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OPO
“大学贫困生”,一顶虚伪的帽子
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各种新鲜的事情都在不停的发生着。大学贫困生这一群体,这一现象的存在早已并不新鲜,但是有关这一群体的议论却总是最新鲜的。鄙人在大学班级中曾参与过贫困生资格的认证,也想多说几句。
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贫困生群体普遍存在三真三假的现象:
1.真富裕,假贫困。中国人民全面小康的步伐似乎在倒退一样,每年递交申请报告的人是越来越多啊,有钱拿嘛,不要白不要。可衣着服饰,吃饭住宿却也十分讲究,对于贵族消费品不是敬而远之,反正嘛,爸妈给的钱不够,正好用这个钱补上,哈哈,自己真的很新潮啊!
2.真关系,假手续。换而言之,就是真关系,假公正。班干部,学生会成员申报总要多考虑一下吧,条件不足的总也要争取一下,开个特殊绿灯什么的。可名额有限,不就苦了那些生活条件不够好却缺乏关系,缺乏学生地位的同学吗?
3.真形式,假实质。发钱以补生活之不足总归是好的,要叫过去教育教育么就烦死了。对贫困生的思想工作是非常落后的,大多帮助扶助活动就是简单的发钱了事,学校省了事学生省了事,倒是“两全其美”。可是忽视精神上的帮助,就使帮困活动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广大贫困生将来又怎么会有回报社会的决心和勇气呢???
冷静地看待问题,会发现大学贫困生的种种不合理现象是在我们这个社会日趋功利的大背景下形成的,可以说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可以说欲速则不达,这将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可以说除了学校学生,还是整个社会,整个公众群体的事。只有从法律和制度入手,才能真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是真正的长效手段。
人格永远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这没什么可说的!鉴于我国各地方发展差异大,产业格局调整还远没有完成,城镇化进展缓慢,农村农民农业的三农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对于贫困生给予合理的帮助是必须的,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还应该加大对真正贫困大学生的帮助力度。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正所谓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社会抚育了我们,每个人都有回报社会的义务和责任,贫困生们更是如此!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别说这种纯粹道义上没有任何约束力的公益心,就连要负经济和法律责任的大学生贷款问题都成了悬而未决的严重问题。可以说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造就不了真正的贫困生,即使真正的贫困生也会因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缺乏而迷失他的人生方向。而这也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关注的问题!可以说,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的“贫困”学生,不管他是否真的贫困,他这顶虚伪的帽子都要脱掉。
这个现象我好赞同,我周围好多这样的,他们拿到这笔钱后的第一件事是请那些人吃饭!而真正需要的同学却没有机会得到.
是不是要换个方式或体制?大家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