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02|回复: 1

[【心情日记】] 中国大学 人文精神的失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2 15: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数学大师丘成桐和北京大学数学教授之间的论战,随北大教授们的反击,急剧升级。事件起源于数月前丘成桐接受大陆一家报纸专访时,指摘中国大学教授们主要精力“不是在做学术,而是在搞权术”、中国大学精神旁落、北大引进的许多海外人才都非一流人才等。丘成桐之前对中国学术界的批评不仅限于北大,只不过这次点名涉及中国最高学府而尤为引人关注而已。

指摘出台后,北大校方先后有过几次澄清,表明北大引进的海外人才均有真才实学。日前北大数学系教授作为直接当事方首次发声,透露丘成桐之所以对北大发出指摘,是因为他曾有野心控制中国数学界,后因不果才恼羞成怒而迁怒于北大。

笔者无意涉及论战的具体细节,问题是,中国大学目前大学精神旁落、学术风气浮躁乃至腐败盛行,是否事实?即便没有这次论战,上述问题同样在中国的大学存在;既然存在,显然就不能因丘成桐与北大可能存在的某种恩怨,而否认中国大学本身的问题。

学术腐败和自身迷惘

中国高等教育界的问题,人所皆知。中国规模最大的大学——浙江大学新任校长日前就大学素质发表谈话,认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具备大楼、大师和大学精神三大要素;大楼即指校园和学科硬件条件,大师乃指学术泰斗,大学精神则指全社会熟知的办学理念、学科包容度和学研融合的育人环境、校友对学校的稳定支持、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公益性教育辐射能力。
  
这里对大学精神的理解似乎过于狭窄。以世界的眼光来看,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主要基于两个因素:一是高素质的教育和学术水准,二是其道德使命和人文关怀,亦即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关照和社会道德的提升。因此,考察大学素来有两个标准,一是专业标准,二是认为标准。

遗憾的是,这两个标准在今天的中国大学似乎都难以达到。前者有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束缚思想创造力的因素,也有今天的中国学者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迷失和迷惘;后者则既有政治束缚因素,也更有中国知识分子自身的迷失。中国自古就没有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但至少中国古代读书人还有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修心、齐身、治国、平天下,其中的基础就是读书人对自身道德的修炼。

只是到了今天的中国,中国古代读书人的这些观念也都荡然无存,更遑论达到西方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境界。盛行于今天中国高校的学术腐败、官学勾结、商学勾结现象,已践踏了中国学者作为人的最低道德底线,更遑论期待中国的大学对迅速崛起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形成关照。

崛起期的中华民族有许多精神层面的混乱,需要中国的知识分子细心、理性而有逻辑严密地予以梳理、提炼和修正。然而,这样的要求对今天的中国大学而言显然是过高了。如果北大的教授们通过与丘成桐的论战,也能从这个角度作一些反思,论战本身反倒是次要的了。(凤凰视点)

邱震海


http://news.phoenixtv.com/phoeni ... 060921/891756.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3 15: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认同此点,我的孩子不会交给这些笨蛋去教的,因为我的水平比他们高得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13:42 , Processed in 0.1370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