cm鱼雷发射管发射,惯性飞行距离为100km,携带200kt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鱼雷。

鱼雷:4具650mm和4具533mm鱼雷发射管,使用65cm和53cm鱼雷。共有用鱼雷管发射的武器40枚。

水雷:可用42枚水雷代替鱼雷。对抗措施:“圆边帽”/“秃头”电子对抗设备。“公园灯”D/F雷达侦察仪。

雷达:“魔对”对海搜索雷达,带有背对背电子战天线。

声呐:“鲨鱼鳃”舰壳声呐,被/主动搜索与攻击,低/中频。“鲨鱼肋”低频被动舷侧基阵。“鼠叫”高频主动攻击舰壳声呐。“魟鱼”3(“Skat 3”)甚低频被动拖曳阵。




该级艇在高尔基船厂(下诺夫戈罗德)下水,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舾装。该级艇类似于已取消的M级核潜艇,具有钛制的艇体,这就使它比AK级昂贵得多,而且它是A级的替代艇。后水平舵上的导流罩大于VⅢ级上的。内外壳体之间的距离相当大,这样可明显降低辐射噪声并提高抗损能力。在水平舵的左舷侧有V型的外罩,它盖住了可抛出的脱险舱。这种潜艇在水平舵的尾端还有一个球形外壳,用于拖曳通信浮标。下潜深度750m。该级艇装有“活泼泉”卫星通信系统。属于北海舰队,基地在阿拉·库巴。该级艇的第二艘于1997年退役。

SⅡ级攻击型核潜艇

  冷战时期,美、苏争霸海上,美以超级航母游弋大洋相威胁,苏以水下核攻击潜艇来抵抗。

  前苏联发展核潜艇具有“一级多型”的特点,随型号的增加,尺度、性能都有所改进,这样在节省设计费用的情况下,不担太大风险,便能得到相对先进的装备。攻击型核潜艇的发展也具有此特点,例如从60年代至70年代,前苏联相继设计、建造了V级Ⅰ、Ⅱ、Ⅲ型,

使攻击型核潜艇在数量、技术上得到很快发展。

  进入80年代以后,核战气氛逐渐离人类而去,世界一片和平发展经济的景象,前苏联攻击型核潜艇也放慢了繁衍与发展的节奏,迄今为止,只研制建造了2型S级和2型Ak级。

  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大批装备的继承者,在经济连年衰退的情况下,保持和发展了SⅠ、SⅡ、AkⅠ、AkⅡ级攻击型核潜艇,因为它们的先进性能,足以使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国家心神不定。从这次介绍的俄罗斯并非最先进的SⅡ级攻击型核潜艇,就能感受到这种震憾力。

  SⅡ级由SⅠ级发展而来,不仅只是尺度有所增加,性能上也有很大改进。

  SⅡ级只有2艘在役,都建于北德文斯克市的尼兹涅-诺夫格罗德船厂。首艇“普斯科”号(原“祖贝特卡”号)舷号K 534,1988年6月下水,1990年12月28日服役。第二艘为“尼兹涅-诺夫格罗德”号(原“奥库恩”号),舷号K 336,1992年7月下水,1993年8月12日服役。原计划中还有第三艘“火星”号,但该艇在没有建成之前,于1992年7月被取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2: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O(奥斯卡)Ⅱ级巡航导弹核潜艇




排水量:13 900t(水面),18 300t(水下)。

艇总长:154m。

艇宽:18.2m。

吃水:9m。

航速:28kn(水下),15kn(水面)。

人员编制:107人。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380MW的VM-5压水堆;2台GT3A汽轮机,功率为72MW(98 000马力),双轴,2个推力器。




