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41|回复: 0

朱敏:中国农民硅谷发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5 21: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朱敏:中国农民硅谷发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 15:40 《英才》

  朱敏 中国农民硅谷发迹

  文·本刊记者 杨柳

  朱敏噌一下站起来,疾步走到写字板前,只几笔,就勾出了一个房子的结构图。

  那是朱敏在美国买的第一套房子,花了他几年来辛苦攒下的17万美元,有意思的是,那以后,每当攒足几百美元,夫妻俩就会开辆小卡车去Home Depot(家得宝)买建筑材料,业余时间,二人就在房子后面一砖一瓦地搭房子,就这样搭了一年多,加盖了大概100平方米,朱敏说,赶紧卖了,去买个新的。结果,这套房子卖了27万美元。朱敏拿着这笔钱,买了一幢50多万美元的大房子。

  “那房子要是弄一下,卖个150万美元不成问题,所以,我当时还想过做房地产呢,后来一看,办公司比做这个还要赚钱,还要兴奋,就拉了个工程师,业余时间一起做。”

  1991年,在自己家的车库里,朱敏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

  硅谷的神话总是这样开头的。

  第一次体验生命价值

  一直到30岁,朱敏才猛然发现了生命的价值。

  当时,返城知青朱敏刚分到一个建筑工地做工。有一天,朱敏正骑在20米高的架子上做电焊活,忽然听到底下有人大喊,“朱敏,你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朱敏说自己“以前不要命的,反正是在社会最底层”,听到这个消息,“赶紧抓牢一点,心想,我可千万别掉下去。”

  拖拉机设计与制造,大学四年,朱敏学的就是这个。朱敏是浙江宁波人,宁波当时有两个很牛的大厂——动力机厂和拖拉机厂,拖拉机厂就在朱敏家对面。朱敏多年的理想就是,在“伟大的拖拉机厂里当个伟大的技术人员”。

  朱敏没想到的是,等到自己大学毕业的时候,包产到户了,拖拉机没人买了,伟大的拖拉机厂关门了。

  那是1981年,新四大件蔚为风行,朱敏于是被分配到了冰箱厂。

  也是1981年,IBM推出了全球第一台个人电脑PC5150。

  那时的朱敏,恐怕连电脑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可几年后,公派到斯坦福大学留学的朱敏居然帮IBM编程去了。

  朱敏出国第二年,14岁的儿子朱磊考上了清华大学少年班,在父亲的劝说下,朱磊跟全家人一起搬到了美国。一年后,朱磊考入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19岁时便从该校毕业,并取得硕士学位。

  在朱磊的记忆中,早年的美国生活是跟香蕉联系在一起的。“刚去的时候,父亲打工,母亲给别人当保姆,我自己假期也打过短工,生活还是很苦,不过我们在国内的时候就很苦,所以也不觉得,至少当时美国的香蕉很便宜,一斤才0.2美元,我们吃了好多香蕉,吃得后来十几年都不想再吃了。”

  对于下乡插队当了7年知青的朱敏来说,这点儿苦更是微不足道。当年,为了给水稻施肥,朱敏从早到晚跪在田里,把粪堆弄散,为了省1块钱,朱敏不惜跟牲口同坐一辆车回家。“旁边,我的一些同学骑着自行车去上班,而我却被告知,我一辈子都只能呆在这个村子里了,那才叫苦。”

  一到美国,朱敏就走了一条跟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截然不同的道路。

  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住在学校,朱敏刚来就住在校外,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喜欢扎堆,朱敏刚来就喜欢跟老美呆在一起。

  他找了个管理公寓的活,房东有16套公寓,免费给朱敏他们住一套,剩下的,朱敏负责帮他管理。收房租了,朱敏跟房客们喝喝酒聊聊天,房客吵架了,朱敏操着宁波风味的英语挡在中间做调解人,有时候,朱敏也接一些小时工的活,帮别人扫扫地、洗洗马桶。

  周末,如果不锻炼,朱敏就会去帮人种园子,他觉得干这活要比去中国饭店刷盘子好得多,一来也算是户外运动,二来还能跟老美交流,“一边干活一边吹牛,又学习了英语,又积累了很多本地文化的知识”。

