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8|回复: 0

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参照群体效应研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3 18: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龚 振 李 菡

  ◆中图分类号:F126.1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参照群体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奢侈品的内涵进行了定义并对近年来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现状进行了总结,然后运用参照群体的概念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购买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对企业营销的建议。
  关键词:奢侈品 参照群体 渴望群体 否认群体


  
  奢侈品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根据经济学上的定义:如果随着收入的增长,该商品的需求量也在增长,但需求的增长幅度高于收入的增长幅度,该商品就是“奢侈品”,简而言之,奢侈品的典型特征是:价格越高消费需求越高。从营销学角度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与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安永报告认为,“所谓奢侈品,广义而言,泛指带给消费者一种高雅和精致的生活方式,注重品位和质量并且主要面向高端和中端市场的产品。其中包括高级时装、饰品等。奢侈品接近国际化的概念,是将其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笔者认为奢侈品的内涵有以下几个方面:
  奢侈品是非生活必需品。不购买奢侈品并不会影响我们进行正常的日常生活。比如说一块普通的手表和一块镶满钻石的劳力士,它们的功能都是显示时间,没有那些钻石并不会影响到它的使用。
  奢侈品的价值在于带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而非其使用价值。奢侈品的价值更多的体现于无形,女士购买Dior的手袋,并非是为了其有形的特性,更多是购买这个品牌,以及这个品牌给她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感。
  奢侈品的对象的不确定性。也许对于某些人来说一辆劳斯莱斯轿车是奢侈品,但是对于另一些人而言一份哈根达斯的冰淇淋就是奢侈品了。30年前,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已经算奢侈的了,现在已经是寻常百姓家的日常生活必备之物。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必需品。
  奢侈品更多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文化生活得到不断的丰富,人们渴望追寻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奢侈品就成为实现美好生活的一种标志。但是,奢侈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需要时间的积累,素养的熏陶,并不是用大量的金钱就能提高品位。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
  
  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就已经达到60亿美元,消费人群达到总人口的13%。根据安永的研究报告,预计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从2008年至2015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0%左右。且根据报告显示,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从目前的全球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上升到第一位。从各种研究机构的数据来看,都显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并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总的来说,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具有以下特点:
  消费群体年轻化。相对于国外的奢侈品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大部分为年龄低于40岁的年轻人,而欧美地区的消费者年龄多在40至70岁之间。
  消费形态以产品为主。在欧美等成熟市场,消费者注重的更多是一种奢侈的体验,比如一次奢华的假期或是一次昂贵的服务。在中国,消费者更多的则是对名表、服饰、汽车等奢侈的个人物品的最求。
  消费理念及消费方式不理性。欧美发达国家消费者比较注重奢侈品的文化内涵,他们对名牌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中国消费者过多的注重奢侈品的货币价值,很少考虑到品牌的历史文化意义,以及是否和自身所追求的气质相符合,从而在购买的时候缺乏明确的选择性。
  消费心态尚不成熟。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人群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经济实力位于社会上层的人士。他们希望通过购买奢侈品来障显自己,提高自己的品位,价格因素考虑得较少。第二种是以高级白领为主的人群,他们有着一定的经济实力,购买奢侈品时更多的考虑时尚性,通常会用几个月的薪水来购买一套衣服或者一个皮包。第三种是更为年轻的群体,追求潮流,他们不具有消费实力,但却有很强的消费欲望。第一种人群中有为数不少人购买奢侈品是一种炫耀性的消费。中国经济在不到40年中迅速发展起来,成就了一大批富裕者,他们急切的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有形的方式向其他人炫耀自己的成就和财富,而个人奢侈品则成为最佳的对象。后两种消费群体中间有相当一部分购买奢侈品的目的在于效仿经济地位更高的人群,他们希望通过拥有某些奢侈品作为他们进入某些高收入群体的标志,哪怕由于经济实力有限,不能完全达到这些群体的消费标准,也可以通过某些奢侈品的消费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参照群体下的奢侈品消费行为
  
  消费者的消费选择,并不完全是个人的独立选择。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参照群体正是社会对个人施加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消费行为的社会性的突出体现。
  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在形成其购买或消费决策时,用以作为参照、比较的个人或群体。它不仅指朋友、亲人等与个体有相关接触的人或群体,也包括与个体没有直接接触的但对个体产生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现在较为流行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成员资格以及群体对个体行为、态度的影响将其分为四类,分别是接触群体、渴望群体、否认群体和避免群体。接触群体是指个体隶属其中并在主观上认同于它。与之频繁接触的群体。渴望群体是个体不具有成员身份,却渴望加入或效仿的群体。否认群体是指是个体具有成员资格,但对其行为标准、态度和价值观持否定或反对态度的群体。避免群体是指个体不具有其成员身份,并力图回避的群体。
  中国奢侈品的消费人群属于两种不同的参照群体,奢侈品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消费群体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群都属于否认群体,他们相对第一种人群来说也许算不上富有,却是奢侈品的崇拜者。可能全身衣着普通,却肩背昂贵的挎包,也许一连几个月都以盒饭度日,只为购买一套名牌服装。第一种人群也就是富翁及第二种人群的小部分相对于其他人而言是渴望群体,他们在经济地位或者社会地位上要高于否认群体,因此成为否认群体渴望追逐和模仿的目标。但是由于否认群体无法或者无法在短期内成为渴望群体中的一员,因此他们希望通过模仿渴望群体来掩盖自己实际身份或者取得一种精神上的满足。而奢侈品相对于必需品而言,参照群体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成为否认群体的消费目标。
  
