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93|回复: 1

[【心情日记】] 开学了,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去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 12: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 新华网(巴.川.青.桑) [150308:7615], 21:27:51 09/01/2006: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ww.washeng.net/



编者按:

开学了,网民仍然关注着被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不久前取缔的3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
里1万多名孩子的情况。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教育部门也没有下“死命令”要求
公办学校无条件接收,因此一些孩子的上学成了问题。

网民认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一关”不能“了之”的情况下
,应考虑给能够维持运转的民工子弟学校更多的支持,并加强对校园安全和教学
质量的监管。不能教育行政部门打个喷嚏,民办学校就感冒,多打几个喷嚏,它
们就发烧。而这么多年来,它们几乎都处在不断感冒发烧之中


43名打工子弟家长联名为孩子求学 称学校拒收



2006年08月19日 09:07   来源:新京报   高立炯 

 43名家长联名为孩子求学 


  称指定公办学校“满员”拒收打工子弟;海淀区教委将于本月25日集中接待

  背景文章:3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被关 万余民工子弟无处就学

  背景文章:出台学分方案 北京海淀教委:打工子弟有学上


  昨日下午3时许,3名打工子弟学生家长代表带着签有43位家长名字的信件来
到海淀区教委,称他们的孩子原来就读的非法打工子弟学校被取缔后,学区内指
定接收生源的几所小学以名额已满为由,拒绝接收这些孩子入学。海淀区教委小
学教育科工作人员表示,将在8月25日集中接待遇到此类情况的家长,以保证学生
按时入学。

  家长 孩子被公办学校拒收


  昨日下午,3名打工子弟学生家长代表来到海淀区教委,他们手中拿着写给区
教委的信件,5页信纸上共签有43名家长的名字。家长代表表示这些签字的家长绝
大多数住在海淀区明光村社区。
 



  信中表示,孩子原来就读的学校被取缔后,家长们带着孩子去指定公立学校
报名,却被学校以名额已满为由拒收。

  数十名家长非常焦急,亟盼孩子能够及时入学。


  “目前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能上学,办多少证明、花多少钱我都愿意。”家
长代表庄女士说,她身边的许多朋友都不得已将孩子送回原籍上学,但孩子在老
家无人看管,使他们身在北京也不得安心。

  指定学校 班级人数几乎达极限


  据家长代表介绍,他们所住的明光村在双榆树学区内,该学区有艺师附孝学
院路小学、北下关小学和向东小学4所指定打工子弟生源分流学校。其中艺师附小
附近打工者居住最多。


  昨日,艺师附小王校长称,进入8月以来,几百名打工子弟学生家长来到该校
,要为孩子报名。该校现在每班人数扩到了45名,几乎达到能承受的极限。王校
长还表示,双榆树学区的4所学校仍在努力扩大接收能力,但力量有限,没报上名
的打工子弟学生可能会被分流到4所指定小学以外的公立学校就读。

  海淀区教委 8月25日集中接待家长


  昨日,海淀区教委小学教育科一闫姓工作人员表示,取缔非法打工子弟学校
后的生源分流工作在进行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如一些学区的指定学校分布较分散
,而打工者居住却相对集中,导致家长们都带孩子集中去其中一两所学校报名,
使学校的压力过大。还有部分遭取缔的学校6月底接到取缔通知后没有告知家长,
使很多家长没有及时带孩子到指定学校报名,而是在学校招生额满后才去。


  该工作人员表示,海淀区教委会在8月25日集中接待因指定学校额满而未能入
学的打工子弟学生家长,重新登记并妥善部署生源分流工作,保证学生们按时入
学。(记者姜斯轶)
  


30多所打工子弟校被关 万余民工子弟无处就学

2006年08月08日 08:01   来源:新华网  


在北京市海淀区太舟坞附近一间低矮的平房里,来京打工的河北人陈富愁容满面
:“学校关了,孩子上学可咋办?”他的女儿陈晶鑫今年10岁,原来是新立打
工子弟学校三年级学生。但上学期结束不久,这个学校就已被关闭,不再存在了


被同样的问题困扰的不仅仅是陈富。近日,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以一纸通知取缔了
该区的30多所打工子弟学校,1万多名农民工子弟需要寻找新学校上学。>>>
发表评论

相关链接:打工子弟学校不能“一关了之”

相关链接:北京打工子弟校未及时搬迁 遭40余人打砸(图)

相关链接:30余打工子弟学校被叫停 万余学生面转学之困

相关链接:万余学生一夜无学上后(续):北京市教委表态

打工子弟学校因何被关闭?

办学启动资金需要150万元,还需具备200米环形跑道……打工子弟学校难
以“达标”,拿不到“办学许可证”



位于西三旗的红星子弟学校目前有在校生1500余人,是海淀区就读人数最多
的打工子弟学校。在海淀区教委下发的通知书中,该校被关闭的理由是“未办理
办学许可证,条件不合格,违法办学”。

校长谢振清介绍说,学校创办以来,曾多次向海淀区教委提出申请,始终没有被
批准,主要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资金,无法改善校园环境。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小学需要具备200米环形跑道等硬件条件
。而根据海淀区教委官方网站发布的申办小学条件,办学启动资金统一要求15
0万元。谢校长说:“实在是太难了,几乎不可能达到。”

创办于1993年,在海淀区打工子弟学校中办学时间最长的社会中小学也在此
次被关闭之列。当被问起学校不被批准的原因时,校长张保贵说,“条件不合格
”。他说,学校自创办以来,因为校舍拆迁等原因,共搬迁了10次,一直处于
漂泊不定的状态中。

两位校长的说法得到了海淀区硕果仅存的两所打工子弟学校校长的证实。行知学
校校长易本耀说,打工子弟学校主要靠自筹资金,几乎不可能达到教委的办学标
准。行知学校能够被批准办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来自政府的扶持与社会的关
注比较多”。

另一所被批准办学的打工子弟学校是振兴学校。校长汤四平坦言,办学以来,已
经倒贴了10多万元。汤校长是本地人,他凭着地利人和聘请了20余位北京市
退休老教师任教,占教师总数的一半。他说,在资金紧张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老
师们有时只能拿出自己的退休金维持学校的生存。

更多的打工子弟学校没有这么幸运。在电话联系的近10位学校校长中,他们表
示“很少”或“完全没有”得到过捐赠。谢振清说,缺少捐赠的主要原因是“未
办理办学许可证,想捐的也不敢捐”。


万余学生往何处去?

