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729|回复: 12

[【主题讨论】] “山门”与“师门”——我们的学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6 13: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虽不算学人,但隐约感到这么一个状态,就是在中国学界做学问,讲究的是山门和师门。就我所学领域来说,有所谓南派和北派(即南方和北方此领域研究的两所重要高校),两位高校也各有领军任务,熙熙攘攘十几年了,徒子徒孙一大堆,各徒子徒孙还分赴中国各大高校,分别抢占山头。有一个笑话,当年一个年轻博士,临毕业前boss找他谈话,说:“小李啊,你看,西北没咱的人,要不你就去西北某某大学?”


每次开年会来,学术问题讨论的很少,动不动就是:啊呀呀,师叔你好!好久不见了...师弟啊,在哪里高就啊,为兄可就惨了,还望你提携啊,呵呵...我的老板是…你的是…啊呀,原来是同祖同宗啊,以后多联络。此类的寒暄许久方罢。然后就是聚餐旅游,把酒言欢,不亦乐乎,良久方散。我给老板打下手,都晕菜了。


我认识一个年轻博士,是南派祖师爷的关门弟子,此君文章不见得出众,可是“山门”是中国前10位的名校,“师门”是本领域的祖师,各位师兄都是各大高校的领导和博导,自然,这位博士的发展可谓春风得意!动不动就是我师兄怎么怎么样…你师兄干你p事啊!

  
这是利用学派搞交际的。还有就是学派常常导致学术观点的停滞。本来学术派别是个中性词,甚至是好事,各取所长、交流促进。但是现在出现了诸如“学霸”、“学痞”。利用派别影响,左右他人学术思想。我上文所提南派祖师爷已过90岁,他在70年代末提出的观点明显已过时,但老祖宗还在,底下的弟子不敢造次,没有谁敢站出来反对意见。这个重要的基本概念成了一个人人都知有问题,却至今无法改动的烂疮!徒子徒孙编的教材里,20年了,还是这样。据闻,有一次一个徒孙辈的小子不知规矩,发了一片批驳此观点的文章。其师伯看到后打电话给其师父,曰:“师弟啊,你的徒弟发到文章你看过没有啊,老爷子还在,还是暂且放一放吧,这样总不太好。以后涉及此类重要观点,你要过过目啊,别再出问题了。”我晕倒~~

  
学术中的此种裙带关系,令人常常苦笑不得。学术的确讲究传承性和发展性。但更重要的是独立的思考和探索。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是让你站的更高、看的更远,而不是树大好乘凉,更不是顽固不化。更可恶的是,竟然影响到学术的独立性。西方徒弟和师父打笔仗的事情还是听说的,中国则少之又少矣。

  
  本文写得很松懈,但我仅想表达这么一个观点:只要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只要是诚心诚意的在读书,一介布衣平民都是出自名门!万法归宗,天下武功是一家。学问虽有领域区别、学术流派之争,但为学的精神不当有门派之见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8: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是东拉西扯,下次在妙笔区发文,一定注意文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6 21: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拉帮结派是任何势力都必须做的事,学术界也不例外。所谓山门和师门,是在学术势力竞争中形成的。在下曾就读的学校里有一些老师,学术水平很不怎么样,当时大家也不太看得起那些老师,但当这些老师近年来纷纷在党政机关担任高职后,同学校友们忽然都非常热衷于认师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6 23:4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hw8210于2007-04-16 18:52发表的 :
的确是东拉西扯,下次在妙笔区发文,一定注意文体

误会了。

每个人讨论这些问题时都会有所顾虑。常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7 03: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帮败家玩意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7 06:5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这个问题上,有人势利,有人趋利,有人得利,也不是众人所能左右的。别说大学中的师门了,就连现在的中小学语文研究又何尝不是“山头林立,门户众多”呢?

一段以前写的小东西,拿出来献丑。
从习武看习文:②门派之争

武林中经常会有门派之争。大凡一派之人必有统一的打扮和使用的兵器的区别。即便是穿着随便的也需要有个出身处。再不然拉个架势,过两招,正所谓:“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没有”。故此,很少有分辨不清的。不知何时,此风亦传到束修之列。一日,童师F生,遇二同仁论道,一曰“吾乃‘大海无量’派之嫡传。”一曰:“吾得‘新风狂卷’派之真髓。”F生上前参言,二人乃诘F生曰:“汝何派?”F生以无门无派对之,其二人嘬声斥之,曰:“没有门派,也敢出来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7 09:5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听过一个笑话,不过,可确认真有其事。一位朋友同校的国文老师,一次在月考试题里出了一个题目,问学生自己的师派传承,从清代到他自身,估量他上课常和学生强调此事,所以这麽考。答案是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章太炎→黄季刚→林尹→。。。

