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30|回复: 4

[【文史类原创】] “吃饭没有”和“有没有吃饭”的普方古比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1 10: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吃饭没有”和“有没有吃饭”的普方古比较


  “吃饭没有?”和“有没有吃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话。一次我问一位从方言区来的朋友:“你有没有吃饭?”那个朋友虽然明白意思,却觉得这种问法很别扭。这引起了我关于二者区别的思考。在现代汉语中,这两句话是同义的,可以相互替换而不影响意义表达。然而在一些方言中人们却倾向于使用其中一中表达方式,对另一种方式感到陌生。由于本人对于方言知之甚少,现仅根据手中可以掌握的资料,对这两句话的产生及演变过程做一推论,不当之处请指正。
  “动词+没有?”和“有没有+动词?”两个句型都属于是非问句式,要求听话人回答“有”或者“没有”。但二者也存在语法上的区别:“动词+没有?”中“没有”用做副词,“有没有+动词?”中“有”和“没有”都用做动词。这两种句型在上古的文献中都是没有的,当时若要表达这样的疑问,文言文中一般用“否”字,如《摩诃僧袛律》:“汝实作是事否?”又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而在口语的表达中,我在《老乞大》中找到了这样的句子:“那伴当如今赶上来那不曾?”
  “没”和“有”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出现最早是在明代,如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三折:“我倒笑了,这一起妖精,有酒胆没饭胆。”这个时候“没”和“无”是可以相互替换的,如《红楼梦》第七十九回:“薛蟠本是个怜新弃旧的人,且是有酒胆无饭力的。”“没”更多用做口语。
  “没”(音同“梅”)、“有”二者合起来使用,可见的最早的例证是在《水浒传》第十三回:“这殿里又没有庙祝,殿门不关,莫不有歹人在里面么?”表示存在、领有、具有的否定,相当于“无”,是动词。“没有”连用作副词表示对“已然”的否定最早见于《儒林外史》第五十回:“客犯了事,我家人没有犯事,为甚的不唱!”还可以表示对“已经”的否定,最早见于燕谷老人《续孽海花》第四十九回:“正在写请客片时,只见外面走进来两个人,向着那老妈子问到:‘姜大人在此地么?’老妈子还没有回答,剑云在里面听见了,知道熟人,推开门一看,原来是汪子升、洪英石两个。”
而“有没有+动词?”这样的句型我在已有的古代文献中并没有找到,只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才看到。
  通过以上材料,我推断“动词+没有?”比“有没有+动词?”出现的更早,而当“有没有+动词?”句型出现时,一些方言并没有将这一句型吸纳进去,所以就产生了本文开头所提到的情况。
  根据我的调查,下面列出几种方言对这一意思的表达方式(读音与普通话不大相同,由于条件所限没有标出):
    广东话:食了饭?
     闽语:吃(了)没?
    南昌话:吃了饭bo?
    南京话:吃没吃过饭啊?
 湖北孝感方言:吃了么?
  这些方言所使用的句型都与“动词+没有?”的句型相同或相似,由此也可以进一步印证上面的推测。
  那么“有没有+动词?”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下面首先从研究“有”和“没”两个字做起。
  两个句型中的“有”表示存在,上古时期的“有”已经具有了这个意思,如《诗经·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这个义项一直沿用至今。在最早的时候,“有”并没有和“没”形成对应关系,而是和“无”相对的,“有无”可以连在一起使用表示“有或无”,如《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
  句型中的“没”(音同“梅”)是表对存在的否定, 是从上古汉语中的“没”(音同“墨”)演变而来的。“没”(《广韵》莫勃切)的本义为动词“沉没,淹死。”如《荀子·议兵》:“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后引申为动词“没” (音同“梅”)。我所能找到的资料中,动词“没” (音同“梅”)最早出现在唐朝袁晖的《三月闺情》诗中:“蛾眉愁自结,鬓发没情梳。” 作为副词的“没” (音同“梅”)出现的较晚,表示“未,不曾”。我能见到的最早的记载是《红楼梦》第二十五回:“他听了这事,今日索性连早饭也没吃。”
  从上面的材料可以看出,“有”和“没有”作为动词使用出现的时间相对于“有没有”作为副词使用出现的时间要早很多。但是最初“有”和“没有”后面都是跟名词的,没有跟动词的情况。因此我推断,“有没有+动词?”句型的出现与语言的类推作用有关。因为“没有+名词”和“有+名词”这一句型的使用非常普遍,所以当“动词+没有?”句型出现后,语言类推的强大力量就造就了“有没有+动词?”这一句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2: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吃饭没有”和“有没有吃饭”的普方古比较》一文的商榷

