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66|回复: 4

[【主题讨论】] 百年来中国四分五裂、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24 03: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百年来中国已从四分五裂、内忧外患、贫穷落后的状况发展到今天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安定、生活改善且拥有较强国际地位的局面,您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中国未来正常发展还需要坚持哪些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4 20: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1.
300年前,满洲入关。扼杀资本主义萌芽,康乾时期,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为了维护满族统治,为了愚民 ,

拼命摧残汉族文化为代表的先进汉族文化,然后闭关锁国。这个祸根。

2.
近百年来,就是帝国主义无休止的侵略,中国内部一盘散沙,军阀混战。比如抗日时期,日本还没打跑,国共双方

就开始互相攻击 残杀了。

3.
建国后,一度处于苏联帝国主义的控制之下,朝鲜战争拖住了中国。土改,反右派 大跃进等运动,拼命愚民,

打击了人民建设的积极性。接下来文革..............接下来6.4,接下来腐败........制度专制,司法 权力腐败

4.
简而言之:中国人一盘散沙。专制政府的狭隘,为了保住自己统治地位,不惜牺牲国家前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5 19:30: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中国近百年总是“输”给日本?
——一个痛苦的发现!

作者:蓝天云鹤


  大概是因为一百年来日本的对华侵略战争和近几十年来日本不知悔过和恩感的丑行,我从来不喜欢看日本书籍,不论是日本的专业书籍还是文史哲书籍,有一种难以抑制的厌恶。 近日,一个偶然的原因使我读了日本武士道最经典的书籍——四百年前宫本武藏写的《五轮书》和一百年前的日本留美文人新渡户稻造写的《武士道》,这两本书在西方流传很广,许多西方人是通过这些书来了解对他们来说很奇异的日本文化的。

  宫本武藏的《五轮书》是一部专门讲授剑客决斗或两军决战时的战术和策略的兵书,(据中译本译者介绍)在世界上的影响与《孙子兵法》、《战争的艺术》齐名。与《孙子兵法》相比,虽然是侧重不同层面,《孙子兵法》更侧重战略层面,武士道更具可操作性,更具进取性、进攻性,也更具主动性。

  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所描述的武士道,相信没有《五轮书》原本,常有文人介绍本族文化时所特有的美誉和包装,当然那时还没有二次大战的日军暴行给武士道作脚注,否则这本书要重写的。因为书中没有探讨一个用武士道武装头脑的民族,可以狂热偏执或疯狂到什么地步,至今如此。但书中讲述的在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出征时的日本民众的表现,这和前不久CCTV播出的清军出征朝鲜作战时的景象做对比,让中国人汗颜!

