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25|回复: 0

央行调控不减,股市继续火爆(央行报告解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3 17:5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公布了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数据。虽然部分数据出现好转势头,但更多的是凸显了央行在调控方面的压力。分析人士指出,央行仍有可能继续通过存款准备金等手段回收流动性,年内也不排除加息的可能性。  

几个关键的数据分别是:货币供应的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7.27%和19.81%,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4%,贷款余额为2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6.25%。其中,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4417亿元。值得指出的是,今年1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高达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678亿元。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诸建芳认为,新增数据加上即将公布的CPI数据,可能会使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调控压力加大。

从存款数据来看,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4%,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3.66个百分点,比上年末低0.88个百分点。今年1季度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88万亿元,同比少增597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1.1万亿元,同比少增836亿元。显然,去年下半年以来储蓄向股市搬家的现象还在持续。

央行数据还显示,2007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36%。今年1-3月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同比多增795亿美元。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447亿美元,同比多增233亿美元。分析人士称,今年第一季度外贸顺差为464.4亿美元,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为158.93亿美元,而同期外汇储备增长1357亿美元,可能意味着有较大数量的投机资本进入国内。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表示,“外汇储备增长是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的主要根源,现在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意味着央行的紧缩政策将不得不持续。”

贷款增速加快 全年预计再破三万亿大关

聚焦一季度金融运行

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金融机构人民币新增贷款为1.42万亿元,同比多增1678亿元。对此,央行明确表示,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加快。更有业内专家预计,今年全年新增贷款可能再次突破三万亿大关。央行数据显示,虽然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4417亿元,同比少增958亿元,但一季度1.42万亿的新增贷款仍让大部分专家感到担心。

“去年一季度新增贷款为1.26万亿,全年贷款总额突破了三万亿。但是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就已经达到1.42万亿,全年贷款总额超过三万亿估计也没什么悬念。”一家证券公司的分析员表示。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也向记者分析,尽管3月份的贷款增速有所减缓,但相比此前预期,还是有些不够理想。3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4417亿元,同比少增958亿元,但环比仍多增了近300亿。

他预计,在目前的货币信贷格局下,央行近期加息或进一步提升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不大,最大的可能仍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和发行定向票据来进一步回收流动性,进而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赵庆明还表示,应通过采取加大政府支出、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提高工资水平等措施,进一步改善储蓄率过高的局面,以从根本上减少过剩的流动性。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殷剑峰认为,由于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根本因素国民储蓄率过高未得到根本缓解,央行无论采用数量型还是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都很难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进行实质性影响,而后者正是派生货币产生的主要动力。这使得央行货币总量控制目标实现起来较为困难。“这意味着,在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没有得到改善的情况下,央行未来或将更多需要依赖窗口指导等行政性手段。” 殷剑峰说。他指出,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更多的转向财政政策,进行“减税增支”,降低国民储蓄率,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而这显然非央行一家所能做到。

央行报告解读

股市火爆 储蓄继续搬家

人民币存款增速延续了去年10月以来的放缓态势。昨日央行公布的2007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42万亿元,同比增长15.94%,增长幅度比去年同期低3.66个百分点。分析人士认为,存款增长减缓可能是股市对资金有一定分流作用。申银万国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银行存款中,居民储蓄占到一半左右。存款分流的去向一是消费,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消费指数同比提高1至2个百分点;二是转化为房地产、股市等其他金融资产,尤其是股市去年以来回报率大大提高,所以出现存款增长持续减缓态势。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殷剑峰认为,存款活期化还体现在M2增速的下降上。数据显示,3月末,M2余额为36.41万亿元,同比增长17.27%,增幅比2月份下降0.53个百分点。