  奢侈品消费的参照群体影响方式
  
  渴望群体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影响否认群体对于奢侈品的购买,分别是:信息方面的影响,功利方面的影响,价值表现上的影响。如图1所示。
  


  (一)信息方面的影响
  这是指参照群体成员的行为、观念、意见被个体作为有用的信息予以参考,由此在其行为上产生的影响。信息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直接的展示。比如一个人在和朋友闲谈的时候得知朋友最近购买了某奢侈品牌的服装,于是也想买一件该品牌的服装,尽管要花去将近两个月的工资。又如,观察到某人佩戴的手表的品牌,于是也打算购买一块该品牌的手表。这些都是群体通过信息的提供和展示对个体产生影响的。
  (二)功利方面的影响
  当参照群体可以给予个体某些重要的奖赏或者惩罚的时候,参照群体就对个体行为或情感、认识有了功利方面的影响。奖惩和惩罚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心理上的和社会上的结果。比如,一些广告会呈现某个地位较高的人士使用该产品,获得别人的羡慕及赞许,就是利用群体对个体的功利方面的影响。同样,宣称不使用该产品就得不到渴望群体的认可,也是运用功利方面的影响。
  (三)价值表现上的影响
  这是指个体自觉遵循或内化参照群体所具有的信念和价值观,从而在行为上与之保持一致。主要表现在它能影响人的自我认同感。参照群体不仅包含着,而且还创造着文化涵义,通过效仿这种能体现自己所需文化涵义的参照群体的方式,个体能从中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文化涵义,实现自我认同的目标。例如,某位消费者发现很多有成就的人都喜欢购买某奢侈品牌的手表,为了提升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于是他也去购买了一块同品牌的手表。又如,某人特别喜爱某个明星,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识的经常模仿其生活方式和购买行为,视其价值观为自身价值观。这些都是消费者在价值表现上受到参照群体的影响。
  
  参照群体效应对奢侈品营销的启示
  
  鉴于参照群体之于奢侈品消费的效应,奢侈品生产企业针对目标消费者的年轻一族可以利用参照群体的概念来制订一些营销策略,如商家可以在广告中运用参照群体的概念来进行宣传;企业可以邀请著名的成功人士作为形象代言人,也可以仅仅通过广告模特来表现一个成功人士的形象。因为奢侈品本来就和普通的商品相区别,成功人士的宣传能够彰显其尊贵、高档的特点。此外,成功人士作为年轻人的渴望群体,对他们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但在选择成功人士的时候需要考虑几个因素:奢侈品与成功人士形象的一致性,要选择最能体现产品内在的品质的代言人;成功人士的社会认可度,是指他被社会公众认可的程度;成功人士的美誉度,是指他是否被社会公众所接受或者所喜爱的程度。后两者直接影响到广告对于目标消费者的影响力。另外,商家也可以通过举办聚会的方式来进行产品的销售。公司可以通过精心准备某种主题聚会,布置豪华高档的会场,展出公司的新品,邀请公司的VIP客户作为重要嘉宾,这些人通常都会购买一两件产品。此外还要邀请一些偶尔购买产品的年轻白领等人参加聚会。在这种环境下,由于行为是可以被别人观察到的,所以功利性的影响和价值性的影响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渴望群体对他人的影响尤为强烈。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陷入其中时,效应可能还会增强。总之,利用参照群体的效用制定出合理的营销策略,就可以有效的吸引更多潜在消费者购买奢侈品。
  
  参考文献:
  1.符国群.消费者行为(第2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迈克尔·R·所罗门著,张莹,傅强等译.消费者行为(第3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陆文军,俞丽虹.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及时行乐”观念复苏.新华网,2005
  4.刘云伶.谁在消费奢侈品.现代经济信息,2005
  5.卢泰宏等.谁来填补中国奢侈品市场空白.销售与市场,2005
  6.陈筱红.调查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全球第三.北京青年报,2006
  7.李晓慧.透视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华东经济管理,200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7 23:48 , Processed in 0.13723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