  有个暑假,朱敏在学校看到一张IBM招募程序员的广告,朱敏在斯坦福学的是工程经济系统,对电脑知之甚少,晃了一个夏天,他愣是没敢去。暑假完了,广告还在,朱敏硬着头皮去敲教授的门,教授看着这个全A的学生说,“我就在等你啊,你怎么不早点来?”当即任命他为项目组长。在IBM,朱敏有问题也不敢问别人,只敢向自己的儿子求助。朱敏后来编程上的功夫便得益于这段经历,WebEx(网讯)的前身网络软件会议的程序有一大半是他自己写的。

  第一笔种子投资

  在车库捣鼓Future Labs(未来实验室公司)之前,朱敏已经在好几家美国企业做过工程师。

  如果非要较真,这还不算是朱敏的第一次创业。

  插队的时候,朱敏就经营过一家社队企业,生产各种零部件。那时候流行缝纫机,朱敏他们就跑去上海揽活,做点螺丝钉之类的配件。“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去上海出个差,还得去县里开证明,偌大一个上海,只有一家旅馆。”

  活倒是揽到了,可朱敏他们既不懂技术,又没有材料,怎么办?

  机缘巧合。朱敏听说,在上海,有些技术工人因为个人问题被缝纫机厂开除了,他就跑到上海去找,说服他们来给企业做技术指导。

  找材料的故事更有趣。“当时生产一种零件,要用铜,有人告诉我甘肃有个铜矿,我就赶紧带了几个人去找,矿是找到了,可人家不卖。幸好,那边有很多人是从上海过去的,还可以套套近乎,我就问他们有没有什么东西特别想要,他们说特想吃带鱼。我马上让人到舟山去买,用冰冻上带到甘肃。后来,矿上就贴出海报了:今天有带鱼,谁想吃带鱼就来加班。”

  就这样,朱敏他们以物易物,用舟山的鱼换来了甘肃的铜。

  可如今的Future Labs跟当年那个社队企业可是两码事,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更不是材料,而是钱。

  朱敏很早就意识到了资本的力量。

  上世纪80年代末,朱敏就开始接触投资人了。当时,朱敏想做ERP,一位美国朋友给他介绍了个台湾人。第一次见面,美国朋友买咖啡去了,两人面对面坐着,我看看你,你看看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憋了半天,台湾人开口问了一句话——你们大陆是不是有两个人拼一条裤子穿的?

  “他们会觉得,你们这么穷,怎么还会想去做企业。”朱敏说。

  可想而知,这个投资黄了。

  而当时的朱敏,还不知道有正式的VC。

  朱敏后来觉得,还是要“把东西做起来再去找投资”。Future Labs的第一笔种子投资是一个新加坡人投的,1996年,Future Labs以13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Quarterdeck的时候,公司已经发展到了二三十人的规模。

  第一重要的创业伙伴

  就是这个时候,朱敏结识了他后来患难与共的创业伙伴苏布尔·伊亚(Subrah S.Iyar)。

  苏布尔曾在英特尔、苹果电脑等公司负责市场开发,1995年,他加入Quarter deck,担任北加利福尼亚因特网业务分部的总经理,Quarterdeck把Future Labs收入囊中后,苏布尔被任命为Future Labs的总裁。

  那时,用朱敏自己的话说,他已经“慢慢引退了”。在并购之前,Future Labs策略性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包装,这包括,从外面请一些有名的人来做CTO、副总裁之类,当然,这些人大多不知道Future Labs到底是干嘛的。

  苏布尔特别喜欢Future Labs的产品,他四处寻找这些产品的创始人。后来,苏布尔偶然碰到朱敏,两人聊了大概三分钟,苏布尔之后告诉朱敏,他当时心里就想,这个人是我一生要一起做事业的人,朱敏说自己也深有同感。

  “某种意义上,这相当于一见钟情。”朱敏大笑。他已经不记得这三分钟他们具体聊了些什么。

  1996年,朱敏仍然看好网络人际交流的市场,他和苏布尔用200多万美元把Future Labs的知识产权买了回来,创办了网讯。苏布尔和朱敏,一个做CEO,一个做CTO,一个主外,一个主内,股权一样,年薪一样。

