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37|回复: 1

美国的中学教些什么?[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2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国的中学教些什么?
  
  田雁(美国旧金山)
  《南风窗》2月上
  
    本来,笔者对美国的中学教育,是没有什么资格说长道短的。不过,在2003年的夏天,我们把孩子接到美国,接着又阴差阳错地将他送进了一家私立中学。从此之后,作为家长,我们每个星期都要从学校得到7~8张包括成绩报告、食堂菜单、野餐、俱乐部活动、讲座报告会以及慈善捐献等内容在内的各种类型的“联络信”,还要每月一次地被召到学校参加志愿者活动,与此同时,也几乎是每月一次地被约定与班主任老师见面,听取老师对孩子科目学习表现的评价以及介绍相关的注意事项。于是,也就有了几分醒悟,美国的中学教育原来如此。
  
    千奇古怪的入学制度
    ——读公立学校跳一级,读私立学校降一级
  
    2003年3月,我们全家从日本东京迁居到旧金山,旧金山被称为美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其实也只是盛名之下。除了气候、风景、交通之外,人们关心的居住、教育、还有物价这些因素,足以让旧金山的居民捏上几把冷汗。来美前,考
  虑到孩子正在国内读6年级,还有3个月就要毕业了,想想还是让他小学毕业后再来美国吧。没有想到这么一等,居然就等出了大问题。
  
    旧金山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全市人口中,亚裔占了1/3,白人不到1/3,剩下来的大都是黑人、墨西哥人和其他拉美裔人。3年前,有几个市议会的议员在公平教育的旗号下,提出了所谓的“多元化教育议案”,打破了传统的让学生
  按地区就近读书的派位方式,通过掺沙子的方法,让一部分亚裔、白人居住区的学生到黑人和墨西哥人居住区的学校就读,并将腾出的空位分配给居住在黑人和墨西哥人居住区的学生。我的孩子来美时,恰好赶上了这一政策的实施,他不仅没有被派位到离家不到半英里的尤方玉屏中学,也没有被派位到离家只有1英里的哈佛中学,却被派位到离家3英里外的爱普韬中学。这首先是上学时间的增加,其次,爱普韬中学是黑人、墨西哥人占多数的学校,学生的英语平均成绩为52分,数学是45分,这样的学校如何去得?
  
    于是,带着孩子,我们找到了市联合校区派位中心表示不满,没想到却听到“要么接受,要么搬出旧金山”这样的混账话。后来听说,在8月25日至9月21日这一段时间里,大约有25名华裔学生的家长因为对联合校区派位中心的学校派位不满,每天都带着孩子前往校区派位中心的大楼前静坐抗议,直到迫使校区派位中心对他们派位的学校作出重新调整才算了事。不过,对于我们来说,当校区派位中心的那位官僚说出要么搬出旧金山的话时,就已不再指望这些美国官僚会有什么善心。
  
    既然不指望读指定的公立学校,剩下来的选择只有一个,读私立。打听下来,旧金山的私立学校有两类。一类是纯粹的私立学校,这些学校往往要历史有历史,要气派就有气派,其他不说,单单那些古色古香的建筑物,一眼望去就能令人肃然起敬。当然,这些学校的收费标准一般都在1.2万~2万美元/年之间。另一类私立学校就是教会学校,这类学校初看起来,除了紧邻教堂之外,在外观上与公立学校并无不同。不过,在收费上,也许是因为有着宗教的背景,就有了几分扭扭捏捏,标准一般则在0.5万~1万美元/年之间。
  
    在走马观花地考察了几家学校之后,我们最终选择了一家天主教会学校——圣安妮学校。所以选择这所学校,除却学校的收费不至于让我们过于为难之外,还有它的文化积淀,据称它是旧金山最好的教会学校,迄今已经拥有105年的历史。当然还有它的管理,学生进校之后,不到下午放学,不能出大门一步。此外,还有它的距离,离我们家最近,走路只消10分钟。
  
    然而,就在我们作出决定之际,一个新的问题迎面而来,孩子该读哪一年级?按照一般的惯例,孩子小学6年级毕业,到美国,读7年级顺理成章。不过,在美国,公立学校的学生入学却是按年龄而定,于是,在申请就读公立学校时,孩子被联合校区按照美国的规矩安插到8年级。顺便说一句,美国的学制是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4年。8年级就相当于初三。不料,在申请私立学校时,孩子竟被要求去重读6年级,也就是初一。读公立学校要跳一级,读私立学校又要降一级,这缘由从何说起?校长先生倒也坦然,孩子英语跟不上,这一年就算打英语的底子。在说话的同时,又拿出了一本6年级文学教材,指着其中一章,让孩子当场翻译,结果是不言而喻。就这样,我们最终只有同意学校的安排。
  
