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42|回复: 0

[【心情日记】] 如何看待“娶妈妈”广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11 09: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看待“娶妈妈”广告?
www.zjol.com.cn 2006年10月09日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推荐阅读:  

  蒋雯丽代言了上海一化妆品修护系列产品广告,其广告正在CCTV6热播。广告里,蒋雯丽扮演的一位母亲和一位5岁左右活泼可爱的男孩进行对话:孩子:“妈妈,长大了我要娶你做老婆。”(孩子很天真)蒋雯丽:“什么?”(有点惊讶)孩子:“我要娶你。”(孩子很认真)蒋雯丽:“那爸爸呢?”(逗小孩)孩子:“我长大了,爸爸就老了。”(两人很幸福拥抱在一起)孩子:“妈妈永远也不会老!”(最后出现话外音:×××修护系列产品让妈妈永远年轻。)别用大人的逻辑衡量孩子的思维

  笔者认为,这个广告的创意,恰恰在于它充分发掘和利用了孩子的天真、单纯和并不连贯的思维特点。儿子娶妈妈的“可行性”是建立在“我长大了,爸爸就老了”的逻辑基础之上,而他却没有想到爸爸老了的时候,妈妈也老了,他仍然用妈妈当前的年轻对比爸爸以后的衰老,这不恰恰证明了孩子的天真和单纯可爱吗?广告则正是利用了孩子的不连贯思维,把孩子脱离实际的想象嫁接到化妆品的奇效上去。因此,笔者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乱伦说”完全是用大人的逻辑衡量孩子思维的产物,而且这种逻辑也是非常庸俗的逻辑,原因是大人们的脑子里太复杂了,甚至有些思维变异了。

  (山东副教授)

  广告不是个人私语的亲情屋

  儿子想要娶妈妈虽然表现了母子之间的温馨与亲情,它如果出现在私人的亲情屋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广告毕竟不是私人的亲情屋,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把私人亲情屋的内容放到广告里就值得商榷了。广告的传播性决定它必须遵从公共道德伦理规则,否则它就会造成误导,破坏公共道德伦理秩序。譬如说,一些孩子看到这样的广告后,很可能会认为儿子可以娶妈妈或者儿子娶妈妈是对的。毫无疑问,这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总之,我们可以理解孩子的幼稚与无忌,但是我们不能理解广告的幼稚与无忌;孩子的幼稚与无忌还是留在私人的亲情屋里为好,别不假思索就搬到广告里,广告不是个别人私语的亲情屋。

  (河南职员)

  “娶妈妈”是无邪童趣与商业铜臭的PK

  “娶妈妈”广告固然创意不错,但其借孩子之口达牟利之目的的做法的确让人难以接受,因此遭到网友们抨击在所难免。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无邪童趣与商业铜臭之间的PK。虽然网友将之上升到“乱伦”的高度有些夸大其辞,但其中的道德指责是溢于言表的:孩子的童真童趣何其可贵可爱,但为利益驱使,商家居然毫无选择地使其商业化,何异于一种亵渎?事实上,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大,可以清晰地看到商业广告正一步步地冲突商业伦理和道德底线。从多年前的“今天二十,明年十八”的夸大其辞,到“爽歪歪”等的频打擦边球,可谓奇思妙想,无所不用其极,而且每每让孩子成为“帮凶”和“牺牲品”。

  (安徽职员)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编辑: 陈雪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1 01:25 , Processed in 0.1797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