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58|回复: 0

思考:对眼生理学基础的重新研究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0-21 12: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质疑视网膜成像

--------------------------------------------------------------------------------

眼屈光成像是生理光学的理论核心之一。史料记载,早在1619年德国人schiner将牛眼球后极部的巩膜和脉络膜切除后,在视网膜上发现了外界物体的倒像。这被认为是证实眼屈光成倒像理论的经典实验。
  但我们却有不同的观点:是实验者schiner看见了被试牛眼视网膜一的倒像,而不是牛眼看见了。那么牛眼能看见外界物体的倒像吗?或者说,牛眼视网膜能不能成像?由于椎动物的视网膜组织模式相同,因此我们以人视网膜的结构和生理为依据,来分析视网膜能不能成像?
  人的视网膜并不是一个感光平面,它是一个多层结构(三组细胞层、两个突触层)。神经科学家应用细胞内记录的微电极技术,证实了视网膜中的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 对直接的光照射没有反应。只有光感受器对照射其上的光有反应。因此视网膜的外核层(光感受器外段)应是视网膜的感光层。但我们发现光感受器却只有感光,而并没有成像。因为光感受器是个体独立的细胞,每个光感受器只与水平细胞和双极细胞发生突触联系,而与其它的光感受器没有直接的联系。即视网膜感光层是由一个个独立分开的光感受器的感受野组成的,并不是一个完整不分的感光面。
  因此,视网膜只是感光而没有成像。schiner的牛眼视网膜是不能成像的。“成像”,是视觉研究中的一个难题,我们的理解,“成像”就是视觉信息如何整合的问题?
许多研究者没有发现视网膜成像的错误,是因为他们遵循传统的视觉观念(视觉生理研究中的学科划分-生理光学和神经科学),即将完整的视觉过程分为两个独立的过程:视觉的眼机制和视觉的脑机制。眼机制是屈光成像的过程,而脑机制是视觉信息处理整合的过程。
但这两个过程,在视觉系统中是连在一起的,即两个过程之间有个连接点。而“视网膜成像”的错误就在这个连接点上。眼屈光理论认为,视网膜不仅接受目标在它上面所投射的影像,而且感觉影像的存在,也就是所谓视力。——郭秉宽《眼科学》
错误就在感觉影像的存在,即视力这一观点。感受野实验显示,每个光感受器只对照射其上的光有反应;光感受器的结构证明每个光感受器与其它的光感受器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光感受器不能将每个光点合成一个完整的感觉。我们可以用拼图来类比,光感受器上的视觉信息就象一个小拼块,是什么?不知道。只有在视皮层中,这些小拼块才拼成一幅完整的三维图。是什么?才知道。因此光感受器层是感觉不到完整影像存在的。
眼屈光理论的错误在于,将视皮层才有的视觉信息整合功能定位在视网膜上(视力——眼分辩物体形状、大小的能力)。将脑的功能错误地定位在眼,这样的错误不严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3 17:01 , Processed in 0.1858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