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13|回复: 5

[【文史类】] 与停云兄论诸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7 16: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期:2007-04-15
(起因是谈拙作《六经小论》)
停云 12:06:33
俺刚刚看到兄的大作呢
迷穀先生 12:07:31
偶尔整理的小意见而已,省得再有人说六经无用,呵呵
停云 12:08:09
呵呵,俺是随便他们说去好勒。对了,兄一直的看法是经非止儒家一家之经,那诗似乎不止那部《诗三百》,还有些佚诗。为何不提呢?
迷穀先生 12:11:41
我也没提尚书逸文啊。因为是列本经,逸文不成篇,都是散句。至于佚诗究竟是否孔子所删三千篇之一也难考证,不如不说。这个是为谨慎起见。佚礼保存在礼记里的也许也有,但不能分辨了
停云 12:14:24
看来兄这里指而更倾向儒家所传之经了。其实我觉得这样更好
迷穀先生 12:15:37
其实儒家所传六经跟古六经本不异,这是我的想法,当然多寡有别。春秋例外。倒是凌的看法比较有趣,所以特别点明。寻常所谓三礼出于范的说法,其实不对。周礼述官制,也许更应该附于尚书,而不是礼
停云 12:16:50
呵呵,俺也是随便问问。俺也觉得本质不异,不过在细微处可以看出论述的倾向性。而这一直不是兄所强调的,所以好奇,呵呵
迷穀先生 12:18:07
是的,祖述传闻必有师承的影响。我比较注目同归,至于殊途别人说得很多了。我最近越觉得我国学术特征实在可一言蔽之:殊途同归
停云 12:19:05
对,俺本来想兄可能觉得那些不足与外人道,才改换一般的说法哩。现在不是殊途别人说得很多,基本上根本就不分了,可谓同而不和
迷穀先生 12:20:52
呵呵,所以才乱说纷纭,所谓强同。滥觞不明,归指不明。
停云 12:21:17
殊途同归俺极赞同
迷穀先生 12:22:36
我这个小东西其实只一个意图,告诉某些人,六经之旨用。于兄则多此一举了
停云 12:23:31
俺曾对人胡说过:孔颜乐处地,便是儒道相契处
迷穀先生 12:24:29
何止儒道啊?百家相契皆在此。试问除我国之外,谁国有此气象,呵呵。即使印度,那个归那个本都在变。
停云 12:24:48
呵呵,百家我不知道呀,俺当时只知道儒道,佛家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名墨至今了解的不多
迷穀先生 12:26:50
前天读了遍尹文子,对名分略有所得。墨家其实跟儒家颇有同出,但所造有深浅,譬如孔墨都讲禹道,但一者言孝,一者言兼爱而忽亲
停云 12:28:00
嗯,我以前读过公孙龙子,但当时学还未小成,没弄懂得比弄懂的多。现在却无时间来弄了
迷穀先生 12:29:52
公孙龙子是名辨,却不是正名,所以为惑乱,所以不如儒家有得。但儒家法家名家都有一病:不免流于强正,所谓齐治也流为强齐。这点就不如庄子透的。因为强齐的话,中则治,极就乱了
。法家之极便为乱,儒家先讲修身,所以还好
停云 12:33:07
这里聊聊这个挺有趣的,可以恣意些。俺最喜欢庄子了
迷穀先生 12:35:31
诸子,我也最看重庄子,即使有些文章是庄徒写的,还是很好。马小看庄子,不满,章推崇庄子,欣慰,嘿嘿
停云 12:36:18
呵呵,俺也是呀。章的第一本书俺就是看的齐物论释,可惜那本点的错了不少
迷穀先生 12:36:22
说剑啦,天下啦,都是不可多得之至文。要真说儒家本意,好多还不如庄子门徒所作
停云 12:37:29
是呀,对于庄子,似乎不必非要强分内外杂,外、杂篇佳处远超百家余子。天下是百家之钥匙(这个词好打些)
迷穀先生 12:39:19
欲明我国学术思想渊源旨归,先看天下。百部通论简史,不如天下一篇,嘿嘿
停云 12:39:23
握手!不过兄那篇小论,俺觉得先说了一句\"六经存乎天道人伦,万世所不易。\",再论通今有些多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7 18: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钱穆先生有先秦诸子系年,这书下了以为是为了考证年份,至今未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7 21: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1嗯,我以前读过公孙龙子,但当时学还未小成,没弄懂得比弄懂的多。现在却无时间来弄了

