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48|回复: 0

[【心情日记】] 黎以乱局反映国际政治本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8-1 12:48: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环球时报   2006-08-01

黎以乱局反映国际政治本质 阎学通

●要想理解黎以乱局中的诸多疑问,必须从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的本质中寻找根本原因

●几千年来,人类群体间的关系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和平不是国家追求的最高利益目标,战争也不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最后选择

●只要敌对国家拥有军事权力,就会存在竞相获取强于对方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动力,因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断扩散是国际安全的基本状态

以色列和黎巴嫩真主党发生军事冲突以来,国际舆论一面批评真主党越境杀害7名以色列人并抓走两名以军士兵,一面批评以军过度使用武力造成几百人死亡和几十万难民。人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国际政治上没有对错之分?以色列以两名士兵被抓为由发动对黎巴嫩的大规模军事打击,黎巴嫩政府坐山观虎斗,让以军和真主党武装力量相互厮杀。人们也会联想,一国借口士兵丢失发动战争,本国政府却袖手旁观,任凭国内抵抗组织自生自灭,这在世界历史上似乎常有发生。要想理解国际事务为何缺少对错标准和国际关系在不同历史时期为何相似,我们还得从国际政治的本质中寻找答案。

弱肉强食是国际政治基础

几千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改变了人类生存的物质条件,但人类群体间的关系却没有发生本质变化。以色列的精确制导武器与先秦时期的冷兵器已不可同日而语,但以军侵黎与古代历史上大国入侵小国的军事冲突却无本质区别,国际社会一直没有形成垄断全部军事力量的中央政府,因此国家间发生战争就成了不可避免的现象。强者战胜弱者的概率远大于弱者战胜强者,而战胜方又必将是战后规则的制定者。

在这种客观规律的支配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仍是当今国际政治的基础,仍是国际社会的行为法则。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军事支持使以色列赢得这场军事冲突有了很大的物质和政治保障。美国的否决权阻止了联合国安理会对以军过度使用武力的谴责,即使以军轰炸了联合国的观察站,炸死了联合国的军事观察员,联合国也无力通过一个带有“谴责”字样的主席声明,声明只是表示“震惊与悲痛”,且是针对冲突各方的,而非只针对以色列。以色列与强者结盟的好处如此明显,于是,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想方设法与美国结盟或改善关系。

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说:“战争并不是活的力量对死的物质的行动,它是两股活的力量之间的冲突,因为一方绝对的忍受就不能成为战争”。也就是说,在以色列和真主党之间,只要有一方以和平为最高价值目标,不惜一切代价地换取和平,军事冲突就能避免。

历史经验表明,屈服是获得和平的最有效方法。然而,人们追求的是有尊严的和平,而不是屈辱的和平,于是战争就不可避免。有尊严的和平是以国家重大利益不受外部侵害为前提的,而政治集团之间相互不伤害对方重大利益是不可能的。和平不是国家追求的最高利益目标,因为人们拥有太多的比和平价值更大的利益,如生存、独立、安全、统一、主权、霸权、民主、信仰……。当和平无法维护这些利益时,拥有武装力量的政治组织就会以军事方式来维护。为了生存,法国人进行了反法西斯战争;为独立,非洲人进行了民族独立战争;为了国家统一,俄国人进行车臣战争;为了霸权,美国人进行了伊拉克战争;为了政权,索马里人进行了内战。由于和平还不是人们的最高利益目标,于是,在战争中,军人们勇于为国捐躯,政府则为战亡将士树碑立传。此次军事冲突之后,以色列和真主党都必然会将各自的战死人员尊为烈士。

有人认为,战争是解决利益冲突的最后手段,迫于无奈人们也会选择战争。然而,此次以黎军事冲突发生前,以色列与真主党双方却都没有试一下非战争的方法。真主党7月12日抓走以军士兵,以色列第二天轰炸贝鲁特机场,19日地面部队进入黎巴嫩。显然,以色列并不想给国际斡旋留有任何机会。在以军进入黎巴嫩之前的一周里,真主党可以通过释放两名士兵避免军事冲突升级,但真主党选择了军事反击,坚持不会为停火接受对方的条件。

由此可见,以色列与真主党都不是在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情况下,才做出战争选择的,而是针对战争利弊的大小做出。如果战争比和平能带来更大的利益,战争就可能会成为政治组织的首选方案。此外,战争并不保障冲突的最终解决。在此次冲突之前,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已经发生了过5次战争,这些战争无一解决了他们之间的领土争端和安全矛盾。以色列明知此次军事打击仍解决不了真主党问题,但以色列仍决定进行这场战争,因为以色列认为能用军事打击削弱真主党的武装力量也是好的。由此可见,无论从策略还是从结果角度来讲,战争都不是国家解决利益冲突的最后选择。

