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56|回复: 8

[【文史类原创】] 中国古代专制统治下的国民身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9 02: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专制统治下的国民身份

村学究

  人类最初的信息交流和传达情感大抵是靠语言。如同歌之咏之不足而舞之蹈之一样,当语言不足以担当某些功能时,文字便应运而生,这是历史的需要。传说发明文字的是仓颉。仓颉是黃帝之史,他“始作书契,以代结绳”,从而结束了中国无文字的历史,功莫大焉。古文字传达了很多古史信息,为我们再现了古代的一些社会历史风貌。然而有些古文字隨着历史的变迁,其语义与原始文字大相径庭,令人匪夷所思。我们不妨略举几个代表国民身份的文字符号,看其函义的变化而展示的中国古代专制统治下的国民社会心理。
群:古者群字为上君下羊。《周书•谥法解》:“从之成群曰君。”《白虎通•号篇》:“君者群也,群下之所归心也。”知群即君,有领袖的意味,在古时君即为皇为王,非“群之下”者可以冠以 “君”字的。故中国人供奉的牌位上都写着“天地君亲师之位”的字样。可见君者地位之尊崇。一国之君只能一人担当,叫做“国君”, 国君常自称“孤”、 “寡人”,意为一国不能有二君。然而,我们在古代的戏文甚至历史文献中看到,竟有称“府君”、 “夫君”的。“府君”者乃一州一府之长官,俨然是一州一府的皇上;“夫君”者乃一家之长,俨然是一家中的皇上。可见中国人是有普遍存在着的旺盛的权力欲望的,不然何以敢以“君”而称之呢?时至当今,我们在报章上看到,学生甚至小学生普遍爱当班干部,报考公务员者纵使百里挑一千里挑一,报名之火爆却年年飚升!撇去当官能获得的利益不论,难道就没有遗传的旺盛的权力欲的支配吗!可见权本位意识代代薪传,越积越深厚。換个视角说,如果老百姓有皇上一样的权利,恐怕连睡在棺材里的皇帝也要爬出来争当老百姓的!
皇上之下便是众多的“臣”了。
臣:《说文解字》三:“臣,牵也,事君者,诎曲像之形。”知臣常作诎曲之状象没脊樑骨样的服侍君王的人。《越语》下:“勾践为宦于吴。”韦昭注:“为臣隶也。”知古时臣与隶妾同品。又:家、宦同构。家者为豢养之畜,宦者乃豢养之奴也。亦知宦与畜同类,古者帝王养臣与养猪狗并无二至,古史中这类记载不胜枚举。如《秦律十八种•司空》:“百姓有赀赎债而有一臣若一妾,有一马若一牛,而欲居者,许。”这里臣被作抵押之物;《封诊式•告臣》:“丙,甲臣,骄悍,不田作,不听甲令,谒卖公。”这里臣被作猪狗一样买卖;《封诊式•封守》:“臣某,妾小女子某。牡犬一。”这里臣被作为猪狗一样计数……可知“臣”的身份、地位是极为卑下的。“臣”仅被视为主人的私有财产。
孟圣人曾说过:“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十三经注疏•孟子注疏》卷10下《万章下》)可知举国皆“臣”也。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于《日知录•对人称臣》中记汉代官场称臣事曰:“文景以后,则此风渐衰。而贾谊《新书》有‘尊天子避嫌疑,不敢称臣’之说。《王子侯表》有利侯钉坐遗淮南王书称‘臣’,弃市;《功臣侯表》安平侯鄂但坐与淮南王女陵通,遗淮南王书称‘臣’尽力,弃市;平棘侯薛穰坐受淮南王赂称‘臣’在赦前免,皆在元狩元年。而《严助传》天子令助谕意淮南王,一则曰‘臣助’,再则曰‘臣助’。史因而书之未尝以为罪,则知钉等三人所坐者交通之罪。而自此以后,廷臣之于诸侯王遂不复有称‘臣’者耳。”读过此条,会令人联想到“漙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古训:我们做臣只能做天子的臣,却绝不可做诸候王的臣!
随着历史的变迁,不可变的是“臣”的奴才属性和那种历史积淀下来的“贱奴”心态,而可変的是臣们摇身一变而为社会公仆,富而且贵,成为人上之人。他们为了感谢皇上的恩典,便更谦恭、更自贱地称自已为“小臣”、“微臣”、“山臣”、 “罪臣”等等。而老百姓呢,战国时,屠夫朱亥还能把自己称作“臣”,到了后来,“臣”成为社会公职后,再也没老百姓敢自称“臣”了,就象当代一个工人农民不敢自称是“公务员”一样。这是社会进步到老百姓不再是“贱奴”了呢,还是老百姓连做“贱奴”的资格也没有了呢?
官:《礼记正义•王制疏》说:“其诸侯以下,及三公至士,总而言之,皆谓之官。官者,管也。”只是后来成立了政府,这些与畜同类、与隶妾同品者成了权贵,成为国家的管理者。官者又称官僚。“僚”又作“寮”,最初也是仆隶之属。《诗•大东》“百僚是试”之僚,是指操劳杂务的奴仆。《左传》将人分为十等,其中就有“隶臣僚,僚臣仆”者,知僚的地位也是极其卑贱的,只能与官为伍,是谓“官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君王将自已家中身份卑贱的臣僚提升为国家的管理者的官,而这些官僚,对君王对上级有天然的奴性,对被管理者和老百姓,则是一副主子模样。这样,官僚便有了亦主亦奴、亦贵亦贱的文化品性,而成为这一群体的文化标识。
宰:即宰相,是百官之长,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现代国家的政府总理。《说文》:“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知宰相原本是家奴或家奴总管的称谓。
百官中又有 “侍中”、“仆射” 、“尚书”、 “大夫”等等之称者。
仆射:《礼记•檀弓》下:“卜人师扶右,射人师扶左。君薨,以事举。”郑氏注:“卜当为仆,声之转也。”知仆射也是仆,且是仆中之最贱者,其职事大约是皇上死了后,专门为皇上洗尸和操办丧事之类的奴仆。
侍中:《汉书•百官公卿表》应劭注:“入侍天子,故曰待中。”章炳麟《太炎文录•专制时代宰相用奴说》:“待中者,亦贱官之名也。汉时侍中,非掌唾壶,即执虎子。”唾壶即痰盂,虎子乃夜壶,皇上溺尿之秽器也。
………
中国之官僚制度,乾隆四十五《钦定历代职官表》曰:“我国家稽古建官,循名核实。因革损益,时措咸宜。”乾隆的意思是说,建立这样的制度是据历史经验和中国特色而定的,不是俺们这些做皇帝的人凭空想出来的,勿论怎么“因革损益,时措咸宜”,满官依然要“蔗”﹝左口右庶﹞,依然要自称“奴才”;而汉官只能称“臣”-------即“贱奴”!维护这样的制度,五十年不变?!不,老天爷啊,你再给我五百年啊!!!
无论是君,还是臣、官、宰、仆射和侍中,他们都是一种国民身份。不同的国民身份构成了复杂得让人眼花燎乱的社会关系。然而,社会关系无论如何复杂,却使我们最直观的看到,中国大大小小的皇帝们,他们总是使用对自已最“忠心”的人------“臣”!对于“臣”而言,想必是首先做好“奴才”才是“人才”,才是社会“精英”,才能享用到别人享用不到的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因此,民主选官不可行,它首先违悖了祖宗法度,不合中国传统文化之特色!
当民主的红太阳喷薄而出,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我们激越,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当我们去追逐那个民主的红太阳时,却发现地平线永远在我们视野的前方,如同夸父追日一样,可攀而不可及!此时,睿智的先贤对我们说:天不变,道亦不变!

