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14|回复: 3

谁是谁非: 两岸中国历史教科书比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28 16: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淡江大学中国大陆研究所副教授 杨景尧

一.前言
两岸分治的现实,并无法改变两岸源于相同源流历史的事实。长期以来,由于两岸意 识型态的不同,以及在国共内战的不愉快经验,以致于不少学者只关注大陆历史教科书中 的「政治意识型态」问题;或者说,都习惯于从政治的角度去解读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也 正因此,对于中国现代史中的国共之间的种种恩怨,两岸的诠释各不相同原是可以理解。

但是由于研究者的专长是教育工作与教育研究,因此长期研究大陆历史教科书后,研 究者较关心的是,除了两岸对立过的政治历史之外,吾人如何可以从彼岸的历史教科书中 学习到什么?能不能藉此来突显或反映出台湾当前国中历史教科书中的问题?所谓「他山 之石,可以攻错」,诚此之谓矣。


为了达到研究者的目的,又避免因为政治立场对立所引起的争论,本研究将以两岸国 初中本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古代史」与「中国近代史」各挑选五个重大历史事件作为 比较的重点,而舍弃「中国现代史」的部份,也许将来另文研究之。

比较教育学者贝瑞德(Bread)曾指出比较教育的四个阶段分别是描述、解释、并列、 比较。本研究虽然亦属于比较教育范畴,但由于比较的标的物是教科书,因此将采:并列 、比较,最后再解释的三阶段研究方法。之所以希望利用并列、比较两岸历史教科书中的 相同历史事件,主要目的不仅止于探讨两岸教科书内容之异同,更重要的是,探讨在两岸 历史教科书异同中的背后可能因素,以及其可能代表的教育意义。

研究者无意去仲裁两岸国初中历史教科书内容异同时,「谁是谁非」,因为「考证」 是历史学者的责任,不是教育学者的能力所及。但是以教育学者的立场,提供两岸国初中 历史教科书内容之异同所在,就等于是告诉这些教科书的「编辑委员」诸公们,这些地方 的教科书内容有必要进一步去考证与研究,才能提供国中学生正确、完整无误的历史教育 。

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教科书,在台湾方面是由国立编译馆主编的「国中历史」(民国 八十五年七版),其中本国史有三册。至于大陆版,是采用上海中小学教材编审委员会(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第一版),本国历史共计四册,初中使用。

以下将依序呈现古代史历史事件异同比较、近代史历史事件异同比较,再其次是针对 前两大类之比较,探讨其背后可能之原因,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最后提出本研究之结语 。

贰、古代史历史事件异同比较

在两岸历史教科书中,对古代史选定的历史事件包括:夏商周三代;秦的灭亡;三国 鼎立;黄巢之乱与唐的灭亡;明的灭亡。以下分述之。

一、夏商周三代

台湾版p12~15
尧和舜都是大公无私的人,他们都把帝位传给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这种传贤不传 子的方式,很受后世的赞美,史称禅让政治。
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他不仅消除水患,而且大兴水利,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 。
禹年老时,也想效法舜,把帝位禅让给帮助治水有功的益。但他死后,四方诸侯不拥 戴益,而拥戴禹的儿子启。这是因为禹有治平洪水的大功,百姓感念他的恩德;加上启也 很贤能,所以获得诸侯的拥戴。从此,君主成为世袭,开了传子或传弟的局面。夏朝因此 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与后来的商、周,合称三代。
大陆版p8~10
相传尧、舜、禹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都是由部落推举生的。这种 公共推举首领的制度,后人把它叫做禅让制。

传说的尧、舜、禹时期,是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那时候部落首领逐渐取 得了特殊地位,贫富分化明显。传说舜的家里有了储藏粮食的仓库,禹的父亲曾筑城来保 护自己的私有财产。

夏、商、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建立和发展时期,共1300年左右。奴隶社会是阶级社会 的第一阶段。
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人。他本人是由各 部落共同推举的首领,但已经拥有凌驾于各部落之上的权力。有一次,召开部落联盟会议 ,一个部落首领迟到了,禹竟然把他处死。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破坏了禅让制自称为王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国家-夏朝。

