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52|回复: 0

北京当代作品绽开全新意境 普通百姓试手散文[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2-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4日下午,第二届老舍散文奖在北京颁奖。横幅、鲜花、书籍、闪光灯和名家……这是近年不多的散文聚会。鲍河扬的《走进思想的竹林》获一等奖,他与其他获奖者,分别从王蒙、刘恒、肖复兴等名家手中领取了奖牌、证书和奖金。

  获奖者有来自边远地方的非文学工作者,有普通大学生……这表明散文正从职业作家之手“散落”到百姓中,成为他们抒发心声的一种工具。从这次评选可以看出,当代散文和北京的散文刊物已不是“名人的后花园”,而是“不薄名人爱凡人”。评委肖复兴说,此次脱颖而出了许多“陌生的名字,打人的篇章,年轻的面孔”。

  发奖时,有父亲代儿子领奖(因为儿子出国学习)、朋友代领奖、夫妇两人共同来领奖的。获奖桌边“祝贺”之声不绝于耳。在座的王蒙、雷达、肖复兴等作家、评论家们说,散文离生活近了。百姓们拿起笔抒发内心感受,曾是古之‘圣贤’们的一个理想,也是社会安宁公正的表现,因而我们评选时特别关注那些无名者的东西。这次评选是一次很舒心的经历……

  这次散文大聚会还透露出,散文意境和文体正在发生变化。“散文创新也改变着传统的文学惯性。”评论家雷达在谈到评选感受时说,当今的散文不再是简单地演绎“思想与寓意”,(像杨朔的那种散文),也不只是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小女人散文”或“闲适散文”或“灯下小品”,而是社会生活和个人命运经过了几十年的大激荡、大变化后一种普遍趋于深刻的体验,哪怕是写些简单的风花雪夜,哪怕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作者也自有一种不同的境界。

  这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是散文最可宝贵的财富。所谓“国家不幸诗人幸”现在有新解,“不幸”可理解为国家飞速发展中传统价值的失落,以及人本在财富和资本面前的渺小和柔弱。虽然历史是不可阻挡的,但此等人生感喟即使是旧传统、旧价值、旧房屋……的殉葬品也无不可。没有感喟的世界是可怕的,也是无法抒解的。

  当今散文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却又是常新的。《北京断章》作者徐虹认为,与传统散文相比,当下散文似乎被“刷新”和“提速”,它表现出变革时期人们内心的惶惑和深刻的不安定,及由此衍生的怀旧情绪与反叛精神。“因为对于我们这些‘60年代’们来说,生活变换速度如此之快,使得脑袋还来不及扎实地建立什么,就被更新的东西置换掉了”。

  用新观点解释过往,是当今散文的又一个特点。此次获三等奖的《利公墓前的沉思》的作者是在校大学生,他在文中全新评价了对中国近代文化作出很大贡献的传教士利马窦,因事关“洋教士”和否定所谓“文化侵略”,评委们激烈争论,最后趋于一致,授奖与他。

  现代的感觉、现代的观点、现代的符号(如“小剧场”、QQ、焦虑等)取代了“京韵、京味”,也是这次北京散文奖事的一个很大特点。

  硬朗而具风骨的文风在当今散文中越来越占据位置。类似作品此次获奖的有,唐师曾的《从石河看内战》、冯秋子的《尖叫的爱情及其他》、巴一的《故乡在晚风中》等。

  由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和《北京文学》杂志举办的老舍散文奖今年已举办第二届。老舍散文奖是老舍文学奖中的一项,首届的一等奖为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此次颁奖的同时还推出了刚刚出版的《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除去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外,还将近50篇候选作品收入其中,如赵玫的《另一次写作》、邹静之的《邹静之随笔》、王彬的《城北纪事》、杨浪的《督亢考》等。昨天下午,第二届老舍散文奖在北京颁奖。横幅、鲜花、书籍、闪光灯和名家……这是近年不多的散文聚会。鲍河扬的《走进思想的竹林》获一等奖,他与其他获奖者,分别从王蒙、刘恒、肖复兴等名家手中领取了奖牌、证书和奖金。

  获奖者有来自边远地方的非文学工作者,有普通大学生……这表明散文正从职业作家之手“散落”到百姓中,成为他们抒发心声的一种工具。从这次评选可以看出,当代散文和北京的散文刊物已不是“名人的后花园”,而是“不薄名人爱凡人”。评委肖复兴说,此次脱颖而出了许多“陌生的名字,动人的篇章,年轻的面孔”。

  发奖时,有父亲代儿子领奖(因为儿子出国学习)、朋友代领奖、夫妇两人共同来领奖的。获奖桌边“祝贺”之声不绝于耳。在座的王蒙、雷达、肖复兴等作家、评论家们说,散文离生活近了。百姓们拿起笔抒发内心感受,曾是古之‘圣贤’们的一个理想,也是社会安宁公正的表现,因而我们评选时特别关注那些无名者的东西。这次评选是一次很舒心的经历……

