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21|回复: 4

[【其它原创】] 我对哲学的浅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5 12: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认为世间所有事物,皆没有最终定论,某学说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取得成功那是“可知论”在作怪,当这种特定的环境随着思维的成长、进步的时候自然会被新的学说、定论而取缔,而这些定论都是必须用哲学的角度去思考。
    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他们都是各个时代最杰出的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上取得最大的成就是辩证法,他是第一个唯心主义阐述了辨证法基本规律的哲学家。费尔巴哈他的重要成就是打破了黑格尔威信主义哲学的统治,对唯物主义进行了肯定。而马克思是结合当时的社会实践,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辨证法”思想,并对之进行唯物主义改造;批判地吸取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并克服了他的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马克思哲学正是建立吸收前人优秀哲学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
   不难看出每个学说,每个定论在历史发展过程的特定时期,各有着它们的不可取代性,正如恩格斯说的,如果不是马克斯也会由别的什么人把这种理论创立起来的。
   现在是社会主义初期,那我们试想下到社会主义中期,又会不会出现王克斯、李克斯来吸取前人的精华而推翻前人的学说、定论或又恶性循环的回到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呢,我说很有可能。
   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何者是本源的,这是古今哲学一切争论和研究的最重大问题,思维>存在、思维<存在;意识>物质、意识<物质;难道就不能思维=存在、意识=物质,可能是本人的理解能力有限。
   书本对哲学的定义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定义,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但是很多人对哲学的定义却是把一切简单的问题,弄到叫人理解不了的程度,方称之为最高哲学。
   我很欣赏奥卡姆的威廉提出的“奥卡姆剃刀原理”,即: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以上均为本人胡言乱语,务见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5 17: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针对楼主的见解我这个哲学门外汉也提一点自己的想法
楼主说的可知与不可知,我想针对世界的本原来说我觉得是可知的吧,不是通过思辩也不是通过体悟,而是从事例,比如说老子,我个人觉得老子应该是悟到了世界的终极规律的人,<道德经>的第一句老子就很玄的告诉了我们"道可道,非常道",就我这个俗人来看,老子的这句话告诉我们,道这个东西是目前人类的语言系统所不能表达,所以也是不能用普通方法传授的,但是是可以靠直觉去参悟的,很多人用逻辑想了一辈子都没想明白的事有时一下就顿悟了,这就是靠直觉来认识世界,比如佛家就靠"公案"这样的方式让人顿悟,这是用直觉来知.当然也有用逻辑来知的,比如想斯宾诺莎,她描述的那个自然之上帝我觉得和道家的"道"就有共同之处.
(爱因斯坦也说过,他信仰上帝,不过他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
这是对可知与不可知的想法.
对于思维\意识,我觉得楼主的想法很有创建,不过很早也就有人提出了这样的创建,而且很多人把这种创建归结为折中的想法,或者是二元论,总之对这种见解,很多大哲学家都不赞成,我想这些大哲学家很有可能是受到了自身气质的影响(任何人的价值观都必然受到自身气质的影响,我也是),而且折中的想法,往往被高手所不耻,西塞罗很早就说过"庸人最喜欢折中的说法",所以看得出大哲学家是不屑于这种想法的(当然他们很可能不对),其实我个人觉得思维等于意识是很正常的判断,就像是"道"既非物质又非意识,或者说既是物质又是意识(现在都有很多人在争论老子是唯心还是唯物呢),另外对与意识与物质之争也可以归结到存在与不存在之争,那些又在又不在的东西(不知道东西能不能用在这)多了,比如光,它的波粒二象性也可以用几率波来解释,而这又归结到了既有也无的境地,再如薛定鄂的猫,还不是既死又活,再如海森堡所形容的世界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描述的混合体,而且世界是同时具备了这两种"不可共存"的性质,最后用奥义书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观点:"它既远又近,既动也静,既有也无."此为本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5 17:35:40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一点,认识世界必然要通过实践,只有思辩确实没什么意思,你说的奥卡姆剃刀,我也喜欢,不过我不太会用,我更喜欢詹姆斯的一句话,写下来与君分享"任何理论的不同之处都不会细微到无法用实践进行判断的地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伟大领袖的这句话确实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5 18:4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这是班门弄斧了
谢谢xokknight兄,我是最近才接触哲学的,刚开始是因为“存在的意义”困惑了我,但是哲学告诉了我答案,  任何理论的不同之处都不会细微到无法用实践进行判断的地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记住这句话了,但是我还是坚定的认为任何事都没有他最终的定论。
“君子乐在其志,小人乐在其事”我想这志即:思维与精神  这事即:实践与理智
哲学这东西 ,本身就不好定义,不能光用现实中的实践与理智来衡量。
正像一首美妙的交响乐一样,如果有人问你,它好听吗?这时你不能用好或不好来定义他,因为一首好的音乐不光是对你感官的刺激,心灵上的震撼呢。此时好或不好不免显的太苍白。
它是一种看不到  摸不着。但是可以感觉到的学问,也许一位睿智者的眼神,母亲宽宏的微笑才能叫你感觉到它的存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6 11: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和bismark兄比较起来,我觉得自己更像是"小人"了,其实或者说是从理想主义者堕落为实用主义者了,我始终觉得这两者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有了那些理想主义者,才有人去探索那些本原性的东西,有了实用主义者才有人不断的把理论转化为实践,两者都出现了十分伟大的人物,其中bismark兄的id-俾斯麦不就是一位实用主义者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05:59 , Processed in 0.35275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