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437|回复: 0

[【心情日记】] 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国人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的复兴和崛起?-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15 22: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国人应该怎样看待中国的复兴和崛起?
| 消息来源:联合早报 |

中国的崛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外界的看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一种机会,二是将之看成是一种威胁。表现在政策层面,前者主张要积极参与中国的发展,后者则鼓吹要拖延、遏止和围堵中国的发展。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到今天开始产生巨大的外在影响。因为各种外在影响的复杂性,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仍将继续存在分歧。

国际社会怎么看中国,当然很重要,因为他们的看法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对华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本身如何理性地看待本身的崛起。如果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崛起,不仅内部的持续发展会出现问题,而且对中国的外交也会产生不应当有的影响,如盲目高估自己的国力、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的确正在崛起。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崛起呢?现实地说,中国的崛起只是单向的,即经济上的崛起,而且经济上的崛起也只是一种数字计算而已。

中国要避免军事崛起

中国总理温家宝向外国政界解释中国是和平崛起时,总是喜欢用乘法和除法,告诫人们不要光从数字来看中国经济的崛起。就是说,任何一个小问题,放到中国 13亿人口这个大背景下,就会变成巨大无比的问题;而任何总量非常大的成就,放到中国13亿人口这个大背景下,也同样会变得微乎其微。高速经济发展已经带来了无穷的社会经济问题。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社会分化等等现象,都变得越来越严重。

再者,中国的经济崛起并没有带来军事上的崛起。经济现代化尽管为军事现代化造就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中国的军事发展不仅受外在国际环境的制约,而且更受中国本身的国际战略的制约。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是要避免军事上的崛起。如果经济上的崛起造就直接的军事上的崛起,那么就可能会步一些老帝国主义国家的后尘,如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和期间的日本和德国。实际上,中国是否会把经济能力转化成为军事能力,也是国际社会所担心的主要问题。

如果军事崛起必须避免,那么文化崛起和政治崛起呢?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既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更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经历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洗礼的中国越来越难以见到传统的痕迹了。尽管有人在提倡学习《论语》、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经典,但同整体社会的变迁又是多么的不协调。没有人会相信,这类努力能够真正维持传统文化,更不用说是复兴了。在一定的程度上说,中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没有文化传统的文明了。

政治上的崛起也没有。中国的政治在过去20多年来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而且也通过自身的变革适应和容纳了社会经济的变迁。尽管这种政治模式经常为西方国家所批评,但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这并不代表政治上的崛起。尽管中国已经确定了民主和法治为政治发展的目标,但政治改革举步维艰。经济和社会变得越来越开放,政治上的治理模式面临非常大的挑战,转型缓慢。如何保证政治转型,并且是平稳的转型,这是个巨大无比的难题。

中国不应满足于经济崛起

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国目前单向的崛起不仅较之目前世界各强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而且较之中国本身的传统也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有很多人把中国目前的崛起视为复兴,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曾经有过数次真正的崛起,包括在秦汉时代、隋唐时代、明清时代。在那几次崛起期间,中国不仅是经济上的崛起,而且更是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在当时,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在文化艺术和政治上远远领先其他国家,包括亚洲和欧洲。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在今天的亚洲国家仍然处处可见。目前人们所说的儒家文化圈,就是中国历史上全方位崛起的最佳见证。

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以往的崛起也并非是军事上的崛起。近现代西方式国家的扩张,主要依靠的是军事上的扩张。但中国影响力的外扩,依靠的是贸易和文化的传播。贸易是中国同各国交往的一种“双赢游戏”,而文化的传播则主要依靠其他国家向中国学习的动机。也就是说,中国影响力的外扩,并不是中国本身的主动行为,更多的是其他国家的主动接受。

由此看来,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对目前的经济崛起沾沾自喜。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觉自己落后了,于是拼命“赶超”先进国家。中国是因为“赶超”而崛起。但很显然,这种“赶超”带来的崛起是单向的,在数字经济和崛起之间很难画上一个等号。而且,因为文化和政治转型迟缓,所以缺乏强大的制度机制来支持崛起的可持续性。正因为这样,人们对这种单向的崛起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提出了疑问。可以明确地说,只有到完成文化和政治转型之后,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作者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7 22:31 , Processed in 0.18649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