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94|回复: 0

[艺术收藏♡] 收藏  收藏      古典情愫常州梳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7 13: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常州梳篦制作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其制作繁复,纯属手工。一般从取材至成品,篦需72道工序,木梳需28道工序。如今您若是漫步常州,还能见到著名的“梳子街”、“篦箕巷”。
  “宫梳名篦,情同伉俪;延陵特产,花开并蒂”。常州最早叫延陵,这首常州民谣所唱的就是常州有名的特产木梳、篦箕。
 篦梳,又称栉,与簪、髻、钗、步摇等并称为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有云:\"栉,梳篦之总名也\"。古人兴蓄长发,梳篦为每日梳理头发的必备之物。梳子齿距疏松一些,用于头发的梳理;篦子的齿距的密,用来筚去发间的污垢,保持头发清洁,不长寄生虫,使人焕发容光。梳篦还可以刺激头皮神经,促进新陈代谢,延年益寿,并能插于发间作首饰。常州篦梳自魏晋南北朝流行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昔为宫廷御用珍品,有“宫梳名篦”之誉。正如苏州的盆景,景德镇的瓷器,常州以出产梳篦闻名于世。自古就有“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之说。。

  关于“宫梳名篦”由来,据说是因为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官员每年农历七月总要到常州定制60把黄杨木梳、60把梅木脊梁象牙梳篦,并在10月间连同6套龙袍、600朵宫花送到紫禁城,作为贡品进献皇帝;而在国外,常州“宫梳名篦”也声名远扬: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和平博览会上获银质奖,以后又在美国独立154年费城博览会上夺得金牌……这一系列的“黄袍加身”,无疑使得小小的梳篦罩上了太多的光辉。
  实际上,梳篦是过去中国百姓家庭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用品,它的出现和整个中国的衣冠文化制度不无关系,即便从最直接的功能来看,梳篦的作用也是极其具有象征意义的。
  梳、篦原来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梳子用来梳拢头发,篦子却是清除发间异物,起清洁作用的;根据考古发现,最早的常州梳篦是随东晋出土文物而一起出现的,距今历史为1600多年。而在1200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发明了肥皂。此之前的千余年间,他们一直顶着一头油腻腻的毛发,而中国常州工匠们却在大运河畔制造着精美的梳篦,打扮着华夏古国弱冠束发的才子、及笄的少女们。

  如今漫步常州古城,大运河依旧穿城而过,老人们说,当年河两岸就是林立的梳篦作坊。根据建国初期的统计,常州市区人口30万人,有3万人靠此手工艺制作而生活,当时梳篦制作几乎全部集中在河畔。至今,常州老西门古运河北岸还保存着明清建筑风格的“篦箕巷”、“木梳街”,沿街建筑全都是“前店面、后作坊”的传统格局。
  现今要看梳篦的传统手工艺,只有走进常州规模最大的梳篦厂了。尤其是篦子,由于洗化产品的出现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只能在这里一睹真容。
  根据所用材料,梳篦可以分为好几个品种,这些小小的东西,制作起来的工序一点都不含糊,从开料到成品,梳子要经过28道程序,篦笄则要72道工序,其中极为讲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至今都需要手工制作方能完成。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其中,竹料主要取自苏南、浙西等地的优质阴山壮竹,产自这些地方的竹料不仅质地坚硬、富有韧性,而且经久耐用,木材主要选用红木、枣木、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用黄杨制作的梳篦,因其木质细腻、纹路清晰,并具治头痛、去痒等功能,尤为珍贵和流行。

西厢记
  现今,利用古今传说和动物的抽象造型,加上奇特的美术创作,常州梳篦已经演变出各种工艺观赏品种:鹦鹉梳篦、企鹅梳篦、天鹅梳篦、京剧脸谱梳篦、福禄寿星梳篦、美人鱼梳篦等,样样都色彩明艳、惟妙惟肖,令人爱不释手。
常州梳篦 延陵特产