“M2的下降主要受存款增速趋缓的影响,而存款增速趋缓可能主要基于股市对储蓄存款的资金分流,因为同期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消费增加提速和收入增速趋缓。而我国股票市场的交易量和日均新开户量则不断创下新高。”殷剑峰指出。分析人士预计,随着股市的持续火爆,存款活期化的趋势还将继续。平安证券宏观分析师孙方红认为,对储蓄存款的这种分流是控制不住的,主要原因还是与存款利息相比,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很大。而从银行存款分流出的资金陆续进入股市,则将继续推动股市向上发展。

分析人士同时指出,存款活期化的趋势延续,短期来看对商业银行不会有太明显的影响。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银行资金充裕的局面不会在短期内有根本转变。李慧勇指出,居民储蓄是商业银行贷款的重要部分,存款活期化趋势长期发展会对放贷能力形成制约。目前贷存比是68%,离上限75%还有一些差距,只要不是很明显的分流,对商业银行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指出,长期来看,存款活期化趋势延续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它将使银行信贷能力下降,这在经济发展阶段不是很明显,而一旦经济放缓,影响则很明显。

外储突破12000亿美元 猛增37%

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36%。今年1至3月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同比多增795亿美元。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447亿美元,同比多增233亿美元。从2006年全年来看,去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外储增加额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55%。

有专家指出,外储的加速增长可能和投机资本加速进入中国有关。商务部昨日公布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实际FDI为158.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6%。稍早公布的外贸顺差数据显示,一季度外贸顺差为464.4亿美元。按照粗略统计,外储增长额一般为外贸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入的投机性资金的总和。以此计算,一季度进入的投机性资金可能高达734亿美元。

专家认为,投机性资金进入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人民币可能加速升值预期的存在;其次,中国股市和楼市价格持续走高。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外储的加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内居民和银行持汇积极性下降,大量抛售手中美元所致,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49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76%。1至3月外汇各项存款增加35亿美元,同比少增32亿美元。3月份外汇各项存款减少34亿美元,同比少增42亿美元。

那么,在总体流动性已经过剩的前提下,外储的加速增长会不会火上浇油?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外汇储备增长是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的主要根源,现在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意味着央行的紧缩政策将不得不持续下去。”粗略计算,为购买这1357亿美元的外汇资产,央行不得不投放近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而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央行今年以来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净回笼资金约1.06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4倍。(上海证券报)

央行再度加息的可能性加大

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胡晓炼在泰国向东盟(ASEAN10+3)各国财长和央行官员发表讲话,对维持国内低利率能阻止热钱流入的普遍看法产生了质疑。她认为亚洲有些地方股市和房屋价格在一年内的涨幅可达30%,使得亚洲国家通过保持和美国之间的利差,压低本国利率企图阻止外资流入的做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表态与汇改以来“维持中美利差3%,以阻止热钱流入并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压力”的普遍说法大相径庭,表明央行以压低利率为外汇改革服务的货币政策思路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央行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由于中美间利差的缩小,而在利率政策上犹豫。下一阶段出于控制通胀苗头和挤压资产泡沫的角度考虑,央行可能再度加息。

——近期出炉的宏观经济数据很可能再度成为央行加息的导火索

今年以来,央行已三调存款准备金率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央行在一个季度的时间里4次动用趋紧性货币手段,其力度也是近年罕见。尽管央行上周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似乎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

判断央行加息与否,首先要看物价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PI。由于经济增长一般会伴随物价上涨,因此要维持物价零增长是不现实的。所以对央行而言,保持1%—2%的CPI涨幅是比较理想的,央行今年制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为3%,也就是说,如果超过这一数值央行将不得不加息。

基本面上,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正显露增大的迹象。农产品价格上涨、资源性产品面临新一轮定价机制改革带动等因素均可能加快CPI的上涨趋势。就目前中国的形势来看,狭义货币供给量M1增长变化领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6个月,2006年下半年以来M1增长率持续回升,2007年2月M1增长率已经达到21%,这是导致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分析人士同时指出,存款活期化的趋势延续,短期来看对商业银行不会有太明显的影响。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银行资金充裕的局面不会在短期内有根本转变。李慧勇指出,居民储蓄是商业银行贷款的重要部分,存款活期化趋势长期发展会对放贷能力形成制约。目前贷存比是68%,离上限75%还有一些差距,只要不是很明显的分流,对商业银行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国泰君安研究所所长李迅雷指出,长期来看,存款活期化趋势延续存在一定负面影响,它将使银行信贷能力下降,这在经济发展阶段不是很明显,而一旦经济放缓,影响则很明显。(上海证券报)