导弹:该级艇可能到适当的时候装载革新家设计局“阿尔法”SS-N-27潜射巡航导弹。携带24枚切洛梅设计局SS-N-19“舰毁”潜对舰导弹(具有较低飞行高度的SS-N-12的改进型),指令修正惯性制导,主动雷达寻的,飞行速度1.6Ma,射程20~550km,弹头为750kg烈性炸药或500kt当量的核弹头。革新家设计局SS-N-15“星鱼”反潜导弹,从53cm鱼雷管中发射,惯性飞行距离45km,弹头为200kt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鱼雷。革新家设计局SS-N-16“种马”反潜导弹,从65cm鱼雷管中发射,惯性飞行距离100km,携带40型鱼雷或200kt当量的核弹头。




鱼雷:4具533mm和2具650mm鱼雷发射管。65cm和53cm鱼雷结合起来使用。包括鱼雷管发射的反潜导弹在内,共有28枚鱼雷管发射的武器。

水雷:能载32枚水雷。

对抗措施:“圆边帽”雷达侦察仪。

火控系统:“击球”火控系统,用于第三批目标确定。

雷达:“魔头”/“魔对”对海搜索雷达,I波段。

声呐:“鲨鱼鳃”舰壳声呐,被/主动搜索与攻击,低/中频。“鲨鱼肋”低频被动舷侧阵。“鼠叫”舰壳主动攻击高频声呐。“黑蛎蛇”(Pelamida)甚低频被动搜索拖曳基阵。




“奥斯卡”级核潜艇是在前几级巡航导弹核潜艇基础上改进的。其主要发展目标是在靠近前苏联的海域攻击敌方航母作战编队,占据航母编队航线的前方阵地,在导弹的最大射程 内用多枚导弹攻击航母编队。根据需要,击毁一艘大型舰艇需要2~7枚导弹,齐射数为4~15枚左右,因此研制了装备24枚导弹的潜艇,可进行二次攻击。

“奥斯卡”级核潜艇共分为两型,I型艇在1978~1983年内建造2艘;Ⅱ型艇从1983年开始建造,已建成11艘,在建1艘。





K(Kilo)级常规潜艇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前苏联共研制了5代10级近100艘攻击型常规潜艇。K(Kilo)级(亦称“基洛”级)潜艇就是其第5代,也是现役最新一代潜艇。




? 50年代初期前苏联建造的第一代Z级、W级和Q级常规潜艇,以及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建造的第二代F级和R级潜艇均属于中、近程潜艇。这类潜艇自持力较低,只适合于在波罗的海和黑海等浅水海域航行。60年代末期建造的第三代B级潜艇以及70年代初期建造的第四代T级潜艇是前苏联执行发展远洋海军大国政策的产物。这类潜艇的自持力有较大提高,适合于在公海活动,故称其为远洋潜艇。但因其技术性能比较落后,大部分后来退役或被封存起来。

? 由于自F级潜艇之后,前苏联只注重远洋潜艇和核潜艇的研制,近、中程潜艇的研制工作中断了近10年。而老式的W级和R级潜艇的服役期已达到或超过20年。这类潜艇性能也相对落后,迫切需要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在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西德、荷兰及瑞典等西欧国家的常规潜艇技术有了很大进步。性能先进的常规潜艇不断涌现,面临西欧的这种优势,前苏联也不甘示弱,重新展开了中型常规潜艇的设计工作。70年代末期该国决定建造一级吨位较大、性能较高的现代常规潜艇,即K级潜艇,来取代W级和R级潜艇,以充实和加强前苏联在浅水海域活动的常规潜艇力量。




? K级潜艇由前苏联第18中央设计局一现名为红宝石设计局研究设计,总设计师为IO.H.科尔米利蒂。1974年海军总司令批准了技术任务书,1976年12月20日开始技术设计。由共青城、下新城和列宁格勒海军部等3家造船厂批量建造。首艇于1979年在共青城船厂铺设龙骨,1980年下水,1982年建成并交付海军使用,最后一艘于1994年3月12日服役。K级艇的产品设计编号为877型,迄今该级艇共建造了40多艘,除该国海军服役的15艘外,其余大部分相继出口到波兰、罗马尼亚、印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以及伊朗等国家。