  常州梳篦始自晋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昔为宫廷御用珍品。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是传统手工艺品,亦为“延陵特产”。《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清代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因为清代苏州织造局每年都要来常定制一批高级梳篦,向朝廷进贡,所以常州梳篦又有“宫梳名篦”之美称,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清末民初,随着生漆胶合技术的发明和产品出口,其知名度更是远播海外。
  常州梳篦制作繁复,纯属手工。一般从取材至成品,篦需72道工序,木梳需28道工序。其选材严、做工精、品种多,采用雕、描、刻、烫、镶嵌等传统技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如今您若是漫步常州,还能见到著名的“梳子街”、“篦箕巷”。
  中国建政后,常州梳篦生产走上了集体化和半机械化的道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雕、描、刻、烫”技艺的同时,揉合日用品、工艺品、装饰品种种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使梳篦成为富有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日用工艺品。其中有融艺术欣赏保健功能于一体的“长寿梳”,有“四大美女”、“红楼十二钗”等造型欣赏梳,有蝴蝶、龙凤、脸谱、民族娃等旅游纪念梳,以及如琮似玉玲珑剔透的各式篦箕,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人爱不释手。

  近百年来,常州梳篦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展览,荣获金、银质奖十余枚。如1915年巴拿马国际和平展览会银质奖、192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金质奖、1981年国家银质奖、1991年第二界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2000年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特别推荐旅游商品等。目前,常州梳篦年产量达到650万张,占全国总产量的3/4,其中70%出口,远销美、英、法、日、澳、德等27个国家和地区。

少女的舞蹈
常州梳篦:讲述一个凄美的故事
  相传炎帝死后,蚩尤起兵复仇。同其他许多人一样,常州梳篦工匠赫连也被拉去打仗。 涿鹿一战,蚩尤被轩辕皇帝打败,赫连被俘入狱。看守皇甫得知他会做木梳,劝他连夜赶制一把,献给嫘祖娘娘,以免死罪。然而,不等赦免令到,赫连已人头落地。轩辕黄帝十分心疼,遂委派皇甫督率工匠照样制作。后来,赫连和皇甫被制梳业尊奉为祖师。