  最大的问题,在朱敏看来,还是钱。

  “要有很多钱,像网讯,有人说,我技术比你好,我说,你明天就会完蛋,为什么?很简单。在美国,做一个网讯这样的企业,你至少需要拿到1亿美元才行。有几个投资人会相信你,给你1亿美元去花?特别是一个中国人在美国。所以,这才是最大的挑战,你要让投资人觉得,你的团队是一个winning team。”

  2000年7月,网讯在纳斯达克上市,那真不是一个好年头,网络泡沫破灭,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股市崩盘,网讯好不容易上了市,却被投资者看成是另一个泡沫,股价一度跌至5美元。

  危难关头,Jan Baan站了出来,这位ERP软件业的先驱正是网讯的一位投资人,他牵头为网讯做了一次2000万美元私募。事实上,Jan Baan当时没有多少闲钱,他的公司也受到了冲击,但他还是咬着牙说,网讯很好,这2000万美元我都出了。投资银行一听,也跟着投,最后,Jan Baan自己出了500万。

  “我们当时还有七八千万美元,并不需要那么多钱。我们一个季度差不多要烧2000万,投资者这样算,钱如果够烧5个季度就能活,否则就是死路一条,我们反复解释,我们的销售会上来,成本会下去,没人相信。私募的目的,就是让他们看看,我们很有钱,我们不会死。”

  与此同时,朱敏自己也披挂上阵,统管财务和运营,果然,成本下降了300万美元,销售额上升了300万美元。网讯的股票很快又涨到了十几美元,危机过去了。

  可以说,没有风险投资,没有纳斯达克,就没有现在的朱敏。

  朱敏很早就在跟人谈收购的事。对此,他有个妙论,他说:“硅谷的高科技公司,就像空中的风筝,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向上飘,有的停在半空,而有的已经开始向下坠了。企业家们的任务是,向上抛出绳索,让自己的风筝钩住向上飘的风筝,向下砍断绳索,让自己的风筝挣脱向下坠的风筝。”

  2007年3月15日,Cisco(思科)宣布以32亿美元现金收购WebEx。网讯,这只朱敏在硅谷亲手放飞的“风筝”总算钩住了一只飞得更高的大“风筝”。

  但此时,朱敏人已不在硅谷,两年前,他辞去网讯首席技术官的职位,回到了中国。3月15日当天,硅谷刚过凌晨两点,苏布尔就迫不及待地给朱敏打了个电话,碍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规定,朱敏这位“除了脑袋,其他都可以换”的印度朋友没有明说,但朱敏已经猜到“有重大事情发生了。”

  “就像女儿嫁出去了一样。”朱敏向《英才》记者形容自己当时的感觉。

  第一次角色转型

  回来还是不回来,朱敏想了整整3年。毕竟,从美国到中国、从做企业到做投资、从做高科技行业到做偏传统行业,无论哪一个转型,对“年纪已经不小”的朱敏来说,都不啻一场赌博。

  如果你问朱敏为什么回国,他一定会告诉你,他是为了“还邓小平两万美元的贷款”。

  你也许会觉得他矫情,但也有人相信他的真诚,例如邓锋。

  邓锋第一次见到朱敏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那时,在硅谷的清华大学毕业生搞了个企业家俱乐部,常常请一些有经验的人过来讲课,有一次朱敏过来了。“他上来就讲‘我们能出来要感谢邓小平’之类的话,在留学生圈子里,很少能听到这样的话,我感觉他是用心来讲的。”邓锋说。

  不光对邓小平,朱敏对中国也是爱得深沉,一个典型事例是,尽管在美国安居乐业了十多年,朱敏进进出出拿的一直都是中国护照。

  现在,回国已有两年的朱敏说自己“慢慢找到一点感觉了”,他的赛伯乐(中国)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紧挨着他的母校浙江大学,赛伯乐的对面,是他和儿子朱磊共同出资创办的红杉树(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6年,朱磊追随父亲回了国,父子俩把红杉树视为下一代的服务平台公司。

  朱敏的身上还保留着强烈的草根性。

  朱敏的衣服,都是超市买的,这双鞋,朱敏撩起裤管说,200块。朱敏的车,奥迪A6,这已经很高档了,他原先只想买个5万块钱的,员工们愣没答应,有时候,开会开晚了,朱敏就打车回家,常常被保安当成非请勿入的闲杂人等,因为他“看起来太不像有钱人了”。