    人们常说中国的学校是一个考试的地狱,其实,美国的学校又何尝不是?美国的中小学虽然没有像中国那样有一级级的升学考试,以及依据升学考试成绩进行的学校排名。不过,公立学校也还是有全国统一的“加利福尼亚考试”,而孩子所在的教会学校,每年也有一个私立学校全美统一考试,与公立学校相比,所考的内容更为广泛,包括数学、英语(分语法、拼写、文献3部分)、社会(分历史、地理两部分)、科学、宗教等科目,而且,一考就是3天。也正因为有这样的考试指挥棒的存在,为了确保学校的“质量”,在接收外来学生时,私立学校就往往会有故意压低学生的就读年级的倾向。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就在孩子入学后两周,我们收到了有旧金山联合校区学监雅克曼签名的一封信,信中警告我们,如果不让孩子去爱普韬中学上学,联合校区将可能以违反义务教育法为由起诉我们。气愤之余,我给雅克曼学监写了一封回信,信中不乏讽刺嘲弄之辞。信发出之后,便如同泥牛下海,了无音讯。当然,同样杳无声息的是联合校区所谓的“法律手段”。有意思的是,就在几天前,看旧金山电视新闻,说是鉴于华裔家长们对“多元化”议案的不满,市政府有关方面已经设立了一个3人小组,就该议案的实施结果举行听证会。
  
    深浅不一的课堂教学
    ——数学捣浆糊与科学的博大精深
  
    在国内,甚至在日本,都流行有这么一种观点,说是美国的教育,大学教育的质量是好的,至于中小学教育则缺乏基础训练,根本就是“呀呀乌”。包括我那在大学教了一辈子书的老岳母,也因此表示,不能把一个好好的孩子弄到美国去读那“七佛老三牵的书”。
  
    说真的,对于孩子能否在美国的学校学到什么,从一开始自己的内心就有几分忐忑。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没有能够进入自己所希望的公立学校之后,才会没有顾及经济上的负担,立即安排孩子就读私立学校。在美国,一个比较公认的观点就是,私立学校的教学质量要高于公立学校。不然的话,又有谁会自己掏钱去读私立?
  
    不过,在圣安妮学校面见校长时,因为孩子的学习优势在数学,在国内时,曾是学校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的成员,参加过省的数学竞赛。因而,在自我介绍的时候,就不失时机地向校长推荐孩子的数学科目。不料,校长在听说了数学奥林匹克这样的话语之后,当即表示,圣安妮学校的数学课只是一个概念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只是掌握一些数学的基本概念,至于奥林匹克竞赛,学校并不提倡有这样的特别训练。听到校长的这番话,脑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可别让孩子就这么“毁灭” 在美国。
  
    这个担忧很快就变成了现实。开学后的第3天,学校发下的一大堆教材,其中就有一本600来页的数学教材,书倒是挺厚的,内容又是如何?心急火燎打开一看,人几乎要厥倒。中学一年级的数学,第一章内容是2.6十7.9=?、84大于
  还是小于81?,而第二章的内容是2的7次方=?、353.4÷6.2=?,最后一章的内容也不过是1/4×300=?、3/5×2/4=?。这才明白校长所说的概念教学是怎么回事。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数学内容,那些人高马大的美国孩子还是大伤脑筋。
  有一天,孩子放学回来说,一道4除以24的题目,全班35个人,连他在内只有两个人做对,气得老师在课堂上连连摇头。
  
    无论如何,数学是彻底的没指望了,这一点就连孩子自己也心知肚明。因而,当在电话中听原来的同班同学介绍他们正在学代数解方程时,内心十分要强的他,不由感伤地说,“看来我的数学只有回国内去补了。”
  
