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黎友焕 黎友隆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在论述产业链管理的新发展、广东外贸经济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产业链管理对广东贸易经济影响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广东外贸应对跨国公司产业链管理竞争的调整策略。
关键词:跨国公司产业链管理 广东外贸 调整策略
跨国公司产业链相关理论及特征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其基本运作往往是依靠完整的产业链来衔接完成的。跨国公司价值链理论认为,跨国公司是一个综合设计、生产、销售、运送和管理等活动的集合体,并且设计、生产、销售、运送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创造价值,这是一系列互不相同又互相关联的经济活动,或称之为“增值活动”,这各个环节的总和构成跨国公司的“价值链”。随着产业内分工不断向纵深发展,传统的产业内部不同类型的价值创造活动逐步由一个企业为主导分离为多个企业的活动,这些企业专业化有序分工相互构成生产经营链条中的上下游关系,共同创造价值。围绕服务于某种特定需求或进行特定产品生产(及提供服务)所涉及到的一系列互为基础、相互依存的上下游链条关系构成了产业链。
郑胜利(2005)认为产业链有以下四个基本的特征:构成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环节都是由大量的同类企业构成,上游产业(环节)和下游产业(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信息、物质、资金方而的交换关系;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技术相关性强且在技术上具有层次性;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存在着增加值与盈利水平的差异性;产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对要素条件的需求存在差异性,具有不同的区位偏好。跨国公司的产业链的主要特点是供应链的全球化。所谓供应链的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组合供应链,结成全球供应链网络,在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优的合作伙伴,实现供应链的最优。全球供应链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和经营环境,将供应、生产置于最适合的地方。
跨国公司产业链管理的新发展
(一)跨国公司产业链管理的新特征
由于经济资源的有限性和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跨国公司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产业链。蓝庆新(2003)认为跨国公司产业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其发展具有如下的特征: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是以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者来驱动供应链运作,以消费者满意为核心;全球化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型合作竞争理念,从全球市场的角度对供应链全面协调性的合作式管理;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除了上述的三点,笔者认为跨国公司的产业链管理发展还具有以下新的特征:
1.高技术产业国际转移加快,产业链管理向全球化和本土化方向发展。目前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链中低价值环节转移快,高价值环节的转移有所进展,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大大提前和加快,同时产业链的管理和运作趋向全球化和本土化,跨国公司在一个地区投资充分考虑该地区是否能在全球产业链中成为一个固定环节,考虑投资地的长期稳定性。而实行本土化策略则是为了更好争夺当地人才,利用当地资源,直接为其全球战略服务。
2.跨国公司调整产业链的运作和管理,产业链呈现整体转移趋势。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跨国公司不再遵循传统的产业转移的阶段进行投资,而是主动地带动和引导相关投资,加大零部件供给当地化战略的实施力度,发展配套产业并建立产业群,将整条产业链搬迁、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整条产业链的搬迁意味着在东道国开展设计、生产、销售、运送和管理等活动,这就要求东道国有更高水平的基础设施、技术条件、人才等要素,以便跨国公司建立国际生产网络,并且通过已建的国际生产网络,使得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范围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3.实行标准化战略。跨国公司的标准化战略不仅体现在产品生产方面创造国际化标准,而且在企业活动的许多其他方面,包括劳工保护、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方面,跨国公司都重视遵循按国际化标准或者建立起自己的标准。最明显的是跨国公司在挑选供应商的时候会考虑供应商是否达到某些国际标准,对于没有国际化标准的产品,跨国公司往往也会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来选择供应商。
(二)跨国公司产业链管理调整与SA8000标准推行
1.优化产业链管理。优化产业链管理是近年来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SA8000的全球推行趋势恰好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许多跨国公司把推行SA8000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杠杆的重要性来对待,他们概括出推行SA8000的诸多益处:满足消费者需求,避免消费者抵制而失去市场;保护公司品牌形象,避免公司声誉受损;改善公司守法意识,避免负面的法律诉讼;关注股东意见,避免股价下跌造成投资减少;避免贸易制裁;提高生产率等,而更为隐蔽也是深层次的益处在于优化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管理。据美国的运动鞋公司NewBaiance 的报告,其在中国的合约工厂通过实施SA8000标准,工作时间减少了,生产率提高了25%,发挥了良好的杠杆作用。
