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30 08: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清抄本
明清内府以恭楷缮录的精写、精抄本是故宫博物院的藏书特色之一。按其用途,大约分为如下数种:一为向不发刻之书,如清代历朝《实录》、《本纪》等,缮录满、蒙、汉等文本若干份,分贮于乾清宫、皇史宬、盛京等处;二为刊刻之书的底本,即一书修成后,呈请皇帝御览、付刻的定本;三为内府修书各馆在编纂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稿本,书内有各种修改文字;四是为皇帝阅览或携带方便而重抄的各式书册;五是为宫苑各个殿宇的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等。
除内府抄本外,尚有不少进呈抄本,即各地藏书家进呈之书,以及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具有史料价值但未刊行的书籍。
以写、抄形式流传的书本复本极少,而精写细缮所需之功力又数倍于刻本,加之内容本身的多重价值,以及御览之书所独有的特色等,皆足以使其成为妙绝的精品。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是明成祖朱棣编撰的文集,现存卷三、卷四两卷,明内府精抄本。半页10行,行20字,版框25.4cm×18.1cm。明黄色龙凤云锦书衣,上等棉纸墨色精抄,双朱鱼尾,朱丝栏。
《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卷第三为序,内容依次为:1、太祖高皇帝宝训序,2、太祖高皇帝实录序,3、永乐大典序,4、圣学心法序,5、大诰武臣后序,6、文革宝鉴序,7、理性大全序,8、为善阴骘序,9、为善阴骘后序,10、孝顺事实序,11、古今列女传序,12、太微济世经书序。卷第四为序二,内容依次为:1、普庵语录序,2、普庵实录序,3、金刚经集注序,4、道藏经序,5、传心妙诀序,6、传心妙诀后序,7、大齐瑞应录序,8、淮安施经瑞应序,9、报恩寺施经瑞应序,10、五台山施经瑞应序,11、神仙传序,12、神僧传序,13、水懴序,14、般若论序,15、喜金刚本续序,16、正宗大觉妙经序,17、四部经序,18、佛顶经咒序,19、大悲经咒序,20、华严经序,21、真实名经序,22、观世音普门品经序,23、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序。
明代内府抄本存世已属凤毛麟角,本书字体秀美流畅,代表了明内府抄本典型风格,可称稀世珍品。《大明太宗皇帝御制集》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集部有著录。
《营造法式》,34卷。宋李诫编修。清初钱曾影宋进呈抄本。半页11行,行22字。版框22.5cm×18.5cm。白口,左右双边。12册,2函。
卷前有宋崇宁二年正月十日、绍圣四年十一月二日奉旨准依奏镂版颁行札子,李诫《进新修营造方式序》,其后为《目录》、《看详》各一卷, 首叶下钤“虞山钱曾遵王藏书”印记一方。
《营造法式》是一部记录中国古代建筑营造规范的书。始编于北宋熙宁间(1068-1077年),元祐六年(1091年)成书。绍圣四年(1097年)李诫奉敕重修,元符三年(1100年)修订完毕,并经御览,于崇宁二年(1103年)付梓。
全书分为总释总例、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图样五大部分,共357篇,3355条。有“看详”和“目录”各一卷。
第一、二卷《总释》和《总例》,考证了建筑术语在古代文献中的不同名称和当时通用的名称以及书中所用的正式名称;第三至十五卷是壕寨、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和窑作等13项工种的制度,而大、小木作的内容占了8卷篇幅,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木作制度中规定“材”为祖,材有八等,以材作为房屋建造的基本模数;第十六至二十五卷按照各作制度的内容,规定了各工种的劳动定额和计算方法;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卷规定了各工种的用料定额和有关工作的质量;第二十九至三十四卷是图样,包括测量工具,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木作、彩画作的雕饰和彩画图案,殿堂、厅堂地盘(平面图)、侧样(横剖面图),共约560余幅,是此书中极为珍贵的部分。
