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56|回复: 9

[【文史类】] [国学回眸]試論屈萬里先生的學識涵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1-18 18: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屈万里先生,是前辈学者,学识深湛。这里转贴一篇介绍文字。

著作等身傳不朽,兀兀孜孜見性情
──試論屈萬里先生的學識涵養


張曉芬(HSIAO-FEN CHANG)
中文摘要:
  屈萬里先生(1907-1979),字翼鵬,山東省魚臺縣人。曾任山東魚臺縣立圖書館館長、山東省立圖書館編藏部主任、國立中央圖書館特藏組主任、館長、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所長。1972年,其以甲骨文、經學與版本目錄學等卓越成就,膺選央中研究院院士。屈先生可謂在學術界上與圖書館事業上,均有良多貢獻,影響深遠。本文就其學識與治學、處事等方面作一探究,希能對屈先生的成就再多進一步闡釋。

ABSTRACT
  Professor ChuWan-Li(1907-1979)。Tzu Yi-peng,was a native of Yu-tai,shantung。He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Tu-tai Country Library(1929),Head of the Cataloging and Collections Department of the Shantung Provincial Libraty(1936),Head of the Special Collections Section of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1945)。Professor of Chinese Literature at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1953),Director of the National Central Library(1966),Head of the Department of Chinese Literature of th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1968),and Director of the Academia Sinica for his superior scholarly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ies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and Chinese classics,and to Chinese bibliographical research。Prof.Ch’u was a prolific writer,and many of his thought-provocative treatises have exerted a far-reaching influence。In this paper,the author intends to look a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Prof.Ch’u in such areas as the study of theinterpret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and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bibluography。It is hoped that article focuses more on Mr.CHU’s contribution 。
關鍵字
屈萬里、善本書目、甲骨文、二重證據法、比較互證法。
(Chu Wan-Li、Rare book backlist、Turtlebadk adscript 、Decompound adduce、Collative interconnected assay)


壹、前言
生命無常無法避免,執著道業操之在我。屈萬里先生(1907-1979)已逝世多年,今再提及,彷如隔世之人,但其在學術上貢獻卻是傳之久遠,無法掩滅的;至今在經、史學方面,學者們引用其觀點作論證比比皆是;其認真奉獻於學術精神,則更是為博學宿儒者所津津樂道的。但今學術界上,除了屈先生所提攜的後晉,受其影響的學者們之外,今新生代的學者對此人多已感覺陌生,至多引用其論學的觀點,作為論證的依據,不然僅知其為經學界的翹楚耳。對於屈萬里先生在學術上作何貢獻?或有哪些成就?蓋不知其所以然也。又其努力的過程、治學的方法,乃至其為人處事之操守、待人接物,究竟如何?或許含糊、或許僅知其一不知其二等等,是以本文在此,就其留存下來的研究成果、論文、書信、文存、紀念文章等綜合整理,針對其學識涵養作一深入淺\出敘述,希能對屈萬里先生的志行有一充分、完整的闡發,並能對時下常引用其觀點作學術研究的學者,能樹立一砥志礪行、後起直追的楷模。
屈萬里先生一生,雖無顯赫學歷,至高為郁文學院肄業, 但其著述等身,有關目錄學、版本學、校勘學、辨偽學、經學、史學、文字訓詁等專著約二十餘種;凡《詩》、《書》、《易》及古史考訂等論文即數十篇,彙編成《書傭論學集》 ,且曾應聘為美國普林斯頓高深研究所研究員及教授等職 ,利用業餘時間,撰有《普林斯頓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等書,可謂蜚聲學林。至今流通其著作最廣的尚有《詩經釋義》、《尚書釋義》、《古籍導讀》、《尚書今注今譯》等書,且用力最勤,創見最多的是《殷墟文字甲編考釋》上下冊、《漢石經周易殘字集證》等書。 在此本文欲從其學術成就、治學歷程與其為人處事等方面作一探討,希能對屈萬里先生有一全面的觀照:

貳、學術上成就
一、古文字學
  這方面,據劉兆祐先生所云,可知屈萬里先生在古文字學上的成就,大部分是在甲骨文方面之論著為主,另一部分則是金文的研究。
  自從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發掘出”殷墟”的有字甲骨,彙編成《殷墟文字甲編》一書,於1948年出版後,屈先生於1956年則以此書為基礎,從事考釋,著成四十餘萬言的《殷墟文字甲編考釋》上下冊。據其《殷墟文字甲編考釋》之凡例記載 ,可知此書在學術上至少具有三個意義:
1、拓片不清者,可借釋文而辨其字。
2、不專習甲骨文者,可借釋文得利用其材料。
3、已有創見,借以質正於學林。
  據相關文獻記載,屈先生當時是將3900餘片甲骨拼綴成223個版面,並辨其字義、釋其文辭、改正舊說與新認文字等等,可謂精博詳密完成此書 。所以在《殷墟文字甲編考釋》序文中,屈先生借辛稼軒”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的詞句,以比況己在深夜”燈火闌珊”中拼綴甲骨的情景,真可謂踏破鐵鞋無匿處,得來全不白費功夫。個中甘苦惟有自家知矣。此外,《漢魏石經殘字二卷校錄一卷》亦是這方面的著作。
  對於其他討論字形、字義的單篇文章有<仁字涵義之史的觀察>、<河字意義的演變>、<岳義稽古>、<甲骨文从比二字辨>等篇 。尤其<河字意義的演變>一文,探究先秦古籍中的「河」字,有與眾不同的看法;其根據甲骨文、先秦經籍文獻與先秦有關河字的地名考證,指出當時「河」字的意義,應是專指「黃河」,是一專名非通名也,即非一般人所謂「河流」之通稱,在此,可謂糾正後人多少年來對先秦文獻「河」字意義的誤解。 又<仁字涵義之史的觀察>,對於孔、孟的「仁義」之「仁」作一區分。在此孔、孟之仁,可謂吾人從未懷疑過的問題,因多半對孔、孟之「仁」,想當然耳視之為一樣作解,但屈先生指出孔子以前的「仁」字是罕見的,至孔子時,才使「仁」作為一學說,並成為做人的最高準則,而孟子時,則視「仁」為「愛人」之意義,是以兩相比較,孟子之「仁」的涵義,比孔子之「仁」的涵義狹隘。 又<岳義稽古>一文,屈先生就整理出的甲骨文中的岳字字形,大多為:「  」或「  」二者 ,以推測出先秦典籍中的岳字,非為後人所謂的「四岳」或「五岳」之意,乃是所謂山的專名──太岳山也,或亦可作「嶽」的古文,如此,其據甲骨文以正後人對岳字之誤解 。而<甲骨文从比二字辨>一文,則針對歷來甲骨文:「从」與「比」二字不分,提出一己之創見。屈先生認為此二字雖字形相似,但字義則異。因「比」字作親近解,「从」字訓自或訓于,故二者不同也。 在此,劉兆祐先生亦以為:  
二字既解,然後卜辭中習見之『比某人』或『勿比某人』等語,乃可渙然冰釋。
  由上述可知屈先生治學,幾乎是以甲骨文為基礎,故在此常以甲骨文等文物解古書中許多問題,破解歷來許多使人困惑的迷惘。亦如「若」字,許慎以來的解釋都當作「擇菜」或「香草」講,但在先秦上古的典籍中,屈先生以為此「若」字應作「順」解,才說得通。其根據甲骨文,發現到此「若」字的寫法就像一個人跪在地上用手整理頭髮,使之柔順的情形,依此,以見「若」字作「順」講,在先秦古籍中,似乎較恰當。