  最近我深切体会到,从地域和文化的角度去了解日本,对深刻理解今天的日本大有助益。自己也从中学得一种思考方法。

  背景分析:与中国中原大陆相比,日本地域狭窄,多山地,四周被海洋包围,古时人口稀少、没有从自身发展出一种大一统的文化,农耕技术也很落后,自然分割为许多封建割据点。因为地域狭小而不需要,日本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军队,各个割据点只有许许多多看家护院护主的 “乡勇家丁”。为了调教那些桀骜不驯的“乡勇家丁”,诱以“官、禄、德”,于是一个用《武士道》来约束的“高贵阶层”出现了。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原引入了儒学,深入人心,但引进的《孙子兵法》,出现了“水土不服”,随后“异化”出《斗战经》、《五轮书》一类兵书。
  这里,我抛砖引玉地提几个问题线索:
  为什么《武士道》不同于《孙子兵法》呢?
  为什么《武士道》强调兵法以“真锐”为本,主张正攻战法才是用兵之道,那样具有侵略性和进攻性呢?
  为什么《武士道》没有《孙子兵法》那种恢宏大气和深远见地呢?
  《武士道》和《孙子兵法》这两种(虽然两者有某种传承关系)兵家思想散播于民间,对于一代代的民性有什么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呢?
  民性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和消极的成分各有多少呢?
  ...... ......
  呜呼!在对比复读《武士道》和《孙子兵法》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总是在切换着两幅图景:
  一幅是被汹涌波涛环绕的小岛上正进行着一场厮杀,追杀在后,武士无处躲藏,只得返身面对来敌,以死相搏。很显然,谁怯死,谁认输,谁心慈手软,谁不当机立断,谁就凌受荣誉的耻辱,谁就坐以待毙!这就是你死我活的决斗,根本没有时间和空间让敌对双方共处和双赢。这就是《武士道》兵法 “真锐”风格的由来,因为日本的本土战争没有任何战略迂回的可能!但是,这也浸淫了日本民风,活在当下的专注,不畏困难和死亡,不认输,以技精为荣。
  另一幅图是在广袤大陆上的角逐,各方之间有着无数的山脉、河流作为天然屏障。君主和将领们有着宽裕的时间和空间仔细计算着种种利弊和势态,也允许他们悠然自得地“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也允许他们自信地吟诵“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同样也允许他们放胆地认为,只要种好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其他任其自然莫强求!少思进取,忍辱负重,好死不如赖活着,尚清谈而不尚精专事务,这种惰性遗害至今。当然,这要排除鲜见的“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之时。
  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所描述的中日甲午战争是这样的,日军出征时,父送子、女送郎,举国上下一片振奋庄重。另据当时的报纸记载(CCTV秦军秘史 http://www.cctv.com/program/lc/20040413/100275.shtml),与日军相比,出征的中国军队(清军),士兵黝黑又瘦,有男女老少哭哭啼啼的,有提遛鸟笼嚼食喂鸟的。对比之下,让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无地自容!然而顺便说一句,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师一幕,又让人为之一振。依本人愚见,只有毛泽东和他创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才继承了三千年前秦人的尚武精神,才有了日益强大的今日中国。史书记载,当年老孔拒不入秦,和秦人尿不到一壶里。由此来看,毛泽东批儒也不奇怪了。民族国家的衰落与不立,在于民性的缺失。人事同理。不要去诅咒央格鲁萨克逊式的海盗和杀人越货的倭寇了,仅就强悍来讲,他们比起三千年前的秦人、秦军差远了。现在确实是需要对儒教扬弃的时候了,儒教使我们失去了“秦人”的精华——二千多年前就不再了!
  通过宫本武藏写的《五轮书》和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粗浅了解了武士道,给我的震撼一时无法用系统的语言来表述,感慨万千!从这条脉路,我们可以豁然明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包括偷袭珍珠港、中日战争、俄罗斯西伯利亚石油管道,.......这些事件发生时,日本人的心态和动机。日本人的武士道,从一开始都是抱着必死的坚定信念开始争斗的,只要你打不死他、不一击必杀,绝没有自己放弃必胜信念的可能!日本国民,无论工、农、商、学、士,都以“道”为一生专注而不悔的追求,潜心奋斗穷其一生精益求精!这些“道”蕴藏着多么巨大的民族力量可想而知!
  这就是中国与日本的不同!这就是中国与日本的差距!从这里衬托出中华民族惰性的一些方面,这就是为什么中国近百年总是“输”给日本的原因!
  建议中国的外交官们,把振兴中国为己任的人们,静下心来读一下宫本武藏的《五轮书》,新渡户稻造的《武士道》,对比地重读一下《孙子兵法》(尤其是《孙子*形篇》),相信每个认真的人都会有长足的收获!也算是践行一次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贻”的格言吧。
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时间仓促,难免有词不达意之处,请指正。)
2004.1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ieshu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25 20: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中国人的灵魂深处,是只知有家,不知有国的。许多在家中干得自然又漂亮的事,拿到社会上去,作为国家的一件事来做,肯定做不好。这是有千百万件事证明过了的。按说中国推翻帝制的时间之早,在世界上排第二,仅次于法国。但是,到现在,许多中国人的思想还是,家里的事是自己的;家外的事,是皇帝家的。既然是皇帝家的,也就是别人家的;别人家的事关我什么事?谁爱管闲事让他管去。中国几乎人人都懂的那句老话,就是这种思想最好的写照: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因此,小小一个日本也敢欺负中国,平均是一个日本人欺负六个中国人,靠的什么?就是为国家的事出头的劲头。而六个中国人也害怕一个日本人,是因为什么?就因为个个都这么想:谁爱管闲事让他管去。结果就是南京大屠杀,谁都躲不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5 23:43: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的思想是最重要的,只要思想转变了就好。
中国当前缺的——也是一直以来缺的——应该是凝聚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31 17:29 , Processed in 0.375222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