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31|回复: 0

[【心情日记】] “酱缸文化之父”柏杨宣布封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7 08: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继去年“疯狂红颜”系列、《中国人史纲》在内地出版之后,今年柏杨的作品在内地涌现的迅猛势头只能用“井喷”来形容:“传统大反思”系列、“文明大整合”系列、《帝王之死》、《皇后之死》……而最近中信出版社推出的《柏杨品三国》,因为与此前《易中天品三国》“撞车”而格外引人注目。加上即将出版的《柏杨曰》、年底出齐的九辑36本《柏杨版资治通鉴》,以及即将首次在大陆出版的《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今年柏杨总共有40余本著作登陆内地图书市场!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就在内地出版界惊呼“2006年是柏杨年”的时刻,海峡那边,86岁高龄的“酱缸文化之父”日前宣布因身体原因“封笔”。这也意味着下月初海南出版社出版的《柏杨曰》大陆新版序将是柏杨最后一篇公开发表的文章。为此,记者就柏杨先生近况、《柏杨品三国》出版缘由以及为何“封笔”等读者关心的问题,采访了柏杨夫人张香华女士。采访过程中,柏杨先生曾经想与记者通话,可惜他的听力已不如从前,记者在电话这头无论如何高声喊叫,电话那头只是反复传来他“喂、喂、对不起,我听不清……”的声音。

  ⒈妻子眼中的柏杨

  他让我觉得很温暖

  40多年来,柏杨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著史,虽然由文入史,但关注的核心是人的问题,是中国人的素质建设。20年前,《丑陋的中国人》出版时,他完全没想到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他真正的写作不是从《丑陋的中国人》发端的,而是从写台湾种种丑陋现象开始的,包括贪官污吏、不文明、不法制、不自由、不民主。

  十年牢狱成历史学家

  张香华介绍,写《丑陋的中国人》之前,柏杨是一个长期“摇笔杆”的人,开始写男女问题,后来关心的角度慢慢广了,就写了社会上许多不平的事情,越写越来劲,老百姓的疾苦、警察的跋扈、有钱有势的人不讲人道,越写越凶悍,越厉害,以至于得罪了当局,坐牢了,说他是共产党派来的间谍。坐牢期间(9年26天),他好好地读了历史,出来后有几年还在写杂文,后来觉得写杂文没什么意思。

  对柏杨的十年牢狱,历史学家唐德刚有一句很中肯的评价。他说柏杨从前是个明星作家,十年的牢狱让他在历史上向前了一步,完成《中国人史纲》、《中国历史年表》、《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三套史书,为出狱之后翻译《资治通鉴》打下基本功。

  中国人的尊严和“面子”

  柏杨经常说,中国为什么有些行为、思想、观念还是跟世界有距离?所以他想到人的国民性,他对这个问题很关心。国民性怎样养成,这里面牵涉到生态环境,更决定于一个族群政策与制度的抉择。在《丑陋的中国人》后,他思考了20年,出了一本书(杂文)《我们要活得有尊严》。他说:“千言万语两句话:做一个有尊严,也尊重别人尊严的人;做一个有诚信,也有能力包容别人的人。”这句话可以说是他最近对国民性的一个反思。

  柏杨夫人张香华说:“我们两个人一起生活了20多年,我们发现很多人都喜欢说这句话‘给我个面子’,比如喝酒,好像不干了这杯就是不给我面子,我们两个都很不能接受这句话。尊严跟面子不一样,面子是要人家给的,尊严是自己努力,付出了代价,慢慢累积起来的。如果你不付出,你不会觉得有尊严。有的人把自己尊严建立在别人的悲剧上面,那样的人其实是很空虚的。封建时代人们老是指望着英明的君主从天而降。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有了权势后,如果没个约束的话他怎么可能会英明?小孩不能宠,大人也一样不能宠。”

  只为苍生说“人”话

  柏杨常常被问到一个问题:读历史,人能够从中取得教训吗?他自己也常常思考,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很多社会问题都一再重演?他想到从文化、从历史上来追究根源。柏杨把《资治通鉴》翻译成现代白话文,从65岁写到74岁,这十年来的生活像在“劳改营”中度过一样。它不是一个纯粹的翻译,而是把他变成很生动的语言,再加上他自己很多观点,把司马光的“臣光曰”变成“柏杨曰”,这样一个方式很具有开创性的。柏杨用了平民百姓的口气,他强调一个人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国家的真实历史,不美言、不护短,他的写作是直截了当的,没有假面具的。他自己也说过,不为君王唱赞美歌,而只为苍生、为一个“人”的立场和尊严,说“人”话。

  他译写一些史书,都是为了年轻人能够看懂历史,最近经常说“往后国家就要靠年轻人了”。张香华说:“我想他是真的觉得自己老了,这么多年过去了,从有为青年到年纪大了,回顾自己的一生,他开始想为年轻人做些事情。”

  最大优点是让人温暖

  “有人经常问我们:你们是怎么恋爱的?我说我们没有恋爱,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稀里糊涂就嫁给了他。”张香华说,“我自己也觉得奇怪,为什么以前那么多艺术家啊、球员啊、明星啊,我一点都没有兴趣去认识他们,可最后却嫁给他!”

