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5|回复: 0

周麟昌:至少三分之二上海老字号走向衰落

[复制链接]
henry2000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7-4-16 01: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海商业》常务副总编周麟昌:
  吴乐晋

  周麟昌对上海老字号的关注已经持续了好多年。这位上世纪70年代的上海第一百货的前党委副书记,退休后又成为《上海商业》的常务副总编兼上海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日前,他就老字号的话题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有很多的老品牌,您能大致介绍一下它们的近况吗?

  周麟昌:上海的老品牌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商业老字号,很多是解放前就很有名声的品牌。另一部分是上海的轻工工业品牌,它们主要成名在解放后。

  上海的老字号、老品牌总体在走下坡路。

  以商业老字号为例,大约有三分之一的老字号还保持着生命力。如锦江、培罗蒙、南翔小笼、雷允上药店,城隍庙的五香豆、梨膏糖等。

  但是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品牌正在走向衰落。其中的一半大约处于勉强维持的阶段。如梅兰芳演“贵妃醉酒”用过的“王星记”扇子,现在连店铺都已经搬出了南京东路。原在南京西路开店的博步皮鞋和蓝棠女鞋也曾名噪一时,像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夫人王光美都曾是蓝棠的顾客,但是现在很少年轻人知道它们了。

  这些正在衰落的品牌中的另外一半,只能用名存实亡来形容了。有的连名号也都已经消失。比如曾经的知名品牌恒大商行、春江百货、得利车行、西湖饭店、千秋春秋商店、亨生西服、永泰服饰、陕西北路菜场等。

  《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老品牌集体走向衰落,您认为背后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周麟昌:品牌本身是一个有生命规律的事物,有出生,有成长,就必然有衰亡。这是个自然淘汰的过程。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不寻常的意味。这背后有人为操作的因素、市政动迁的原因等,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机制。

  以奉帮裁缝徐继生于1929年创办的亨生西服为例。十多年前,该公司也一度想改制,让员工和管理层持股,国有股占30%,但它们还是等政策、靠指挥。而且作为靠老技师而打造出的品牌,始终没有找到一条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的生存之道。由于很多老员工退股,目前该公司的国有股份又占了56%之多。2005年,还有60名员工的亨生西服年收入只有393万元,利润17.7万元。

  一些老字号的经营者跟我说了这么一个道理:因为每年都有利润指标,即使今年500万元的利润指标下可以做到1000万元,可是为了后年下达的指标不那么困难,他们宁可将这个利润做到600万元。反正他们的上级单位也不会根据超出部分的利润给相应的奖励。他们也不想扩大规模或引进设备,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可能不能完成当年的指标。他们跟我说不想做“憨大”。

  这样一来,老字号就成为一头老牛,要养的人也很多,指标逐年递增,但缺少投入,总有一天,就挤不出奶了。

  《第一财经日报》:您刚才提到了机制问题,难道没有一个很好的转变机制的方案吗?

  周麟昌:“想转不能转,拿在手上搞不好”,这是当前很多老字号面临的共同问题。现在约99%的老字号还是国有企业。业界关于老字号出路问题也有很多的讨论,曾经有一段时间,很多人呼吁国有股份要逐步退出商业领域,后来,因为对“国有资产被贱卖”的讨论,转制一度被叫停。

  当然,现在看来,最好的办法是到产权交易所公开交易。但是从很多老字号经营者的角度看,他们并不乐意这么做。因为这将意味着交易成本加大,经营团队自己持有公司股份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因此他们并不积极。

  另外一部分老字号的经营者之所以不愿意转制,是因为他们很矛盾:一旦转制成功,万一很发财,会不会有人来查老底?另外,一旦转制,现在所拥有的很多政策资源就彻底失去,比如培罗蒙这样的企业,除了服装品牌,政府还将老介福布店这样非常好的商业物业归到其旗下。另外,它还拥有上海独一无二的博彩彩票门市部,如果转制,这些资产该怎么算?博彩的资质还能不能再给一个私营企业?这都牵涉到很多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23:50 , Processed in 0.1325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