异同比较

对于禅让政治的解释上,台湾版与大陆版有很大的不同,台湾版是说「把帝位传给 贤能的人,不传给儿子」,而大陆版却强调「由部落推举产生的」,由此可以感觉出大陆 版认同这种共同推举的方式。台湾版则非常赞扬这一种政治概念。

台湾版对于夏、商、周三代都以正面的叙述,并认为尧、舜、禹是历代不可多得的 明君,肯定他们的重要性,但大陆版却说夏、商、周是我国奴隶制的王朝,其中对禹更是 大肆批评,例如:台湾版「禹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君主……使百姓过着安定的生活」,而大 陆版「治水有功的禹,是站在阶级社会门槛上的人……有一次,召开部落联盟会议,一个 部落首领迟到了,禹竟然把他处死」

台湾版认为启的继位是,因为百姓感念禹的恩德,加上启也很贤能,所以获得诸侯 的拥戴,但大陆版却说启是自称为王,并在小字的部份说启和益为王位相互战争,结果启 胜利了。

二、秦的灭亡

台湾版p47
秦始皇在统一后的第十二年,死于东巡途中。于是,李斯和赵高拥立秦始皇的少子胡 亥即位,是为二世皇帝。二世皇帝信任赵高,统治更为残暴,人民更加痛苦,终于爆发了 陈胜等的抗暴运动。

大陆p41、p42
秦始皇希望自己的帝位万世相传,但他万万没有料到,威势喧赫的秦王朝只存在短暂 的15年。首先高举反秦大旗,点燃农民战争的烈火的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

陈胜、吴广从揭竿而起到失败只有几个月时间。但他们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 模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统治,为推翻秦朝奠定了基础。他们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 灭的。

异同比较

对于陈胜、吴广的事件,台湾版只是简单的用几个字叙述,而大陆版对这一类农民战 争非常赞颂,花了二页的篇幅来叙述此事,充分的感受出大陆强调农民起义。两岸对于秦 王朝的评价是一致的,都属于负面的;对于陈胜等人的评价也是一致的,只是大陆特别强 调「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三、三国鼎立
台湾版p77、78
图片的说明-曹操,少好兵法,有雄才,多权诈,为影响三国历史发展的关键人物。
图片的说明-刘备是汉景帝的后裔。他和关羽、张飞桃园结义的故事,最为后人所乐 道。
大陆版p.72~74
曹操统一北方以后,南方的军阀孙权和刘备,成为他的主要对手。
小字的部分-脍炙人口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写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故事。但小说「三 分史实,七分虚构」不能当真正的历史书读。例如:刘、关、张桃园结义、诸葛亮草船借 箭,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都不是历史事实……曹操原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但小 说却夸大了他奸诈狡猾的一面。
异同比较
台湾版在课文中较为推崇刘备,而说曹操多权诈,但大陆版却较推崇曹操,赞扬他重 视农业发展,及政治、经济上的改革。而称孙权和刘备为军阀,还对三国演义作了负面性 的批判。大陆版特别提醒我们,不要误将「三国演义」当成真正的历史来读。

四、黄巢之乱与唐的灭亡
台湾版p.11
唐朝后期,政治日益恶化,受害最深的还是一般人民,动乱因此时有所闻。僖宗时, 水旱灾加深人民的痛苦,终于爆发黄巢之乱。大乱起自山东,大江南北继之广遭劫掠,东 南富庶地区,在此次大乱中也惨遭破坏;洛阳、长安又先后沦陷,全国骚动。唐朝重用黄 巢降将朱温,勉强平定乱事,国力则从此衰竭。
大陆版p.110
黄巢起义-唐朝后期,土地集中在少数贵族和官僚中,许多失去土地的人民成为流民 ,而统治阶级却过着奢侈的生活。……唐僖宗初年,黄河中下游又发生了旱灾,农民以草 籽、槐树汁充饥,而官府照旧催租逼税,广大农民被迫走上反抗的道路。
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这次起义历时十年,行军数万里,席 卷大半个中国,这在过去的农民起义中是没有出现过的。
异同比较
台湾版认为黄巢的事件是一场国家的内乱,称为黄巢之乱,但大陆版却称它为黄巢起 义,对于黄巢本人的介绍,起义的发生原因、战争、结果均有详述,并在最后一段文字中 ,可以感受大陆版肯定它对时代的影响、意义,而台湾版并无叙述黄巢本人,对于过程也 简单说明。

