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41|回复: 0

[【心情日记】] 《三字经》不是医治现代病的良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18 01: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三字经》不是医治现代病的良药

2006年06月26日 10:45:18  来源:新华网

 正当外来文化泥沙俱下汹涌而来的时候,国内出现了一种思潮,企图以传统文化作为盾牌来抵御。一场文化冲突正在中华大地上演出。大街之上,既有染红的冲冠怒发,偶尔也出现了宽袖大袍的汉服摇摆。光怪陆离,敢问路在何方?

   24日,一张首都的报纸上赫然出现一个醒目的标题:《中华古典悄然“回归”能否医治现代“心病”》。通读全文,大呼上当,原来是文不对题,它不是讨论“古典”能否治心病的问题,而是以极高的热情颂扬了古代典籍,一边倒。作者以《三字经》为例,说北京、安徽、山西等地的小学已经在用《三字经》教育孩子们了,并对此大加赞美。这位作者还把《论语》、《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等书籍称作“中国古典文学”,并引用山西大学文学院一位教授的话说,这些典籍是“经过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精华”。这样的分类法还是首次见到,因此怀疑这位教授的话是否被正确地引用了。这位作者还说了一段富有诗意,却又难以理解的话:“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灵魂。对于任何一个有活力、有理想、有追求、有创新的民族而言,经典文化将永远是这个民族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支撑和开拓创新的源泉,是这个民族得以生存发展的筋络与血脉。”

   首先,我怀疑《三字经》一类的书是否是“经过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精华”。据我所知,“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一家之言,确切地说是孟子一家之言。还有别家之言在,如荀子的性恶说,告子的无所谓性善性恶说。其他两家的言论没有流传下来,也不是“大浪淘沙”的结果,而不过是“领导一句话”。自汉代以来,孔孟学说基本上一直被奉为经典,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其他不同意见统统不许存在,谁宣扬谁有罪,轻则抄家流放,重则人头落地。至于诸子百家的学说,谁短谁长,也没有充分论证。秦利用荀子的性恶说统一了中国,似乎说明它是正确的。孟子的性善说是所谓德治的理论根据。而德治的效果似乎并不显著,越到后来越是漏洞百出。他的这种思想方法一直影响到现在,如我国的《能源法》竟然没有规定执法主体和监督主体,而把节能说成是一种“义务”。结果可想而知,我国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耗煤量逐年攀升,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这部法律侧重的是教育、自觉,而不是惩罚。

   其次的问题是,“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似乎说得过去,“文化是时代的灵魂”也似乎说得过去,但把两者放在一起就矛盾了,一个民族封建时代的灵魂与现代社会的灵魂是同一个东西吗?可能吗?还有,既然是“经过大浪淘沙后留下来的精华”,那就是“绿色食品”了,读者不需要花一番鉴别的功夫了。那么,我们也拿《三字经》为例。这是旧时小孩子的启蒙读本,地理、历史、伦理都有了,特别是教育孩子要勤奋学习,作为旧时代的教科书,不能说坏。但是,其中强调的三纲五常是否与现代社会合拍?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如何移植到现代来?是要人们绝对忠于领导,即使他是个大贪污犯?

   当今的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场激烈而深刻的思想大变动,其程度只有春秋战国时代能相比,众多的人因此而彷徨、迷乱,由彷徨到迷乱,迷乱复彷徨。前不久北京一家法院受理了一桩奇怪的案子,一个妇女偏爱一些不可回收垃圾,就是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垃圾,并且不断地往家里拣,搞得家里臭气熏天,儿子忍无可忍,将母亲告上了法庭。这是一种迷乱。现在,我们许多人捡了许多洋垃圾,另一些人见了许多古垃圾,而且都理直气壮。这不仅使人想起一句老的口号: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我们要建设的精神文明总不能用垃圾做材料吧?还是要拣有用的东西,否则只能把社会搞得臭气熏天,乌烟瘴气。(许博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0 09:20 , Processed in 0.1058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