维克托级攻击型核潜艇




1.型号的产生

1959年,美国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号(SSBN- 598)开始服役,迫使前苏联重新考虑海上战略。以前忽视了反潜战,重新将其摆到重要位 置。在开始发展反潜水面舰艇的同时,开始建造主要担负反潜使命的“维克托”(Victor)级攻击型核潜艇。

该级艇是在第一代“十一月”(November)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艇上首部装备主/被动低频探测声呐,专门跟踪西方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后又担负为本国弹道导 弹核潜艇护航提供支援的使命。装备了经过改进的探测设备,大直径鱼雷发射管等,携带了 先进的反潜导弹,共发展了V-I、V-Ⅱ、V-Ⅲ三型艇,成为俄罗斯攻击型核潜艇的主力。

2.研制计划

计划概况

该级艇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探测能力,增强攻击能力,以反潜作为主要使命。

该级艇从1959年开始发展至1992年间共发展了三型艇:V-I型艇建造了16艘,V-Ⅱ型艇建造了7艘,V-Ⅲ艇建造了26艘,共建造49艘艇。目前,V-I型艇、V-Ⅱ型艇已全部退役,V-Ⅲ艇已退役19艘,还有7艘在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2: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鲨鱼级攻击型核潜艇




1971年,美国正式批准“三叉戟”(Trident)核潜艇发展计划。这种远程弹道导弹核潜艇对前苏联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了对付这种巨型核潜艇,前苏联在“维克托”-Ⅲ(Victor-Ⅲ)级攻击型核潜艇的基础上,从70年代初开始发展“鲨鱼”(Akula)级攻击型核潜艇。

前苏联于1972年批准了该级艇的战术技术任务书,开展设计研究工作,与其同期开展 研究工作的还有“塞拉”(Sierra)级、“麦克”(Mike)级攻击型核潜艇。这三级核潜艇于80年代初期同时投入使用,显示了前苏联“潜艇海军”的强大实力。




该级艇采用水滴线型,双壳体结构。长宽比为7.86,接近最佳值,阻力较小。指挥台围壳较长,纵剖面为弧形机翼状(见图2.2-12),横剖面为带曲率的馒头状,围壳低矮而流畅。尾部为十字形操纵面。垂直鳍上有一个流线形导流罩,用于收藏拖曳线列阵声呐。艇体外表面敷以80mm厚的消声瓦,流水孔较少,大的开孔能自动关闭。在指挥台围壳内还设有全艇的漂浮救生舱。








德尔塔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60年代初,前苏联海军重新承担对有限的陆地目标进行核攻击,进行第二次打击的使 命,随之建造了发射SS-N-6型弹道导弹的“扬基”(Yankee)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在1963~1974年间共建造了34艘。

70年代前苏联海军承担了以最大的努力来充实潜基战略核力量,奉行“有限洲际核战 争”的政策。鉴于“扬基”级核潜艇装备的SS-N-6导弹射程仅3000km,稍高于美国“北极 星”A-1导弹的射程2200km,不能覆盖美国本土,因此开始研制SS-N-8型弹道导弹,以便 在巴伦支海、北冰洋以及西北太平洋前苏联控制的海域发射导弹,攻击美国所有主要城市。

该级艇即为“德尔塔” (DELTA)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共有四型,即D-I(667Б)、D-Ⅱ(667БД)、D-Ⅲ(667БДР)、和D-Ⅳ(667БДРМ)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T 级常规潜艇(641B型)




排水量 :3100 t( 水面 ),3800t( 水下 ) 。艇长 :91m 。艇宽 :9.1m 。吃水 :7.2m 。

航速 :16kn( 水下 ),13kn( 水面 ) 。续航力 :14 000 n mile/7kn( 通气管状态 ),500n mile/3kn( 水下 ) 。人员编制 :62 人 (12 名军官 ) 。