白蛇传
  制篦业的祖师当是陈七子。春秋时期,陈七子为吏,因罪入狱。因狱中生活条件极差,陈七子头上生满虱子,奇痒无比。一次,陈七子被狱卒用毛竹板痛揍后,发现毛竹板裂成了一条条篦片。陈七子将其整理扎压后,用其清除头上的灰垢和虱子。这就是最初的篦箕。据说,后来每年农历2月18日和9月28日,梳篦业都要举行仪式,祭祀祖师,以祈求自己“生意兴隆”。隋朝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常州穿城而过,当时运河两岸的整街满巷都是篦梳作坊,故有木梳街、篦箕巷之称。站在文亨桥上,头顶皓月,年眼垂花市街、篦箕巷,月光、灯光、波光交映,水声、步声、橹声、劈竹声相汇成乐。古人吟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时为常州西郊八景之首。
  盛唐时,当地梳篦花色繁多,不胜枚举,大的竟有二尺多长。北宋以来,质地日趋贵重,金银栉具相当流行。大文豪苏东坡曾 有“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栉”的诗吟。元代,常州梳篦从运河经长江出海,随着“水上丝绸之路”传到海外。
  明清时代,文献中关于常州梳篦的记载渐多。明代关于常州西郊八景之一“文亨穿月,篦梁灯火”的记载,把左运河畔篦箕巷的夜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到清代乾隆时期,常州城中已是“削竹成篦”、“比户皆为”的景象。光绪年间,苏州织造府官员每年农历7月总要到常州定制60把黄杨木梳、60把梅木脊梁象牙的高级梳篦,并在10月间连同6套龙袍、600朵宫花送到紫禁城,作为贡品进献皇帝,这就是“宫梳名篦”的由来。据说,慈禧太后对常州的梳篦尤为钟爱。
  辛亥革命后,梳篦的需求量因人们剪辫而激增。当时还流行着一种“刘海篦箕”的小型篦子,许多人身上挂个小口袋,袋里装一把刘海篦箕,引为时髦。后来,常州的梳篦逐渐传入海内外,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
  我国最早的栉当为1959年山东宁阳大汶口出土的距今约六千年的象牙梳。从已出土和一些民间传世的梳篦看,汉、唐、宋各代各有不同。汉代的呈较长马蹄形,纹饰一般以云气纹为主,间有入羽鸟兽等;唐代的呈马蹄形,下部略宽;宋代的为月牙形。古代的梳篦多为木制或竹制以及名贵物料制作,如金、银、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锡、嵌玉镶珠等材质。
  梳篦制作是精湛的民族技艺,用料精良,制作过程颇为讲究。制作梳篦的主要材料为毛竹、木材、兽骨等,其中,竹料主要取自苏南、浙西等地的优质阴山壮竹,产自这些地方的竹料不仅质地坚硬、富有韧性,而且经久耐用,木材主要选用红木、枣木、石楠和黄杨等名贵树种。用黄杨制作的梳篦,因其木质细腻、纹案清晰,并具治头痛、去痒等功能,尤为珍贵和流行。从开料到成品,一把木梳需经过28道工序,而一把篦箕则有72道半工序之多,其中极为讲究的雕、描、烫、刻、磨等工序需经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方能完成。相传制篦祖师爷陈七子是七十三岁死的。俗话说:“七十三,鬼来缠”,人们认为这个数字不吉利,所以改称篦箕为七十二道工序。
  不论古代还是现代的木制梳篦,或其它材料制作的梳篦,除其能用来梳头的实用功能外,它还具有保健功能和妆饰工艺欣赏价值。
  用梳、篦梳头养生、古已有之。养生家将日常梳头当作自我保健之法和养生的重要手段,南北朝时著名医学家陶弘景认为:“头当数栉、血流不滞、发根常竖”。明人谢肇制《五杂组》卷一二亦载:“梳为木齿丹,云:每日清晨梳千下,则固发去风,容颜悦泽”。因此,梳子还得了个美名“木齿丹”。清宫的《起居注》记载,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让太监用特制的梳子为她长时间梳头,这使她在花甲之年仍满头秀发。自古天下男人之所以比女人平均寿命短,除“烟、酒、色”等恶习因素,恐怕与极少梳头不无干系。因此,经常使用梳篦进行梳头能起到治病健身、健脑长寿的作用。
  梳、篦还具有妆饰作用以及较高的工艺价值。在我国古代,梳篦是八大发饰之一,妇女们常把精美的梳篦插在发髻上,当作发饰,时间一久,还形成了插梳之风。
  从文献记载来看,唐代妇女不仅喜欢插梳,同时还喜欢插篦。宋代妇女崇尚插梳,不次于唐代,而且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元朝以后插梳之习,渐趋式微到明清时,差不多已被遗忘。近代和当代妇女虽不普遍以梳篦插髻妆饰发式,但有些妇女,尤其是少数民族子女仍沿袭着用精美梳篦来作发饰。
  另外,梳篦在民俗、礼俗、婚俗、丧俗中也很有趣味。
  梳篦买卖制造业,在古代和近代行业中,享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权利,它在旧时的十三行买卖中被列为头行。


吉祥龙凤梳图
  梳子在一些民族婚俗中也起着一定的用途,在印度比尔部落有个叫巴个利尔的节日,该节日历时七天,是男女青年选择伴侣的好机会。姑娘头上插着许多小梳子,这都是求爱者送的。在这里梳子是美好的象征。在我国古代和现在某些北方农村,梳子仍作为必需的陪嫁物品。
  相反梳子在有些民族中却又是非常忌讳的。在我国藏民族中,必须把梳子用后藏在较隐蔽的地方。如果女人把梳子插在头上去迎接客人或者从事其它活动,则认为是很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业。而日本,梳子在外极受冷遇,其原因是在日文中梳子的发音与\"苦死\"同音,意为极其辛苦。