此书系统地总结了北宋前建筑学方面的可用之法,大部分章节是根据当时工匠的实际经验总结而成,反映宋代建筑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的灵活性,装饰与结构的统一以及生产管理中严密性,是宋代建筑技术向标准化和定型方向发展的标志。《营造法式》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建筑学专著之一,对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直到今天,它仍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富有科学价值的参考文献。
《营造法式》的宋刻崇宁本、绍兴本,宋刻元修补本,今仅残存单叶或零卷。明《永乐大典》、清《四库全书》曾将其录入,但前书也只残存一卷。现存钞本多出自绍兴本,此为其中较完善之本。
《本草品汇精要》,四十二卷,目录一卷,明刘文泰等编纂;《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十卷,清王道纯、汪兆元奉旨纂辑,附《脉诀四言举要》二卷,宋崔嘉彦著,清王道纯奉旨注释。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进呈朱墨写本。半页8行,行20字,小字双行,字数同。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框20cm×14.7cm。14册2函。
卷前冠明孝宗皇帝序,以下依次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初三日承德郎太医院院判刘文泰等上表,纂修官员职名表,序例,凡例,神农本经例,采用斤两制度例、雷公炮炙论序及目录。《续集》前有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七月太医院吏目王道纯等进表及目录。
此书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官修药物学著作。明弘治年间,刘文泰等上表朝廷,认为宋以来对药物的记载多有重复与错误,注释多局限于个人之见,建议重修本草。此项建议得到允准。刘文泰等数人在《证类本草》的基础上删繁补缺,去诸家之讹以从正,并附工笔重彩图绘1,358幅,有366幅为新增,共历时年余。书成后,孝宗去世,刘文泰等因医疗事故而获罪,加之朱墨分书,图绘不易雕版,书稿搁置内府未刊。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太医院吏目王道纯等奉命校正原本,录为校正本一部,并仿原格式体例增《本草纲目》等内容490余条,附入《脉诀四言举要》,题名《本草品汇精要续集》,即为此本,无图。此外,另有摹造本等流传。
全书内容分为十部分:玉石、草、木、人、兽、禽、虫鱼、果、米谷、菜,共收新旧药味1,815种,内46种为后补。其中,取自《神农本经》者为朱字,取自《名医别录》者为黑字。每种药物按名、苗、地、时、收、用、质、色、味、性、气、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代、忌、解、赝等24项,以朱书朱框标出,各项之下,再以墨字予以提要解说,十分醒目。《脉诀四言举要》为朱书,解说、注释为墨书,末附望、声、问三法。
此校正本进呈内府后未经刊行,故在医药发展史上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937年商务印书馆有排印本行世,196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又据商务本排印,2000年收入《续修四库全书》,影印流传。
《几何原本》12卷,附《算法原本》2 卷,古希腊欧几里得撰写,意大利人利玛窦口述,明徐光启笔译,清朝康熙年间内府精写本,共4册。半页9行,行18字,无框栏,无行格,通高27.3cm,宽17,5cm。上图下文,全书无序跋。
《几何原本》是我国最早的汉译西方数学专著之一。体例内容是:卷一论点、线、面、体,卷二论三角形,卷三论四边形及多边形,卷四论圆及切线,卷五论平面及垂线,卷六、七、八俱论比例,卷九至卷十二论等边等角,有公论共 222论。附算法二卷,有公论60论。此书与《四库全书》中所收6卷本不同。《四库全书》6卷本提要中写到“原书十三卷,五百余题,玛窦之师丁氏为之集题,又续补二卷于后,共为十五卷。今止六卷者,徐光启自谓译受是书,此其最要者,遂刊之。”《四库全书》6卷本中内容分别为:卷一论三角形,卷二论线,卷三论圆,卷四论圆内外形,卷五、六论比例。每卷有界说、有公论、有题设。题设共182 题,每题有法、有解、有论、有系。“其于三角、方、圆、边、线、面积、体积比例变公相生之义,无不曲折尽显,纤微毕露……”。