动力装置 : 柴 -电推进。 3 台柴油机 , 功率 4.6MW(2 台 1.4MW,1 台 1.8MW);3 台电机 , 功率 3.8MW(2 上一篇文章:K/K4B( 瓦沙夫扬卡 ) 级常规潜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2: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K4B( 瓦沙夫扬卡 ) 级常规潜艇

排水量 :2325t( 水面 ),3076t( 水下 ) 。艇长 :72.6m(K 级 ),73.8m(K4B 级 ) 。

艇宽 :9.9m 。吃水 :6.6m 。航速 :17kn( 水下 ),1Okn( 水面 ),9kn( 通气管状态 ) 。

续航力 :6000n mile/7kn( 通气管状态 ),400n mile/3kn( 水下 ) 。

人员编制 :52 人 (13 名军官 ) 。

动力装置 : 柴 -电推进。 2 台柴油机 (K4B 级上是 4-2AA-42M 型柴油机 ), 功率 2.68MW(3650 马力)






F 级常规潜艇 (641型)




排水量 :1952t( 水面 ),2475t( 水下 ) 。艇长 :91.3m 。艇宽 :7.5m 。吃水 :6m 。

航速 :16kn( 水面 ),15kn( 水下 ), 9kn ( 通气管航行状态 ) 。续航力 :20 000nmile/ 8kn( 水面 ),380n mile( 水下 ) 。人员编制 :75 人。

动力装置 : 柴-电推进。 3 台 37-D 型柴油机 , 功率 4.4MW(6 000马力 );3 台电 机 , 功率 3.97 MW(5400马力 )









DⅣ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排水量:10 800t(水面),13 500t(水下)

艇总长:166m

水线长:158m

艇宽:12m

吃水:8.7m

航速:24kn(水下),14kn(水面)

人员编制:135人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VM-4压水堆,功率180MW;2台GT3A-365汽轮机,功率27.5MW(37 400马力);2台应急电动机,功率450kW,双轴。

导弹:16枚马卡耶夫设计局SS-N-23“轻舟”(“无风”)弹道导弹,导弹采用三级液体燃料火箭推进,星体惯性制导,射程8 300km,具有4~10个分导弹头,每个弹头当量为100kt,圆概率误差500m。这种型号导弹的直径与SS-N-18相同,但其射程更远。装有革新家设计局SS-N-15“星鱼”反潜导弹,惯性制导,射程45km,可载200kt当量的核弹头或40型鱼雷。

鱼雷:4具533mm鱼雷发射管,采用53cm鱼雷,总共携带18枚。对抗措施:“砖浆”/“砖堆”电子战设备,“公园灯”D/F雷达警戒设备。

雷达:“魔盘”对海搜索雷达,I波段。

声呐:“鲨鱼鳃”主/被动、低/中频搜索与攻击舰壳声呐。“鲨鱼皮”低频被动舷侧基阵。“鼠叫”主动攻击高频舰壳声呐。“黑蛎蛇”甚低频被动搜索拖曳基阵。

该级艇1975年12月10日开工。首艇1984年2月下水,并于次年服役。全部在北德文斯克船厂建造,并以每年1艘的速度下水。该计划在1990年底完成。目前正在给该级的各艇命名,据报道,迄今为止已有两艘艇分别命名为“卡雷利亚”和“新莫斯科夫斯克”。