五、明的灭亡
台湾版p74
明末,陕西发生严重饥荒,边防军也因欠饷、欠粮而哗变。灾民与饥兵结合,四处劫 掠,流寇大起。其中以张献忠、李自成等人势力最强,屠戮也最惨,张献忠后来进入四川 ;李自成则攻陷北京。
大陆版p.80~83
一六二七年,陕北澄城县地方官向人民催租逼税,数百饥民冲进县衙门,杀死县官, 揭开了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接着,各地纷纷响应,形成几十支起义军,其中势力较大 的有高迎祥、张献忠等。高迎祥牺牲后,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继续领导起义军进行战斗 。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转战十几个省区,推翻了腐朽 的明王朝,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农民军第一次提出了均田免粮的口号,把斗争锋芒直接 指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这在农民反封建斗争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异同比较
张献忠、李自成在台湾版被视为流寇,但在大陆版却被视为农民起义的英雄。对于两 岸叙述的方式如同前面黄巢之乱,大陆版肯定此种抗争改革,并详细叙述事件发生的原因 、李自成的生平,他所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以及失败的结果,而台湾版则视其为内乱。

参、近代史历史事件异同比较
在两岸国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对于近代史选定的比较事件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庚子拳乱;清帝宣布退位。以下分述之。
  
一、鸦片战争
台湾版p2、3
道光二年,英国政府派兵来华,其预定战略是将压力加于北方,迫使清廷早日屈服, 所以未攻广州,径自北上,占据定海。
大陆版p5
一八四○年二月英政府任命乔治;懿律为英国东方远征军总司令和谈判全权代表 ,义律为副,率兵1.5万人侵略中国。
小字的部分-由于林则徐在广州已有准备,英军也不想在广州决战,转而进攻厦门, 被闽浙总督刘廷桢率军击退。英军便沿海北上,进攻定海。

异同比较
在鸦片战争中大陆版将英军战争视为侵略中国的行为,在小字的部分也说明因为林则 徐在广州已有准备,英军也不想在广州决战(可能是打不过),转而进攻厦门,但被闽浙 总督刘廷桢率军击退。所以只有沿海北上,进攻定海。而台湾版简略说英国政府派兵来华 ,其预定战略是将压力加于北方,迫使清廷早日屈服,所以未攻广州,径自北上,占据定 海。
  
二、太平天国

台湾版p9、10
清朝自干隆中期以后,政风败坏,军备废弛,国势渐衰。鸦片战争挫败,更使弱点暴 露。加上人口激增,耕地面积有限,连年灾荒,与种族歧视所激起的反清情绪,均促太平 天国兴起的主要原因。同治三年,曾国荃攻下南京,洪秀全已在城破前服毒自尽。

大陆版p16~22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旧的矛盾加深,西方列强的侵略又带来新的灾难,终 于酿成了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在鸦片战争以前,农民受地主阶级剥削,生活已经备受艰苦。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 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加紧对人民搜刮。五口通商又使大批劳动人民失业,加剧社会动荡 。
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组织地主武装「淮军」,在外国侵略者帮助下从安庆运到上海, 进攻太平军。
在一八**年七月十九日,湘军挖地道炸塌天京城墙,蜂拥而入。洪秀全在城陷前病 逝。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它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加 速了清朝统治的衰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中国寻找出一 条出路,但农民英雄们可歌可泣的斗争业绩和他们建立的历史功勋,是不可磨灭的。

异同比较

台湾版认为太平天国是起因于政风、军备败坏,加上人口激增,耕地面积有限,种 族歧视,而大陆版却强调中国社会旧的矛盾加深(所谓旧的矛盾,就是农民受地主阶级剥 削,生活已经备受艰苦),西方列强的侵略又带来新的灾难(新的灾难即是清政府为了支 付赔款,加紧对人民搜刮)。
大陆版对于曾国藩等人给予较多负面的评价,在课文小字中说到曾国藩因受太平军 重创,曾三次投水自杀,以及曾国藩的门生李鸿章组织地主武装「淮军」,在外国侵略者 帮助下从安庆运到上海,进攻太平军。而台湾版对曾国藩等则较多正面叙述。