    应该指出的是,除了数学,美国中学的其他一些课程内容,诸如英语(就相当于国内的语文)、历史、地理、科学、宗教等,无论是质或还是量都要比国内强得多。【方舟子按:这里仅指美国的教会学校,而不是“美国中学”。加州公共中学的课程分为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和体育等,无宗教课。历史、地理、政治、经济等学科包括在社会科学中】以语文为例,国内的语文就是一本教材,不过250页左右。而美国的英语分有3部教材,一部《英语》,主要讲语法,有534页之多。一部是《拼写》,着重单词的拼写训练,有312页。还有一部《文献》,讲授各类题材的文学作品,厚达812页。
  
    不说《英语》,《拼写》,单是《文献》,其内容编排就绝非国内的语文教材所能比拟。不仅文章的内容涵盖有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口头传说等各类题材,而且,每一题材也都由若干篇不同时代、不同类型风格,写作特色、语言表达也各不相同的文章组成。文章之外,还另配有背景报道、作者介绍、以及文章分析、阅读理解等相关内容。此外,每一课还专门列有关联文章的文献网址,以方便学生的课外阅读。
  
    除了英语,美国中学校的社会(历史、地理)教学也令人叹为观止。以初一的历史为例,与国内学校历史教材的编年史的简单堆砌不同。美国的初一历史,并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在哪一年发生了哪些事,而是侧重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历史?如何寻找历史与现在的关联?人类如何发现历史?他们通过埃及胡夫金字塔发掘历程的讲述,告诉学生考古学家是怎样去从事考古挖掘的,包括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应该如何进行现场发掘记录?他们还通过古罗马历史学家菲利尼对公元79年所发生的维苏威火山爆发的描写以及1785年画家奥古利克根据菲利尼的描述而创作的油画的比较,让学生们去理解什么是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什么又是第二手资料。并要求学生对于自己所接触到的历史资料,都问上一声:谁是作者?这属于哪一类的资料?这个资料形成的过程以及时间?最后,他们还根据复活节岛上的史前巨石遗迹的考古新发现告诉学生,人类又是如何不断地修正对历史的认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2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的初中,并不设置物理、化学、生物这类的课程,取而代之的是一门名叫科学的课程,这在最初也曾令我们大为吃惊。然而,细细看来,美国的科学教材的编排实在要比国内的相关课程生动有趣以及科学得多。诸如科学的第一章,全章4个小节分为:什么是科学、科学的测量、生命科学的工具、实验室的安全。在讲述什么是科学这样纯理论的内容时,不是简单教条地让孩子们去掌握所谓科学的定义,而是通过对科学家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分析,即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经过信息的收取而形成一种假说,然后围绕着假说,提出实验设计,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最后在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科学的结论。在这里,科学不再高高在上,它已经衍化成为一种方法和态度,从而更容易为孩子们所接受。此外,在生命科学的工具一节中,所介绍给孩子们的科学工具除却传统的显微镜、X光之外,更多的篇幅放在了诸如电子显微镜、计算机断层扫描(CAT)、核磁共
  振(NMR)以及激光这样的最新生命科学工具讲述上。像这一类内容,在国内的中学教材中根本不可能涉及。
    说起美国的学校教育,还有一点必须要提到是它的宗教课程。鉴于美国并没有国内的那种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因此,虽然这门课带有非常浓厚的宗教色彩,必须肯定的是,这门课程的确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有益的道德启示。说真的,正是透过这种宗教课程的教育,已经13岁的孩子才生平第一次地坐下来,与我们一起讨论什么是妒忌、什么是自我中心、什么是犯罪、以及如何道歉、如何避免妒忌、如何避免自我中心、如何避免犯罪等这些平素很难沟通的敏感话题。【方舟子按:这里也仅指美国的教会学校而言。对公共学校来说,与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是在“社会科学”课教的】
  
    作为一个分权制的国家,美国的教育并不属于联邦政府的管辖,因此,就没有那些形式上的“统一”,即所谓统一的大纲、统一的教材、甚至统一的考试。虽然,各州也都有自己的教育立法,不过,所有的课程教材以及是否愿意参加有关的统一考试,自主权都在学校,从而,也就构成了各自不同的教育特色。
  
    在中学教育这一领域,体会了美国式的教育之后,比较中美,平心而论,在数学之外的其他科目上,无论是教材的编排还是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中国都不占有优势。就以科学为例,在孩子就读的圣安妮学校,科学已成为孩子们最受欢迎的课程。原来,在课本内容之外,老师又增添了许多新的教学内容,简直就是一部《十万个为什么》。这种课堂的兴趣甚至被转移到了课后,那天孩子回家,拿起胶水和盐跑到了厨房,说是要做橡皮泥,问道是不是家庭作业,孩子摇摇头,只是科学课上听说用胶水和盐就能合成橡皮泥,觉得有意思,就想回家实践一下。也许有人会说,在国内的教育体系下,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会更扎实一些。不过,考虑到教育的本质,在于培养一个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的人,从这一角度出发,中美教育之间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
  
