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8|回复: 0

企业跨国并购的陷阱及其防范措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9 15: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表明成功率并不乐观,大部份的跨国并购均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跨国并购可能面临的种种陷阱,并进行充分防范,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战略目标。一是防范企业跨国并购的机会陷阱;二是防范企业跨国并购的技术陷阱;三是防范企业跨国并购的市场陷阱;四是防范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陷阱。

  近年来出现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热现象,这说明中国企业驰骋世界经济舞台的时代来临了。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实践表明成功率并不乐观,只有30%的并购能实现最初设想,大部份的跨国并购均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跨国并购可能面临的种种陷阱,并进行充分防范。

  一、防范企业跨国并购的机会陷阱

  在中国企业发展的道路上,国际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选择。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已成为社会的一大热点,但必须避免“机会”陷阱。虽然中国企业开辟海外并购市场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其失败率还远远高于西方企业,从原因上来看:一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还不完善,对于国际竞争挑战的理解相对有限,由于中国企业缺乏有序规划的战略和长期分析,缺乏对所要并购企业优势和弱点、管理质量和产品质量、品牌价值和渠道价值进行全方位的了解和判断,因此跨国并购失败的中国企业,更多的是“机会”导向,而非“战略”导向。二是中国企业还不擅长将海外文化与自己企业的文化融合起来,中国企业在走出国门之前很少认真分析自己,很多中国企业都缺乏足以支撑海外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的资源;此外,很多中国企业并不了解外国政府的管理机制和国际资本市场所要求的透明度,很多中国企业也不太愿意使用专业咨询服务,来帮助中国企业分析自己的长项和短处,以此作为确定合适的进入市场,选择拥有合适产品线和品牌的企业来收购的重要依据。
  为此,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要建立在坚实的战略基础上,而不应该心血来潮,出自一时的冲动。跨国并购是一种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也是公司发展的战略行为。如果高层决策人对本公司整个发展战略没有一个清晰的框架结构和清醒的认识,跨国并购不是处于战略需要,而是由于偶然的因素而突然对目标企业产生兴趣,或是出于有机会就抓住的机会主义心理,或是心血来潮出自一时的冲动,在毫无准备之下就卷入并购浪潮,所有这些都很容易出现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跨国并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应建立在坚实的战略基础上,考虑所有可能影响并购的因素以及并购的结果。中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的战略选择,首先是要“先内后外”,它要求企业在取得国内领先地位的基础上,逐步进入国际市场,通过国际贸易和小规模投资充分了解国外的市场、技术、管理、文化之后,再考虑“走出去”跨国并购;其次是“由小及大”,它要求企业在进行跨国并购时,先瞄准规模较小的国外企业,逐步积累谈判技巧以及与国外企业融合的经验之后,再考虑并购规模较大的国外企业。

  二、防范企业跨国并购的技术陷阱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了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为跨国公司全球并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有利条件。科技进步在为跨国并购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使跨国公司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促使跨国公司不断地进行跨国并购。许多跨国公司为保持其领先地位,同时又降低其技术开发的风险和成本,或是通过并购来获取新的技术,或是通过并购避免技术研究上的重复开发,或是通过并购来分摊技术研发的高额成本,提高技术开发效益,保持强大的创新能力。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确实是获得宝贵的核心技术的捷径,但也可能陷入技术陷阱。
  技术陷阱的主要来源,一方面是技术引进所需要的相关技术不配套、不成熟,技术创新所需要的相应设施、设备不够完善。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到创新技术的适用性、先进性、完整性、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产生技术性风险。许多企业热衷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结果消化不良,设备闲置,发挥不了效益。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因为:引进技术的论证缺乏科学性;企业领导者决策的失误;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跟不上。另一方面是对技术引进的市场预测不够充分。任何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如果不能对技术的市场适应性、先进性和收益性做出比较科学的预测,就使得创新的技术在初始阶段就存在风险。这种风险产生于技术本身,因而是技术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新产品不一定被市场接受,或投放市场后被其他同类产品取代,所发生的损失包括技术创新开发、转让转化过程中的损失。这就是说,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确实存在风险,并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
  要防范跨国并购技术陷阱,必须进行技术整合,包括硬件技术整合和软件技术整合。对目标公司原有设备、设施进行全面检查和必要调整,技术过时的设备和设施要尽可能撤出,可保留的技术设备和设施要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使之达到或超过同行业技术先进水平。对软件技术整合,主要是对技术人员、工艺水平及技术组织的整合。对目标公司原有技术人员及其技术水平要进行充分细致调查,作必要的技术岗位调整,再以技术成果共享方式向目标公司输送技术。要对目标公司实行技术组织改造,使之适应整体的技术组织运作,成为整体技术组织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防范跨国并购技术陷阱,更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一些人认为,在当今经济科技全球化的时代,什么技术都可以买来,没有必要搞自主创新。大量事实表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跟踪与模仿只能永远跟着别人后面走。推进企业自主创新,就是要在关键领域和若干技术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三、防范企业跨国并购的市场陷阱