台湾版认为洪秀全是城破前服毒自尽,而大陆版认为洪秀全在城陷前病逝。
就整事件来说大陆版还是不改其立场,对于农民战争赞扬有加,对于主要人物,将 其形容如同英雄,且课文中多叙述其事件经过。而台湾版则视其为内乱,并在后段分思想 、政治、军事、外交来归纳,强调太平天国败亡的原因。
  
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

台湾版p.20、21
英国本来在我国的商业利益最大,各国画定势力范围后,英国的商业活动反而大受限 制,于是怂恿美国出面斡旋。……于光绪二十五年,分别照会各列强,主张开放中国门户 ,使各国在华的经济利益机会均等。这就是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
次年,美国再度照会各国,添入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权完整的原则,门户开放才算完 备,使我国幸免于瓜分之祸;但是列强的经济侵略,却使我国国计民生愈陷困难。

大陆版p46、47
十九世纪末,美国加紧了对东亚的扩张和渗透。
小字的部分-从一八四○年以来,列强的每次侵华行动,都与美国有关系。……一八 九九年秋,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政府提出了所谓「门户开放」的照会。… …要求中国内地全部开放,使列强都享有投资的权利。英国首先支持美国的「门户开放」 政策,其它国家也先后表示同意。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了。

异同比较

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台湾版是说英国为了自身利益怂恿美国出面,大陆版认为是因为美 国怕少分了一杯羹而主动提出。
由文中可发现大陆版有强烈反美情结,「小字的部分-从一八四○年以来,列强的每 次侵华行动,都与美国有关系、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日益扩大了」,而台湾版则略有赞 扬之意「美国再度照会各国,添入维持中国领土与行政权完整的原则,门户开放才算完备 ,使我国幸免于瓜分之祸」。

四、庚子拳乱

台湾版p23、24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盛行这些拳民各有神坛,自称祈祷后神灵附体,口诵咒语,能御 枪炮。后并入乡团,改名义和国。于是高揭「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日益扩张,经常对 外人滋事。

大陆版p55~58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在戊戍变法失败后一年,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反帝爱国 运动。这是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产物,也是长期以来遍及全国的群众 反对外国传教士和教会侵略的斗争的总汇合。

义和团的失败,说明旧式的农民反抗斗争无法改变中国的命运。但它表现了中国人民 强烈的民族感情和无畏的勇气,使列强感到「瓜分实为下策」。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也进 一步揭露清朝的极端腐朽,从而促成了新的民族觉醒。

异同比较 :
台湾版对义和团看法较为负面,认为它怪力乱神、经常对外人滋事,故称为庚子拳乱 。大陆版则视其为民族运动,在课文内容多强调其义行,并肯定它对中国的影响,民族的 贡献,对于怪力乱神的部分并未提起。
  
五、清帝宣布退位

台湾版p33、34
清朝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手握重兵,阴持两端,一方面向革命军勒索,意图取得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一方面利用革命军的声威,逼迫清帝退位。孙中山先生为了顾全大 局,慨然允诺将大总统职位让予袁世凯,袁世凯与临时政府妥协,清帝遂于民国元年二月 十二日宣布退位。

大陆版p74、75
由于帝国主义的干涉,同时封建势力钻入革命队伍内部向革命派施加压力,革命党内 部也有人主张向袁世凯妥协,于是临时政府表示,只要袁世凯真正赞成共和,待清帝退位 后,一定保举他为大总统。
异同比较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两岸叙述很大的不同,台湾版认为是「袁世凯手握重兵,阴持 两端,一方面向革命军勒索,意图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一方面利用革命军的声 威,逼迫清帝退位」同时「以孙中山先生为了顾全大局,慨然允诺将大总统职位让予袁世 凯」来突显袁世凯的负面评价,大陆版则认为是受帝国主义的干涉、封建势力钻入,造成 革命党内部有人主张妥协。
  
肆、两岸教科书差异在教育上的意义
经过前述的并列与比较可以发现,两岸国初中历史教科书的差异可以分为好几种类型 ,而各种类型的差异在教育上的意义也各不相同,以下分述之。