【剑虹笔会·第一期征文稿件】[原创非首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9 09: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9 11:2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楼主的文章,娓娓道来,引人深思,尤其是——“当民主的红太阳喷薄而出,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时,我们激越,我们欢呼,我们雀跃!当我们去追逐那个民主的红太阳时,却发现地平线永远在我们视野的前方,如同夸父追日一样,可攀而不可及!此时,睿智的先贤对我们说:天不变,道亦不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9 16: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的文章的确令晚辈又燃起了读书的斗志~~向先生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09: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等除了学习没有任何置喙的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10: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hong2007-01-10 09:10发表的“”:
我等除了学习没有任何置喙的份!
学究先生是我等的前辈~~学习很重要滴~~希望几十年之后我们也有所建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11:2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R兄鼓励偶哈,那先请教一个字:

宰:即宰相,是百官之长,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相当于现代国家的政府总理。《说文》:“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知宰相原本是家奴或家奴总管的称谓。

我以为“宰”好像并非可以用一个“即”字就能与“宰相”联结吧?查了一下““宰””:

官名。殷商始置,掌管家务与奴隶。西周沿置,掌王家内外事务,又在王左右参预政务。春秋时各国均设置,多称为“太宰”。又古代卿、大夫之家臣也称“宰”,如子路为季氏宰。又地方县邑长官亦称“宰”,如子游为武城宰。
宰   【zai】



butcher; govern; slaughter;



zǎi

(1)

(会意。从宀(mián),从辛。“宀”表屋子。辛,奴隶,罪人。本义:充当家奴的罪人)

(2)

同本义 [slave]

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说文》

(3)

一说古代贵族家中的管家或奴隶总管

宰右执镫,左执盖。――《仪礼》。郑玄注:“宰谓太宰,宰夫之长也。”

(4)

一说宰为手工业奴隶

(5)

古代官吏的通称 [government official in ancient China]