2.全面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责任主要是由跨国公司在其生产供应链上推行,已经延伸到跨国公司供货商、生产商、销售商的整个产业链条。现在的大型跨国品牌商,几乎100%都在对下游产业链进行劳工权益评估,进行监督。他们认为不仅要对自己的员工负责任,也要对所有产业链的员工负责任。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影响最大的是对外加工贸易企业和出口企业,因为这些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在生产条件、生产安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权益保障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许多生产安全事故、职业中毒、员工权益受侵害的事件都发生在这些企业。跨国公司在内外部环境的压力下,出于维护自身形象和利益,加强了对产业链的管理,并且为了保持其一贯的利润空间,采用了合同管理的方式将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本完全地转嫁给国内的企业,其既满足了其对高额利润的攫取,又低成本地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
广东外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广东外贸发展情况
1.对外贸易总量不断增长。从2000年到2005年广东省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迅速,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幅度分别为:
21.18%、3.75%、25.27%、28.23%、25.96%、19.83%,出口额分别增长18.29%、3.8%、24.14%、29.03%、25.33%、24.32%,同时出口结构有所改善,一般贸易比重不断上升,外商投资和民营企业出口比重提高,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格局更为明显,占全省出口的比重继续上升,出口市场保持多元化,对新兴市场出口显著增长。例如2005年与广东省贸易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的贸易伙伴已增至6个。其中与香港地区贸易总额
899.1亿美元,增长20.6%;与美国贸易总额660.3亿美元,增长20.7%;与欧盟贸易总额489.1亿美元,增长23.8%;与日本、东盟和中国台湾地区的贸易总额分别达441亿美元、369亿美元和344.02亿美元。
2.出口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有关数据显示,广东初级产品的贸易竞争力在逐步下降,从90年代初期就处于比较劣势,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力则在稳步上升,从90年代起一直处于比较优势。这说明广东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渐上升。在制造业方面,广东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一直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人力资本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稍有提高,但是90年代以来变化幅度也不大,贸易竞争力一直处于较弱的比较劣势状态。变动幅度较明显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该类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在整个期间基本上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从90年代中期开始就一直处于比较优势的地位。这说明广东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在逐渐增强。
(二)广东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
1.新的出口退税机制对出口的影响。一方面退税率下调增加了出口企业成本,使部分企业利润下降,国际市场竞争力减弱。另一方面退税新政策在清偿新帐时所面临问题和困难也不容忽视。
2.部分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了出口企业的正常生产和履约能力。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进口原材料价格普遍显著上涨,尤其是2003年开始的钢铁、棉花、油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致使企业出口成本进一步攀升。同时劳动力成本上升,珠三角各地出现过“相对短缺”的民工荒。
3.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国内劣质食品等因素对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进一步增大。近年来,针对我国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行为呈上升态势。2005年广东省出口产品中,食品、纺织品、陶瓷、家具、彩电、电器及电子产品、玩具、零售购物袋、对虾等农产品均遭遇技术壁垒或反倾销,成为出口贸易中的主要障碍。而2004年以来,国内陆续出现了劣质奶粉、毒酒、假龙口粉丝等劣质食品事件,引发部分境外市场信任危机,越南、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台湾、香港地区纷纷加强对中国食品的进口控制,对广东相关产品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4.出口退货增多,企业蒙受损失。据海关统计,2003年广东省企业出口货物中因质量不符等原因被退运回来的共涉及报关单2261票,价值4964.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0%和60.4%,退货品种由上年的770种上升至去年的845种。2005年经口岸退运货物达到1.1亿美元。造成广东出口货物退运急增的主要原因,一是进口国提高产品质量标准,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二是出口货物质量不合格或不符合客户要求。三是出口产品更新换代落后。四是由于运输途中出现问题而导致退货。
跨国公司产业链管理调整对广东外贸的影响及应对思路
(一)对广东外贸发展的影响
1.加剧广东外贸的竞争 。由于跨国公司调整产业链的运作和管理,产业链呈现整体转移趋势,而广东现阶段仍以加工贸易为主,一方面不能很快地调整产业结构以适应跨国公司产业链管理调整趋势,另一方面又面临亚洲其他国家对广东加工贸易挑战。改革开放初期,珠三角引进了大批加工贸易企业,这些加工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成为珠三角对外经济的主体。这些加工贸易企业还很难及时适应跨国公司产业链管理调整的新趋势。与此同时,目前印度、越南、泰国、柬埔寨等其他亚洲国家均加大了开放力度,将引发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尤其是印度和越南,它们不但吸取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精华,而且还同样具有丰富而低廉的劳动力资源,这些国家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赚取最高利润额的新选择。亚洲其他国家的全面开放,对珠三角的加工贸易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2. 降低了广东外贸效益。现阶段跨国公司在广东的制造业投资额最多,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保险服务业虽然投资比重有所提高,但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由于产业链的两端附加价值高、利润大,所以全球现代产业价值链的重心已经转移向两端,而作为中间的加工环节则附加价值低、利润小,即一般所讲的“微笑曲线”(如图1所示)。在产业链两头,一头是研发、设计,另外一头是供应链管理、销售,都属第三产业。2004年机械行业协会作过一项调查,表明两端的利润率是20%-25%,加工这一段只有5%。现阶段广东的加工贸易占广东省的出口贸易的70%-80%,可见广东总体处于产业链的零部件生产和组装程序,出口产品总体上利润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所以说目前广东由于一些行业的开放水平不够和自身条件的一些限制,特别是没有抓住跨国公司产业链管理新趋势,还没有很好地承接跨国公司高附加值产业链的转移。
