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55|回复: 0

欧亚努力缩小差距 各国争当全球金融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7 19: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欧洲赢得了第三次世界大战”——这句话让不少欧洲人振奋不已。不过,这场所谓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并不是真刀真枪的战争,而是争夺全球金融领域霸主地位的竞争。4月4日出版的《金融时报》称,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欧洲股市总市值首次超过美国,双方的市值规模分别是15.72万亿美元和15.64万亿美元。尽管这个差距只有800亿美元,尽管这是一个地区市场与一个国家市场的比较,但对于长期主导全球资本市场的美国来说,却具有相当深刻的政治意味。金融界人士关心的是,在今后的若干年内,投资者会不会把更多的资金投向欧洲?而让美国人担心的是,当全球资本更多地流向欧洲或别的地区,美国还能不能像现在这样对全球事务随意发号施令?

  金融决斗:纽约对伦敦

  长期以来,纽约被认为是毋庸置疑的世界金融中心。然而,自“9·11”事件以后,这一显赫位置似乎有被伦敦取代的危险。去年年底,美国汤姆森金融公司发布统计结果,纽约证券交易所该年度首次公开招股集资总额仅为187亿美元,而伦敦交易所则高达320亿美元。没过几天,《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纽约不是无可争辩的世界金融中心》的报道,《福布斯》网站也以《最安全的金融中心?》为题进行分析。一时间,美国就自己的金融地位问题展开了一场媒体大讨论。

  最新一轮关于纽约金融中心地位的争吵,来自近期发布的两份报告:3月15日,伦敦市政府委托进行的一份调查报告公布,这份名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46个金融城市排名榜》的报告把伦敦评为第一名;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日由纽约企业家联合会和普华永道公司联合发布的报告《机会之都:21世纪商业竞争的指标》则认为,在金融中心的竞争中,纽约依旧排名第一,伦敦只能屈居第二。两份似乎都在“自卖自夸”的报告,让《纽约时报》网站上《伦敦对纽约》的系列讨论成了令人瞩目的焦点。

  《伦敦对纽约》系列讨论之一,是纽约专栏作家盖波尔的长篇分析文章《我们不再是世界金融中心了吗?》该文对于纽约现在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指出有两个因素造成了纽约现在的窘境。其一是“9·11”以后,美国签证、入境手续更为繁琐,移民政策也更为严格,让很多想来纽约的外国人望而却步,在华尔街工作的一些外国人也无法继续留在美国。其二是安然等一系列美国公司的丑闻,使得纽约证券市场的监管更为严格,这也吓跑了一批企业家。

  这样热门的话题,美国电视新闻自然不会放过。美国广播公司网站刊登了阿姆·坎纳木皮里采访伦敦新移民之后撰写的文章《伦敦,新的大苹果?》(纽约俗称“大苹果”)文章开头似乎就对纽约有所偏心:“伦敦将超过纽约成为21世纪的金融城——这是谁说的?”文中认为,相对于伦敦,纽约还是更容易为移民所接受的城市。有线电视频道CNBC以《金融决斗:纽约对伦敦》为题,对两座城市的各自优势进行了分析:纽约在从事金融商务人员比例和股票交易的市场资本化两个方面居于首位,而伦敦在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私人资本交易方面雄居榜首——不过,其中的部分原因在于美国的风险投资有相当一部分活跃在加州的硅谷,而不是仅仅集中在纽约一座城市。3月29日的《华尔街日报》则引用了一项调查结果,有2/3的人认为,到2015年,全球第一金融中心的位子是伦敦的,13%的人认为是迪拜的,10%的人看好上海,只有不到10%的人仍看好纽约。对此,美国经济学家说,近来有关伊拉克、阿富汗的报道充斥媒体,真让人担心美国决策者在这种气氛下忽视了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另一场同样重要的战争,那就是对资本的争夺。

  “那一平方英里”威力惊人

  让美国人睡不好觉的地方在英国伦敦,那是一个1.4平方英里(约5平方公里)的“城中城”。它属于伦敦,但有自己的市长、法庭以及700名警察。据说,连英国女王想进城,也要先得到市长的同意。它就是被誉为英国的经济中心、与华尔街齐名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全球经济动力之都”——伦敦金融城,伦敦人都称之为“那一平方英里”。这里聚集了500多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375家都在金融城设了分公司或办事处。在保险业方面,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市场,著名的“劳合社”就诞生在金融城,全球20家顶尖保险公司也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公司。这里每天的外汇交易额达6000多亿美元,是华尔街的2倍,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资产。

  而位于金融城当中,有300多年历史的伦敦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挂牌上市公司最多的证券市场;来自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家大型企业云集在这个巨大的资本市场筹措资金,以求更大发展。伦敦作为全球交易中心,在时间上可以与纽约和东京金融市场实现对接,24小时连续营业,支持全球不同时区。现在已有547家外国银行在伦敦落户,居世界各金融中心之首。世界各大银行均将其全球股票战略部门设在伦敦。从市场分析、法律咨询以及其他专门人才的服务来看,伦敦有4500名分析师,大大超过纽约的3000人和东京的1200人。全世界83%的顶级律师事务所将总部设在伦敦,金融服务业的从业人员达100万。全世界70%的国际欧元债券在伦敦交易。

  在伦敦金融城工作的各类人才,收入和各种福利都很高,但工作也异常辛苦。由于全球各大股市24小时接连运转,很多人都要每天工作至少12个小时。不过每年三四月份发年终奖时,他们便成了全英国最值得羡慕的人群,2005年金融城从业人员获得的奖金就高达190亿英镑,约合3000亿人民币。