12卷本与 6卷本的不同之处在于*****说无题设,其公论更细致,由浅入深,从简至繁。《几何原本》的最大优点在于:一、运用了具有确定性的演绎推理的方法,二、具有严密的逻辑结构。《几何原本》刊行后,以其严谨的逻辑演绎体系一改中算恪守的《九章算术》之方式,与《同文算指》共同成为研习数学知识、掌握西方算法的必读本。该译本文字通俗,译名恰当,徐光启精心研究,以求合原书之意,很少有误。许多数学专用名词术语的译名沿用至今,并传播到日、韩等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乃至亚洲科技的发展。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天文算法》收录。
《平定三逆方略》,六十卷,清勒德洪等奉敕撰,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内府朱格抄本。版框25.0cm×16.1cm。半页7行,行17字,抬头行至20字,四周双栏,朱口,朱色框栏,无行格,朱色对鱼尾。
清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明朝降将吴三桂、尚可喜、耿仲明立下功勋,分别受封云南、广东、福建,称为“三藩”。此后三方各拥重兵,飞扬跋扈,形成三股强大的地方割据势力,对清朝的统治构成严重威胁。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藩先后起兵反清。经过长达8年的战争,清朝平定了“三藩”叛乱。次年,勒德洪等奉圣祖诏令修书,记述平叛始末。二十五年(1686年)书成。
这是清代纂修的第一部方略。内容自康熙十二年(1763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疏请撤兵始,至二十年(1683年)十二月圣祖以“逆寇荡平,诏赦天下”止,详细记载了平定吴三桂、尚之信(尚可喜子)、耿精忠(耿仲明孙)叛乱之始末。
此书开清代纂修“方略”、“纪略”之先河。此后,每当一次政治、军事行动后,皇帝都要下诏设馆撰书,纪其始末。
另有满文本。《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康熙字典》,42卷,清张玉书等奉敕编,康熙年间(1662-1722年)内府朱墨精抄本。每半页大字8行,每行字数不等,小字16行,每行字数不等,正文无行格,白口,四周双边,单鱼尾,版框18.2×12.3cm。14册,每册分上、中、下三卷,首册有上谕、凡例、职名、总目等,末册为补遗和备考,正文分12集,以地支排序。
《康熙字典》是康熙皇帝敕命纂修的大型汉文字书。康熙皇帝认为明代所编《字汇》疏舛,《正字通》芜杂,均不足依据,故应“删繁补漏,辨疑订讹”,博采众家之长。遂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成立编书机构,任命张玉书、陈廷敬为总阅官,凌绍雯等27人为纂修官,陈世倌为纂修兼校刊官。新字书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编成,康熙皇帝定名为《字典》,后人称之为《康熙字典》。
该书集历代字书、韵书之大成,并加以补充发展,其特点是收字极多,达47035字,另在辨形、注音、释义、引例等方面均较以前的字书更加完备。以朱墨端楷精写,工整如一,如刻印而成,精善之至。
《康熙字典》纂修刊印后一版再版,除此本外,仅内府即有康熙五十五年刻本、乾隆年《四库全书荟要》本、乾隆年《四库全书》本和道光七年(1827年)重刻本,流传甚广,至今仍是人们阅读、整理、研究古籍的重要工具书。
《四库全书总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
《佩文韵府》,444卷,清张玉书等编辑,康熙五十年(1711年)敕撰,清乾隆年内府朱墨精写袖珍本,半页20行,行36字,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单边,框高12.4cm×9cm.。每册首尾俱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及“养心殿鉴藏宝”二玺。此书是为便于皇帝出行携带,特聘书写名家抄写而成。书的外观小巧精美,装帧古朴,字体为古雅的仿宋体,工整不苟,书写字画秀润,结构俊美,行气整齐,间隔匀称且校勘精良,代表了清代内府的抄本特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此一版本为海内外孤本。
