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852|回复: 16

[【文史类原创】] (原创首发)我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4 10: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于丹论语心得火了
但反对的人也不少
于是
怀着好奇
前几天下载了七集看看
时间有限
不囿于形式了
只写我的结论与看法

1、于丹是一个演讲家,而非一个学者
她是新式人物利用古典、再加上现代故事的励志演讲家
有点象八十年代的曲啸、李燕杰

2、讲解论语的地方太少
论语两万多字,她只是挑了不到十分之一来发挥
实际上,论语精华还 很多
但半个小时她讲的论语本义实在太少
只是找到几句来借题发军

3、讲解没有超过前人
于丹的讲解并没有独到之处
只是将一些看似颇有哲理味的语句加了进来
喟之心得
其实,你只要到图书馆随便找几本论语译注的书
发现于丹讲的大多在上面都讲过了

4、大部分时间在讲故事
于丹会讲故事,但普通人可能听得不多
但偶看过太多讲小故事大智慧的书了
她讲的基本上都看过

5、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于丹的成名也反映了一个问题
就是国学家们只是自己在那里研究
而没有向大众们普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4 10: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0楼justice2007-03-14 10:47发表的“(原创首发)我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心得”:
5、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于丹的成名也反映了一个问题
就是国学家们只是自己在那里研究
而没有向大众们普及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4 11: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现在都流行拿回车当句读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4 11: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woi552007-03-14 11:19发表的“”:
怎么现在都流行拿回车当句读么?
这样省事~~~至少有时小R是这么做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5 21: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丹现象和百家讲坛现象现在在全国正闹的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18:4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讲不是我们的事,但愚蛋误人子弟会不得善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21: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批评,我只有赞扬。
白雪只有普及,国民素质才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23:0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必误人子弟吧
一直没有看过,更没听过,昨天在书店翻了一下,还不错,买了一本,给家人普及一下,嗬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7 23: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得善终?
——言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8 09: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毒太深~~读论语就是一本字典一本论语
佛说误人恶途下无间地狱,老子说“不得死”就是不得好死啊!我说她不得善终是轻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8 11: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丹的成名也反映了一个问题
就是国学家们只是自己在那里研究
而没有向大众们普及

大学士们要努力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8 11: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我们应当受这个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8 12:04: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人出来讲是好事,
可是这个人讲得如何,大家如何看,又是另一码事。

讲得如何,不可以一刀切的评判;
但就我们目前主流媒体的导向力量和大众的接受习惯来看,实在太容易一家讲坛、一家言了

对于反于的几位博士,赞成他们也出来讲话,这也是专业精神
如果可能/需要,我们可以去采访他们,也算第一线接触吧

对于于丹,粗略听过几段,基本感觉是很像读大学时的心理学/教育学老师
只是非要说成“论语心得”,过了,炒过了;但却也炒得高

比较质疑的是《百家讲坛》
当记者刚提到反于丹的“众博士”时,其制片人不屑地说:“搭理他们干吗!”
——太对不起观众了,什么叫百家讲坛,好容易有了争论,又不搭理人家,典型的专制作风
  掌握主流媒体的人,至今还停留在家长制作风时代
  或许和嘻嘻tv作风有关……“百家”也只是个噱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19 22:0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吃螃蟹的总是好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0 21: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彳亍兄的发言很有启发意义,所说“大众的接受习惯”容易搞成“一家讲坛”这话我也很赞成,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来看:

  现在的央视确实还是有其官僚作风,我有不少朋友在那边供职,也在内部有深切的体会。但如果我们看徐晋如挑头写的这篇“檄文”的话,他们的专制习气其实一点不比制片人回应当中的不屑少。那样的一篇文章,本来应该有理据的,可我们看到的是什么?那么从某种角度来讲,是他们挑起事端的,央视制片人即使回应傲慢,也不过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凭什么说非是央视的作风问题?
  另一方面,徐晋如在一段时间的手机关机之后(网上报道,比如这里news.qq.com/a/20070305/000667.htm )也确实接受了采访(当然不是央视找他),内容读书参考区也转载了。在那里,语调当然比此前有所缓和,但说实话我仍然看不出来他有多么坚实的立场和多么客观的精神。而他所讲的也是问题多多。前几天我多事跟这边的chaque兄抬了一杠,最后有趣的是,我们达成了在那个例子上徐晋如引述错误的共识。那么从徐晋如的逻辑出发,这也完全是可以用来作为全盘否定他自己的一个“硬伤”式的证据的。此之外,比如他说“为什么有人一辈子都考不中进士啊?你背是背下来了,但你不理解孔孟之道。”这话我不知道多少人能认同。考进士是有“道”的(cf. 当今的高考或寄托),但是不是“孔孟之道”,我觉得应该另说。他讲的东西也并不是没有价值,但有一点,很多话,即使本来有理,如果说的方式不对的话,也会变得没理。
  一元的文化观念、唯我独尊的思想,是很容易出问题的,孔孟的思想似乎也从来没有那么的绝对。按现在的情况,我敢说即使佛陀再世孔孟复生,出来讲,也会有人骂的(两千多年前的情形其实也是如此),骂他们的,或许也是徐晋如式的人物和“博士”们。
  那么比如现在在欧洲就讲“多元文化”讲得比较多,因为他们成了27国的大家庭,又有亚非阿拉伯的众多移民,以往的局限本国的民主观念有修正的必要。中国固然与此有着不同的情形,但农民工的进城、私有企业主阶层的产生、互联网的影响等等也使得以往的格局起了巨大的变化,不讲多元性,不承认不同观念各自的价值,是不行的。对于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我们的态度似乎也应该更平和客观一些,即使它造成了问题,至少也让人看到问题究竟有多么严重,而不是用“无法估量”一类的字眼来迷惑大家。群众的眼睛并不总是雪亮的,但在一个长时段里,这样的迷惑并不会有什么作用(对于于丹的书,我们或许也可以作如是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1 18: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于丹的确象一个演讲家,同时也希望国学家们别只是自己在那里研究,应抽空多向大众们普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3-22 22: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天还在和几位40多岁的辩论
关于古文典籍要不要读
是读古籍还是看白话的,譬如于丹的
结果
基本都丢下恶狠狠的话:谁去看那些腐朽的东西
晕啊
平时很喜欢在我面前说曾国藩啦,长短经啦
头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4 01:31 , Processed in 0.13574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