  日本想守住亚洲

  英国发布的世界金融都市排行榜,也在日本引起了很大震动。《产经新闻》报道说,“由于东京规定过于严格,仅在世界金融都市中排行第九”。东京排名如此低下,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规定严格,事业环境还不够完善。此外,东京的人才还不能算世界一流。这些因素决定日本还不具备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条件。

  对于日本来说,如何保护本国的金融产业不受国外企业冲击一直是政府的首要问题。为此,其总是制定各种规定禁止外国企业到日本投资。即使是外汇兑换业在上世纪90年代才实施了全面自由化。所以,日本也知道自己离国际金融市场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比起要当世界金融中心,日本人更加关心其在亚洲的金融地位。广岛大学教授、国际贸易投资研究所研究员伊东和久就撰写过这方面的论文。他的论文题目是《在东亚地区的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优势》。他说,作为地区金融中心的代表,在亚洲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新加坡和香港。东京处于世界金融中心和地区金融中心之间。一个国家的股市反映的是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但东京目前还主要以国内资产运用为主。不像伦敦等地起着国际中心的作用。从国际化的角度讲,香港、新加坡似乎更有优势。

  金融业迅速发展和其高额的收入也越来越吸引日本的年轻人。很多金融业人士工作了10年,就再也不用工作了。为此,很多人在风景优美、没有污染的冲绳等地购买了房屋,40多岁就过起了衣食无忧的“退休生活”。为此,日本电视台报道说,金融暴发户的增多,使得冲绳等地的房价暴涨,并引起了当地人的不满。当地人一个是担心太多的高层建筑会破坏当地的景观,还有就是这些人虽然购买了房产,但是却并没有给当地带来税收的增加。有一个从事股票交易的青年,曾经在名古屋的高楼上向下面撒美元。他对媒体说赚得太多了,因为高兴就想到了这样的方法以示庆祝。

  迪拜:填补“金融真空”

  在西方媒体关于全球金融中心的报道中,一个名字越来越多地被提及——迪拜。阿联酋的迪拜很有特点。入夜,站在海边人工岛的堤岸上,可以看到成排的高楼闪烁着霓虹灯,水中晃动的倒影,人们都说它跟香港没有区别。

  在这些灯火辉煌的气派建筑中,“酋长国双塔”尤为引人注目,那便是迪拜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志性建筑,它由几十座高楼和最现代化的配套设施组成,成了迪拜的一景。其总投资超过25亿美元,使用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来规范金融中心的运作,迄今已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400多家公司。据业内人士介绍,迪拜金融中心位于东面的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和西边的法兰克福国际金融中心之间,填补了两大金融地带之间的“金融真空”,能够弥补东方股市收盘和西方股市开盘之间的股市空缺,连接伦敦、纽约、东京、香港的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链上的重要一环,这一地位是其他国际金融中心无法取代的。

  据统计,阿拉伯人在海外的资产至少在2万亿美元左右,有了自己的金融中心,无疑可以吸引这些资产回流,有助于阿拉伯经济的发展。不过,迪拜国际金融中心还刚刚起步,无法与法兰克福、东京、伦敦、纽约等成熟的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在融资、基金管理、外国银行数量、保险市场规模、外汇交易量、金融衍生交易市场等许多方面,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纷乱难掩差距

  对于世界金融市场的风云变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名誉所长赵海宽教授说,欧洲市值超过美国不是偶然的,但美国在全球的金融地位依然显著。金融市场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除了经济实力之外,还有就是信心的问题。美国这几年都在打仗,赤字比较多,国际形象也不好,投资者对美国的信心有所降低,美国股市的市值比欧洲低,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政治方面的原因。然而,由于欧洲单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美国相比还是差得很远,欧洲还谈不上对美国构成威胁的程度。尽管欧元区的实力在增加,但美元依然是全球通行的硬通货。欧洲与美国的证券交易所给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谭雅玲研究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参观时,就能感到美国人在股市里特别有激情。然而谈到欧美两地的股市时,她说,这里面根本没有可比性。一个是地区性的市场,一个是单一的国家。美国作为世界的金融霸主,享用着每年流入大约9000亿美元的好处,它的市场活力比日本大得多。有了这种霸主心态,它当然不希望欧洲超过它。

  中国还出现不了国际金融中心

  虽然有10%的华尔街人士认为未来中国上海会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然而专家对此表示怀疑。以中国现有的制度环境、管理水平、经验与人才等各方面的因素来看,中国还要走很长的路。

  一位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说,金融说白了就是玩钱。中国的市场发育程度还很欠缺,人均GDP总量还很小,人民币还没有自由化,金融体系还处在一个封闭的运行状态,金融效率还很低,国民的财富积累也不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多少钱可以玩,玩钱的规则手段等也欠规范。在与外国同行交流时,对方普遍的看法就是中国国内的政策变化大,政策的透明度也不高,他们在国外经营时考虑的是市场风险,而在中国经营时还要考虑政策风险。即使谈到上海成为金融中心的问题,他们也普遍认为这不是上海一个城市的问题,纽约有美国乃至全球的强大资本支撑,有美国完整的金融体系支撑。中国虽然是发展中的大国,但不是发展中的强国。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人重视战略,中国人则对战略重视不够。

  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周世俭说,其实国际金融里有政治。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应该特别小心。当年日本经济发展到一个高点时,财大气粗,但是金融上斗不过美国,美国压日元升值,结果日本经济经历了“停滞的十年”。一位很高层级的知情人士就曾把美国的金融体系比喻成大学生,而中国的金融体系则只是幼儿园的水平。虽然这些年中国的金融水平有所提高,但一定要注意到,国际金融风险已经开始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了。


来源:环球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5 17:45 , Processed in 0.15331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