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0|回复: 0

无所不用其极 「爆煲」早胜于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7 21: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所不用其极 「爆煲」早胜于迟

  要不是美国次级按揭市场地动山摇,身处万里之外的港人,也许到今天还以为最优惠利率减若干厘的贷款计划,已足「震撼全城」。随着美国次按拖欠比率不断上升、贷款机构接二连三倒闭,港人才见识到贷款公司为了争夺市场占有率,手法是如何无所不用其极。

  美国次按机构针对信贷纪录差劣客户推出的按揭计划,正式名称已无人深究,但它们的别名却千奇百怪,一针见血。举其主要者,便有「气球按揭」(balloon mortgage),供款人十年内只须偿还利息,本金在限期过后一笔过清还;「说谎者贷款」(liar loan),信贷机构只要求客户报上年薪,毋须出示任何入息证明;「选择浮息按揭」(option ARM),本金和利息还款可以低于协议金额,不足之数在结余中自动累积;以及最为人熟悉的「戏弄者贷款」(teaser loan),即首二年利率超低,两年后还款条件重新厘定(又称2/28贷款)。

  显而易见,美国的按揭计划虽五花八门,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引诱有心置业惟财力不足人士「上车」,借款人获取信贷易如反掌,但今日债明日偿,实际供款负担只会与日俱增。

  与美国的情况相比,香港的银行在按揭市场虽同样寸土必争,宣传攻势排山倒海,但名目众多的优惠计划万变不离其宗,银行不会为了争客而做蚀本生意(按揭息率低于以同业拆息为准的资金成本),更不会冒客户断供坏账山积的风险,向没有还款能力的人胡乱放贷。业界严守资金成本和信贷质素二大底线,在市场上虽斗个「你死我活」,但很难想象美国的次按灾难会在香港上演。

  同样经营以「砖头」作抵押的按揭贷款生意,何以本港的银行对风险时刻不忘,美国的贷款机构却冒进至斯?憧憬楼价只升不跌抵销客户断供风险,自是原因之一,但在「按尽」的前提下,楼价只要轻微下调,作为抵押品的物业便随时变成负资产,次按公司对此不会不知;它们仍然滥发按贷,更重要的原因是美国有一个「货如轮转」的按揭证券化市场。在财技出神入化的投资银行不断把按揭贷款包装转售、投资者对相关金融产品需求殷切下,最先批出按贷的机构(loan originator)即使面对客户断供,但风险早已重重转嫁,后果由其它人来承担;贷款机构在「无后顾之忧」下,批核按揭愈快愈狠,透过出售贷款组合所赚便愈多,何乐而不为?

  与本港综援之设是为了帮助贫困人士解决三餐一宿,却无法防止遭人滥用一样,按揭证券化的原意是透过分散风险减低个别金融机构出事可能引发的系统性危机,却不幸成为贷款公司滥发按贷的诱因,反过来令美国金融体系风险增加,这是按揭证券化始作俑者始料所不及的。

  在金融市场炒风热炽期间,劝人居安思危永远错不了;今天市场风声鹤唳,「灾难」(meltdown)、「扩散」(contagion)之声不绝于耳,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换个角度看美国的次按危机。联储局前主席格林斯平继提出美国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的警告后,前天再度发言,指次按风潮势将祸及美国整体经济。格老已不在其位,今天他念兹在兹的,是为其暂定九月出版的新书《动荡年代》(The Age of Turbulence)造势,市场愈是人心惶惶,对他促销新作便愈是有利,格林斯平的话因而不能尽信。

  更重要的是,在证券化推波助澜下,美国次按机构促销贷款的手法早已脱离常规,置业人士比率愈高(目前约在百分之六十七水平),危机便愈深。次按问题虽然必令美国楼市加速放缓,信贷环境且将面临一定程度的收缩,但在资金泛滥的年代,美国以至全球资产价格早已出现严重错配(mispricing),煲既然终归要爆,早不是胜于迟吗?
信报财经新闻   2007-03-17社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8:56 , Processed in 0.1637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