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4|回复: 0

真正降低股市风险的是QDII新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5 21:3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家统计局5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3.0%,涨幅比3月份要少0.3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我国CPI同比涨幅的首度回落。

  4月份CPI的变动具有扑朔迷离的意味。担心资产泡沫风险的人群将其解读为\"一个即将加息\"的信号,而一些乐观的人们则认为这象征着过去的货币政策正在发挥着温和的遏制作用,认为央行没有必要在近期采取激烈的收缩性政策。

  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清晰地表达了央行不仅让CPI、PPI作为利率参考指标,而且央行也会考虑(股市)资产价格。而4月份之后的股市结构发生了急剧性的变化,大量散户涌入,不断地推高股指。在市场经受了证监会的风险提醒之后,5月14日上证指数又大涨24.71点,居4046点的高位。银行存款在4月份出现历史上最大降幅(定期存款大幅下降,活期存款增多),存款净减少1674亿元,同时,居民开始大规模借钱,居民户人民币贷款增加1236亿元。4月份,居民户第一次由净储蓄者变成了净融资者。

  但居民户的转变并没有让一些经济学家感到高兴,过去他们一直谴责居民户的\"过分夸张的储蓄行为\",他们用\"笼中虎\"来定义居民的储蓄。现在这只虎正在完美消失,但他们却指责居民户正在制造巨大的危险,因为存款分流和居民融资都流向了股市:五一节后的股市资金主力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散户们\"颠覆\"了机构投资者的重头地位,他们占据60%的资金量。一些经济学家拥有奇怪的逻辑,似乎一旦在某个时段上散户占据了股市资金的主力地位,且股点不断上扬,那么就认为这即将是股市崩盘的迹象,散户往往被打上\"非理性和低级\"的标签。但纵观中国股市历史,机构投资者造就的\"罪恶\"和\"黑幕\"也不少。

  一些QFII资金的离去、一些基金的暂时休场、包括社保资金的仓位控制对股市造成的空白都被散户资金所弥补。无疑,机构投资者一直所盼望的深度回调并没有出现。如果想要夺回主动权,就必须希望能出台击毁散户人气的政策——大密度加息列入了备选之列。

  坦率地说,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势头来说,加息是选择之一。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1.1%,贸易顺差盘踞高位,一季度M2同比增长17.3%,1-3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3%。但这些数据同时也是支持中国股市继续走高的理由,反映了经济的基本面非常优秀。另外,中国股市动态市盈率为31(比周边国家和市场要高那是因为支撑股市的基本面也比这些国家要好),而新的优质公司上市将会摊低未来的市盈率。重要的是,对于中国居民来说,他们的投资机会有限(主要是楼市和股市)。投资集合的限度和狭窄度也会提高了泡沫做大的程度。

  但是,加息是一门时间的艺术。如果对目前散户主导的股市实施\"加息打击\",这相当于间接地制造了某种不平等,让机构投资者和海外QFII弥补前一阶段的\"踏空\",低位吸回其仓位。这会破坏政策在面向不同利益主体时的均衡性。实际上,央行不仅应该观察资产价格和其他关系到加息的经济数据,而且要观察这个市场的利益结构:监管部门需要对疯狂的散户进行风险提醒,并且证监会需要通过更严厉的监管和惩罚来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同时也要看到暂时休场的机构在等待重新返回。

  真正降低中国股市\"泡沫\"的做法是\"QDII新政\"(让拥有30万人民币的境内客户投资国外股市股票)。QDII新政扩大了居民的投资机会的集合,让中国人的资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但QDII新政目前还不能发挥太多的作用,就像在本币升值的年代无法做到\"藏汇于民\"一样(人民币升值,对于居民来说外币是没有吸引力的),在中国股市火爆、海外热钱不断涌入的年代,让国人资金大规模地向外部世界的资本市场进行配置也是不太可能的。但从长期看,肯定是有效的。因为只有给予了国人投资资本和外部资本完全平等的投资机会,中国股市的市盈率和外部世界市盈率的比较才真正有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7 20:21 , Processed in 0.14856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