woshihuiyuan兄在《“吃饭没有”和“有没有吃饭”的普方古比较》一文中考察了“动词+没有?”“有没有+动词?”这两种句型的产生及演变过程,认为“有没有+动词?”是由“没有+名词”和“有+名词”句型类推而来。以下就woshihuiyuan兄的观点谈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woshihuiyuan兄将“有没有+动词?”这一句型的“有没有”分解为“有”和“没有”两个动词。这种分法不妥,并且归为动词也是有问题的。 邢福义(1990)将“有没有vp"从语义类型上分为两种,一种是断定性的,表示静态断定,如“工资有没有增加?”,这类中的“有”是动词;另一种是叙述性的,表示对事件的描述,如“他有没有来?”这类中的“有”是然否副词。董秀芳( 2004)认为这一句型“有没有”是一个助动词,出现在动词性成分之前,帮助表示对过去是否发生某事件的一般性疑问。我本人赞同董秀芳的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woshihuiyuan兄认为“有没有+动词?”是由“没有+名词”和“有+名词”——“动词+没有?类推而来。这个过程不完整。“有没有+VP"格式是从“有没有+NP"类推过来的,“有没有”否定名词性成分,类比“没有”否定动词性成分的用法,“有没有”也产生出否定动词性成分的用法。(太田辰夫 1958)

另外“从方言区来的朋友”,这句话不妥。北京处在北方方言区,北京话不等于普通话。

十分欣赏woshihuiyuan兄对于语言现象的敏锐观察,不过,我还是比较信服前人的说法,故罗列了一些,希望与woshihuiyuan兄共同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8-11 12:48: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louselice^_^兄指教!louselice^_^兄对这一句型的研究比我深入得多,相关材料也比我掌握得多得多。我完全赞同louselice^_^兄的分析!希望能多多不吝赐教!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讨论。希望园地这样的讨论更多一些,让园地成为读书人共同学习和进步的好去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1 12: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woshihuiyuan2006-08-11 12:48发表的“”:
  多谢louselice^_^兄指教!louselice^_^兄对这一句型的研究比我深入得多,相关材料也比我掌握得多得多。我完全赞同louselice^_^兄的分析!希望能多多不吝赐教!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讨论。希望园地这样的讨论更多一些,让园地成为读书人共同学习和进步的好去处!


哪里哪里,我这都是别人的看法,我要向woshihuiyuan兄学习,勤于思考,而不是拘泥于别人的观点和研究。

通过写这个商榷,我自己又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清楚的了解,感谢woshihuiyuan兄。在某种意义上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8-12 15: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谢谢楼主让俺长见识。

楼主不知是否还研究过另一有趣现象,就是对这句话的回答。两种问法在实际的普通话口语中,回答方法是一样的:“吃了”或“没吃”。但按道理对后一种问法“有没有吃饭?”的回答,应该是“有吃”和“没吃”。

虽然“有吃”在普通话中听起来很别扭,然而现今在大陆娱乐圈亦泛滥的“港台腔”,一个特征就是“有”+动词,比如:“这首歌我有听过”、“这个地方我有去过”,听起来就像是默认有人提问“你有没有……”,然后做出的回答。不知道是否南方某处方言确有此种表达法?请楼主指教。


另有一点存疑:“湖北孝感方言:吃了么?”俺觉得应该是“吃了冇?”,等于“吃了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2-24 00:00 , Processed in 0.220107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