一、史实差异之论证

历史的史观或许因人而异,但史实却不宜有多种并存的道理。特别是古代史,两岸既 没有政治立场的冲突,也没有任何对立的理由,何以在「夏商周」三代的史实差距如此之 大?不只是对禹的人格特质的描述两岸迥然相异,对于禹的儿子启继承帝位的方式,两岸 的内容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大陆版说是启以暴力获得帝位,而台湾版则说是大禹治水有 功,人民感念,而且启很贤能,受百姓拥戴,因此开启了「家天下」的局面。

两岸的说法互异,考证的工作是历史学家的责任,但是从教育的角度去诠释,便极易 令人联想到课程理论中的「空白课程」,意即课程编辑者为避免教科书内容照实记载可能 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于是故意改变教科书的内容,甚至于省略该一部份的内容。

两岸历史教科书上史实的差异,绝对不只一处,例如前面亦提过,太平天国洪秀全是 怎么死的,两岸的说法并不相同。但是古代史开始就呈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其所显现的象 征意义实不容我们忽视。因为两岸政治立场的差异,没有道理连古代历史的史实也牵扯上 关系。这说明了国民教育的教材有必要重新检视,错误的一方就必须改正。


二、农民起义是不是真的?

在大陆版教科书中,从秦朝的陈胜、吴广,唐朝的黄巢之乱、明末的张献忠、高迎祥 、李自成,到清朝的义和团与太平天国,几乎无一不与农民起义或反抗有关,而这种史观 在台湾教科书是完全看不到的。究竟大陆的教科书所说的是不是真的?这是一个两岸历史 教科书中相当突显的一个事实。
从严谨的学术规范的角度而言,欲回答此一问题可能需要专家学者长时间的考证与研 究才能得知,但这似乎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获得。不过研究者大胆地从古代社会阶级及人口 结构来推断,前述历史上的事件主要组成份子应是农民为主体。只是这种以农民为主体的 大规模抗争所代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这就不是在台湾受教育的国中学生所能想象的。

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如果经过专家考证证实古代史上多次战争都是农民的抗争,亦并 不意味着大陆教科书上的诠释是完全被接受的。例如大陆版教科书在形容太平天国「沉重 打击中外反动势力,加速了清朝统治的衰亡」,「太平天国的失败,说明旧式的农民战争 不可能为中国寻找出一条出路」。这些「史观」可能就会因人而异了。

三、历史人物的评价

两岸历史教科书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些是一致的,例如对秦始皇都是采负面评价 ,但是也有不少是不一致的,这些不一致的评价,就值得深入去研究。

三国时代的曹操,便是两岸教科书差异的一个典型代表。台湾版说曹操「有雄才,多 权诈」;大陆版则说曹操原是三国时期有作为的政治家,但小说(三国演义)却夸大了他 奸诈狡猾的一面。台湾版是不是受小说的影响?

再如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台湾版以流寇称之,相关事迹则没有详谈。大陆版则用了二 至三页叙述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前后种种事迹,特别是与部队约法三章不趁火劫掠北京城最 为人称道。现今在北京市通往八达岭长城的途中,都可以看到大陆塑造的李自成骑马的雕 像,英姿焕发。由此可见两岸对古代史人物的臧否不一。

到了清朝这种对立更明显。台湾版所称许的曾国藩、李鸿章,大陆版则以负面看待 。而对于太平天国洪秀全的作为两岸的评价也截然不同。这些事例突显两岸历史教科书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都有欠公允,不够周全。「盖棺论定」式的评价,可能不是最好 的历史教育,毕竟多元化思考是必须存在的。
值得注意的不只是两岸教科书上差异的部份,即使两岸教科书一致的地方,也未必就 是正确的历史评价。在中国现代史中便有一个典型的例子。那便是两岸历史教科书同声谴 责,骂为「汉奸」的汪精卫,就有当年二次大战期间恰好在上海汪精卫统治之下,后来也 到台湾来的一位专制作西服的师傅说,当年要不是汪精卫在上海,中国人不知道要受多少 日本人统治的苦。他的亲身经历,完全颠覆了两岸历史教科书的评价。避免「一刀切」、 「盖棺论定」的评价方式,可能对历史教育较有帮助。

