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14|回复: 0

林行止专栏 玉米涨升难久持纤维乙醇效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2 14: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行止专栏 玉米涨升难久持纤维乙醇效益高

  笔者最近谈代替汽油(说能源有点不准确),是一月三十日的〈玉米取代石油? 两者价格皆升!〉,文内提及玉米价格上扬必然会促使农场主拨出更多土地种植玉米,事实果然如此。三月三十一日本报有题为〈农民觑准乙醇商机 美玉米田面积达六十三年新高〉的新闻,报道三十日美农业部公布的有关数据:「种植玉米的农田今年预料达九千零四十五万四千英亩,较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五,是一九四四年以来的高位……。」

  玉米田大幅扩增的影响,美农业部官员心知肚明但没说出来的是,玉米田所需的氮化肥(nitrogenous fertilizer)亦相应增加。玉米田的扩大主要来自减少大豆种植(大豆田较去年减百分之十一,只余六千七百一十四万英亩,为十一年低位),种植大豆不需要氮化肥,农作物向玉米倾斜的结果,意味美国今年必需进口大量氮化肥,其价因此看俏─大豆价亦因种植面积萎缩产量下降而看涨。

  由于氮化肥的生产成本百分之七十至九十消耗在天然气上,过去数年天然气与石油价格齐飞,固然拖累氮化肥工业,因直接成本大涨而相继关闭。据美国农业肥料学社(Fertilizer Institute)的数字,一九九九至二○○六年,结业的氮化肥厂达二十四家,产量因此萎缩百分之三十五,而用玉米提炼乙醇成行成市,则令玉米价格不断攀升(今年升势更劲,见四月二日本报毕老林的「时势微观」)─玉米有价是农场主改种玉米的最大诱因─其后果更严重,因为以玉米为主食及畜牲饲料仍甚普遍,那不仅令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费上升,亦令以玉米为饲料的牲口成本上升,结果是多种肉价上扬,影响了一般家庭的开支。仍缠绵病床的古巴总统卡斯特罗为此着文「谴责」美国鼓励开发玉米乙醇令穷国人民生活更苦!不过,老卡过虑了,因为这种情况不会长期化,玉米价若持续向上玉米田便会无止境地增加,而这最终必会促致价格回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是世界最大氮化肥出口国,至九十年代末期已成为进口国,到了去年,美国进口大约一半其所需的氮化肥(代价在十六亿美元水平),主要来源地是沙地阿拉伯和卡塔尔。与此同时,氮化肥价格随石油和天气价格而上升,二○○一年其每吨平均价为一百元(美元.下同),○五年是二百七十元,去年已升至三百六十五元。由于氮化肥的原料阿摩尼亚有毒有味且易爆炸,很少地方政府批准建立贮存仓,铁道公司亦视之为危险品而对运载加诸不少限制,那等于氮化肥存量有限,其价一旦因需求转殷再度推高,便会加重种植玉米的成本,可是,玉米价格因供应突增(更多农田转种玉米)不一定能够相应提价,玉米田主人便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这种微妙变化令美国玉米乙醇(corn-based ethanol)业前景有很大局限,从美农业部报告,美农盲目看好乙醇市场而一窝蜂地改种玉米,到头来可能得不偿失;不过美农在国会有很多「代言人」,他们如有损失,最终会由纳税人「找数」的。事实上,开发乙醇是美国各界乐见其成的事,因为这可会令人兴起未来可以减少进口石油的憧憬,加上乙醇不会污染大气,汽车便可从排放废气的名单上除名,其销途不致受打击,车商当然全力支持。

  较早前笔者在这里分析,提炼玉米乙醇的成本效益甚低(需用大量能源、肥料、水源及杀虫剂,而每公顷玉米所得的乙醇只有三百至四百加仑),「不经济」;不过,那不是说乙醇业无前途,只是玉米乙醇成本太重而已。改用技术难度较高的纤维素提炼,所得乙醇便有重大商业价值;布殊总统月前指出为了国家的「能源安全」,不但定下在二○一二年把乙醇产量倍增的目标,同时要在六年内把提炼纤维乙醇的技术「提升至具竞争力水平」,料当局会在这方面大举投资(拨巨款津贴业商及学术机构研究高成本效益的提炼方法)。纤维素(cellulose)来自植物的纤维(fiber),而植物纤维主要来自「木材的剩余」即树木开采成为木材运走后留于林地的枝、叶、木屑、树皮和树根,而生于干燥旷野的风倾草(switchgrass,柳枝稷)更是提炼纤维乙醇的最佳原材料,这种多年生(有别于玉米的季节性)作物所需水分、肥料远较玉米为少,而且每公顷可得一千一百五十加仑乙醇,二、三倍于玉米乙醇……。

  在研发非玉米乙醇上,巴西的蔗糖乙醇(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成功提炼)最成功,不仅排放零二氧化碳(但种植甘蔗本身会造成严重污染),而且成本甚低(○五年的数字为每公升美元二角五仙),不过,许多国家对之课重税以保护本国的乙醇业(以美国为例,当局以此税款津贴玉米乙醇业);在研发纤维素乙醇上,纽西兰和瑞典都有所成,后者还发下在二○二○年全国汽车使用乙醇而不进口汽油的「宏愿」。  研发代替能源,是新世纪的热门行业,科学家虽然基本上克服了从阳光、风力以至海浪发电的技术问题,唯成本效益存疑,因此愈来愈多国家转而在提炼植物乙醇上投下巨资,玉米乙醇一度「当红」,但纤维素乙醇有后来居上之势。
信报财经新闻  林行止2007-04-1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1:46 , Processed in 0.1973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