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69|回复: 0

终结超国民待遇对中国股市的警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7 16: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税合一”成为今年“两会”最为关注的政策之一,中外媒体纷纷用大篇幅报道这一政策举动。如果这项牵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神经的税制改革能够获得通过,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率将统一为25%,这将大幅降低内资企业的所得税,也同时意味着外资企业的“两免三减”等超国民税收优惠政策行将结束,在过渡期结束后中外企业将处于起点公平的“同台竞技”状态。
  近期,各行各业都开始分析和反思“两税合一”后对自身的利弊得失,纷纷采取适合自己的应对举措。在中国股市里,这项政策似乎早就被市场分析人士给看穿了,他们在很早之前就开始鼓动市场中的投资者将其当作利好来大幅炒作,从而让实际税负高于25%的银行、饮料、通信、煤炭、钢铁、石化、商贸、房地产等行业股票,均出现了一定幅度的飙升,虽然都是乘“牛市”东风而涨升,但“两税合一”带给部分内资企业利润增长的潜在预期也起了作用,而且早就开始提前炒作了。
  有人预计,最近在3000点附近小幅攀升的中国股市明显缺乏多空诱因,股价和投资者都在静悄悄地等待“发令枪”响,一旦3月16日“两税合一”的概念完全明朗之后,估计市场还要继续借题发挥,到时受益于“两税合一”板块的个股将会顺势表现。主要理由是,此前实际所得税率越高的行业越具有重估增值空间,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得税率平均为33%,在经济特区设立的外资银行所得税率为15%,如果所得税率为25%后,我国银行业有望成为所有行业中收益最大的群体。而中国银行业在中国股市中又占据着几乎半壁江山,显然“两税合一”的影响不可小视。例如,我国上市银行若按照2005年的财务报表计算,如果不考虑税前扣除项变动及递延税款调整的影响,其业绩将平均提升17.41%,提升幅度最大的分别是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工商银行“两税合一”真正实施后,整个银行业的整体净利润增长幅度将有可能超过10%。那么,“两税合一”最终能否让中国的银行业和持有银行股的投资者享受到实实在在的优惠?目前仍然是一个大大的未知数。
  况且,此前的中国银行股已经被大幅炒作过,如果目前再继续忽悠、继续透支2008年之后的这一利好政策,显然会出现“成长型泡沫”。反而,笔者觉得在目前所谓的“利好”格局下,投资者更要警惕中国股市中“两税合一”的概念股,防止这些此前炒作过度的股票被主力借此“利好”出货,而将普通的中小投资者被“两税合一”等“利好”套牢。
  在目前人人都在讨论股票和市场普遍反思“泡沫”之际,适当的谨慎和防范风险是必要的,别再被所谓的“利好”给忽悠了。
  主要是“两税合一”的政策真正实施和部分内资企业切实享受到利好,只能等到2008年之后,况且这种“减负”为企业所带来的税后净利润增加是“一次性”利好,并不会对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构成重大影响,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上市公司的增长状况,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也不能仅仅依靠这种“意外增长”。应该通过自身主营业务增长和企业业绩全面提升来吸引投资者。而那些借助“两税合一”、“企业会计准则变更”等“意外增长”来炒作股价和为此沾沾自喜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一定要格外警惕。
  另外,“两税合一”也给中国股市体制改革起到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在吸引投资者时,只有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氛围才是关键,依靠过渡性的“超国民”待遇和“利诱”并非长久之计,“两税合一”就是最好的教训。虽然,曾经采取内外资企业税收差别、税收优惠对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吸引外资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税收制度的不统一带来诸多现实问题,如假外资逃税、外汇储备过多、国内流动性严重过剩等威胁着中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目前紧急采取税制改革不但可以防止内外资企业的税收矛盾,还可以给中国经济良性化发展解决体制弊端。
  “两税合一”的政策明确要求以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而非一味地采取差别对待的“超国民”待遇来“利诱”。对此,中国股市也应该认真反思,首先在对待中小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和外资股东的态度和政策上一定要一视同仁,别让“超国民”游离于法制之外;其次是在融资、审批和监管方面要一视同仁,不论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民营、个体都应该按照同一尺度标准来衡量;第三是同一企业的股票定价应该大体统一,无论是H股还是A股,都应该按照企业自身的价值出发,而非贱卖式的利益输送和“超国民”优惠,在H股“海归”定价时一定要注意分寸,切勿将低价兜售给外资股东的H股再在A股市场天价“圈钱”,应该采取内外一致的政策;第四是要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化投资环境,减少政策的不当干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法制化和规范化的监管,别再继续采取“政策诱导”、“资金推动型行情”、A股与H股之间差异化定价等人为制造的“指数牛市”行情和财富效应来“利诱”投资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07:34 , Processed in 0.1558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