确切答案记不全了。当时觉得夸张,那有这麽标榜的,而且,从清初怎麽个跳到江永,里面有些关系是怎麽算的。当然,这种质疑对在乎此事的人是完全无效的。我也只把它当笑话听,有时想想也觉得悲哀,这种心态的人,能搞出什麽学问来。。。心理都不正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7 1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举眼望去,滔滔中文学界,哪里有学派?分明只有门派,党同伐异,自相残杀而已。说是门派都高看了,毕竟门派还是有规矩的。对付着过吧。想洁身自好?门都没有。想反省一下?千万不要这么想,那你就是人民公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7 12:5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无名小辈,但我的老师已经有名气了,我的老师的老师在本行当中那是大名鼎鼎,我的老师的老师的老师那可不得了.... 提起名字如雷贯耳..
这样看来我是不是很有光了,很骄傲了?是不是处处借光,利用关系?
所谓师承\门派和我上面说的就是那么回事...
所以各位还是大学的教授好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18 14:3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摆个小摊儿,或者弄点文物啥的也不错。。。。。。
当教授是好,可包伟民老师特不痛快;财前五郎倒是终于当上了教授,可CA却要了他的命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0 14: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Re:“”与“”——我们的学派

前几天,读钱穆的"晚学盲言",他说中国文化不要党,没有党.当时就觉得和客观不符!
每人都有私心,只不过大小而已.山门\师门其实就是"党",就是私心.

不好意思,我想入山门和师门可不够条件,只好自己随便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2 07: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学科的攀龙附凤及心理基础

看到楼主的帖子,在下忍不住想谈谈现代学科的攀龙附凤。

在下带过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文化传播学》的课,在这门课的绪论中有提其理论渊源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希罗多德的《修辞学》,以次来为自己正名。其他的学科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社会学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是近代以来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由于其产生时间晚,根基不深,于是就有许多人开始从古典要籍中寻找它的源头,近来李安宅就写过一本书——《<仪礼>与<礼记>社会学的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这样,通过与今天学界所公认的经典人物与典籍挂钩,自己的学科地位和身份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

这种现象实际上源于个人的“正统”心理,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存在和发展找到一个合理的或者“正统”的依据。历史上我们可以找到大量的例子,比如历代帝王都会给自己批上神秘的外衣:上古的帝王如皇帝、炎帝等等,都说自己是上天的儿子,代表上天来统治天下,以此来宣扬君权神授。后来的帝王仿效不断,比如《史记》说汉高祖刘邦(前256—前195)起兵前醉斩白蛇,夜里听到老妇人啼哭,问其缘由,老人说我儿子本来是白帝之子,化为蛇,被赤帝之子所杀。刘邦听了以后大喜,认为是天降神示,自己是“真命天子”。历代帝王都说自己是上天的儿子,那么上天只有一个,儿子可以有很多。但是如果每一个帝王都是上天的儿子,那么就有“乱伦”之嫌,而他们又不能不把自己说的神秘一点以强调其特殊地位,于是便编造了各种各样神秘的说法,比如后主刘禅出生前夜,甘夫人梦见吞了北斗,是夜又有白鹤一只,飞来县衙屋上,高鸣四十余声,望西飞去,临分娩时,异香满室。历代帝王们争相与上天或者某些神秘的现象拉上关系,以此来宣扬君权至高无上。那些有名气的人也纷纷效仿,但是他们不敢与帝王相提并论,也就是说不能与上天和某些神秘的现象有关,于是他们一般会将自己与历史上的某一位名人拉上关系。比如罗姓的起源与帝王的关系,周朝的时候有天子的子孙被封在湖北宜县,称为罗国。公元前690年,罗国被楚国所灭,其子孙逐渐向南迁移,并建立罗国。后来罗姓子孙便以此为由,把罗姓视为皇姓,以达到突现自己地位和名望的目的。刚才楼上那位兄弟提到的教师出题的笑话也在这类之中吧?至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和平凡的人来说,有时候为了显示自己家族的历史,会说我们祖上多少多少代是举人,我们第几代祖是大臣,做过某某封疆大吏。

攀龙附凤固然有其心理基础,但也与我们今天喧嚣与轻浮的社会环境有关。每个人都想为自己找到一个华丽的冠冕,而后堂而皇之的招摇过市,以此来显示自己存在的独特与优越。在正/争名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淡忘了那份恬静的心态,也失去了板凳须坐十年冷的耐心。学术之攀附现象可以给我们两点启示:第一,在国内,现代学科基本上引自西方,缺乏自信心;第二,潜心悟道,抛华弃炫,打造自己的体系才是学术正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4-22 15:46:50 | 显示全部楼层
zjiacai 兄回帖都很認真,讚一個!不過,來挑點小刺。李安宅(1900-1985),《<仪礼>与<礼记>社会学的研究》一書,據我所知,初版應在1935年,收在商務印書館的《國學小叢書》中,1935年;其它本子應都是影印或重排再版的。這對尊論大旨無損,只是有點美中不足罷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9:47 , Processed in 0.17580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