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18|回复: 2

[【文史类原创】] 说一说俺们的汉字的悲惨命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8 13:5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们当代的文化观念,至今仍笼罩在“五四”的影子之下,无论进入开放时代后主流意识如何百变,其“五四框架”至今未能动摇。

“五四”对于国家与国人的现代化,固然居功甚伟,但其对传统文化的摧毁,也有过度之嫌。如今的社会伦理、人际和谐、民族自信的逐步滑坡,从九十余年前至今,在总体上呈下滑线,“五四”有着不可推诿之过。

我们使用的汉字,在“五四”时代,也一度是“封建余孽”之一。彼时代的精英嫌恶其繁复、古板,认为是拖了民族智慧的后腿。在一切向西方学习的狂热背景下,汉字拉丁化(即拼音化)趋势成为一代人的共识。即便如毛泽东这样受传统文化浸润很深的人物,也认为“汉字拉丁化”不可避免。

对于汉字“拉丁化”,其在文字沿革上是否有科学依据,未见有客观的论证。深藏在“五四”以后精英心目中的“西方就是现代”之理路,决定了这无须论证。

我所读的大学,是一平常大学,唯其古代汉语与古典文学专业,在国内也属翘楚。受老师的影响,对此事稍有深入的探究。几十年过去,仍有一些话,欲一吐为快。

人类文字,大多以像形文字发端。像形,也就是画画。要说明一个东西,就画一个东西。汉字中的“日”、“月”、“山”、“水”、“羊”、“鱼”等等,就至今还能看出它们原始的图形来。但是,世界万物之多,画画是不可能全部涵盖的,于是,绝大多数文字在发展过程中转为“表音”,即:只负责表示发音。不过,在拉丁文字中,现在还能看到“画画”的痕迹,如“A”,就是一个倒转的牛头。“画画”文字转为“表音”后,立刻获得了无限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无论什么语音,文字都可以表达。

我们的汉字,也遇到过这样的瓶颈。画画的手段不能穷尽万物了,怎么办?我们的先人,可以说极其愚蠢,但同时也有绝顶的聪明。他们没有走文字表音的“科学”之路,而是将汉字转为“表意”。通俗地说,就是在一个汉字中,开始有了不同的“偏旁部首”,也就是由组成部分合成。其中一部分代表归类,另一部分,不严格地表示发音。如“铜”、“铝”、“锌”(此仅为举例,不严格,下同),左边代表金属类,右边代表发音。可是,中国古人做事并不严谨。代表发音的部分,有时很含糊,或者语音早已变化,文字却没变,所以遇到一些字,往往读不出正确发音。如“诣”。你如果看右边念成“旨”,就不对。于是,常用汉字,还是要一个个背。汉字的造字规律无助于识别汉字。
走上表意道路后,汉字的“字”数,也就是“词汇”的基本构成单位,仍然非常之多,在世界语言文字中,恐怕也是罕见的。

字多,又不好记忆,造字规律等于没用。这就是汉字的最根本弊病。“五四”一代埋怨的也就是这个。

不过,要想在这样一种古老的文字成型以后,再让它改道,转为“拉丁化”,也就是“表音化”,也有难以逾越的障碍。我们且不说文化心理上的障碍,即使全民拥护汉字拉丁化,也有技术性的困难。因为汉字字量很多,在文字上,就比较容易区分意义,于是汉语言在发展中,同音字就比较多,音节又很简单(这一点,还有另一因素造成,这里不论)。如果变成表音文字后,大批的同音字很难区别。当然也可以在拼音文字上添加符号以区别,但是比较复杂。

最大的问题还在于,汉字在演化过程中,由于表意功能强,文字本身已经具备独立的审美品质。拉丁化也就是拼音化以后,这些审美特点将散失殆尽。这笔上千年的无形资产如果流失,作为一个民族,实在是难以承受。汉字拉丁化以后,汉字势必成了一种索然无味的文字,一种枯燥的工具。据说,越南文字(曾含有汉字)就是在法国人改造成了拼音化文字后,完全失去了魅力。

汉字拉丁化,其实是一个狂想。国家积弱,跟文字有什么关系?“五四”追究国弱的病源,已经到了不讲道理的程度,除了文字外,连体育不行,也成了民族落后的原因。

五十年代初期的汉字简化,就是基于汉字拉丁化的前提而做的决策。就是说“先简化,再拼音化”。汉字演变的本身,内部既有简化的趋势,也有繁化的趋势,但决没有总体上越来越简化的趋势。当时论证的“汉字简化是客观的趋势”,纯粹是伪论。

汉字,就形体上讲,早就是一门艺术。一个字,如何构成,其实是有潜在规律的,受“美观化”的支配。繁体的汉字,结构一般很稳,布局合理,文字本身有构图美。简化汉字,多不讲究构图美。像“广”、“厂”这样的常用字,都呈瘸腿状态,看起来要偏倒的样子,几乎不是完整的汉字,只是一个部首而已。古代汉字中,固然也有类似的字,但多为生僻字,不常用。至于“国”、“实”、“马”、“党”、“乡”、“论”等,都有歪斜感、简陋感,可以说难看之极。尽管有些是古代草书、行书上的习惯写法,但正式字体毕竟不是草书。

我们现在的几代人,看简体汉字看惯了,不觉得有什么。大家可以去看70年代末期华国锋时代夭折了的“第三批简化汉字方案”,那里面的简化原则,跟头两批是一样的。“人工简化”后的新简体字,简直是惨不忍睹。汉字已不再是什么汉字,全不顾汉字结构规则,头重脚轻者有,倒西歪者也有,只是一大堆难看的符号罢了。

汉字的倒霉命运还不限于此。作为笔划较多的汉字,一般比较难以辨别,因此它要求呈现在印刷品上的字要大一点,才能美观和易于辨别。西风东渐以后,我国印刷品上的汉字越来越小。究其原因,一是向拉丁文印刷品看齐;二是汉语现代化以后,不再是言简意赅,同样的意思,要多得多的文字来表达。文字一多,印刷品就要增厚,为了降低成本,只好印小字。

印小字的结果,是国族识字青少年的近视眼增多。我们看民国初年以前的木板印刷品,字大,疏朗,易于阅读,汉字的形体也很美。尤其是楷体字的读物,大方,雅致。而现在的读物,密密麻麻一片,看两页,眼睛就要疲劳。

可是,汉字的命运,已经走到了今天,简化了的,不能再“返祖”了。印刷品,也承担不起大字印刷。一种原本很美丽的文字、原本很有独特审美特色的文字,到今天,已沦为纯粹的工具。且负面作用(易于导致近视)将世世代代延续下去。这就是我们民族为了“现代化”而付出的巨大代价之一。

--
首发处: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m/qingqiuzi  以及天涯社区。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8 15: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能一概否定吧。汉字的简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是显而意见的,但至于说非得说是因为印小字而导致了近视眼增多,很牵强。汉字的拉丁化从统一并规范了中国的文字,这是很大的功绩,并易于推广,使学习文字的门槛降低,同时更容易与国外接轨。说到底,谁让咱中国比发达国家落后呢,拍卖市场上油画的价钱就比国画的高。不过看简体字,怎么看也不如繁体的漂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8 15:2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楼主还是按照发贴格式来,把您的blog首发地址也标上,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5 00:15 , Processed in 0.20258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