二、經學:
  這可謂屈萬里先生一生致力最多的一門學問。李濟之先生譽其為”經學臺灣第一”。 從漢至今,兩千多年來,用心於經學的學者固然不少,但尚未解決的問題仍然頗多,屈萬里先生在這方面的著作,有很多是超越前賢,自成一家之言的。曾有學者探究其因,就在於屈先生能善於運\用新發現的資料,如石經、甲骨文、鐘鼎文及其他史料,博採各家精義,就本文以求本義。 總計屈先生在經學方面的專著有七本:《漢石經周易殘字集證》、《先秦兩漢魏易例述評》、《漢石經尚書殘字集證》、《尚書釋義》、《尚書今注今譯》、《詩經釋義》、《詩經選注》,而重要論文如<易卦源於龜卜考>、<論國風非民間歌謠的本來面目>、<論禹貢著成的時代>等見於《書傭論學集》共有十四篇。
另外,有關屈先生生前已完成,但未刊印的,由其「遺著整理小組」整理完成的尚有:《讀易三種》、《尚書集釋》、《尚書異文彙錄》、《詩經詮釋》等書;單篇論文除了《書傭論學集》、《先秦文史資料考辨》與專書前所附的論文外,其他則由劉兆祐先生與林師慶彰共同整理,編為《屈萬里先生文存》六冊,收入於《屈萬里先生全集》中,今由聯經出版社出版,共二十二冊,皆四百餘萬言。而在《屈萬里先生文存》中,關於經學等論述,蓋集中於第一冊與第五冊。
  在這方面,可看出屈先生的成就大多在考證上頗有卓著貢獻。如就《漢石經尚書殘字集證》為例,此書不僅確定了《漢石經尚書》所據者是小夏侯本,以石經復原校證了唐開成石經的衍本,可謂有功於《尚書》之研究,且確辨了《漢石經尚書》為二十九篇,其中<康王之誥>合於<顧命>,後出的<泰誓>與<盤庚>皆確為一篇,且<泰誓>確為後出的一篇。且考證出偽古文本的《舜典》確為《堯典》析出,又妄增二十八字,偽古文本《益稷》確自《皋陶謨》析出等問題。 這可謂解決了歷來《尚書》學版本與篇章分合的難題,對後來研究所謂詰屈聱牙的《尚書》學者,頗有助益。
  又<易卦源於龜卜考>一文,打破我們歷來所認為:伏羲畫卦,周文王衍為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等看法;其以甲骨刻辭比勘易卦爻畫,頗多相似處,以考證出易卦(八卦及六十四卦)乃源出於龜卜,並與卦爻辭成於西周初年。 此一說頗得後來學者所肯定,如劉兆祐先生對此曾云:「此說既定,周易中之史料,始足資正確引用。」
  另外,在經學方面的成果,尚有許多,尤其關於考證上探究者不少,正如劉兆祐先生所云,有所謂的:「辨定經學中的偽作」、「訓釋經義多有新解」以及「善用非圖書資料作互證」等等皆是。 然而在諸多文章闡揚其貢獻中,甚少有學者提及,亦有所謂的:「以俗解經」─ ─事實上,在這方面,屈萬里先生可謂將民俗學觀點與儒家經典之結合,作了一番特殊的貢獻。如其有<民俗與經義>、<習俗與經義>、<牝雞司晨在臺灣>與<鴞鳴的凶兆>等文。 究竟民俗觀點是否可以融入經典的詮釋之中?在屈萬里先生的<民俗與經義>一文中有云 :
  經書,自漢以來,認為是金科玉律、至高無上的寶典。民俗,在古代士大夫心目中,認為是不登大雅的物事。因而歷代說經的先儒,很少有用俗事俗物解說經義的(但並非沒有)。可是,實際上,經書上涉及民俗的地方很多;而這些民俗,或為先儒所不屑於採用的,或為學者所未曾注意;也或者中原已無其俗,而國外或邊疆地區還保存著,因未為國內學者所知,以致未能採及。可是,用民俗來解經說義,往往使人有渙然冰釋之樂。
如在《詩經.邶風.終風》:「願言則嚏」,鄭玄的解釋為:
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人之遺語也。
可見鄭玄在此將「願」解釋成「思」;「言」釋為「我」,是以整句意思是說:有人思我,我則打噴嚏。對於此,或許頗令人疑惑不解,因為如果是偶爾傷風感冒的打噴嚏,是否恰巧是有人在思念我呢?據屈先生的看法,這乃是用民俗觀點解經,畢竟古籍文獻中,有的民俗觀點,是無法以科學論證的 。據屈先生所云,此民俗今還存在著,但說法不盡相同。有些地方,當自己打了噴嚏,說是有人在想念自己;有些地方,則說是別人談起自己;更有些地方,卻說是別人在咒罵自己。不論如何,此打噴嚏的習俗,是其來有自的,乃源於:別人無形中對自己的影響而來。如此之解,鄭玄的說法是否無誤?正可以得到一番說明。
又《詩經.鄘風.蝃蝀》:「蝃蝀在東,莫之敢指。」此「.蝃蝀」指「虹」也 ,然何以不可用手指虹呢?在科學上是沒有根據的,但屈先生依民俗觀點釋此,則豁然通解。原來我國南北各地,都有一種類似習俗,就是不讓小孩指虹。有的以為:指了虹,手指會爛掉;有的以為:指虹會使手指歪斜。說法不盡同,但「不敢指」則一。
在《尚書.牧誓篇》的「牝雞之晨,惟家之索。」這若照一般字面解釋,頗令人疑惑:何以牝雞司晨,家境就會蕭條呢?但求諸民俗解此,則可發現到原來在閩南一帶(臺灣原住民亦有),有此一習俗,即家中母雞,早晨若像公雞一樣啼叫,那此雞的主人家裏,就會發生凶災之事。所以在此必須將母雞梟首示眾,才能免除家裏的災殃。