    匪夷所思的学校管理
    ——站在雨中吃饭,不穿校服是奖励
  
    与中国的学校相比,美国的中学似乎面临更多的社会问题。一份来自联合校区的宣传资料显示,旧金山市公立学校中有40%的学生有过吸毒的经历。还有暴力,校园枪支泛滥,动辄拔枪相向。2003年11月初有报道说,旧金山市警察局在
  某公立中学发现了隐藏在学生更衣室的AK47冲锋枪,紧接着在11月8日,就有一名15岁的公立中学的黑人学生在电车上遭到另外一名16岁黑人学生的枪杀。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部分美国的学校实行了封闭式的校园管理。孩子就读的圣安妮学校也是如此。学校大门只在早晨上学(7:50~8:20)以及下午放学(3:00~3:30)时短暂开放,其余时间,前、后门一律上锁,整个学校处于全封闭状态。既防范陌生人对校园的侵入,同时也不允许学生随意出入。这种防范之严以至于想要接孩子回家吃午饭,也要事先提交有家长签字的书面申请以及班主任老师的批准,而且接孩子走,还要经过校务秘书这一关,以验明正身。
  
    顺便说一句,在美国,公立学校一般都是由学校提供免费午餐,至于私立学校,午餐还得家长掏钱。掏钱倒也罢了,只是在圣安妮学校,学生不能在教室就餐,而学校也不安排专门的学生就餐场所,每逢午餐时间,几百号学生就这么拥簇在露天操场的长凳边。天晴也罢了,遇到雨天,大伙儿也只能站在雨中就着雨水往下咽。刚来美国的孩子觉得委屈得不得了,我们听了也心疼,天下哪有这样的学校?于是,串联着其他家长想对学校提提意见,谁知那些老美国一句话就把人给噎住了,“都这样的呀,又有谁在雨中吃饭生病来着的?”的确如此,既然没有大的过失,又何必要去改正呢?何况旧金山一个月也就两三场雨,而且,也不一定就在中午,心里也就释然了。
  
    毫无疑问,会有雨中就餐这样不近人情的规矩存在,学校的严格管理也就不言而喻。在孩子的课桌里,有一个赭黄色的牛皮纸袋,上面写着孩子的班级和学号,这是学校指定的联络袋。每逢星期三放学前,老师会在里面放上7~8张五颜六色的,包括成绩报告、食堂菜单、野餐、俱乐部活动、讲座报告会以及慈善捐献等内容的各种类型的“联络信”,这些“联络信”被指定要在当天交给家长,作为证据,学校要求家长在领收后要留有签名。刚到美国,也有几分语言的因素,孩子对这种联络袋的功能不甚理解,第一次发下来就忘记在课桌里。结果,第二天,孩子的放学就比其他同学晚了15分钟,被老师留了下来,告诉他必须遵守学校的规定。吓得孩子回家直嚷嚷,以后星期三接他回家,一定要提醒联络袋。
  
    同样的还有课程联络,学校除了有家长会及星期五之外,每天都会布置一定量的家庭作业。这些作业通常要求有家长的签名,被称为课程联络,一旦家长“忘记”了签名,作为惩罚,孩子第二天家庭作业的成绩就是零分。此外,还有单元测验报告的签收,作为旧金山最好的教会学校,圣安妮几乎每隔一个星期就安排一次单元测验,单元测验的成绩按课程类别被设计成为一张曲线图,让家长自己去根据孩子的考试成绩划点连线,就这样,每一个波浪起伏,又何尝不令全家人惊心动魄?
  