四、切入历史的面向 两岸在古代历史的叙述,特别是在朝代交替之际所出现的动乱,大陆版皆以「农民起 义」视之,强调是由于官吏「摧租逼税」、「严重饥荒」、「统治残暴」等原因造成,明 白揭示切入历史的面向是站在「被统治阶级」的一方;台湾则多以「乱事」、「流寇」、 「饥民」、「破坏」等负面的词语相称,明显偏于「统治阶级」的历史面向。这种倾向在 两岸历史教科书中各行其是,十分明显。
这种切入历史的面向,便会左右史实的记载与解读。不过有趣的是,台湾版教科书在 进入中国现代史之后,便脱离「统治阶级」的面向,转向以国民党、国民政府为观察历史 之主轴,当然也就非常明确主导现代史的内容与解读。这种以国民党为历史的中心的中国 历史教科书,一直到二○○○年台湾政治上首次政党轮替之后,迄今仍尚未改变。

教导学生研究切入历史的面向,针对不同历史事件所可能导出不同的解读内容,可能 是当前比较成熟的历史教育,只不过可能需要教师辛苦一些,准备更多的补充教材。尤其 是不能满足只要求标准答案的升学考试。

五、美国情结

从「美国门户开放政策」之比较,可以隐约感受到大陆的反美情结,也可以发现台湾 的亲美关系。
其实大陆的反美情结,在其教育中明显可见。虽然大陆自从一九七九年开始与美国建 交,并且开始向美国派出留学生,一直到今天,美国仍然是大陆大学生出国留学的第一目 标,但是从一九五○年代的「抗美援朝」,一直到近两年美国误炸大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 ,以及中美两国军机擦撞事件,一再激起大陆的反美浪潮。

台湾则是沿袭二次大战期间与美国的合作盟友关系,一直到今天,台湾虽然与美国没 有正式的外交关系,但是台湾与美国的关系仍然十分紧密。

从以上分析可以发现,两岸都有「美国情结」,而且这种「情结」会投射在国初中历 史教科书的编辑与解读之上。在教育上,有必要让学生了解这「情结」背后的历史渊源, 更应该培养学生正确而且健康的心态看待这个历史关系。


伍、结语

根据以上两岸国初中历史教科书在古代史、近代史共十则重要事件之异同比较,本研 究获得下列几则结论:

一、历史是过去式,但历史教育是未来式;历史是死的,但历史教育是活的。

在不同政治力量或意识型态的宰制下,历史教科书可能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但历史 科教师应该体认到历史教育是活的教育,是教导学生面对未来世界所进行的一种教育,如 此便能够超越历史教科书的界限,超越升学考试的要求,给予学生一项正确、宏观的历史 教育。

二、历史教育,单靠一本教科书是不够的。
从事历史教育工作,完全相信一本教科书的内容不只是不够,而且也是很危险的。历 史科教师不仅只要多收集补充教材,更必须注意大陆版的教科书,才能够旁征博引,包容 各种可能的观点,提供学生进行比较。

三、历史是可变的,历史教育更必须与时俱进。
虽然历史是记录过去的事,但历史可能因为新发现的证据而改变,当然历史教育也必 须注意到变迁的重要。例如台湾版的教科书,因为大陆交流而获悉许多大陆历史教科书的 资料,经过比较,提供台湾历史学家许多思考与研究的空间,这便是社会变迁的具体例证 。如果台湾的历史教育不为所动,一成不变,那么就不会进步。

四、历史教育是包容的,不是绝对的;是多元的,不是一元的。
为了应付联考,国初中的历史教育成了「记诵之学」,只重视标准答案,对于历史教 育的伤害不可谓不大。其实历史虽是过去,但其内涵包含着许多可能,在历史教育中非常 重要。特别是切入历史的面向有所不同,视野也会随之改变,这是必须教导学生了解的。

五、两岸政府应该重视,修订历史教科书。
两岸政府可能因为政治意识型态不同,而对历史的解读不尽相同;但是对于没有政治 敏感的古代史、近代史内容,则没有道理有对立的情况。两岸政府应藉由文教交流的机会 ,收集彼此的历史教科书,详加研究,进而修正各自教科书中不正确的部份,这才对两岸 国初中教育有真正积极的帮助。

(本文仅代表作者的个人观点,文责自负,与本站立场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8 16: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一个小姑娘,随人去打扮的。胡适胡适,胡乱适用,只要对我有利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7-28 18: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亚洲国家的教科书没一个可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四面八方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7-28 20: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是与非非,后人的确难以论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09:40 , Processed in 0.2344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