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36|回复: 0

周天勇:怎样才能真正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11 11: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天勇:怎样才能真正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让全体人民富裕起来,这是我们国家本世纪前期规划的宏伟目标。那么,学者、政府一些部门都提出了许多方案和措施,其中许多不能说没有道理。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大多数人富起来,是种几亩土地,是依靠政府主导发展经济来解决就业,是靠政府给予,还是有更好的思路?我认为,需要简洁而准确地从经济学上仔细探讨。

劳动不仅是生产经营的一种要素,也是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手段。人民生活普遍能不能富足,关键决定于劳动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能力强弱。人民基本生活的富足,主要来源于:绝大部分劳动者能不能就业,能不能充分工作,有无稳定的工资收入,以及工资收入能不能随着GDP的增长而不断地增长,而这决定于劳动力的需求规模。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有一些认识和思路上的误区。一是认为,只要GDP增长较快,就会有就业,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其实,如果GDP增长的大部分是广场、马路、培训中心、办公楼等等时,不会显著增加后续的就业,也就不会带来持续的就业收入;如果GDP的分配中,劳动分配的能力弱,而政府分配的能力强,则工资收入相对增长会较慢。二是认为,企业要上规模、上档次,只要投产,就会增加就业,就会有GDP财富,人民就会富裕。其实,大规模的企业,虽然在GDP产出方面贡献较大,但是,其一般是资本密集型企业,其资本/人的比率较高或者很高,这种企业相对资本而就业的劳动者越来越少,经济规律上讲,就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趋势。因此,重点发展大企业战略,结果是:资本分配的能力较强,而劳动分配的能力较弱;资本所有者富,而普通劳动者收入低,甚至失业。因此,经济增长强劲,并不意味着人民就一定会富足,也并不代表人民生活水平就一定能同步提高。

劳动力工资的增长冲动,决定于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在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时,即使政府提高最低工资的水平,也不能使工资总额有所增长,因为企业会拿用工的办法来对付政府的举措。有的学者对中国的就业持悲观看法,认为,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规模巨大,很难出现一个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局面。我认为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其人口密度比中国大陆还要大,在它们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较快,失业率较低,工资增长速度不低,人民生活水平增长很快。为什么呢?就是其微型、中小企业(行情论坛)发展很快,数量很多,由于其资本/人的比率较大企业低,同样的投资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多,日韩和中国台湾地区都遇到了中小企业用工量较大、劳动力短缺的局面。而劳动力需求很旺,是其劳动力工资持续增长,进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关键。

因此,劳动力能不能充分地就业,工资能不能持续地增长,人民能不能普遍地富足?关键决定于一国微型和中小企业的数量。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在它们转型初期的每千人平均几个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每千人中小企业50个左右的水平。而中国,目前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普查数据,每千人中小企业数量不到3个,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数据,不到7个。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它们每千人平均企业数量也是50个左右)等国家相比,每千人企业数量水平实在是太少。没有企业,哪来的就业需求,人民哪能得到足够的工资收入?没有就业强劲的需求,工资增长哪有需求拉动的动力?而工资增长缓慢,人民生活水平哪能提高呢?如果不是从这个国外实践已经证明了的道路上去考虑问题,其他的所谓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思路有用吗?

一个国家,其企业的95%以上是微型和中小企业,发达国家每千人50个企业,发展中国家每千人20—30个企业,每个微型和中小企业平均就业10人左右,70%—80%的劳动力在微型和中小企业中就业。从我这几年对许多国家数据的比较研究看,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

前几年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我认为,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国家,争论的有些内容和结论没有关键意义,而且还很容易形成误导。诚然,我也认为,政府的财政生产建设和吃饭养人特征较为明显,要向公共财政转型;社会保障网有待于完善;政府应当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和转移支付;应当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但是,中国人均财政收入3000多元人民币,美国相当于10万元人民币,即使我们将这些做得非常完善,我们又有多少财富可分呢?

被学术界忽视的是,实际上一个国家分配是不是公平,最关键的是一个国家基本的发展模式是不是公平:如果一个国家外资多、大企业多,微型和中小企业少,则资本分配的能力强,中等收入的人少,因中小企业少而失业贫困的人多,劳动分配的能力就弱,这个国家的分配从要素分配和国家与居民分配的格局上就不会公平。而如果国家硬是用财政、福利社会等办法来企求公平,则拉美各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结果不仅改善不了基尼系数过高的局面,而且还会形成赤字过大、外债高抬、通货膨胀、金融危机。这就是发展模式的不公平,并且形成发展道路的陷阱。如果一个国家微型和中小企业很多,中等收入的人就多,劳动力需求强劲,因失业而贫困的人就少,智能、技能和普通劳动分配的能力就强,基尼系数就低。再加上政府的公共财政、社会保障、税收调节等措施,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公平的社会。东亚发展模式就是如此。一个社会,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可供公平分配的财富。我认为,公共资源分配的公平和税收调节的公平,非常必要,但不一定会显著地带来效率;而发展模式的公平,却能带来更加公平分配的效率和财富。我觉得,我们现在的发展道路,处在拉美模式和东亚模式的十字路口上,如果不重视鼓励全体人民创业和发展微型及中小企业,则极可能滑向拉美陷阱。

总之,要真正使中国人民富裕起来,关键是鼓励创业,并通过创业扩大就业,使中小经营管理者的分配能力增强,使劳动力需求增大进而使劳动的分配能力增强。这样中等收入的人就会快速增加,因失业和就业不足没有工资和工资很少的人就会减少,就业的劳动者的工资会增长较快。我对中国人的就业,对中国人民的富裕抱有充分的信心。中国人勤劳、肯干、聪明,有创业和冒险精神的人也不少。关键是政府一定要创造一个真正能使人民群众创业致富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舍此,对于致富于中国人民,我认为没有什么再好的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4:46 , Processed in 0.1607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