  随着世界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对中国企业而言,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空前激烈,为了应对这种日益增加的技术与全球市场的竞争压力,中国企业将越来越追求通过跨国并购来进一步发展全球化经营,以便开发新市场或者利用生产要素优势来建立国际生产网。另一个原因,中国是世界上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最大受害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平均每67个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案件中,就有一件是针对中国产品的。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并购国外同类企业可以避开了国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壁垒,迅速进入与扩大国际市场。但是,中国企业要谨防陷入跨国并购的市场陷阱,不能以为并购了海外企业就等于进入了海外市场。
  企业应对跨国并购市场陷阱的策略是:第一,全面分析国际市场,进行正确的区位选择。企业要对国际市场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国际市场需求,明确自身的优劣势,使自己能够准确地把握国际市场脉搏。市场分析是市场营销的第一步,是规避市场陷阱的基础工作。为此,企业要建立起国际市场信息快速收集机制,通过多渠道搜集与营销有关的环境信息、技术信息、企业信息、产品信息、需求信息,为企业的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和营销决策,提供第一手准确而及时的信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极为重要,可以这样说,基于跨国并购战略目标的区位选择,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关键。中国企业基于跨国并购战略目标的正确的区位选择是:其一,东南亚、拉美、非洲地区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首选。自然是以具有一定合作传统和基础的亚洲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为主。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区内自然资源丰富,市场容量巨大。另外,这些国家的经济水平同中国比较接近,人口数量巨大,是世界上很具购买潜力的大市场。拉美和非洲地区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重要区位。拉美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目前正在形成容量较大的国内市场和区位市场。非洲国家尽管目前比较贫穷,但却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和市场空间,并且非洲很多国家与中国一直有非常好的睦邻友好关系,这又为企业进入以获得另外一种比较利益提供了机会。其二,中东、东欧地区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重点。中东地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是世界上最富裕和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东欧国家在解体之前与中国有着长期的政治、经济、技术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交往和联系,它们有着仅次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基础,劳动者素质高,市场潜力比较大。其三,东亚、西欧、北美地区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关注点。美国、日本、欧盟国家以及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内的20多个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是目前世界上对跨国投资者最具吸引力的地区。这种吸引力来自于:市场容量大,现实购买力强;消费水平高,需求多种多样;基础设施高度发达,投资的软硬环境均十分优越;社会分工高度细化,有着相对丰富的投资机会;科学技术进步高度领先,是世界最新科技信息的主要来源地等等。
  第二,进行市场定位,加大营销力度。在对企业内外环境进行充分的分析比较后,就应对目标市场进行划分,明确市场定位。是实行单一经营战略,还是实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应当切合实际。专业化和多元化,不应该一成不变,如果绝对化、僵化了,企业就会遭遇风险。市场营销不同于销售或促销。市场营销是从市场需求出发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并通过一定的分销渠道和沟通传播,以一定的价格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购买者的经营活动。现代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包括市场营销研究、市场需求预测、市场细分、市场定位、新产品开发、定价、分销、物流、广告、人员推销、销售促进、售后服务等。营销意味着企业应该“先开市场,后开工厂”。在市场导向的企业里,营销部门积极参与创新过程,如参与创新目标的确定,新产品构想的筛选和创新预算的制定,与技术部门共同研究市场需求、产品说明的编写、用户培训及售后服务工作,向技术部门定期提供有关用户对新产品的意见、竞争对手的动向等信息,对正在研究的技术开发项目进行市场需求的调查、预测并将结果反馈给技术部门,确定新产品的目标市场、市场定位、上市时机以及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和服务策略等,进而确保创新产品市场营销成功。