  该级艇在后水平舵上有1个细长舾装件,类似20世纪80年代初的“十一月”级中1艘的管子,这可能是散布拖曳阵的声呐细线用的。其他特征,除了比DⅢ级艇大外,在导弹发射舱之后有1个耐压密封件,它可能是用作监控通信浮标和线缆回收操作的电视摄像机。但不是所有的艇都装了该种设备。艇上有“砖雨”光电桅杆。下潜深度300m。艇表面有连续的消声瓦,通海孔也比DⅢ级潜艇少。该级艇装有两部VLF/ELF通信浮标。导航系统有卫星导航和惯导系统。还有“活泼泉”、“鳕鱼眼”卫星通信系统。1988年进行了改装,在海上试验了精度更高的SS-N-23导弹,圆概率误差从900m降到了500m。导弹是在龙骨深度55m、航速6kn的状态下发射的。全部部署在北海舰队,基地在赛伊达·库巴。K51号艇在1994年完成了为期5年的大修,K84与K64从1994年开始大修。K407在1998年7月7日从巴伦支海为德国发射了1枚商业卫星。






D4 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舰名        建造厂   动工日期 下水日期  服役日期

TK51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1981.2 1985.1  1985.12

K84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1984.9 1985.11 1986.2

K64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1985.11 1986.12 1988.2

K114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1986.12 1987.9  1989.1

K117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1987.9 1988.9  1990.3

K18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1988.9 1989.11 1991.9

K407     北德文斯克造船厂 1989.11 1991.1  1991.2.20

DⅢ级弹道导弹核潜艇(667BDR型)




排水量:10 550t(水面),13 250t(水下)

艇总长:160m

水线长:152m

艇宽:12m

吃水:8.7m

航速:24kn(水下),14kn(水面)

人员编制:130人

动力装置:核动力,2座VM-4压水堆,功率180MW;2台GT3A汽轮机,功率27.5MW(37 400马力);2台应急电动机,功率450kW,双轴。




导弹:16枚马卡耶夫设计局SS-N-18“”(“波浪”)弹道导弹,2级液体燃料火箭推进并有后端助推器,星体惯性制导。有3型:1型射程6 500km,有3个200kt当量分导弹头,圆概率误差900m;2型射程8 000km,有1个450kt当量核弹头,圆概率误差900m;3型射程6 500km,有7个100kt当量分导弹头,圆概率误差为900m。1型和3型是前苏联使用的第一种带有分导弹头的潜射弹道导弹。

鱼雷:4具533mm和2具400mm的鱼雷发射管。共有16枚鱼雷。

对抗措施:“砖桨”/“砖堆”电子战设备,“公园灯”D/F雷达警戒设备。

雷达:“魔盘”对海搜索雷达,I波段。

声呐:“鲨鱼齿”舰壳声呐,被/主动搜索与攻击,低/中频。“鲨鱼皮”低频被动舷侧基阵。“鼠叫”主动攻击高频舰壳声呐。“黑蛎蛇”甚低频被动搜索拖曳基阵。




该级艇在北德文斯克造船厂建造。1976~1982年完工。现代化改装后大部分该级艇的后水平舵上安装了散布管。曾计划改装使用SS-N-23导弹,但后来该计划被无限期延期。该艇导弹舱的外壳比DⅡ级潜艇高,用于装比DⅡ级潜艇的SS-N-8导弹更长的SS-N-18导弹。其外壳表面有连续的消音覆层,流线性较差,通海孔比DⅣ级潜艇多。装有“砖雨”光电桅杆。下潜深度300m。DⅢ级艇装有ELF/VLF通信漂浮天线和浮标,UHF和SHF天线。导航设备包括“鳕鱼眼”辐射测量六分仪,卫星导航,惯导和“奥米伽”导航系统。还有“活泼泉”卫星通信设备,“克莱姆尼”2敌我识别器。该级艇中6艘布署在太平洋的雷巴奇耶,有3艘部署在北海舰队的赛伊达·库巴。K433艇正在拆除导弹发射管,艇体改装为深潜救生艇运载器。该级艇的第一艘1996年退役,1997年又有3艘退役。1998年退役2艘,1999年也退役2艘。这些退役艇中的某些艇封存在舰队基地。




DⅠ级弹道导弹核潜艇(667B型)




排水量:8 700t(水面),10 200t(水下)