  最夸张的是,出去吃饭,朱敏的司机一看桌上只剩三四盘菜,就赶紧点菜,“他拼命点,我就拼命吃,这太浪费了,我就是不舍得,可怎么吃也吃不完。”

  朱敏的节俭甚至影响到了儿子,直到现在,朱磊买东西还要先看价钱,酷爱跑车的他最奢侈的一件事情是花5万美元买了辆二手保时捷,“其他方面都很省,我爸妈都觉得我太省了,慢慢改。”朱磊的办公室大概只有几平米,记者一进去就稍显拥挤。

  “做投资人,我认为并不是最适合他的,他最擅长的是创新,做投资,他老想往前冲却老使不上劲,一是对团队不好,二是就算要冲也只能冲一个。”朱磊说。

  儿子心疼父亲,老是劝他“不要太拼”。在朱磊看来,朱敏的性格很像已经去世的奶奶,老太太从电影院退休后,一直不开心,“老觉得有劲没处使。”

  朱敏认为自己的幸与不幸的都是还在干活。回国之前,朱敏周末至少能休息一天,跟家人去爬爬山,现在,朱敏很少享用周末,难得有空跟朱磊去爬杭州的南、北高峰。“现在的生活还是太知识分子化,下一步,我要做做农民,做做研究。”

  关于网讯

  “思科领养儿子领养惯了,知道怎么给他一定的独立性。”

  《英才》:网讯嫁给思科是她最好的归宿吗?

  朱敏:是最好的归宿之一。第一、思科有兼并的文化,也就是说,它领养儿子领养惯了,知道怎么给他一定的独立性,同时又给他爱;第二、思科的战略跟网讯是一致的,它也是跟微软对着干的,我们希望战斗能够继续,就像拳击,你要选一个强大的对手,把他打死才来劲呀,即使被他打倒了,至少你也跟最强的人交过手。

  《英才》:为什么请苏布尔做CEO?

  朱敏:我这个人,长处很长,短处很短。我的短处是,第一、求人的事情不太愿意做;第二、对销售方面的东西还是不太懂。所以,我一定要找一个跟我互补的人。

  《英才》:除了拿到1亿美元,网讯还做对了哪几件事?

  朱敏:第一、网讯的模式是一个服务的模式,跟微软垂直,微软很难把全国的炮调过来打我们;第二、网讯的技术强,成本低,我们利用了中国低成本的工程师,这就是我们的利润超过25%的原因;第三、网讯的定位,很多人以为我们是做视频会议的公司,其实我们是帮人在网上做销售的公司,你说我能帮你省成本,人家还要想一想,但你说我能帮你多赚钱,你分一点给我,人家肯定愿意。

  《英才》:交易达成后,你的个人财富增长不少吧?

  朱敏:我个人只有一点,我只能这么说。

  关于自己

  “我确实挺能折腾。”

  《英才》:你很直率。

  朱敏:我从小就这样,后来发现我的品牌就是直率,就更直率了。我从来不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所以,为什么我跟政治打交道的时候,我就不是很在行,那是我的弱项。

  《英才》:我觉得你特能折腾。

  朱敏:你怎么知道我很能折腾?我确实挺能折腾。创业的人就是这样。就像这个茶杯,摆在这里不行,摆在那里不行,摆在这边就对了。公司里面一样,这个组织结构不行,这两个副总不行放到那里。像我现在做的很多就是战略的事情,战略就是要做到哪天闭上眼睛没有我了也能做,这就是折腾。按美国的说法,这就是重复试验,一定是个科学,不是个艺术。

  《英才》:过几年,你会不会不做投资,跑去做别的了?

  朱敏:浙江大学创新研究院,我捐了1000万,这才是我的归宿。我的归宿,不是投资赚很多钱,我是创新的人,什么东西都能创新,什么东西到了我手里转一圈出来就会不一样。

  朱敏的关键时间表  


排名
财富

2004年
162
1亿美元

2005年
246
8亿元

2006年
273
11亿元



  来源:《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8 14:31 , Processed in 0.13576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