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36|回复: 2

网络愤青患了焦虑症(转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6 10: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写了一篇短文《“草根”是谁》(),略略申说今天所谓“草根”,不是当年我们理解的群众,而是一个依赖互联网构成的新的、模糊却影响巨大的群体。我当时对于“草根”表达了这样的意见:
  
    “我觉得他们是一些‘后小资’,他们有相当的文化水平,通过互联网和‘看碟’已经见多识广却又并不是‘高雅’的文艺青年,同时又有在现实中成长不足的苦闷和压抑感,也有朦胧的期望和随时变化的情绪和感觉,有和当年的‘小资’相似的情绪和趣味,却远远比当年的小资人数众多和结构复杂。”
  
    “他们是社会中似乎让人感到尚且无足轻重的‘小字辈’和‘小人物’,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需要让社会知道。这些想法在社会上和职场中往往会被认为是无足轻重的,甚至相当幼稚和受到轻视。他们也还仅仅是社会中坚的后备军,体验到市场社会的强大的压力,是所谓‘中等收入者’的下层。他们的观念往往有莫名的激进,他们的情绪往往由于在现实中没有出口而变得相当不稳定。”
  
    这些所描述的“草根”其实既不是我们想象的广大无边的“群众”,也不是一个具体而微的阶层。但这些人在现实中的沉默和在互联网上的强势构成的反差值得我们高度关切。他们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网上的“跟帖”形成一种强烈的“群体意识”,让过去的沉默变成了相当夸张的社会“共识”和舆论。这样的情况当然正在和已经改变着我们的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生态。我以为,一种舆论的“草根化”已经形成了声势。
  



    舆论的道德化倾向已经越来越清晰。由于这样的“后小资”的“草根”并不是对于社会有深入的体验和广阔观察的人,也并非各个专业的专家,对于事物的了解当然仅仅是一般性,仅靠一些简单的“常识”判断事物的。为了让自己的表达有合法性和立于不败之地,同时他们内心的压抑感也必须以一种“绝对正义”的形态出现,于是就只有升高自己言论的道德尺度,使得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似乎进入了一个以“道德”立言的惟一的言论角度之中。
  
    我们看到的都是异常激烈的道德谴责和抨击,对于社会现象和人物“负面”的思考和指责是互联网上言论的主潮。每一个三言两语的跟帖都是一次激烈的道德讨伐,每一句锐利的言论都是一次夸张的善恶斗争。这样的激烈从互联网开始,渐渐也影响到纸面媒体。
  
    我们好像陷入了一种道德焦虑之中,对于社会道德问题的高度警觉和敏感超过了我们对于具体问题认知的愿望和应对的能力。这种道德化的倾向对于揭露明显的社会丑恶,批判社会的不良问题,是非常有效的,也有积极的贡献。但它的限度和问题其实也暴露得相当明显。它使复杂的社会问题变成了一种简单的善恶是非的道德对立。当代社会其实有大量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不能仅仅从道德问题出发。
  
    现在由这样的“草根”主导的舆论氛围使得对于公共政策和价值的许多复杂讨论变成了一个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如网上对于钟南山、李银河和“经济学家”的口诛笔伐就是典型的例子。特别是将许多专业性和技术性问题的讨论变成了一种激情的道德陈述的时候,我们就往往难以有真正客观和真切的信息和具体而实在的交流讨论。往往是偏见变成了绝对的真理。
  
    舆论的娱乐化也异常明显。这种娱乐化就是将各种事物化为道德上的“小丑”加以肆意嘲谑和挖苦。不仅有了各种像“超女”式的娱乐,但似乎还不够,还要把舆论整体娱乐化,这种娱乐并不是一看就趣味低级,而是格外的高调的道德化。不过,文字的夸张和放纵,言词的锐利和尖刻都有很高的娱乐性。这种“娱乐化”也是文化“草根化”结果。它一面活跃了舆论的空气,另一方面也将舆论变成了无足轻重的消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6 15: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是社会中似乎让人感到尚且无足轻重的‘小字辈’和‘小人物’,却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情绪需要让社会知道  这就是愤青的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6 15: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7 12:53 , Processed in 0.16271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