此书是一部查找词藻、典故的类书。“佩文”为康熙帝的书斋名,“韵府”有韵书之库含义,故命名曰《佩文韵府》。全书以元代阴时夫《韵府群玉》及明代凌稚隆《五车韵瑞》为基础,再增补其他书中的有关材料而成。原书不分卷,依韵分为106卷,乾隆帝修《四库全书》时,以其“篇页繁重”,析为444卷。全书收10252字,词汇近50条,按其读音分别归入明清时通行的平水韵106个韵部中。所收词目按最后一字归韵。其体例,首列单字,再将同一韵字的词语按字数顺序排列,单字下有注音与释义,词语下举书证,列典故,以经、史、子、集为序,兼顾时间先后。每词引古书用例,少则一二条,多则数十条。引文一般只注书名,引诗只标作者。收词又分“韵藻”、“增”、“对语”和“摘句”四类。“韵藻”为阴、凌两书原有部分;“增”为阴、凌两书未见而增补部分;“对语”为上下文两两相对的偶句;“摘句”为以该字为尾的五、七言诗句。每一韵部之后还有“韵藻补”,收不见于阴、凌两书之字。全书卷幅浩大,材料丰富,惟其编制不够严谨。为查阅方便,万有文库本于书末附有索引,将全部词条依首字的四角号码排列,后附单字笔画索引。
《读画录》,4卷,清周亮工撰,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四库全书》撤出本。半页8行,行21字。白口,单鱼尾,四周双边,朱格。护叶题“总校官进士臣程嘉谟 校对官学录臣常循 謄录监生臣济东阿”。每册前钤“文津阁宝”、末叶钤“避暑山庄”朱文大方印。蓝绢面,织锦函套,包背装。
本书为明末清初画家传记。列传者始于明李日华(1565-1635年),止于清章谷(生卒年不详),共77人。书后附有名无传者69人。明代画家多数被收录,各论其品第,兼引时人评论,亦间附载题咏及其人生平梗概,多有为撰者目睹或相去不远者。所载遗事轶闻较为可信。撰者读画勤于随手札记,书未成而卒,故当时名家有缺略。
本书曾录入《四库全书》,但是,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八月,内阁奉谕复勘《四库全书》,校官祝堃查出《读画录》中有“人皆汉魏上,花亦义熙余”之句,怀疑属民遣的周亮工以“义熙”作喻,暗含反清之意。因此,本书和均属周亮工的《印人传》、《书影》、《闽小纪》和《同书》等全从《四库全书》中撤出,并在社会上查毁其它版本。以上几种《四库全书》撤出本因意外原由保存下来。
《读画录》存世版本尚有: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周氏烟云过肯堂刻本,清乾隆六年(1741年)鱼元付抄本。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四库全书总目》著录。
《御制十全记》,不分卷。清高宗弘历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高宗弘历写本,1册,另有拓本1册,各16开,同函装。每半开4行,行14字,小字双行同。无框栏、行格,纸本,墨笔楷书,开本29.5cm×14.6cm,版心23.5cm×10.9cm。月白绫镶裱,书册上下有楠木夹板,书函为硬木制,中镌大题。
写本、拓本前均有乾隆御制序云:“昨准廓尔喀归降,命凯旋班师,诗有十全大武扬之句,引而未发,兹特叙纪之。” 末署:“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嘉平月御笔”,并钤“八徵耄念”、“自强不息”朱印2方。拓本除乾隆御制序外,尚有碑题记,刻有双龙捧“御笔十全”题字云纹图案,末为云龙纹碑之背面。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十月,廓尔喀投诚,进表纳贡,清高宗以军功完善,于是月初三日作《御制十全》一篇,以誌武功十告,并令翻写四体文字,建盖碑亭,以昭武功而垂久远。
正文首列10次战役名称,即:“平准噶尔为二,定回部为一,扫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二次受廓尔喀降,合为十”;次记平廓尔喀战役之详情经过,并依时间顺序以小字双行穿插其间,追溯其余8次重大战役之始末原委及军事胜利等情形。由于清高宗对缅甸、安南及廓尔喀的用兵,使得缅甸、安南、廓尔喀皆先后归顺,进表纳贡,成为中国的属邦,长久以来的边境冲突遂告缓和。清高宗又积极整顿边疆,使中国成为一个统一的大国家,其“十全武功”的贡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乾隆皇帝也因此而自诩为“十全老人”。
全文载于《御制文三集》卷八,本件原贮重华宫。《石渠宝笈三编》卷二著录云:“御笔行楷《十全记》文见《续编》,并识乾隆壬子秋之月下澣,御笔,书成鉤刻于重华宫漱芳斋之壁,以原本装成此册,小注凡二千一百余言,壁间尺度不能容,故未书,御制文集中具载,可考也。并识,钤宝二:‘八徵耄念之宝’、‘自强不息’。册内分钤宝玺:‘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徵耄念之宝’、‘重华宫太上皇帝之宝’。鉴藏宝玺:‘宝笈三编’、‘石渠宝笈所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