  在张香华眼中,他这个人比较急躁,“有一次他挂电话找我一起到外面午膳,说了好几遍地点,我还不太清楚,柏杨便没好气地说:那是我们结婚的地方!他时常走错门,把别人家当自己家。老远地出门去买东西,常常付了钱却两手空空地回来,不然就是拿了东西忘了付钱,或者把钥匙、皮夹忘在餐厅里,回来开不了门。有一次我们拍了些照片,回家后柏杨把它们贴在相簿上,并且记上何时何地拍,在旁边又写上:张春华。我看到了问他:你看你把我的名字写成什么?他一看,这才拍拍自己脑袋说:真胡涂!”

  张香华认为他最大优点就是很温暖、热情、嫉恶如仇。“以前我教中文,每天要改作业,写评语,还要参与他的书的各项工作,包括校对啊、封面设计啊。每次我回来,他会跟我说,你辛苦了。这个让人觉得很温暖,而我无论如何都做不到,这样的话说不出口。”

  不过,他真的是一个工作狂啊,日以继夜地写书,恨不得把一天当成三天用。他容易发脾气,有时候真有点神经病的,有时候又有点“老来小”,“像小朋友,生活上很依赖我,和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是很累的。我从不和他吵架,跟这种人没有什么好吵的啦!我跟他说,有什么事不能心平气和,坐下来慢慢说呢?为什么一定要大嗓门喊、一定要那么激动嘛!”

  “我们有相互启发,但是我觉得我影响他比他影响我要多耶!我教他做人更加平和,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和事,不要那么尖刻和锋利,不要火药味那么重。我觉得在做人上我教他很多。真的,不要崇拜我们是明星夫妇、‘神雕侠侣’,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最重要。要我用一句话评价他的话,我会说:虽然年纪这么大了,他仍有赤子之心。我很怕一个人到了老年变得又顽固又老奸巨滑的,可他一直让我觉得很温暖。”

  ⒉柏杨近事

  最近一度发病入院

  淡出公众视野

  日前,柏杨在台北《新观念》上发表告别访问,宣布淡出公众视野,以后不再接受采访,也不再在公众场合露面。对这个决定,柏杨妻子张香华表示,这是出于对柏杨身体的考虑。据她透露,已经86岁高龄的柏杨先生,一直患有心血管病,自从1994年心脏手术后,接着脊椎骨开刀、胃大出血、右颈大动脉开刀,一连串大病之后,身体开始每况愈下,最近一度发病入院。由于年纪大了,已经不能接受“侵入性”治疗,比如做手术把血管撑开,再加上住院的费用很高,因此柏杨刚刚回到家中休养,目前状况稳定,只是每天睡觉时间很长,醒来的时间不多,活动的时间更少。

  张香华告诉记者,从3年前开始,他采用口授、助理记录整理的方式写作,直到今年2月他还在给《明报》写专栏。张香华透露,有很多人都尝试教柏杨学电脑,但没能成功。如今柏杨基本上足不出户,不工作的时候喜欢看看电视、报纸,或者看看妻子给他做的读书摘要。他关注的还是社会上一些不公平的现象,一些底层人的悲惨命运。柏杨曾于1988年、1993年、1998年3次返回大陆,对大陆的变化一直非常关心,但近来年纪大了,也就不如过去那么细致了。他的大陆出版总策划朱洪海回忆,2003年他曾经赠送柏杨一套赵本山的小品集,但是柏杨先生却问:“赵本山是谁?”

  据张香华透露,柏杨目前虽然写作已经很困难,但仍在策划一本关于金三角地区国民党遗留部队的报告文学。记者对柏杨淡出公众视野表示遗憾,而张女士只是淡然一笑:“其实读者只要读他的书就可以了,并不一定要去认识他,彼此有一个距离会比较好。”

  发表告别访问

  发表于本月台北《新观念》的《百年之后,我们还需要鲁迅吗?》是柏杨作品大陆出版总策划朱洪海与他的对谈。朱洪海说,能够有这篇对话,与3年前应柏老邀请去台湾停留12天有关系。“那些天接触了很多港台学者,从他们的对话中我惊讶地发现,鲁迅在台湾也是被尊重的,并且程度上并不亚于大陆。在柏老宽敞气派的客厅里,提到鲁迅的时候,柏老的语气也是充满了敬意。

  今年是鲁迅诞辰125周年,将柏杨与鲁迅相提并论,并喻之为“活着的鲁迅”,最早就是从港台学者当中开始的。在《柏杨品三国》封底,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学者钱理群分析柏杨与鲁迅在某种意义上相通的原因是:他们都坚持对中国国民弱点的批判,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弱点的批判。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的呐喊,从救人转向救未来之人,而柏老最近说过一句话也是对年轻人说的:往后,国家就交给你们了。

  http://book.sohu.com/20060906/n245192133.s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9 23:34 , Processed in 0.2635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