三、史學:
  於茲,主要在上古史方面有所創見。主要是其受到傅斯年先生的影響頗大,著重有幾分證據則說幾分話,可謂充分利用古文字、地下文物及民俗方面資料,考訂古史,故在此,推翻歷來許多習以為常的看法,而自有一番見解。此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先秦文史資料考辨》、《明代史籍彙刊初輯》、《明代史籍彙刊二輯》、《明清未刊稿彙編初輯》、《明清未刊稿彙編二輯》;另單篇論文,如:<諡法濫殤於殷代論>、<讀《周書.世俘篇》>、<從殷墟出土器物蠡測我國古代文化>、<我國傳統古史說之破壞和古代信史的重建>、<談竹書紀年>等數十篇,頗多有超越前人的說法。
  且這方面,屈先生相當重視原始資料,秉持著所謂講求證據的方式作研究,亦即王國維先生所謂的「二重證據法」為主 ;除了查看後人所追述記載的傳述資料外,亦以古早文獻記載,或出土的古器物等作考證依據。據屈先生的《古籍導讀》所云:
  吾人治學之目的,在求得真實之知識。……胡適之先生言科學的治學方法,亦曰:『尊重事實,尊重證據。』……我國古籍雖繁,然要言之,實大部分為史料。吾人今日所從事之文史方面研究工作,大多數乃整理史料或考證史料之事也。傅孟真先生論史料,謂有直接史料及間接史料之分。以為凡未經人修改或省略或轉寫者,為直接史料;反之,則為間接史料。曾舉例謂周書為間接史料,毛公鼎則為直接材料。……可貴者,仍在直接材料也。孟真先生所謂直接材料,乃指原器物或原本文獻而言。
可見屈先生之所以強調原始資料與掌握文物證據,是其來有自的。在其<傳述史料中常見的幾種現象─ ─以關於先秦的史料為例>一文中 ,亦可看出其對所謂傳述資料,是採取一種不可輕信的態度,即使欲引用傳述資料,也要多找相關資料,加以比較研究,方好。舉例而言,如《論語.陽貨篇》云:
  公山弗擾以費畔,召,子欲往。子路不悅,曰:「末之也矣!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據歷來《論語》之註解 ,可發現到大多學者,皆在替孔子圓說,而尚未推翻此一誣衊孔子的記載。據屈先生云,崔述的《考信錄》,根據《左傳》,辨明了《論語》這一段記載之誤。洙泗《考信錄》云:
  余按:春秋傳云:「季氏將墮費,公山不狃、叔孫輒帥費人以襲魯。……入,及公側。仲尼命申句須、樂訢下伐之,費人北。」然則,是弗擾叛而孔子伐而敗之耳;初無所為召孔子、及孔子欲往之事也。……又按左傳,費之叛,在定公十二年夏。是時孔子方為魯司寇,通國政。弗擾,季氏之家臣耳;何敢來召孔子?孔子方輔定公,以行周公之道;乃棄國君而佐叛夫,舍方興之業而圖未成之事,豈近於人情耶?費可以為東周,魯之大反不可以為東周乎?
另在王靜芝先生等著的《經學研究論集》,屈先生有一篇名為<經義新解舉例>亦云:
  憑藉這些古人沒見過的資料,在經學方面,可以糾正舊說之誤者頗多,又因自然科學日益進步,許多古人不能解釋或解釋錯誤的物事,現在可以作正確的理解。
此主掌握證據與原始資料,以解決文獻上許多問題。舉例而言,就掌握出土的證據來說,在《左傳.宣公十二年》載:「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歷來依杜預注:「肉袒牽羊,示服為臣僕。」之說為主。然我們若進一步思考,會發現到:既服為臣僕,為何要肉袒牽羊?在此,屈先生乃根據出土的甲骨文「伐」字─ ─「  」所記載,以推知古人有所謂的伐牛、羊等牲畜,來祭祀祖先或神民的儀式,又在殷墟中發掘到有許多人頭骨埋在一處,可以想見當時確有以人為牲而伐祭祭祀的情形。所以此「示服為臣僕」而所以肉袒牽羊者,可包涵有兩種意義在:(一) 是肉袒表示願意接受韃檚(二)是牽羊表示希望以羊來代替自己作犧牲。
  由此以見屈先生在史籍方面是很重視「文物證據」的。頗具有疑古之精神,對不合常理者,絕不欣然全盤接受,不會視之想當然耳;而是進一步引證考古資料,以得到新的驗證,也往往從中又發現新的嶄獲。
  