  这次散文大聚会还透露出,散文意境和文体正在发生变化。“散文创新也改变着传统的文学惯性。”评论家雷达在谈到评选感受时说,当今的散文不再是简单地演绎“思想与寓意”,(像杨朔的那种散文),也不只是上世纪90年代流行的“小女人散文”或“闲适散文”或“灯下小品”,而是社会生活和个人命运经过了几十年的大激荡、大变化后一种普遍趋于深刻的体验,哪怕是写些简单的风花雪夜,哪怕是“少年不知愁滋味”的作者也自有一种不同的境界。

  这种深刻的人生体验是散文最可宝贵的财富。所谓“国家不幸诗人幸”现在有新解,“不幸”可理解为国家飞速发展中传统价值的失落,以及人本在财富和资本面前的渺小和柔弱。虽然历史是不可阻挡的,但此等人生感喟即使是旧传统、旧价值、旧房屋……的殉葬品也无不可。没有感喟的世界是可怕的,也是无法抒解的。

  当今散文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却又是常新的。《北京断章》作者徐虹认为,与传统散文相比,当下散文似乎被“刷新”和“提速”,它表现出变革时期人们内心的惶惑和深刻的不安定,及由此衍生的怀旧情绪与反叛精神。“因为对于我们这些‘60年代’们来说,生活变换速度如此之快,使得脑袋还来不及扎实地建立什么,就被更新的东西置换掉了”。

  用新观点解释过往,是当今散文的又一个特点。此次获三等奖的《利公墓前的沉思》的作者是在校大学生,他在文中全新评价了对中国近代文化作出很大贡献的传教士利马窦,因事关“洋教士”和否定所谓“文化侵略”,评委们激烈争论,最后趋于一致,授奖与他。

  现代的感觉、现代的观点、现代的符号(如“小剧场”、QQ、焦虑等)取代了“京韵、京味”,也是这次北京散文奖事的一个很大特点。

  硬朗而具风骨的文风在当今散文中越来越占据位置。类似作品此次获奖的有,唐师曾的《从石河看内战》、冯秋子的《尖叫的爱情及其他》、巴一的《故乡在晚风中》等。

  由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和《北京文学》杂志举办的老舍散文奖今年已举办第二届。老舍散文奖是老舍文学奖中的一项,首届的一等奖为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此次颁奖的同时还推出了刚刚出版的《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除去一二三等奖获奖作品外,还将近50篇候选作品收入其中,如赵玫的《另一次写作》、邹静之的《邹静之随笔》、王彬的《城北纪事》、杨浪的《督亢考》等。(沙林)
(中国青年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
??特等奖:(空缺)
??一等奖:
??《走进思想的竹林》鲍河扬
??二等奖:
??《坟上葵花开》逄春阶
??《北京断章》徐虹《青杏枝头》金翠花
??三等奖:
??《利公墓前的沉思》杨京力
??《尖叫的爱情和其他》冯秋子
??《从石河看内战》唐师曾
??《故乡在晚风中》巴一《大德之旅》朱鸿
??《走失在历史迷宫中的背影》高建群
??
??评说散文奖
??■王蒙:老舍奖不等于京味儿
??著名作家王蒙担任此次老舍散文奖的评委。针对有人提出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应该是老舍式的京味儿写作,他不以为然:“老舍是北京孕育出的人民作家,京味儿是他的写作特点,但并不能说所有好的作品因冠以老舍奖的名义,就必须得是京味儿的。”
??■刘恒:我极力推荐鲍河扬
??北京作协主席刘恒也是此次散文奖的评委。刘恒说,老舍散文奖的意义在于提倡平民化的写作态度与方式,奖项的设置是为当代文学创作施肥栽苗,其作用远非单纯的奖励那么简单。
??而谈到本次的获奖者,他说,“我从一开始就极力推荐鲍河扬《走进思想的竹林》,许多有关他父亲、著名作家管桦的生命细节都是首次披露,非常难得。同时行文也非常好,他获奖是理所当然的。”
??■花青:初衷是扩大影响
??北京老舍文艺基金会副秘书长花青女士是老舍散文奖的最初提议者。她说,“当时我作为基金会的副秘书长兼主持外联部的工作,首届老舍文学奖评选结束后,考虑到外联部的日常工作除为老舍文学奖筹集资金外,还要不断扩大其影响,就提议搞一个老舍散文奖。因为散文篇幅短,创作相对容易,作者面广,可以每年一届,和两年一届的以中长篇小说奖为主的老舍文学大奖形成互补和延续。”
??
??获奖者感言
??■鲍河扬:写完没敢给母亲看
??鲍河扬以追忆父亲管桦的《走进思想的竹林》获得了此次散文奖一等奖。鲍河扬称那是一段用血写就的心路历程:“2002年8月17日,我父亲去世了,我觉得像有一块沉重的大石压在我的心头,不吐不快,又不知道从何下手。2002年10月终于拿起笔,花了3个多月的时间写完,在《信报》上分11期连载。因怕母亲受刺激,都没敢拿给她看。”鲍河扬说,写时没想到要去参加评奖,能得到老舍散文大奖,感到十分兴奋。
??■逄春阶:把奖献给继父
??山东大众日报社文体新闻部副主任逄春阶以《坟上葵花开》获得了二等奖。他说领奖时心里很难受,因为再次想起了2001年去世的继父。逄春阶在2002年写下的《坟上葵花开》中,用沉重而悠长的笔调,回忆了他自8岁起,与继父三十年的感情,记叙了继父善良、淳朴、爽直的为人和对逄春阶全身心的爱。逄春阶说:“金黄色的葵花为善良的人而开,我要把老舍散文奖献给我的继父。”
??■杨京力:还不知道自己获奖
??远在俄罗斯的大学生杨京力,还不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老舍散文奖三等奖。昨天,杨京力的父亲来到颁奖现场,替儿子领奖。记者了解到,父亲已经将获奖消息发送电子邮件,但还未收到杨京力的回信。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2-16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管桦之子鲍河杨折桂 第二届老舍散文奖新面孔特别多    北京娱乐信报
  