    此外,在美国读书,一个时常听人抱怨的话题就是昂贵的书价。说来也是,仅仅是孩子所用的几部教科书,市场价格竟要320美元之多。也许是学校的一种体谅,圣安妮的学生用书都是从学校借的,扉页上都还贴有一张清单,上面清楚
  地列有每一期借书者的名字、借书的日期以及该书的保养评介。学校的这一做法为家长节省了一笔不菲的支出,不过,对借书的孩子来说,可就增添了几分格外的惶恐。想到自己的名字也将会保存在上面,于是,在国内从来不知道包书是怎么一回事的孩子,拿到书回家后就紧张地催促妈妈,老师说的每一本书都要包好保护好,以后还要转给下一个年级的同学使用。爱惜的意识油然而起。
  
    在美国,私立学校学生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穿着校服,圣安妮学校也不例外。开学第一天,孩子从学校拿回来的一大堆花花绿绿的“联络信”中,就有一张在指定商店购买校服的通告。每天早晨,学校门口也站有老师,对每一位入校学生的穿着进行检查,一旦违反规定,就只能在门外呆着。奇怪的是,即便如此,校园里时常也会出现一些不穿校服的“漏网之鱼”,老师们居然见怪不怪。久而久之,方才知道,在圣安妮不穿校服,实际上是学校对学生的一种奖励。例如达成募捐目标、参加学校组织的周末活动、在学校的集体活动中获奖以及出席学校的家长会,都能从学校拿到一纸证书,持有者就可以凭此在规定的日期不穿校服上学。有意思的是,在知道规则之前,孩子对穿什么衣服上学并无异议,自从知道规则后,只要有机会不穿校服,就会早早提醒我们,记着“明天不穿校服”。原来,不穿校服也能成为一种荣誉。这样的学校管理,在中国的中小学恐怕难以想
  像。
  
    作为一所教会学校,圣安妮几乎每个月都举办慈善募捐活动,活动的主体当然是学生,有时还要“赔上”家长。在这种慈善募捐活动中,家长的角色叫“义工”。所谓“义工”,主要就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充当自愿者,可以做野外慢跑活动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是公园野餐中的售货员。就我们家而言,学校派给的“义工”时间是40小时/学期。考虑到一些双职工家庭的父母不可能有时间当“义工”,那就只能缴纳“赎金”了,“赎金”的价格是每小时10美元,要比旧金山市 6.75美元的最低价格高得多。
  
    既然慈善募捐连家长都有指标,孩子们更是首当其冲。在9~10月份,按照学校规定,孩子的募捐定额是40美元。拿着通知,从来没有募捐过的孩子心里直发怵,“人生地不熟,让我到哪里去募捐?”起初,不要说孩子,就连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安慰孩子不要担心,“最多让老爸做一次冤大头了”。不过,总不能老是自己掏钱垫捐款吧?因此,看到那些有孩子在圣安妮就读的华人先辈,便找准机会凑上去虚心请教一番,原来他们的孩子都是向街坊邻居募的钱。这好办,我们居住的公寓大楼里就有200来户邻居,比他们一个街区的住户还多,而且个个都是有钱的主,要不然,也就住不进这幢楼。于是,我们也积极鼓励孩子,不妨就在公寓大楼的大厅里募它一把。孩子同意了,但只愿意试上30分钟。
  
    星期天一早,孩子穿上校服,一个人站到楼下大厅之中,脸涨得通红,学校发给的募捐用纸也被捏得皱皱巴巴,看得出内心的紧张。正在这时,一位老人走出了电梯,孩子连忙迎了上去,结结巴巴地向老人介绍自己是圣安妮的学生,正在为学校进行慈善募捐。“哦,这没问题”,老人回答得十分爽快,立刻掏出了5美元,并且关切地询问孩子是什么时候来美国的?现在读几年级?第一次开口就旗开得胜,孩子不由得信心大增。
  
    就这样,从9点钟到9点30分,前后“堵”到了6个人,募金28美元。事后孩子说起了募捐时的感觉,“我的脸通红通红,没想到美国佬比我还紧张”。原来, 6个人中有2个人身上没带现金,给孩子这么一“堵”,脸涨得比孩子还要红,最后,嘴里说着“对不起”,竟然掉头逃跑了。其实,募捐是美国一项极为普通的社会活动,就连美国总统在竞选中也会厚着脸皮四处找钱。为此,难为情的倒不是募捐者,反而是那些不出钱的被募捐者。
    无论如何,这次的钱算是捐到了,孩子也说是从此迈出了走向美国社会的最初一步。不过,令我们担心的是,在圣安妮,这样的募捐何时能了?这不,联络袋里又来了新的通知,这次孩子该去卖汽水了。当然,买汽水钱还得由我们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6 12:49 , Processed in 0.1574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