四、版本目錄:
    由於屈萬里先生早期就與圖書館有多方接觸 ,是以這方面也有卓越
貢獻。其不僅對中文善本書等珍貴文獻搶救與保存外,更為中國目錄學之策劃與改進,跨越先進一步。在1940-1947年期間,屈先生與昌彼得先生從事善本書考訂工作,終在1947年出版了《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初稿》,此書乃為中央圖書館第一部善本書目,且改善了此前善本書目之缺點,為近代善本書目著錄的範圍與方法,有其科學性與嚴謹性的範例。
  這方面,屈先生的成就非凡,據劉兆祐先生之諸多論述,綜合整理可謂有下列幾項:
(一)、訂定了中國善本書與拓片之編目規則
據劉先生所云,前人所編的古籍目錄,在版本之著錄,甚為簡略,且各家著錄方式不同,常使讀者無所適從。自從屈先生所擬定的<善本圖書編目規則>(共三十四則) 後,幾乎今全世界所編定的善本書目的規則,皆據此以訂定,可見其影響與貢獻深遠。
  除了善本書之編目外,屈先生亦對金石拓片之編目亦擬訂了<金石編目規則>。據記載 ,這方面,屈先生於民國三十七年(1948)所訂定,此規則可分「通則」、「卡片目錄」、「書本目錄」三章。而「卡片目錄」又分「總記」、「拓片名稱」(附數量之稱謂)、「作者」、「時代」、「版本」、「附註」、「號碼」等七項,總共有五十六則。而此項編目亦是成為今全世界所採用的。

(二)、考訂善本圖書
這方面的成就,約有:

1、從事善本書目之編訂

計屈先生所完成的有《山東圖書館圖書分類方法》山東圖書館出版 1932年;此可謂為山東圖書館書目之編製,奠定了基礎。又尚有《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初稿》國立中央圖書館出版 1947年;此茲為今日《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增定本)之藍本。 且於1965年秋天,屈先生應美國普林斯敦大學高深研究所之聘,為該所的研究員與該校圖書館的訪問書誌學者,在這段期間,亦著有《普林斯敦大學葛思德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一書,於1975年一月,由臺灣藝文印書館出版。而普林斯敦大學葛思德東方圖書館館長──童世綱先生為此書作序,有云:
  教授屈君翼鵬,潛心墳典,博通經史;玄覽中區,播風外域。歲次乙巳,以普林斯敦高深研究所之聘禮,停旆於葛館。檢王君之舊稿,寫琳琅之新志。校訂刪補,附益述詳,錄序跋則節繁摘要,記行格而並及高廣,究板本之傳衍,著優劣之所在。不特為讀書治學之津梁,亦便鑒古辨偽之參證。其表彰國粹,嘉惠士林者,不亦多乎?
  可見此書頗為世人所推崇。

2、考訂古籍之流傳與真偽

對於古籍之流傳與真偽之考訂,屈先生的論著頗多。據劉兆祐先生的敘述:
    <十三經註疏版本述略>、<明釋藏雕印考>、<漢石經周易為梁丘氏本考>等篇,均是考訂古籍流傳之作。<舊雨樓藏漢石經殘字辨偽>、<普林斯敦大學所藏中文善本書質疑>等篇,則屬考訂偽書之作。<普林斯敦大學所藏中文善本書質疑>一文,所疑之書有四類:一是攘竊他人之作品偽充己作者。此類有《福壽全書》……《彙書詳註》……《類選註釋駱丞全集》……《唐詩紀》……等五書;二是襲取他人刻本冒充己刻者。此類有《性理標題彙要》……《明辨類函》……《二十子》……。三是以明刻本冒充古本者。此類有《史記評林》……《群書考索》……《集千家註批點補遺杜工部詩集》……等。四是以殘本冒充全本者。此類有《青蘿館詩前集》四卷《正集》存三卷、……《唐詩拾遺》……《蘇雋》……等三種。
  可見屈先生對古籍之熟稔,定有一水準,不然,對這些少為人知等書,又如何辨其真偽呢?

(三)、撰寫善本書志
  除了《普林斯敦大學葛思德圖書館中文善本書志》一書外,復撰有《漢隸分韻》(七卷、元刊本)、《廣韻》(五卷、南宋初年婺州刊巾箱本)、《偽齊書》(二卷、穴硯齋抄本)、《職官分紀》(五十卷、明抄本)、《新編婚禮備用月老新書》(二十四卷、南宋末年坊刊本)、《王建詩集》(十卷、明崇禎間上黨馮氏抄本)、《昌黎先生集》(四十卷殘存二卷、宋刊本)、《賈浪先長江集》(七卷、明初奉新縣刊本)、《注東坡先生詩》(四十二卷存十九卷、宋嘉泰二年淮東倉司刊本)、《滄浪嚴先生吟卷》(三卷、元前至元三十七年刊本)、《唐音輯注》(十二卷、明初建安葉氏廣勤堂刊本)等等。據劉兆祐先生所云:
此等作品,自民國三十一年(1942)起,陸續發表在《圖書月刊》,今則全部收錄在《屈萬里先生文存》第四冊。屈先生所撰寫的善本書志,為今日海內外撰寫善本書志之範本。

(四)、維護文獻
  據劉兆祐先生的<屈萬里先生之文獻學>(《國家圖書館館刊》九十三年第二期 2004.12頁15-17)一文所載,可知在保存文獻上,有二事最為重要,即:
1、是對日抗戰時,對山東省立圖書館文物的維護。
這方面,可謂千辛萬苦,任重道遠的完成。屈先生為此遷運\圖書的過程,寫有<載書飄流記>一文,後改題為<載書播遷記>,曾發表於《山東文獻》第二卷三、四期,並附有一書目,即:<山東省立圖書館第一次運\送曲阜金石典籍書畫目錄>;今收入於《屈萬里先生文存》第三冊、頁1205-1274。

2、是對日戰爭勝利後,妥善接收陳群的「澤存書庫」的善本書。
  陳群「澤存書庫」的藏書,一部分是陳氏自己收購而來,一部分則是戰爭期間各公私藏書家、文獻機構等,不及疏運\後方而散落的文物,乃由各地方偽組織接收後轉送偽內政部者。據記載,南京的「澤存書庫」,有善本圖書四千四百餘部,四萬五千冊書,其中亦不乏有宋元刊本及稿本。而在上海的「澤存書庫」,以收藏日文書籍為主,有十萬冊之多。另在蘇州亦有善本書約有二三九部書,宋元本有八十餘部之多。 然而屈先生又是如何接收且保存這麼多且重要的書籍呢?據劉兆祐先生云:
  抗戰勝利後,澤存書庫先是由教育部上海區接收委員會皆收,再轉交復員回京的國立中央圖書館。南京的澤存書庫,改為國立中央圖書北城閱覽室,專供善本書庫及特藏組辦公之用。屈先生當時為中央圖書館特藏組主任,負責接收清點的工作。自民國三十五年(1946)四月起,費時半載始清點完畢,凡書上鈐有藏書章者,都予發還。至於無主的圖書,則分發給羅斯福紀念圖書館及西安圖書館等。民國三十八年(1949)中央圖書館遷臺,澤存書庫的善本圖書,多數也運\來臺灣。澤存書庫的善本書,今日猶得倖存於世,屈先生當時清點及保存工作的完善,居功最偉。
由此以見,經過戰亂後,今日我們尚可見到這麼多的善本書,真要感謝許多人,當時對古籍的維護與保存,尤其屈萬里先生的功勞,更是功不可沒的;若沒有他當時那分對古籍保護之執著與擔當,或許今日我們要找到難得一見的珍本或秘本,恐有遺珠之憾吧!