  梳子在我国古代丧葬风俗中还作为随葬品放入棺木。在考古工作时发现很多出土的墓葬中均有不同材质的梳子,据考古研究发现,这种随葬的梳篦就其制作工艺的精粗,选料的优劣,以及摆放的位置均能反映出死者的社会地位和等级高低。竹篦至今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我国部分地区仍被作\"祭祖\"的悼念物品用以焚烧。
  目前,常州从事梳篦制造的专业技术人员近千人,辅助生产人员一万余人。篦箕年产量达130余万把,木梳年产量达200万把,每年常州有几百万把梳篦出口到世界各地。


  从第一代的日用梳篦,发展至第二代的日用工艺梳篦,至第三代的艺术欣赏梳篦和旅游梳篦后,常州梳篦厂又创造了第四代的发饰梳篦和胸饰梳篦。这些梳篦造型逼真、色彩绚丽,融实用、观赏、装饰、收藏于一体。
  常州梳篦,这种昔日为宫廷御用的“宫梳名篦”,已成为百姓家中每日梳头洁发的必需品和收藏品
  
乾隆和篦箕巷名称的由来

  清朝时,大运河由西向东,从常州城的西门、南门到东门,绕城而过。近城的沿河两岸,自然而然便形成了热闹的街市。老西门旁边有个大水关,大水关里面是城里的内河,大水关外面便是大运河,这里有一座高大的石拱桥--新桥,再往西就是怀德桥。新桥到怀德桥这一段大运河的北岸沿河滩,那时已经是非常闹热的花市街了。花市街在乾隆年间改名为篦箕巷。为啥要改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哩!

西游记
  要说篦箕巷的来历,就得先讲乾隆皇帝下江南。乾隆皇帝下江南,先后六次来到常州。有一次,他一路微服私访、打扮成一个珠宝商,悄悄地进了常州城,第三天才摸到博学鸿词刘纶家里,把个刘纶吓了一跳。乾隆连忙叫刘纶勿要声张,也同他一样换了便衣、手摇折扇,无拘无束地一同上街白相。他俩走到武进县和阳小朋友县交界的甘棠桥上,看到南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店家、生意兴隆。又见一群小佬手舞足蹈地高唱:“甘棠桥头对鼓楼,木梳篦箕摆首头;源源客船运河来,都在花市靠码头。……”


四大美女
  乾隆皇帝听勿清他们唱的是啥东西,便问刘纶:“这些小孩唱的是什么?”
  刘纶说:“他们在唱山歌。意思是说常州的篦箕木梳很出名,运河中来往的客船,都慕名在花市街停靠,上岸购买梳篦呐!”

红楼梦人物
  “哦!”乾隆皇帝说:“花市街在什么地方?一定也很热闹罗!”
  刘纶答道:“花市街在老西门外大运河旁,是西门的水陆交通要道、闹热透佬。如果皇上高兴,我明天同你到那里去白相好吗?”
  乾隆皇帝笑咪咪地连连点头说:“好!好!”