3.跨国公司的生产守则和SA8000已经成为非关税壁垒中的典型工具,对广东的出口产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跨国公司为了迎合发达国家政府、组织尤其是消费者的需要,大打道德牌,宣扬其在监督、促进发展中国家在所谓人权问题上的改进,提倡道德生产,道德消费,以此赢得市场和宽松的舆论、政策环境,既避免被起诉的危险又保证巨额利润的获取。因此,跨国公司就力推自己制订的生产守则或SA8000,以便能进一步加强对产业链的控制。美欧等发达国家把劳工标准同其对发展中国家实施的普遍优惠制度挂钩。北美和欧洲都已在自由贸易区协议中做出规定,提出所谓只有采用同一劳工标准的国家与地区才能参与贸易区的国际贸易活动,以期共同对抗以降低劳工标准投入作为贸易竞争手段的地区和国家,共同对那些劳工状况较差而又不采取措施改进的国家与地区在国际贸易中进行制裁和谴责。目前广东几乎所有的加工贸易企业都受到来自跨国公司生产守则或SA8000的影响。
(二)广东外贸相关调整思路
1.调整外贸战略发展思路。对于跨国公司调整产业链的运作和管理,产业链呈现整体转移趋势和向本土化方向发展,广东应当进一步创造有利于跨国公司产业链调整的环境和政策,加快在全球产业调整中的战略地位的建设,通过跨国公司的产业链转移促进广东外贸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应该进一步实施跨国公司投资的优惠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来吸引跨国公司在粤的投资,利用不同产业税收的变化来调整跨国公司的产业投资方向,同时还要实施灵活多变的科技政策和人才政策,调整“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增加对国外产品的技术的吸收和技术研发的力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人才的管理。
2.促进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最好地区之一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和实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积极地推行开放政策,特别是在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市场准入方面。目前高新科技产业的核心技术及市场都主要掌握在少数发达的跨国公司手上,广东要参与国际上高新科技产业的分工,就必须和世界上的这些跨国公司进行交流合作,应该努力地在国内为这些高新科技产业建立一系列配套环境,包括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等。
3.提高产品竞争力。全球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向以全球消费者满意为核心的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广东外贸发展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广东是我国重要的外贸生产基地,也是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外向依存度与内需不旺交替互动的恶性循环,促进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让国外的消费者乐意为我们的福利发展买单。
4.积极应对国际标准化趋势。广东面对各种国际标准的变化应该积极调整贸易的策略,灵活多变地制定各种应变措施,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加相关标准的讨论和制定工作,最大限度的维护自身的利益。要遵循各种国际化的标准,如ISO9000标准认证、ISO14000标准认证等,标准化是世界贸易发展的趋势,为使广东外贸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加强标准化的建设。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尤其是各种隐蔽的非关税壁垒,应该积极调研应对,建立起各种预警机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全省经济贸易的发展。
5.加强产业链管理。为迎合国际产业链的调整,广东应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产业链,建立符合国际化接轨的产业链模式,使得产业结构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产业的增值和结构的升级,尤其是在农业和物流等方面,这些产业链的建立和完善不仅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对外出口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的成产价值,增加就业,促进产业的持续发展。政府要加强政策的引导,在宏观上支持重点产业和关键产业的产业链的建设和发展。同时由于广东省的结构产业目前仍然以加工产业为主,在产业链的建设中应该进一步完善加工体系,确保群众的就业。
6.加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加大监管力度,努力改善广东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状况。随着广东省整体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广东企业职工的生产、生活境况较之于前几年有了明显的改善,但不可否认,由于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以及以往过度关注单一的经济效益指标,同发达国家相比在关注保护企业职工权益方面,还有一定距离。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也应该到了回赠社会、善待职工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
1.利丰研究中心.供应链管理:香港利丰集团的实践[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郑胜利.产业链的全球延展与我国地区产业发展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
3.蓝庆新.全球化供应链管理与提高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J].世界经济研究,2003
4.黎友焕.SA8000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