(五)、為版本學之研究奠定基礎
    主要是屈先生與昌彼得(瑞卿)先生合著的《圖書版本學要略》一書。 據劉兆祐先生云:
    此書之貢獻,為版本學確立研究之方法及使繁雜之版本知識,構成一有系統之學術。
在「版本學」之研究領域中,「善本書志」之撰述,為一項重要之工作。「善本書志」之撰寫體例及方法,亦為屈先生所創發。前人考訂善本書,或考其內容,或記其版式行款,無一定之體例與方法。屈先生曾撰<善本圖書之編目>一文,其中論「善本書識(志)之撰寫,宜兼及板式行款、牌記或題識、刻工姓名、避諱字、收藏印記、缺卷缺葉、批校題跋、校勘記或該本之優點等項目。此項創發,已成為世人撰寫「善本書志」依循之通則。」 在此,以見屈先生與昌彼得先生合著的《圖書版本學要略》一書,為中國歷來研究版本學方面,建立一有系統的理論專書。為舊式所流傳的版本書籍之編撰,更上一層樓與別開一眼界。
  此外,最為人所敬佩景仰的是屈先生於1966年,擔任臺灣中央圖書館館長時,所編纂的聯合目錄;此包括有:
1、 中文善本書聯合目錄
2、 中文人文社會科學官書聯合目錄
3、 中文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聯合目錄
4、 中文普通本線裝書聯合目錄
5、 中華民國出版圖書目錄彙編續輯
此一聯合目錄產生,可謂造福了後代學者查閱資料的方便,且亦開啟了圖書館的館際合作,並奠定一穩固良好的基礎。
  除了上述之外,屈先生在此方面也有:<子部雜家類之新的分類問題>、<站在中國圖書館立場上對於圖書分類法文學分類的商榷>等文;以及《古籍導讀》一書,總之,其在我國圖書學領域上,奉獻良多。

參、治學歷程
  屈萬里先生的治學過程由前述可知,並非平步青雲,扶搖直上的。但今在學術上卻有這麼多貢獻與聲譽,實在於其有著高昂興致與刻苦勵學的精神使然。據其夫人--屈費海璟女士云:
  他喜愛讀書,喜愛研究,一生潛心於讀書與研究中,未嘗稍有懈怠,這種求學精神,從少年時就養成了。他讀過的書,不但內容記得清楚,就連地名和時間,也都能熟記無訛,我問他為什麼能這樣,他笑著說專心而已。…
…他認為一個人肯專心求學,專心做事,有多少耕耘就有多少收穫,人才終會出人頭地,是不會被埋沒的……
  此外,據諸多文獻記載及其著作 ,可知屈先生始終秉持着治學所謂三大原則:
1、 絕對服從真理。
2、 決不作意氣之爭。
3、 決不用連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來增強自己的論據。
所以其治學上絕不人云亦云,必在己鑽研考證後,方下結論與判斷,故能為學術上解決諸多問題,尤其歷來那種「想當然耳」的問題,幾乎都被屈先生予以推翻。 因此,他的考證與研究在學術上,具有相當價值,令人相當重視。其之所以秉持著這三大治學原則,實與其治學經驗有關,據夫人─ ─屈費海璟女士所云 ,可知屈先生在初中時,看到《上海時事新報》的副刊《學燈》,刊登一篇<八卦與代數之定律>一文始,便開始有著學術研究的精神─ ─在不疑中有疑。對當時大家高唱著要”把線裝書丟到茅廁坑”之事起疑,便開始發憤讀起《周易》、《論語》、《孟子》、《史記》等書,目地就在其欲探討所謂線裝書到底有沒有價值。然後,拜讀東魯中學之賜,以”發揚東方文化”為宗旨,故能親謦名師之指導,如李雲林先生的《尚書》與《禮記》、丁佛言先生的《說文》、夏濟齋先生的《明儒學案》、呂今山先生的詩文等等,可謂在此奠定了良好的國學基礎。後適逢濟南發生五三慘案,輟學任私塾之教職,但亦利用這一年多讀完了《資治通鑑》與《續資治通鑑》二書。
其後,至魚臺縣任圖書館館長,公餘之暇則讀書,在此讀了許多新文藝小說及前後《漢書》與《三國志》。1930年,插入郁文大學國文系二年級,修了馬幼漁先生的《經學史》,及柯燕舲先生的《文選》。屈先生亦常至北大旁聽名師演講,如胡適之先生的《漢代哲學史》。這一年多看了梁啟超的《國學必讀書及其讀法》、《清代學術概論》與《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書。據說這幾本書對他後來治學的路向影響極大。
抗日戰爭爆發,屈先生的正規教育,就此終止。但亦展開圖書館工作的生涯,據說長達二十餘年。 這段期間,屈先生除了泛覽先秦的典籍外,也開始探究考古學與民俗學等類的文獻。益加上遇到金石學名家─ ─王獻唐先生,是以亦接觸不少金文書籍。並開始研究與收集辨偽資料,至去世前,仍沒有間斷,繼續進行中。到進入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則開始研究甲骨文。在此,受到傅斯年先生的啟發,更加深了屈先生不論研究或治學都秉持以真實資料為主的守則,是以偏重原始資料之故,故後來多從事於辨別資料的研究。來臺後,又因教學與工作關係,在《詩經》、《尚書》與先秦文史資料考辨及甲骨文等方面,更下了許多功夫。
就其讀書經驗,我們可發現到屈先生讀書是逐年累月累積,從不因任何阻擾,包括戰亂、遷徙、時代動蕩等問題,就因此罷休。反而更是鑽之彌堅,是以奠定良好的國學基礎與讀書興趣,故屈先生在學術上有今這番成就,實非偶然。正因其從未離開過書本,所以他常以「琳瑯萬卷,昕夕摩娑,足以慰情,亦可以療饑」這幾句話形容己與書為伍的快樂,也視之為己一生的寫照,故屈先生的自號為「書傭」亦在於此。
此外,其雖無法像今莘莘學子受正常教育,可到校上課,但亦自擬一自修課程表,彷彿即使無法上學,在家亦要督促自己做到對學業之無懈可擊,才行。在此,據其夫人─ ─屈費海璟女士的<屈萬里先生的治學與史語所>一文所載 ,將屈先生自擬的「自修課程表」一字不漏的披陳發露如下:


三十三年秋至三十五年底自修課程表─ ─

甲、 擬研究之題目:
1、 甲骨文、金文
2、 殷代及西周史實:a政事b職官c祀典d習俗
3、 周易
4、 陰陽五行
5、 齊學
6、 黃老
7、 古書年代

乙、 時間之分配:
1、 閱讀甲骨金文書籍──每日午前以兩小時之時間為之。
2、 閱讀先秦經籍時間──每日午後以一小時半之時間為之。
(國語、左傳、逸周書、國策、諸子、三禮)
3、 閱讀新出版書之時間──每日午後及趁睱為之。
4、 治易時間──每年一、二、十一、十二四個月。每日晚間以二小時之時間為之。
5、 閱史書及雜書時間──每年三、四、九、十四個月。每日時間以二小時之時間為之。五、六、七、八四個月之晚間,以  能之時間為之。
6、 溫書時間──每日晨起至早飯前之時間為之。

對於治學過程,屈先生更是有一番與眾不同的看法,所謂「治學兩階段」:
1、 學習階段──把前人、或現代人,在學術上的成果學會,且要學以致用才有其意義。
2、 研究階段──對於古人或今人言論,都應認真審辨;或糾正古人的錯誤,或發現新的理論,這方為所謂的研究工作。
而屈先生的治學方法是如何呢?據周師鳳五<屈翼鵬先生與臺大中文系>一文有探討到 ,以見屈先生研究學問,方法上強調要能「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要能「於無字句處讀書」─ ─思考以及「發掘問題」。當然,「證據」更是不可少。又屈先生喜常引《韓非子.顯學》:「無參驗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據之者,誣也。」來勉其學生,更可看出屈先生的治學態度,是主張要客觀論證的,絕不人云亦云,絕不講些連自己都不可確信的話,此正吻合其治學的三原則之一。
此外,屈先生於考證字詞意義上,是多方查證史料記載,待諸多說解皆如此無誤後,始方下斷定以言之。如對《詩經.蓼莪》:「昊天罔極。」鄭玄《箋》云:
昊天乎!我心無極!
朱熹《詩集傳》云:
  罔,無;極,窮也。言父母之恩如此,欲報之以德,而其恩之大,如天無窮,不知其所以為報也。
觀鄭、朱之說解,可看出二者在釋「罔極」上,均釋為「無極」、「無窮」之意。但考《詩經》三百篇中,「罔極」一詞除見於<蓼莪>篇外,尚有七處:
<衛風.氓>:「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魏風.園有桃>:「不知我者,,士也罔極。。」
<小雅.何人斯>:「為鬼為蜮,則不可得。有靦面目,視人罔極。」
<小雅.青蠅>:「讒人罔極,交亂四國。」
又:「讒人罔極,構我二人。」
<大雅.民勞>:「無從詭隨,以謹罔極。」
<大雅. 桑柔>:「民之罔極,職涼善背。」
朱熹《詩集傳》於「罔極」之「極」字,率以至、窮、已、止諸義釋之。於<氓>之「士也罔極」,釋曰:「極,至也。」於<園有桃>之「謂我士也罔極」,釋曰:「罔極,言其心縱恣,無所至極。」於<何人斯>之「視人罔極」,釋曰:「無窮極之時。」於<青蠅>之「讒人罔極」,釋曰:「極,猶已也。」於<民勞>之「以謹罔極」,釋曰:「罔極,為惡無窮極之人也。」於<桑柔>之「民之罔極」,則釋曰:「言民之貪亂而不知所止者。」大抵所釋不一,尤其<園有桃>、<民勞>、<桑柔>三篇,屈先生頗不以為然,謂其「增文解經,尤為牽強。」 屈先生在此以為「極」有中義、正義。其據鄭玄於「以謹罔極」及「民之罔極」之解,皆訓「極」為「中」之義。於「以謹罔極」,且云:「罔,無;極,中也。無中,所行不得中正。」又據《周禮.天官》:「設官分職,以為民極。」鄭玄注云:「極,中也。」孫詒讓《正義》解:「極訓中,猶言中正。」《漢書.倪寬傳》:「天子建中和之極。」顏師古《注》云:「極,正也。」此引《周禮》此文,可發現顏訓與孫詒讓《正義》亦相成也。依此,屈先生以為「罔極者,謂無中正之行,猶詩人所謂無良,今語所謂缺德也。」又:
此義既明,則三百篇罔極之語,皆可迎刃而解。<氓>之「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者,言不知我之人,乃謂我之為人無良也。<何人斯>之「有靦面目,視人罔極」者,言小人不自知其惡,尚靦顏人前,而示人無良也。<蓼莪>之「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者,言欲報答是德(父母生鞫拊畜長育顧復等德),而昊天無良。意謂天奪其父母而去也。<青蠅>之「讒人罔極,交亂四國」及「讒人罔極,構我二人」者,言讒人無良,或煽亂於四國,或使我二人結怨也。<民勞>之「無縱詭隨,以謹罔極」者,言勿恣於詭譎,應慎其無良也。<桑柔>之「民之罔極,職涼善背」者,言民之無良,習於背信也。蓋罔極為詩人詈物之習語,見於三百篇者,義皆無殊。彼訓極為窮、為至、為已、為止諸義者,皆非《詩》之本旨也。
在此,可看出屈先生據諸多解釋,方下定論:此「罔極」之解,應作「無良」講較恰當。對於同一詞彙出現他書、他處等解釋,綜觀來論其真正涵意的作法,此則是應用到了訓詁學中所謂的「比較互證法」。
綜合而言,屈先生的治學態度是「實事求是」的;治學所秉持的原則是「講究文物證據」;治學途徑是「辨偽」與「考證」;治學方法是「多方查證」與「觸類旁通」;當然,其治學精神更是「勤懇」。
總之,屈先生審慎勤勉地努力學習,使他突破學歷平凡的桎梏,在學術上獲得許多成就。這方面,對於功利掛帥的時下年輕學子,是否有一當頭棒喝的省思?讀書是否不該分在學與否,有無文憑的?只要想讀,隨時都可以充實自己,有朝一日,亦會有一番成就的,不是嗎?正如屈先生就是一明證。

