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91|回复: 0

[【心情日记】] 中国“抑郁负担”每年600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0 09: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商报

  正像我们的躯体会生病一样,情绪也会生病,而且人数还不少,光北京就有60多万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安定医院和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近日联合进行的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得出惊人结论:北京市15岁及以上人群中,抑郁障碍的时点为3.31%,终身患病率6.87%。通俗地说,有60万北京人曾经或正在患有抑郁障碍,有30万北京人正在经受抑郁障碍的困扰。而我国抑郁症患者预计高达2600万人,每年给中国带来的经济负担达到了621.91亿元。抑郁障碍已经成为重要的公共问题。

  快乐不起来也是病

  在很多人看来,高兴不起来、郁闷、情绪低落都只是个人情绪问题,很难和疾病扯上关系。甚至不少医生也这样认为。这就是造成目前抑郁症就诊率低、治疗率也低的主要原因。

  北京地区抑郁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在发病之初不清楚自己患病者高达71.8%,认为属于自己思想问题的占10.3%,知道自己有抑郁障碍者仅占9.4%,高达62.9%的抑郁障碍患者未曾就诊。

  那么郁闷情绪与抑郁症有何区别呢?北京市首家专门治疗抑郁症的专科门诊——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瑛告诉记者,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抑郁情绪体验,如工作遭到老板批评,婚姻发生问题等,这类应激事件造成的情绪波动是人之常情,多数人能够很快进行自我调节,从负面情绪中解脱出来,不属于抑郁症。

  然而,如果无缘无故就非常郁闷,或虽然有外在因素刺激,但抑郁程度非常严重,如悲伤、难过、闷闷不乐、自责、自罪、自我评价低、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大幅下降,而且持续时间在2周以上,就要密切关注是不是患上了抑郁症,最好到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

  事实上,抑郁障碍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比人们熟知的糖尿病、哮喘等更为常见,约有1/5的女性、1/10的男性,在有生之年可能罹患此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推测,全球目前约有3.4亿抑郁障碍患者。我国抑郁症患者预计高达2600万人,每年为中国带来的经济负担达到了621.91亿元。

  当心“隐形”抑郁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抑郁障碍是以情感低落、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的迟缓等为主要特征的情感障碍,但有些抑郁症却具有“隐形”的特征,需要人们特别当心。

  微笑型抑郁:这类患者表面若无其事,面带微笑,甚至给人以开朗、热情的假象,内心深处感到非常压抑与忧愁。很多时候,他们的这种微笑不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而是出于“工作需要”、“面子需要”、“礼节需要”、“尊严和责任的需要”等等。他们可能早上还有说有笑,下午就割腕自杀,让家人和朋友感到非常费解。微笑抑郁常见于那些学历较高、有相当身份地位的白领女性,特别是高级管理和行政工作人员。

  嗜睡型抑郁:症状出现时表现为嗜睡,黑天白天连着睡也睡不够。开始睡两三天症状消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越来越明显,睡眠时间越来越长。这种嗜睡其实是潜意识里对现实的逃避。

  激越型抑郁:显著的特征就是容易动怒,芝麻小事可大发雷霆,给周围人的感觉是像变了一个人。其实,容易动怒和激怒是一种痛苦和压抑的释放,有时是一种寻求帮助的呼叫,其本质仍然是情绪低落,同时反映了抑郁症患者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力求摆脱的心态,有时也是一种对忧郁情绪的掩饰。

  疑病型抑郁:其主要特征是,患者常诉身体肌肉痛、头痛、背痛、胃痛、心慌、神经衰弱、小便频密和睡不好等,经过各种检查却没有大的器质性病变。实际上,这类患者在不自觉地设法以肉身的痛苦来代替精神的痛苦,希望借此博取家人及医生的同情与关注。

  药物+心理 治疗抑郁很简单

  据王瑛主任介绍,迄今为止,医学界对抑郁症的致病原因并不十分清楚,但普遍的看法是,与遗传因素、外在刺激、自身内分泌功能、脑功能等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有家族遗传史、遇到离婚、失业等重大打击、患有癌症、中风、阿兹海默症等的病人以及个性自卑、内向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与其他精神疾病一样,青春期和更年期是抑郁症的高发阶段。但抑郁症并不专属任何特定人群,从临床上看,务农的家庭妇女与都市白领在得病数量上几乎没什么差异。

  目前,抑郁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生物反馈治疗等。严重的抑郁症多是内源性疾病,由于患者体内必要的神经递质失去平衡造成的,通俗地说,就是管高兴的物质少了,管郁闷的物质多了,因此在急性发作期主要以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而对于外因造成的轻度抑郁症,通常心理治疗就可以起到很好疗效。有些躯体状况较差的患者,需要生物反馈治疗。王瑛告诉记者,目前抑郁症主要是多种手段综合治疗。

  “抑郁症是有阶段性的,就像感冒有发作期,可能是3个月、半年、一年。在疾病期,患者非常痛苦,但过了这段时间,即便不治疗,也可能会好。”王主任介绍说:“但这个病复发性很高,如果有一次发作,那么第二次发作的机会是50%。二次发作后,再发作机会升至70%,而三次发作后,再发作机会就高达90%以上,而且程度会越来越严重。治疗的目的,在于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和预防复发,帮助你感觉良好,更快地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商报记者 徐慧/文

  王晓莹/图

  商报观点

  精神科VS心理咨询 谁更专业?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障碍,你会首先到哪里寻求帮助,是心理咨询师还是专业的精神科医生?我想绝大部分人的答案肯定是前者。在很多人的内心深处,精神科是给“疯子”看病的地方,而自己只是情绪出了点小问题,没有那么严重,当然先看心理医生。然而这其实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大学男孩,一段时间忽然学习成绩下降,睡不好,兴趣下降,他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咨询师问他原因,他说最近老是为初中二年级时频繁手淫而自责、苦恼。咨询师一听,因手淫导致的困惑很常见,认为找到了问题所在,就在这个方面做了思想解释很多工作,双方都很满意。但是男孩回去3天,就卧轨自杀了。后来分析,孩子为初中时的行为自责,这不是病的原因,而是病的表现,这是个典型的抑郁症患者。因为抑郁症的表现之一就是自责自罪,把过去小毛病拿来放大。重度抑郁症是大脑内部化学变化引起的,必须靠药物、生物学的干预才能起作用,光靠讲道理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

  目前约定俗成的看法是:心理咨询偏重正常人,医院的精神科偏重病人。但是谁来判断究竟够不够诊断条件?国外有一条法律,临床心理学家接诊病人的时候,必须经过专业精神科医生的诊断。这是因为,很多人自认为没有到病人的程度,比较轻,但实际上,大部分意识到自己有点问题的人其实已经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其实精神科医生面对的90%都是较轻的病人,真正重症不到10%。

  俗话说:“极端是了解常态的钥匙。”我们有理由相信,如果对于病人都能够很好地治疗,那么对于没有病的人也能够较好了解。这就像大学生解小学题一样容易。反之,那些医学背景差的心理咨询人员,很可能会耽误患者的病情。

  因此,担心自己有抑郁障碍的患者应该先去有医学背景的精神科、心理科看病,如果医生认为没有大问题,仅仅做心理治疗即可,才可以到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去做。

  没什么不好意思的,既然我们的身体会生病,精神、情绪当然也会生病,抑郁症不过就是心灵也得个了“感冒”罢了,感冒要重视,心灵“感冒”当然也得重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22:34 , Processed in 0.1862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