艇总长:140m

水线长:136m

艇宽:12m

吃水:8.7m

航速:25kn(水下),19kn(水面)

人员编制:120人(其中军官38人)

动力装置:2座155MW VM-2压水堆和2台27.5MW(36 800马力) GT3A-365汽轮机双轴。

导弹:12枚SS-N-8“叶蜂”弹道导弹,二级液体燃料火箭推进,星体惯性制导,有2型:1型射程7 800km,核弹头当量800kt,圆概率误差400m;2型射程9 100km,有2个分导弹头,各为500kt当量,圆概率误差400m。

鱼雷:4具533mm首鱼雷发射管,可携带18枚鱼雷。

对抗措施:“砖浆/“砖堆”电子战设备,“公园灯”D/F雷达警戒设备。

雷达:“魔盘”对海搜索雷达,Ⅰ波段。

声呐:“鲨鱼齿”低/中频、主/被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呐。“鼠叫”高频主动攻击舰壳声呐。

该级艇是Y级核潜艇的改进型,首艇1969年在北德文斯克船厂动工,1972年完工。该计划1974年完成。建造厂是北德文斯克船厂和共青城造船厂。由于SS-N-8导弹射程更远,因此比SS-N-6更长,这样造成该级艇的后部艇外壳向上突出几英尺。同时,可能是为了补偿额这一突出部分的重量的需要,该级艇的导弹减少为12枚。外壳覆有连续消声瓦,下潜深度为300m。该级艇装有ELF/VLF通信漂浮天线和浮标,UHF和SHF天线。“鳕鱼眼”辐射测量六分仪和“克莱姆尼”2敌我识别器。与所有D级各型艇一样,该级艇冰下航行的设计能力差。该级艇的第一艘1992年退役。其后退役的:1993年3艘,1994年6艘,1995年1艘,1996年2艘,1997年1艘,1998年2艘。某些艇封存在北海和太平洋舰队的作战基地。最后这一对舰基地在太平洋的斯特列里克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5-25 12: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K419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




该级艇首艇 TK208 于 1990 年在北德文斯克的北方机器厂开始改装 , 于 2002 年 6 月26日改装完毕后下水。

" 台风 " 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潜艇。艇体包括 2个独立的直径为 7.2m 的耐压艇体, 外壳是单层自由进水壳体 , 敷有消声瓦, 另外在水平舵和艇艏处还有独立的直径 6m 的耐压舱。沿舷侧处外壳与耐压艇体之间有 1.2m 的间隙 。 " 台风 " 级核潜艇特点是体积巨大, 而且导弹发射管 布置在水平舵之前。如此布置导弹发射管目的就是让艏部区域全部用于布置武器 , 而水平舵之后的区域用于布置反应堆 , 每个耐压艇体中布置一个反应堆。该级艇水平舵的结构被设计成能穿透至少 3m 厚的冰层 ; 其可伸缩的首水平舵、圆形的艇体和水平舵的外型均是按冰下航行的需要设计的。下潜深 度 3 00m 。该级艇的所有鱼雷发射管均是 533m 发射管。




该级艇装备有两套甚低频 / 极低频通信浮标 , 冰下航行用的甚低频导航系统," 活泼泉 " 卫星通信梳杆 ," 鳕鱼眼 " 辐射六分仪和 " 卡莱姆尼 "2 敌我识别器。所有艇都属于俄罗斯北海舰队 , 基地位于立特萨·库巴。 TK17 号艇在 1992 年装填导弹时由于火灾而遭受损坏 , 但目前已修复。还有两艘自1966年以来一直停用 , 美海军同意对这两艘的反应堆退役和肢解艇体提供帮助。

该级艇的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很高。所有艇即使在更换燃料之前不退役 , 也可能会在燃料用尽时退役。




http://jvcxp.com/bbs/read-htm-ti ... toread--page-2.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30 06:46 , Processed in 0.18578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