外储突破12000亿美元 猛增37%

央行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12020亿美元,同比增长37.36%。今年1至3月国家外汇储备增加1357亿美元,同比多增795亿美元。3月份外汇储备增加447亿美元,同比多增233亿美元。从2006年全年来看,去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外储增加额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55%。

有专家指出,外储的加速增长可能和投机资本加速进入中国有关。商务部昨日公布的外商直接投资(FDI)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实际FDI为158.9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6%。稍早公布的外贸顺差数据显示,一季度外贸顺差为464.4亿美元。按照粗略统计,外储增长额一般为外贸顺差、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入的投机性资金的总和。以此计算,一季度进入的投机性资金可能高达734亿美元。

专家认为,投机性资金进入的原因可能来自于两个方面:首先,人民币可能加速升值预期的存在;其次,中国股市和楼市价格持续走高。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认为,外储的加速增长主要原因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国内居民和银行持汇积极性下降,大量抛售手中美元所致,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金融机构外汇各项存款余额1649亿美元,同比仅增长3.76%。1至3月外汇各项存款增加35亿美元,同比少增32亿美元。3月份外汇各项存款减少34亿美元,同比少增42亿美元。

那么,在总体流动性已经过剩的前提下,外储的加速增长会不会火上浇油?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外汇储备增长是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的主要根源,现在外汇储备大幅增长,意味着央行的紧缩政策将不得不持续下去。”粗略计算,为购买这1357亿美元的外汇资产,央行不得不投放近万亿人民币的基础货币。而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7日,央行今年以来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和两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净回笼资金约1.06万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的2.4倍。(上海证券报)

央行再度加息的可能性加大

4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外汇局局长胡晓炼在泰国向东盟(ASEAN10+3)各国财长和央行官员发表讲话,对维持国内低利率能阻止热钱流入的普遍看法产生了质疑。她认为亚洲有些地方股市和房屋价格在一年内的涨幅可达30%,使得亚洲国家通过保持和美国之间的利差,压低本国利率企图阻止外资流入的做法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表态与汇改以来“维持中美利差3%,以阻止热钱流入并对人民币升值产生压力”的普遍说法大相径庭,表明央行以压低利率为外汇改革服务的货币政策思路已经发生了微妙变化。央行可能不再像以前那样由于中美间利差的缩小,而在利率政策上犹豫。下一阶段出于控制通胀苗头和挤压资产泡沫的角度考虑,央行可能再度加息。

——近期出炉的宏观经济数据很可能再度成为央行加息的导火索

今年以来,央行已三调存款准备金率应对流动性过剩的局面,央行在一个季度的时间里4次动用趋紧性货币手段,其力度也是近年罕见。尽管央行上周宣布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似乎在短时间内难以扭转。

判断央行加息与否,首先要看物价水平,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CPI。由于经济增长一般会伴随物价上涨,因此要维持物价零增长是不现实的。所以对央行而言,保持1%—2%的CPI涨幅是比较理想的,央行今年制定的通货膨胀率目标为3%,也就是说,如果超过这一数值央行将不得不加息。

基本面上,潜在通货膨胀压力正显露增大的迹象。农产品价格上涨、资源性产品面临新一轮定价机制改革带动等因素均可能加快CPI的上涨趋势。就目前中国的形势来看,狭义货币供给量M1增长变化领先居民消费价格涨幅6个月,2006年下半年以来M1增长率持续回升,2007年2月M1增长率已经达到21%,这是导致当前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09:52 , Processed in 0.1466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