宰者,官也。――《周礼·目录》

乃立天官冢宰。――《周礼·序官》

宰命司马戒众介。――《仪礼·聘礼》。注:“上卿贰君事者也。诸侯谓司徒为宰。”按,凡周官宰夫,仪礼大射仪宰胥,左襄廿六传宰旅,哀三传宰人,皆谓太宰之属,吏也。

宰者何?官也。――《公羊传》

宰严限追比。――《聊斋志异·促织》

翼日进宰。

宰见其小。

宰以卓异闻。

(6)

又如:宰人(周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官员;掌管膳食之官);宰夫(周代天官冢宰的属官);宰夫衙(太平天国主管屠宰的官署名)

(7)

古官名。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 [prime minister]

天子之宰,通于四海。――《谷梁传·僖公九年》

(8)

又如:宰士(宰相的属官);宰臣(帝王的重臣;宰相);宰府(宰相办公之所);宰柄(宰相的权柄);宰牧(宰相与州牧的并称)

(9)

屠宰者;厨工 [slaughter]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平为宰,分肉食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

(10)

冢,坟墓 [grave]

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公羊传》

(11)

又如:宰木(坟墓上的树木);宰隧(墓道);宰树(坟墓上的树木)

(12)





zǎi

(1)

宰杀牲畜并割肉 [butcher;slaughter]

烹羊宰牛且为乐。――李白《将进酒》

宰肉不平而斗。――《唐书·邓处纳传》

(2)

又如:宰夫(宰人。屠宰者;厨工);宰生(屠夫);宰猪;宰鸡;杀猪宰羊

(3)

分割疆土;主宰 [invade;govern]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汉书·陈平传》

(4)

又如:宰世(掌管、治理天下);宰民(掌治民众);宰匠(主宰;掌治);宰肉(未遇时怀有大志;从处理小事中可以看出治理国家的才能);宰摄(主宰);宰总(犹主宰);宰席(主席的地位);宰匠;宰主(主宰者)

宰割

zǎigē

[invade] 杀牲切肉,比喻分割、支配

任人宰割

宰割天下。――汉·贾谊《过秦论》

宰杀

zǎishā

[slaughter; butcher] 屠宰牲畜、家禽等

神祗岂宰杀乎。――唐·李朝威《柳毅传》

宰牲节

zǎishēngjié

[Corban] 伊斯兰教节日,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这一天要宰杀牲畜献礼。也叫“古尔邦节”

宰相

zǎixiàng

[prime minister (in feudal China)] 辅助帝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

此为宰相听事诚隘。(听事,即“厅事”,大厅;处理公事,接待宾客的厅堂。)。――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实宰相之职也。――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宰执

zǎizhí

[prime minister] 掌政的大官。宰;宰相(朝朝“大学士”是宰相职)。执,掌管[政务]

宰执以下俱使之面面上坐。――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宰制

zǎizhì

[rule; dominate] 统辖;支配

宰制万物



zǎi ㄗㄞˇ

(1)

杀牲畜:~杀。屠~。~牲节(亦称“古尔邦节”、“牺牲节”)。

(2)

借指商贩用狡诈的手段使顾客在经济上受到损害(有的地区称“斩”)。

(3)

古代官名:~相(xiàng)。~辅。太~。~官。

(4)

主管、主持:主~。~制。

郑码:WDSE,U:5BB0,GBK:D4D7

笔画数:10,部首:宀,笔顺编号:4454143112
butcher;govern;slaughter;
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0 11: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作为“宰相”意义的“宰”字,似乎极少单用,就是用可能也是“太宰”等之省略吧?宋以后的文献中好像也多称“宰相”(丞相用得更多)“宰执”等。不知道对不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1 02: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可否这样理解楼主的意思:中国传统的选才标准首推忠诚与否,其次才是才能高低。这一传统根深蒂固,其根源是万恶的专制体制。

读罢楼主的帖子,感觉您的悲痛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其实传统社会里还是有不少好的东西和好的方面。在以前的观念中,家族似乎也是专制的象征和代表,但是鄙人以为家族却实实在在地有利于家人的和睦与团结,在一定程度上还孕育着新的生命。家族中一般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来维持,家人在其庇护和控制之下墨守成规,安稳度日,表面看来似乎很压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倘若家人没多少能力,这样度此一生也不算什么坏事。倘若家人有出走家族而另创新天地的想法,那么他们这些人就要首先打破族长的权威与控制。真的做到了,可能为下一步创业奠定基础。如果连一家之长都摆脱不了,又有什么资格谈创业呢?而开明的族长,一般也会有意刁难,以韧其性而坚其志。这样在保证稳定的同时,又流露出对新事物的培育。就像《大宅门》里的白七爷,他正是在脱离其家族之后,才真正踏上了创业之路。而当时他的母亲也就是白家的实际族长,似乎有意让他出去历练而成就事业。结果也如母亲所料,白七爷经受住了考验,创造了自己的天地,而后挺直腰板,衣锦还乡。他的兄弟姐妹没有其勇气和能力,在族长的荫庇下,过着衣食无忧的日子。这样的结果可能也是不错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5 18:18 , Processed in 0.404915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