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16|回复: 0

银行“境外上市”没有“财富外流”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21 00:2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云淡水暖   文章来源:转贴   点击数:249   更新时间:2006-11-18

银行“境外上市”没有“财富外流”吗?

云淡水暖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有银行业的“海外上市”行动如火如荼,热浪一波接着一波,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都唱起了“高调”,都“超额认购”若干若干倍,行情若干若干等等。但对于草民这样的升斗角色来说,似乎感受不到上市带来的愉悦,当然,有幸买到发行原始股的除外。只是伴随着一阵又一阵的“国有银行改制”呀、“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呀之类的话语,草民觉得银行对普通民众来说,越来越显得有些疏远了,或者说越来越“嫌贫爱富”了,平民百姓、贩夫走卒、打工男女、退休老人们每月在银行的进出,不过数百千把元,银行对这些“最广大”是越来越不待见,处理小额业务的柜位大排长龙,去一次银行,比前些年费时良多。而处理“大客户”、“优质客户”的VIP窗口显得温情和方便了许多,还有名目越来越繁乱的服务收费,据说都是“与国际接轨”的产物。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些个表面的“接轨”只算是小菜,而更多的“接轨”体现在一些争论上面,让草民这样的外行窥见了一些令人难以理解的东西。其中一个焦点就是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和“海外上市”是不是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有人说“流失”了,并且还给出了“流失”的数据, 在一篇报道“曹凤岐:银行境外上市并非‘财富外流’”(《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11月8日)中,北大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岐引用道“股权分置改革,使中国国有资产流失6000亿元;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和引进战略投资者使国有资产损失600亿美元。”,曹教授认为“这种说法应该是有失偏颇的,寻求境外大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有利于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引进战略投资者主要不是因为缺钱而引进资金,而是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帮助中国银行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不存在贱卖国有资产的问题,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行为是市场的结果,是博弈的结果,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均取得好转。”

可以说,曹教授的表述应该是代表了目前银行业“改革”的主流话语,草民也有幸“看懂”了曹教授的逻辑,其一,咱们国家的银行并不“缺钱”,但缺“核心技术”,所以要在“博弈”中有所退让;其二,“境外战略投资者”也“乐于助人”,肯“帮助”中国的银行业“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真是“似曾相似燕归来”,这不是与中国的制造业的“市场换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么。但鉴于中国制造业的“市场换技术”的一厢情愿和并不完美的“收获”,可能对于银行业的这种“市场换技术”就要多个心眼儿。

据报道,美洲银行出资25亿美元入股中国建设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和淡马锡分别出资31亿美元各购得中国银行10%的股份;高盛集团和安联保险等出资30亿美元购得中国工商银行10%的股份;德意志银行出资1.1亿美元入股华夏银行;美国凯雷投资集团等出资4亿美元收购太平人寿25%的股权并有权增持到49%;施罗德投资管理公司与交通银行合资成立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经济参考报》),而这些外资银行所得到的回报也是丰厚的。而这些回报并非外资结构带来的所谓“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和“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结果,而是在“引进”和“上市”之前的一系列的“不良资产剥离”和大量的新增注资,使得银行的资金结构和报表“好看”起来,而对“剥离不良资产”和巨额注资的买单者则是全体国民。从这个角度说,“引进战略投资”也好,“境外上市”也罢,不就是变相地将国有资产“奉送”给外人么。就是像国企“改制”一样,把企业的原有中老年员工一脚踢向社会,“包袱甩掉,轻装上阵”,然后宣布“改制取得良好经济效益”。

据报道,交通银行自汇丰入股以及在港上市不到半年,从亏损19亿元多变成了盈利46亿元。按此估计,投资者不到5年就可收回在交行的全部投资,以后将是纯粹获利,并获得了对中国第五大银行的股权。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分别以3500万美元投资平安保险11年,共获得9.7亿美元的回报,但我们取得的3500万美元资本金如买成美国国债,11年只能取得大约2000万美元的收益。工商银行为例,在国内拥有2.2万个网点,控制着中国银行业近20%的资产。境外投资者入股工行,将赢得分享中国金融业潜在的爆炸式增长的机会。(《经济参考报》)

反过来说,境外机构在中国取得现实的和潜在的长远利益的同时,中国是否真的达到了“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帮助中国银行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呢,答案似乎是暧昧的,有业内人士举例说“国内一些银行…随着外资的引入,也设立董事会、监事会,但实际运行还是按照原来的模式运行。 再从经营管理来看,汇丰银行入股某银行后,签订了一系列的技术援助协议。但是,所谓的技术援助,只是搞些有关银行业务的入门培训和扫盲教育而已,从未传授核心管理技术即使像成本分摊方法这些并非核心的技术,外方也不肯透露。”,草民这个外行也是很不理解的,按照WTO协议,中国的金融业即将对外资开放,外资银行凭什么要把自己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产品的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咱们,培育出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给自己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制造“障碍”呢。

倒是一位外国银行的人士说了“老实话”,“外国某银行一位经理私下对他的中国朋友说,现在许多中国大银行都有外国银行或公司入股,并进入董事会,了解中国银行的机密和各种资金动向、客户资源等,这会让中国非常被动。”,说白了,就是“特洛伊木马”,草民还是不明白,“资金动向、客户资源”这些正是银行业货真价实的、无价的“财富”,如果这些财富被通过“引进境外投资者”和“海外上市”堂而皇之地流入国外金融寡头的囊中,难道还能够气定神闲地说“财富没有外流”么。

不过,可能另外一则新闻可以做一个脚注,“招行行长马蔚华将于招行H股成功上市之后,以800万元人民币年薪毫无悬念地成为内地薪酬最高的银行行长,而去年其税后年薪为267.83万元。”(新华网),银行高管们的年薪倒是“接轨”了,还管什么“财富外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03:54 , Processed in 0.20946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