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70|回复: 0

中国VS印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7 18:32: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VS印度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维克托?马莱(Victor Mallet)

  投资者对\"Brics\"前景的兴奋之情已开始转化为一种对\"Chindia\"更现实的热情。\"Brics\"是指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巨大的新兴市场。\"Chindia\"则是指中国和印度。毕竟,迄今为止,在上述五个市场中,中国和印度规模最大,增长也最为迅速。

  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和拥有11亿人口的印度,恰好也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这两个经济体的增长都异常迅速,而且对于能源及原材料进口的依赖程度都越来越高。

  即便是确实存在的某些明显差异,也只是一个时间早晚问题。中国的增长起步更早、速度也更快,印度更穷一些,该国人均收入只有中国的一半。

  与此同时,印度经济也开始变得与中国经济更相似。瑞银集团(UBS)亚太经济主管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指出,低储蓄率导致低投资的印度,以前看起来更像拉丁美洲、而非东亚。目前,印度储蓄率正接近30%,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

  安德森最近向香港外国记者会(Foreign Correspondents Club)表示:\"印度现在看起来像只老虎。\"他的演讲有个恰当的题目:《印度走中国老路?还是中国步印度后尘?》。

  然而,两国之间某些方面差异太大,无法共同分析。中国是一个共产党专政国家,而印度则是全球最大的民主政体。未来20年,中国的人口增长将会止步,而随着印度人口超过中国、直奔16亿,印度将不得不为数亿名年轻求职者寻找工作。

  中国领导人通常自上而下地推行经济改革命令,组织基础设施的迅速建设,并迎合随经济增长而出现的城市化进程。

  印度政府则通常抵制改革,对基础设施投资支吾搪塞,同时--对于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印度式田园生活理想感情用事--印度政府还拒绝迎合涌入城市的数千万农村移民。

  想想这些态度,再想想中国是一个年出口近一万亿美元、出口额是印度7倍的制造业大国,人们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中国注定会成功,而印度则注定要失败。但现实情况更加复杂,也更为有趣,这主要是源于政治与市场及私营领域相互作用的方式。

  印度金融市场生机勃勃、活力十足(虽然对泡沫并无免疫力),而中国市场规模较小,又受到中国私营领域局限性和政府严格控制的高度制约。

  印度最主要的私营企业已经在信息科技、制药和金融后台外包等领域开拓出了利基市场,而这种现象通常只在发达得多的经济体中才会存在。它们通过发展资本密集型业务,来应对劳动力方面繁重的规章,而上述业务通常在低成本、劳动力过剩的国家不会存在。

  其结果是,一批最棒的印度企业自诩拥有全球竞争力,可以使它们向外投资于发达经济体--不仅是在自然资源领域,在这方面,中国国有企业也是热切的买家。即使将塔塔钢铁(Tata)对欧洲钢铁集团哥鲁氏(Corus)提出的100亿美元竞争报价排除在外,印度企业今年进行的海外收购额,也将在去年45亿美元的基础上翻一番。

  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大中华分公司总裁欧高敦(Gordon Orr)指出:\"目前,印度模式正造就着更多的企业,准备进行全球规模的运营。印度模式的优势是,在早期出现少数大规模的资本密集型企业。\"

  在中国--尽管在局外人的想象中,在名义上的共产党政府温和的领导下,资本主义领域正迅猛发展--但国内私营企业仍然受到限制,要与权力很大的省级政府和国有企业合作。国有企业主导着这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关键领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国经济学家指出:\"私营公司说:'我们只能给国有企业做妾,或是给跨国公司当情人。'\"当被问及私营领域为什么不能自由享有全部利益时,这位经济学家答道:\"这样对经济有好处,但对党则不然。\"

  外国投资者表示,共产党对私营企业的态度仍很矛盾。它认为这些企业的主要作用是支持国家控制的企业、并为数以百万计的工人提供就业机会--这也是家具制造这种轻工业活动最受欢迎的原因。除了少数例外,中国品牌迄今为止还不能在外国市场拥有巨大影响--对于联想(Lenovo)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案例,目前还不能下定论。

  几个拼命想让乐观分析人士听到自己声音的怀疑论者,已经大声发出了警告。

  他们指出,民粹主义将使印度瘫痪,这里民粹主义指的是不愿意开放经济、打破基础设施的瓶颈。

  由于依赖美国和其它不确定的外国市场(这是开放的缺点之一),同时也由于共产党不允许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崛起,中国的增长将受到阻碍。

  朗伯德街研究(Lombard Street Research)的黛安娜?乔伊列娃(Diana Choyleva)指出:\"人们想当然地认为,只要没有政治上的麻烦,中国将迅速增长。但即使从经济角度说,这一点也不那么有说服力。\"

  在争相成为发达经济体的角逐中,中国和印度面对着极为不同的挑战,很难说它们有着同样的道路。它们最终可能会处于同样的位置。不过,如果真是如此,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各自也会是通过非常不同的途径获得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8:33 , Processed in 0.2304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