肆、 為人處事
據臺靜農先生云:
學者多不善治事,翼鵬獨不然,每任勞怨,不辭繁劇,明正練達,最為朋
儕所欽挹。
可知屈先生不僅善讀書外,在做人處事上亦是為人所景仰的。
據柯師慶明云:
屈老師的認真個性,加上考據家的分辨細密,使他事必躬親,鉅細靡遺,就不免於能者的多所辛勞了。……
  當時我在第三室裏,比較知道而且感動的反而是屈老師的力保系裏裴溥言 教授一事。裴老師的夫婿糜文開先生雖以譯介泰戈爾與印度文學知名,其著作也深為我們賞愛,但在外交部工作的他,竟然輾轉被簽連到所謂”崔小萍匪諜案”,因而身陷囹圄。學校的安全單位因此通知系裏要解聘裴老師。我坐在座位上屏息聽著:屈老師在電話裏反復保證裴老師的忠貞愛國,表示認識裴老師幾十年,未聞有任何偏差的言論,而且裴老師教學認真,愛護學生,深得學生愛戴,這樣的老師不能解聘,說到後來,屈老師激動起來了,甚至說:”若真非要解聘不可,就連我一起解聘好了!真是既挂心又感動。後來經過屈老師的多方斡旋,裴老師終於無事,得以繼續在臺大任教,迄今依然是系裏的名譽教授。
可知當時學界尚有所謂的「白色恐怖」,然不畏強權的有幾人?屈先生的明正通達、威武不能屈的性格,保護了這位好老師,亦造福多少後代學生。
在屈夫人的<悵望雲天>一文中,亦談及屈先生的為人處事,其中,提及「饋米圖」一事,最令人感動。其云:
最近在您的遺物中,我看到一張”饋米圖”,上面寫著:”天涯老去益相親,廚冷日長憐我貧。侵曉叩關分祿米,忘他同是斷炊人?其旁加注云:”己丑歲,隨孔聖公來臺,遭陳蔡之厄,經旬不舉火,篋藏鬻質皆空;翼兄先期至,然斷贄亦數月矣!所勝者,瓮中尚儲米數斗耳,既見予饑,忘己之饑,竟全舉以贈,白骨而肉,盛德無以報也。茲寫小詩,藉示銘鏤,並請黃異先生作圖以誌,弟李□□記於臺中。
屈先生真是一位捨己厚人、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學者!同是患難中,只見他人憂,忘己之受苦。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在屈萬里先生身上,發揮之至。
另據張師以仁云:
  六十七年三月八日,正是婦女節,翼鵬師覺得右肺疼痛難當,師母趁放假之便,強拉他去檢查,才發現癌塊已大如人拳。翼鵬師在臺大醫院的朋友甚多,他卻不願利用關係享受特權,堅持依照登記順序,等候病室。因此一拖再延,到四月才住院治療。師母每次談到這件事,便悔恨不已,覺得當時如不耽誤,也許今日情形又自不同。克己而守法,似乎是翼鵬師的天性。即使病重如此,也不願剝奪別人的權利。總以為病人不止他一個,病重的也不止他一人,如果人人皆走後門,還有什麼章法?我以為即此一念,便是聖賢先佛之心!
屈先生之奉公守法,連病危時,亦不忘此,足令人敬佩!而屈先生的清廉風範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在諸多文章所載 ,可見其律己嚴,待人寬的一面。如屈先生任歷史語言所所長時,可乘坐公家派專人司機的轎車,但他仍以乘坐公車為樂;其所住的宿舍數十寒暑,年久失修,蛇虫皆可進出無礙,直至成團白蟻從天花板掉下來時,才勉強找人來修理。而所住的房子僅十三、四坪大,亦不因其是所長,享有特權,反倒是其他同仁的研究室大過他數倍的大有人在。此外,常推薦人選,為其謀\職,但總是施恩不望報,隱中為善。 凡此諸多不繁一一敘述。


伍、 結論
屈萬里先生可說是一位苦學自修有成的學者。其先後出版的《古籍導讀》、《詩經釋義》、《尚書今註今譯》、《書傭論學集》、《先秦文史資料考辨》等書,可謂根據古籍記載,加上近代所發現的金文、甲骨文等文物資料考證,以糾正古人誤謬,而成一家之言。其多年來的治學原則,可謂遵循胡適、傅斯年等學者的治學方法,即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沒有材料,就不說話,絕不說沒有證據的話。正如其在《書傭論學集》中,自述己平生治學三原則,即本文前述所云:
一、絕對服從真理 二、絕不作意氣之爭 三、絕不用連自己都不相信的理由,來增強自己的論證。以此可知,屈先生的學術研究是以踏實為務,講求證據,辨偽考證為主。
  就其目前所能見到屈萬里先生的所有著作,可發現到其除了註釋、選譯、導讀等書之外,大部分皆在作考辨等論述,如考辨著成的年代、版本、作者或字、詞義上的演變等問題。然正因考證的史料距今年代久遠,益加上後人註疏之繁多,要今日論其真偽,實非易事,但屈先生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講求證據的方式為歷來學術上紛紛擾擾的問題,提出了解決之道與真確的答案,由此以見其對學術的用心與所付出的心血,則是我們所不可漠視的。
總之,屈萬里先生一生勤儉好學,淡泊名利,在學問的千山疊障中,踽踽獨行,任憑年節假日,都是孜孜兀兀、努力不倦 。所以其在學術上的崇高成就,可謂是他一生攻苦勤奮的結果。綜括來看,其在學術上的貢獻,主要有三:
一、對古代經學、甲骨文方面,尤其對古史、古蹟之考證,有精闢闡述。
二、在中國目錄校勘學上,對善本書之彙整與聯合目錄之編訂,對後人有很大助益。
三、在古文獻學與先秦史料的考訂,提出許多創見,解決沉窠許久的問題。
其教學的認真,對學生照顧與提攜,更是今桃李滿天下,多人感懷之因。據劉兆祐先生云,即使當時在病中,屈先生亦念念不忘學生的課業,也要研究生至病房來上課。 真是一位認真不茍、負責盡職的老師!還有其自奉儉樸、奉公守法、正直不屈、熱心助人的精神,這些都是令人景仰的所在。其雖已仙逝,但其留下的著作、兀兀孜孜的精神與古道熱腸之事跡,至今都是流傳不朽的。