--------------------------------------------------------------------------------

www.booktide.com 2004-01-08

    昨天下午,刘恒等八位评委投票评出了第二届老舍散文奖,鲍河杨的《走进思想的竹林——怀念我的父亲管桦》获一等奖。据悉,本届老舍散文奖的颁奖仪式将于2月3日老舍诞辰105周年时在京举办,第二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集的新书发布会将同时召开。该奖由老舍文艺基金会与北京文学月刊社共同举办,首届奖项于2002年5月评出《病隙随笔》等近百篇获奖散文。

     获奖者多是新面孔

     据了解,22篇入围作品中,新人新作占了一半以上,令评委们感到眼生。

     “新面孔特别多”,评委肖复兴说,他认为这是个可喜的现象,希望能通过文学奖推出更多新人。

     评选揭晓后,记者发现二等奖全部被新人包办。据了解,受到评委一致关注的金翠华是山东青岛大学的一名退休教师,从来没有发表过散文作品;徐虹和逄春阶都在北京媒体工作,此前很少写散文。

     杨是作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发表《利公墓前的沉思》时还是未毕业的大学生。这篇文章因涉及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评委中引起很大争议,最终被评为三等奖。

     据《北京文学》执行副主编杨晓升介绍,《北京文学》刊登的散文均为自然来稿,80%以上都是来自最基层的无名作者的作品,编辑部从来不刻意向名家约稿。

     鲍河杨父子情深打动人

     “鲍河杨的名字是不是印错了,应该是鲍柯杨才对吧!”刘恒、雷达、肖复兴等都提出这样的问题。

     作为北京文学圈内比较活跃的散文家,大多数评委们很早就听说过鲍河杨,但在刘恒等人的印象中,他的名字应该是鲍柯杨才对。经杨晓升解释后大家才明白这不是打印错误,而是鲍柯杨改了名字。

     鲍河杨的父亲是著名作家管桦(原名鲍化普),代表作有《将军河》、《小英雄雨来》等,晚年以善画竹而著称。

     看了鲍河杨的《走进思想的竹林——怀念我的父亲管桦》,刘恒很受感动。他说从文中看到的管老,和从外表看上去的感觉完全不同,看了文章后才体会到管老作为一个革命家和文人,把毕生追求融入画竹的那种境界。鲍河杨在文中既写了父亲又写了自己,浓浓的父子亲情,令同样既是父亲也是儿子的刘恒非常动情。

     在评选一等奖散文时,八位评委中六位投了鲍河杨的票。

     整体散文水平有待提高

     半数评委认为,本次评奖的入围作品总体上不够理想,质量的上乘之作不多。谈到原因,刘恒说:“也许是我们对散文的期望值太高了吧!”

     《北京文学》主编、评委赵金玖指出,入围作品普遍较长,多半作品都有一万五六千字,还有少数作品达两万字以上,作为散文来说属于严重超标行为。

     肖复兴指出,从这次评奖可以看出散文的两个趋势,一是宏大叙事与个人感情的结合,二是历史资料的应用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但多数作品把握不好两者结合的“度”。肖复兴认为散文最核心的是对生活的感触和感悟,不宜跟风强写“大散文”。

     刘恒分析说,入选作品有三篇写怀念父辈,三篇怀古,怀念故乡的也很多,可见选材范围极其单一。

     但刘恒对“文化大散文”的前景也不乐观。他告诉记者,现在“文化大散文”有个外号叫“Google散文”,互联网为查找史料提供了便利,于是有很多作者在文中大量堆砌史料,却很少有个人见解。信报记者刘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2 16:08 , Processed in 0.2454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