费用过高,容量有限,不接受中途转学……打工子弟进入暂住地公立学校就读有
“障碍”

根据教委指示,这1万多名学生将就近进入暂住地的公立学校就读。但对于公立
学校是否能够容纳这1万多名学生,校长们普遍表示怀疑。

谢振清说,按照通知,红星子弟学校的学生可以到附近的永泰小学就读,但“即
使他们启用了闲置校区,也顶多能够容纳600余人”。

易本耀认为,海淀区学校资源分布不平衡,以玉泉河为界,以南的地方正在开发
,就业机会比较多,农民工密集,而海淀区的教育资源多集中在玉泉河以北,“
就近上学根本不可能”。

采访中,校长们普遍认为经济因素仍然是制约农民工子弟进入公立学校的一个重
要原因。据了解,打工子弟学校每学期的学费在300元左右,几乎没有额外收
取的费用。“而公立学校的校服费就要上百元。”

张保贵说,打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具有特殊性,随着家长的流动而流动,随时随地
都有转入或转出的可能,而“随进随收,是公立学校做不到的”。

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周贵成说,他的孩子周进当年从肖家河小学毕业后,本想进入
农大附中,因为家里有事,没能及时入学,校方表示“中途转学的不要”。孩子
目前在振兴学校就读。

据了解,目前北京市公立学校普遍采用京教版的试验教材,而打工子弟学校采用
的则是全国统一人教版的教材。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容设置等方面的差别。汤四平
说,振兴学校曾经一度采用试验教材,但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从去年起又改用
人教版的教材,原因是有些孩子会中途转回原籍上学,“家长担心衔接不上”。


他同时还担心那些因为“超生”而没有户口的孩子如何取得进入公立学校的资格
。他说,这样的孩子在振兴学校“并不是个别现象”。

“没有想过要去公家的学校,花钱太多了。”来自四川的打工人员刘淑华说。来
自河北的汪梦翠则担心孩子进入公立学校会被歧视。她的孩子今年11岁,曾经
跟她说过:“不想和城里孩子在一起,他们很有钱,看不起我们。现在的学校都
是打工子弟,玩得来。”

从公立学校退休后来到新立打工子弟学校的安老师介绍,“有些学校的确存在着
歧视外来孩子的现象。以前就有打工子弟从公立学校转过来。”


期待问题妥善解决

不少家长还不知道学校被关;办理到附近学校借读的期限已过……主管部门尚未
公布具体解决方案

8月初,在红星子弟学校附近的农民工聚居地,不少被采访的家长竟然还不知道
学校已然被关闭。对此,谢振清解释说,接到停办通知时,学校已经放假,无法
告知家长。

与停办通知书同时送到学校的,还有一份教委致学生家长的告知书。告知书上除
告诉家长学校因非法办学被责令关闭外,还请家长在7月11日之前,带齐5证
(暂住证、务工证明、居住证明、老家的无人监护证明以及户口簿),到街道办
或乡镇办理“在京借读证明”,再到附近小学就读。

可时间快过去一个月了,那些接受采访的家长当中,知道“5证”说法的只有一
人,而他也并不清楚“5证”具体指什么。

据了解,一些学校已经向教委提交了书面材料,申请行政复议,但目前都没有得
到答复。

现在,主管部门关于安置打工子弟入学的具体方案还没有公布。虽经多次联系,
海淀区教委的有关人士始终没有接受采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9-2 13: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借读生  1000多

**生(确实没看清楚)  700多

正招生      316


这是前天为孩子报名看到的。就是这个1000多,没有一定关系还弄不好。去年一个民工兄弟说借读费太贵(好像是将近3000,两口子两个月的全收入),请我帮忙找找熟人,我打探的结果是,情愿帮他出这3000。为啥?教育局、学校两头说不收都不好使,但任何一个说要收都不能免。物价局局长是我哥们,他告诉我,此事可查文件较多,实际上没有真正的统一规定。(感觉和汽油价格一样)


前一阵看见留守儿童问题,为那些儿童的父母难过。。。。。。。。。。

打工的住哪里?两口子打炮还得偷偷摸摸并征得工友们谅解,孩子来了怎么办?到哪里上学,父母上班了谁管?

以前好像有人建过民工子弟学校,结果怎么样?

再回过头来想想,如果不是医改教改和农民身上的重重负担,谁愿意去打工。

不信大家可以调查一下。打工人员有95%以上都是冲着孩子学费、一家人万一生病要花销医药费、家里土地开支等才出来打工的。最后一项有人不相信,我的一个亲戚,弟兄5个,四人出去打工,前面2年他包种6份土地(加上他们父亲的),利用土地收入完成各种提留上交等费用,总体收入与打工的相当(也就是说,种6份土地相当于打一份工),后来,让地荒着也不种了,因为孩子要上学,粮食卖不了几个钱,不如去工地上挑砖头,总还能整些现钱。农民对土地失望,公民对国家失望。

三改害了所有的劳苦大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9 21:33 , Processed in 0.24281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