  四、防范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陷阱

  由于目标公司远在异国,并购方对目标公司的企业财务情况很难准确了解,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市场信息难收集,可靠性也较差,因此对并购后该公司在当地销售的潜力和远期利润的估计也困难较大。此外,跨国并购方式主要有以现金购买资产,以现金购买股票等。无论使用哪一种并购方式,由于涉及两种或两种以上货币的利率和汇率的问题,会遭遇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一般而言,企业是不可能完全通过自有资本来完成一项大型的企业并购活动。跨国并购需要大量资金,企业融资陷阱主要来自几方面:银行贷款风险。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商业银行对其进行评估以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如果企业不能及时得到贷款,势必会增加并购的风险。筹资多样性增大了筹资风险。除了贷款,企业还可以有多种渠道的筹资方式。如发行股票、发行债券、抵押贷款、融资租赁等,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成本和风险,如果筹资渠道选择不当,就会增加筹资成本。额外筹资费用增大了筹资成本。虽然中国有确定的基准利率,但事实上变相提高利率的现象屡禁不止,使企业的筹资成本不断提高。
  企业跨国并购陷入财务陷阱的因素,可以分为市场因素和非市场因素。市场因素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原材料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产品销售市场的风险等,非市场因素主要包括企业交易伙伴的信用风险、企业内部管理风险、交易法律合同风险、政策性风险和流动风险等等。企业的资产由股东权益和负债形成。企业跨国并购需要大量投资,这就需要企业有一定数量的白有资金和合理的资本结构。但是我国企业资金问题仍然很多,资金管理方法仍然很落后,筹集资金渠道较少,资金时间价值淡薄,普遍重视固定资产积累,忽视流动资金积累。由于企业资金意识淡薄,资金管理是依赖型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严重依赖外部资金,导致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资本结构不合理。与此同时,非市场因素影响着财务经营效果。信用风险是指由于交易对方不愿意或不能履行合同造成的风险,如产品销售的款项不能收回。内部经营管理风险是指由于内部工作人员的失误、欺骗,计算机系统故障,操作不规范或管理失败等原因造成的风险。如由于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或其他违法行为造成的损失。法律合同风险是指由于合同本身不细致、不明确、不合法等原因造成合同不能执行的风险。如交易的数量、质量、期限、品种、交割的品种、诉讼的法律等等合同中应该明确的东西没有明确,引起法律纠纷。政策性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策变化引起的风险。如企业排放物环保指标的提高会使企业必须增加环保开支以满足新的标准。企业财务风险是致命的,它可以一夜之间使大厦坍塌,使神话破灭,最终使企业跨国并购中途夭折。
  针对财务陷阱,可以有许多措施,但以下两方面措施对跨国并购企业来说更为重要:首先,必须搜集财务信息以减少信息不对称,运用金融工程化解融资陷阱。搜集目标企业的有关财务信息可以从当地权威性的咨询公司获得信息,从目标公司的客户那里搜集信息,也可以从该公司内部倾向支持并购的管理人员那里获得真实信息,更准确地掌握目标公司资产的潜在价值,更有效降低资产评估风险。并购方了解当地金融市场状况及金融政策,利用金融工程化解并购融资陷阱。在外汇市场上运用货币互换及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远期汇率协议、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等工具来减少因利率、汇率变动带来的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也可以在证券市场上利用股票期货或期权、股份指数期货或期权等交易工具来有效降低股票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其次,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活动前,首先应对并购各环节的资金需要量进行核算,并据此制定出被并购企业完全融入并购企业所需的资金数量预算。以预算为依据,并购企业应根据并购资金的支出时间,制定出并购资金支出程序和支出数量,并据此做出并购资金支出预算,并购企业在完成并购资金需要量及支出预算后,还应根据企业财务状况和融资可能性,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做出合理安排,做到在保证企业现有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确保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活动所需资金的有效供给。为防止陷入不能按时支付债务资金的困境,并购企业在对已经资不抵债或处于破产边缘的企业实施并购时,必须考虑被并购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在并购前通知被并购企业债权人,并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事宜进行协商,在与债权人取得一致意见时方可实施并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7 01:32 , Processed in 0.13098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