安全困境是客观存在 国际政治中一直存在着国家间的安全困境。所谓安全困境,是指敌对军事力量强于自己将对自身安全构成威胁。为增强安全,国家就要争取比敌国拥有更强大的军事实力。至此,国家间安全关系恶化,甚至产生军备竞赛。

有人认为,安全困境是主观建构的,即如果主观上改变对彼此军事力量的认识,就不会有安全困境。此次冲突表明并非如此。过去几年,真主党的军事力量增长很快,使以色列面临不断增长的安全威胁,于是,以色列要消除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的军事力量。然而,当以色列削弱真主党的军事力量时,真主党就能感到以色列对它的安全威胁上升了。可见,安全困境是客观的,即使此次军事冲突结束后,真主党不但不会放弃武装力量,而会尽全力增强其军事力量。无论以色列与真主党如何改变他们对军事力量的主观认识,只要他们处于敌对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对方军事力量构成安全威胁。这种安全困境不仅存在于以色列与其周边敌对的阿拉伯力量之间,也存在于所有敌对势力之间。

这几天,以色列与真主党都用导弹和火箭弹打击对方城市,使人们目睹了巨大杀伤能力武器的破坏力。随着武器杀伤能力的提高,国际社会有关控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规定越来越多。然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控制并不能防止战争发生,甚至能否防止战争升级也是个疑问。核武器是人类目前发明的杀伤力最大的武器,仅1945年美国使用过。由于其具有毁灭全人类的能力,无人能在核战争中取胜,因此核国家之间只发生过代理人战争,而从未攻击过对方的本土。1998年,印度与巴基斯坦进行核爆炸后,它们之间的军事冲突规模没有升级反而是下降了。相反,有核组织与无核组织之间,或是两个无核组织之间的军事冲突却更容易升级,比如北约对南斯拉夫、美国对伊拉克、以色列对真主党、俄罗斯对车臣分离主义势力、索马里各军事派别、苏丹政府与反政府军。可见,由于双方拥有相似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比一方拥有更能避免军事冲突升级,因此拥有与敌手相似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动力仍非常强大。只要敌对国家拥有军事权力,就会存在竞相获取强于对方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动力,因此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不断扩散是国际安全的基本状态。

国际斡旋是失败方接受失败的台阶

当前,大国正对以色列和真主党进行国际斡旋,本质是为失败方提供接受失败的台阶。以实力分类,对国际军事冲突的斡旋有两种,一种是在实力相当的冲突方之间斡旋,另一种是在一强一弱之间的斡旋。前者成功的前提是双方都认为无力赢得战争,而后者成功的前提则是失败者接收失败的命运。以色列背后是美国,真主党背后是伊朗和叙利亚,以色列有明显军事优势,因此当前有关停火的国际斡旋要想成功,只有真主党接受失败命运才有可能,而以色列不会在清除黎南边境地区真主党武装力量之前同意停火。美国非常支持以色列,而以色列则表态同意美国领导的北约部队进入冲突地区维和,这意味着以色列不欢迎联合国的维和部队。联合国维和部队在现场观察以军行动,这必然妨碍以军行动的自由。于是,在观察哨所被炸后,联合国决定撤走观察人员。可见,联合国的斡旋行动是不可能让以色列做出让步的,想成功只能说服真主党接受战败的命运。

此次冲突以来,以色列说真主党是恐怖主义,真主党则说以色列是国家恐怖主义。谁是恐怖主义的问题,又被提出来。依照学术界的传统定义,恐怖主义是指对平民或民用设施进行攻击制造恐怖以实现政治目标的行为。在此次军事冲突中,以色列与真主党的军事行动都符合上述攻击平民、制造恐怖、实现政治目标的三项标准。“9•11”事件以来,国际社会一直无法就什么是恐怖主义达成共识,甚至“恐怖主义”这个词也变得更加不知所云。由于媒体经常报道说恐怖主义分子袭击了美军,于是,对军事目标的打击也被视为是恐怖主义行为。恐怖主义概念的泛化使得人们更加难以对国际军事冲突进行对错的判断。恐怖主义已成为邪恶势力的代称,因此,所有相互敌对的军事势力都称对方为恐怖主义。你的恐怖主义者是我的自由战士,这已成为一种国际规律。只要存在军事暴力冲突,国际社会就无法对恐怖主义一词达成共识。

总之,以色列与真主党的军事冲突表明,国际政治的无政府性质是国际事务缺少对错标准,以及国际关系不断重复历史的根本原因。▲(作者是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11:30 , Processed in 0.2735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