參考書目
一、屈萬里先生著作:
  屈萬里先生全集   聯經出版社出版   1984.2。
1、 讀易三種
2、 尚書集釋
3、 尚書異文彙錄
4、 詩經詮釋
5、 殷墟文字甲編考釋(上下冊)
6、 先秦漢魏易例述
7、 尚書今注今釋
8、 漢石經尚書殘字集證
9、 漢石經周易殘字集證
10、 古籍導讀
11、 書傭論學集
12、 漢魏石經殘字
13、 國立中央圖書館善本書目初稿
14、 屈萬里先生文存(1-6冊)

二、古籍:(以下書目略依作者時代先後順序排列)
1、毛亨傳鄭玄箋《毛詩鄭箋》新興書局出版 1981.8。
2、張爾岐《儀禮鄭注句讀》學海書局出版 1997.10。
3、朱熹《詩集傳》學海書局出版2004.9。
4、朱熹《四書集注》台北藝文印書館出版 1980.5。
5、劉寶楠《論語正義》文史哲出版 1990.11。

三、今著:
1、王國維《王觀堂先生全集》第六冊 文華出版社出版 1968.3。
2、王岳川等編《王國維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 1996.7。
3、山東省圖書館魚臺縣政協編《屈萬里書信.紀念文集》齊魯書社出版2002.9。
4、屈萬里治喪委員會編《屈翼鵬先生哀思錄》屈萬里治喪委員會出版 1979.5。
5、屈萬里院士紀念論文集編委會編《屈萬里院士紀念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出版 1985。
6、王靜芝等著《經學研究論集》黎明文化出版社出版 1981.1。
7、烏丙安著《中國民俗學》遼寧大學出版 1985.8。
8、曹金華等著《吳地民風演變》南京大學出版 1997.6。
9、程俊英、梁永昌等著《應用訓詁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 1989.11。
10、屈萬里等著《少年十五二十時》聯合報社出版 1979.2。

四、期刊:
1、呂珍玉<讀屈萬里先生「詩經釋義.雅頌」疑義>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7頁1-22。
2、李振興<評介屈萬里教授的「周易集釋初稿」、「學易剳記」和「周易批注」>孔孟月刊35卷6期。。1997.2 頁13-15。
3、丁原基<王獻唐與傅增湘、傅斯年、屈萬里等往來書札標注>應用語文學報 2卷200.6頁51-76。
4、丁原基<王獻唐先生日記選注>應用語文學報1卷1999.6頁27-63。
5、劉兆祐<屈萬里先生之學術成就及對中國圖書館事業之貢獻>《應用語文學報》九十二年第二期 2003.6頁16-18
6、劉兆祐<屈萬里先生之文獻學>《國家圖書館館刊》九十三年第二期 2004.12頁6-10。
7、陳萬鼐<辛酸鹼苦話「管家」─ ─記蔣復璁、屈萬里、包遵彭三位館長的行誼>(上下)《國立中央圖書館館訊》16卷1期1994.2頁22-24;16卷2 期 1994.5頁28-30。
8、黎漢基校註<<徐復觀致屈萬里佚書十九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6卷2期1996.6頁103-1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18: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屈先生的诗经诠释与先秦漢魏易例述久闻其名,可惜一直无缘得见。
今日看到屈先生的自修課程表,真是令人汗颜。
这就是专家和菜鸟的区别吧,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19: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傅斯年的全集大陸已經出版,估計下面該輪到屈萬里先生了。不過屈先生尚有《在紐約世界博覽會期間毛共對美政府的誣衊》(聯合報,1977年)、《故總統蔣公對於圖書文物的維護》(1981年)之類的文章,或許有所違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19: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俺想一时半会怕是轮不到了,尤其还有那样的文字,汗。想必全集又会不全了。
而且出了后,怕不是定价太高,就是校对不精。让人欲罢不能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2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停云2006-11-18 19:57发表的“”:
怕不是定价太高,就是校对不精。
曲先生的著作涉及古文字的地方比比皆是,恐怕非影印不可了。這下定價自然不會低,校對倒是無大問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20: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宋公明2006-11-18 20:01发表的“”:

曲先生的著作涉及古文字的地方比比皆是,恐怕非影印不可了。這下定價自然不會低,校對倒是無大問題了~~
俺倒是忘了这层。可怜俺这等寒酸呀,一定是买不起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20: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明兄,将字体调的大些,如何。    好累眼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8 20: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停云2006-11-18 20:08发表的“”:
可怜俺这等寒酸呀,一定是买不起滴。
它若印时,本园地定不饶它,兄无忧矣~~

引用第6楼天人合一2006-11-18 20:12发表的“”:
公明兄,将字体调的大些,如何。    好累眼睛的。
已然遵命放大了,请天人兄过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1-18 2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兄要注意眼睛呀,不如都复制到记事本上。呵呵。   
刚刚在求书区看到公明先生的开贴了,居然是无秦汉魏易例述评,难怪俺只搜到一个没试读的空壳哩。汗。  
不过这下可以沾光哩,这两日要天天来,候着也开心。  
这个是不是叫守园待书的说,呵呵。   
居然怎么快就有高人出手了,今天运道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5 03:4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任真兄已发全书
http://bbs.gxsd.com.cn/viewthrea ... p;page=1&extr!![/url]<font color=#ff0000>谢绝广告帖!再发封ID!</font>#pid9070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4 16:46 , Processed in 0.1932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