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87|回复: 1

[【文史类原创】] 近节情更怯,不敢闻歌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7 08: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发春节前最后一帖吧,我把它分在我日记里“似水流年”一栏,“似水流年”一词源自普鲁斯特的一本书《追忆似水流年》。我经常看这本书,小的时候是因为这个名字,长大了是因为我害怕了“似水流年”中的追忆。

    哲人说,生活在回忆中的人是幸福的。哲人的话都有一个通病,只得出一个断然的结论而不说明白为什么如此。大概是因为哲人对自已都不是那么自信,没有分析的结论更容易让人感觉到结论的得出不是靠知识,而是来是哲人们与神的神秘交流,于是哲人就成了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哲人的神秘得到了人类的敬仰,他的话当然也成了与神同在亘古不变的箴言。不过尼采说,上帝死了!上帝代言人的话也已失去了其神圣。以前的生活未必甜蜜,与我们现在的生活并没什么不同,如果现在我们生活在痛苦中,那么将来的回忆也会很幸福。Fred说遗忘源自人不愉快的感觉,对于自已不快乐的事,人类自身会产生抗体,去免疫痛苦这个病原体,而遗忘就是这个抗体。人类通过遗忘可以过滤掉以前所有的烦恼,留下的只是快乐。所以说记忆力差的人也是遗忘能力较强的人是生活得最轻松的,没心没肺,吃饱就睡,没一点烦恼。而心比较敏感,比较“天才”的人,比如电视剧《break prison》中michael scolfield,容易受往事的影响。而这些往事又常常决定着他们未来的行动,也造就着他们的性格。对于一个人来说,记忆力与遗忘力一个代表着社会价值,一个代表个身体价值,两者此消彼长,福祝相依。记忆力强的人一般在事业上容易取得成功,而身体的健康必然受损;反之,遗忘力强的人则身心愉快,而事业上不容易成。这种解释更把人与动物等同了,我不是很喜欢。

    人在回忆中品味往事,更能抛弃与这些往事有关的各种欲望。往事造成的痛苦更多的是欲望的不满足,而不是这些事件本身。而人超越当时的阶段去回忆时,当时的欲望已经不是很强烈或者是已经改变了。所以也不存在欲望不满足造成的痛苦了。而且人往往会赋予往事以一定的意义,围绕这个意义对回忆的内容进行建构,平白的幻化出很多美好,这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毕竟老人没有将来,无法对自已的遗憾进行弥补,而建构性的回忆则正好代替了这个缺陷。通过对回忆的建构,重新拼贴,赋予新意义而完成对往事遗憾的弥补。

    人慢慢地都走了,一个人呆在房间,过去的追忆让我伤感,就写了一篇关于追忆的文章,用理性来否定感情,来安慰自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9 12: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确实可以勾起往事的回忆,但是不要怪我多嘴,在回忆的同时,可不可以先花费几分钟看一下版规,应该把正文改为3号字体,希望楼主编辑一下自己的帖子,然后回忆继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5 12:48 , Processed in 0.28743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