最难的是指物篇,好像有文字错乱之处,所以目前没人能解的让大家信服。
2说剑啦,天下啦,都是不可多得之至文。
能喜欢说剑,真是少有,天下的地位,可能只有非十二子可粗粗比一下。
3对于庄子,似乎不必非要强分内外杂。
能分还是要分的,需要正名呀。在这方面,刘笑敢君做的就不错。当然我丝毫没有贬低外杂篇的意思。
4譬如孔墨都讲禹道,但一者言孝,一者言兼爱而忽亲.
不知讲禹孝道出自儒家的那本书,我确实是没见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27 21:4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xinghuit于2007-04-27 21:06发表的 :
1嗯,我以前读过公孙龙子,但当时学还未小成,没弄懂得比弄懂的多。现在却无时间来弄了

最难的是指物篇,好像有文字错乱之处,所以目前没人能解的让大家信服。
2说剑啦,天下啦,都是不可多得之至文。
能喜欢说剑,真是少有,天下的地位,可能只有非十二子可粗粗比一下。
.......


仆喜说剑,特因其中论剑道语精极也
至于论儒墨一句,上半说同处,下半举异处。非是讲禹孝道。
跟停云兄聊多了,彼此尚能会意。结果害兄误会,罪过罪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8 10: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腐儒尽皆相似,原来是殊途同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9 04: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诸子百家,我认为抱朴子在其内篇卷 十 《明本》中已经阐述分析得很到位了,在此引述一下:

  或问儒道之先後。抱朴子答曰:“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先以为阴阳之术,众於忌讳,使人拘畏;而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墨者俭而难遵,不可遍循;法者严而少恩,伤破仁义。唯道家之教,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包儒墨之善,总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指约而易明,事少而功多,务在全大宗之朴,守真正之源者也。

对于其他人对于儒、道的论述,抱朴子也点评的一针见血:

班固以史迁先黄老而後六经,谓迁为谬。夫迁之洽闻,旁综幽隐,沙汰事物之臧否,覈实古人之邪正。其评论也,实原本於自然,其褒贬也,皆准的乎至理。不虚美,不隐恶,不雷同以偶俗。刘向命世通人,谓为实录;而班固之所论,未可据也。固诚纯儒,不究道意,玩其所习,难以折中。

道也者,所以陶冶百氏,范铸二仪,胞胎万类,酝酿彝伦者也。世间浅近者众,而深远者少,少不胜众,由来久矣。是以史迁虽长而不见誉,班固虽短而不见弹。

抱朴子对儒、道的论断也十分精到:

抱朴子曰:“夫升降俯仰之教,盘旋三千之仪,攻守进趣之术,轻身重义之节,欢忧礼乐之事,经世济俗之略,儒者之所务也。外物弃智,涤荡机变,忘富逸贵,杜遏劝沮,不恤乎穷,不荣乎达,不戚乎毁,不悦乎誉,道家之业也。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儒者所爱者势利也,道家所宝者无欲也。儒者汲汲於名利,而道家抱一以独善。儒者所讲者,相研之簿领也。道家所习者,遣情之教戒也。夫道者,其为也,善自修以成务;其居也,善取人所不争;其治也,善绝祸於未起;其施也,善济物而不德;其动也,善观民以用心;其静也,善居慎而无闷。此所以为百家之君长,仁义之祖宗也。

个人以为:

天下无二理,圣人皆同心。真理只能被我们发现和传承,如同钻木取火,通过不同的方式可以获得温暖的火来方便生活,诸子百家也是如此“以薪传火”,他们以个人的视角和发现来阐述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且想借此来造福社会或者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都难免各有偏颇,犹如盲人摸象,各执一词,但是道家和儒学的理论较为圆满所以经常被一些统治者采用,其中更以儒学为甚,被用来当作招贤纳士和治理群众的工具。

儒、道两家对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影响甚巨,一般人学而优则仕,年轻时去当官来实现人生抱负,当仕途坎坷,遇到挫折时,就会梦想去终南山学道或者去过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的生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18:51 , Processed in 0.2130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