红楼梦人物
  乾隆皇帝明朝要去花市街,这个消息勿晓得哪会当天夜头就传到了阳湖县县宫的耳朵里。这位县官老爷认为拍马屁的机会来了,第二天天勿亮,就点齐了县里大小官吏,带了衙役、捕快、跟班和吹鼓手等等好几百人,浩浩荡荡开到西门,在花市街上一大路摆开阵势,准备大张旗鼓接驾。给他这么一来,把整个西门外头的空气都弄得紧张起来。

  吃过早饭,乾隆皇帝和刘纶俩个人仍和昨天一样穿着便服,雇了一条小船,从城里内河划出大水关,来到了大运河之中,只见来往大小船信扬帆摇橹、川流不息,果然非常热闹。船过新桥,一眼就看到了花市街上,许多衙役差人穿灯走马、地保团丁吆五喝六,弄得行人熙熙嚷嚷、百姓诚惶诚恐……这是啥格原因啊?乾隆皇帝一看心里就明白了,便对刘纶说:“唉!这肯定是阳湖县搞的名堂,真讨厌!我们还是寻个僻静点的地方登岸吧,免得他们来罗唣。”

福禄寿
  刘纶连忙吩咐撑船佬在街头上的一处不引人注意的小码头靠了岸,把乾隆皇帝搀到岸上。乾隆皇帝一眼望去,花市街的店铺一家连一家,差不多都是梳篦店。走进店里面看看,店中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宫梳名篦”,有圆背的、有直样的,有彩绘的,有雕花的,有竹木的、也有象牙的。品种则更加繁多,有“麻姑献寿”、“福禄寿三星”、“嫦娥奔月”,还有“四大美人”……正当看得高兴,忽然听到前面街上大吵大闹,官腔夹杂着辱骂呵斥声压倒了噪杂的人声。仔细一看,原来是公差和地保站在那里不准行人走过去,以至许多挑夫挑着一担担木梳,担子翘啊翘、跳啊跳的,被拦在那里勿得走过去。
  乾隆皇帝问刘纶:“这些人是做什么的?”

  刘纶说:“他们是南门木梳街上的做木梳佬,是替梳篦店送木梳来的。因为花市街上的梳篦店实则是篦箕店,一向只做篦箕,木梳都是从木梳街上批来的。”
  乾隆皇帝听了觉得很有趣,一时高兴、信口说道:“哦!南门木梳街上专做木梳,西门花市街上专做篦箕。好啊!那么,这里就不应该叫花市街,应该叫做篦箕巷。”
  “对!对!”刘纶连忙附和说:“南门木梳街,西门篦箕巷。万岁真正才学高超,出口成对啊!……”
  刘纶谈得起劲,不觉已说漏了嘴,:“万岁”二字一出口,就被旁边的便衣捕快听去了。捕快倒也吃了一惊,仔细一看:“这个说话的人不是大名鼎鼎的博学鸿词刘纶吗?那个留着胡子的珠宝商人可一定是乾隆皇帝了。”于是,三步并作两步,急急忙忙推开人群,往怀德桥方向的接官亭跑去。

  再说阳湖县县官老爷带着随从立在接官亭前,左等右等不见皇帝的影踪,正等得有点心焦,听了捕快的报告,猛吃一惊,这一吓直吓得屁滚尿流,连忙高喊:“快走!快去!”领着众人吹吹打打齐奔小码头而来。
  可是,已经迟了。等到县官老爷领着众人打着旗号,敲锣打鼓从西街头赶到东街头时,乾隆皇帝和刘纶早已登上小船开往城里去了。县官老爷眼巴巴直挺挺地站在岸上,眼看小船驶过新桥,进入了大水关,转眼就不见了,懊恼地叹了一口大气。突然,他灵机一动,脑子里想道:“勿要紧,还是有办法讨皇上的欢喜的。刚才捕快不是听皇帝说花市街应该叫篦箕巷吗?有了……”便立即下了一道命令,贴出一张告示:“奉圣谕,即日起花市街更名为篦箕巷。”
  这位县官老爷后来怎样?据说并没有因此取行乾隆皇帝的欢心,更没有得到啥格好结果。过了几个月,吏部来了一道公文,也勿曾说明为啥格原因,就悄悄地把他的官职革了。从此以后,篦箕巷的名称却一直沿用了下来。

京剧脸谱


京剧脸谱

蝶恋

蝶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9 01:31 , Processed in 0.14834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