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28|回复: 4

世界近代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6 15: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绪 论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定型时期的历史。
正是在近代时期,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取代封建制度,又经过自身的发展,终
于形成了一个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整个世界就是在这个体系之下连成一
气,并且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基本成型之时,
也就是世界近代史结束的标志。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是从工场手工业时期开始的,这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
期。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开始了蒸汽机时代的
工业资本主义发展阶段。19 世纪末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的发展从蒸
汽机时代跨入电气化时代,终于在经济上、政治上、社会生活上形成了新的
模式,现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基本定型。整个世界的面貌也发生了变化。这
就是世界近代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3 个发展阶段。

在近代史的第一阶段,世界上的资本主义国家还寥若晨星。到了这个阶
段之末,总共只有4 个资本主义国家,即荷兰、英国、美国和法国。绝大多
数国家和地区还处在封建的或封建制度以前的发展阶段。但是,资本主义已
成为历史发展中的主流。封建制度的衰亡和资本主义的成长已是这一时期历
史发展的中心内容。
资本主义的商品货币经济在一切领域中猛烈地冲击着封建的自然经济。
全社会都无时无刻不感到这种商品经济的存在和作用。即使是最顽固保守的
贵族,也在刻意追求那些精美的工业品,而不再满足于庄园农民生产的粗糙
制品。货币日益成为财富的标志。需要缴纳货币地租的农民以及为了换取货
币而出卖自己直接领地产品的贵族,都同市场经济直接联系起来。于是,人
身的、宗法的封建关系松弛,领主和农民出卖土地的现象增多,封建的生产
资料所有制,即有条件的等级所有制,在不断地瓦解。在英国,兴起了圈地
运动。欧洲大陆西部一些国家出现了富农经济。资本主义无条件绝对私有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自由雇佣制的生产关系,日益显示出它的活力。散布
在城市和农村的手工工场,在瓦解封建生产方式,破坏传统的宗法制度。同
时,还把中世纪的行会排挤到狭小的角落中去。
在西欧,各国封建统治者将王朝“中兴”的希望无可奈何地寄托在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之上。他们逐步将税收的重点从传统的土地税向工商业税收转
化,同时较为普遍地推行起重商主义政策。包税制和国债制也盛行起来,为
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资产阶级日益成为社会上最富有的阶级,而且成为王室和贵族的债权
人,甚至在个别城市成为许多贵族的房东。尤其是处于上层的金融资产阶级
即大资产阶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左右着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
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即宗教神秘主义也发生了动摇。封建土地
所有制的不断瓦解使封建统治的物质基础发生了动摇,贵族政治和君主专制
制度的维持就越来越依靠“上帝”的意旨。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反
封建斗争,也就必然从批判神学迷信和教权主义开始。于是,以宣传理性为
中心的启蒙运动兴起。所谓理性,实际上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启蒙思想家

们以人的理性取代上帝的启示,以人的自然权利对抗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
和特权。
上述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表明,当时人类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从封建主义向
资本主义过渡的进程之中。这种过渡有共同的规律和不同的发展道路。归纳
起来,无非是革命的道路和改革的道路两大类。在近代史的第一阶段里,成
功的例子只有走革命道路的极少数国家,而改革的道路还只处于萌芽状态,
但是表现也是明显的。不管通过什么样的道路,在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
期都不可能最后完成这一过渡。因为手工工场的生产能力还不足以改造整个
社会,更谈不上改造全世界。资本主义的最后确立,只能是在工业革命之后
的工业资本主义时期。那已是19 世纪中期的事情了。
在第一阶段里发生的革命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早期即指工场手工业
时期。在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发展中,金融资本最为活跃,实力也最雄厚。
在工商业资本主义发展中,商业资本在更大程度上起着支配作用。大多数手
工工场是商人开办的。处在这种状态下的资产阶级还具有不成熟性,带有某
些封建制度留给他们的旧传统和旧习气。这时的劳动群众,除去广大农民有
着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之外,城市平民也同样具有极强的反封建意识,而较少
具有反资本主义的意识。即使手工工场工人也同样如此。他们还不能从一般
的小生产者中分离出来。正如同恩格斯所说:“16 至18 世纪,几乎任何地
方的手工工场工人都占有生产工具,如:织布机、家庭用的纺车和一小块在
工余时间耕种的土地。”①在这样的条件下,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如能取得胜利,
它至多可以做到推翻封建制度,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还不
可能建立完整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这就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客观历史使
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要推翻的是千年封建王国,自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它
的进程是曲折的,斗争是激烈的。因而在革命初起之时,大家为了一个反封
建的共同目标,协力合作进行奋斗,使革命取得很大进展。此时掌权的都是
较早起来从事反封建活动并赢得人们拥护的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预定的
革命目的在这个阶段里基本上能够实现。然而,在封建势力拚死反扑,革命
需要继续向前发展,甚至要大大突破预定的革命目标之时,掌权的大资产阶
级就开始不能适应了。于是在下层群众推动下,革命会超出原来的目的,向
前走得很远,使革命的基本成果巩固下来。这时,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需要,
那些特殊条件下迈出的更远的步骤就必须再退回来,退到真正成熟的基点上
去。这种超出和倒退,都是符合历史潮流的正常现象。如果退得过头,危及
革命的成果,那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和斗争。经过几次反复,终于会在成熟的
基点上稳定下来。至此,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就彻底完成了。
在这个充满斗争的过程中,有时还会与国际斗争交织在一起。法国大革
命便遭到了欧洲许多君主国家的联合干涉,革命者同国内外封建势力进行了
拼死的斗争。拿破仑战争便是两种制度的大搏斗。
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又一种形式是自上而下的改革。这种改革都是由原来
的统治者进行的。当资本主义因素在国内已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封建专制
统治已处在岌岌可危的状态之时;当最早出现的资本主义国家显示出优越性
之时;当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将会给原统治者带来好处的可能性已经可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第214 页。

以断定之时,一些有远见的封建统治者进行这样的改革是很自然的。他们的
主观目的是富国强兵,是王朝“中兴”;采取的手段则是发展资本主义,改
造过时的封建制度。18 世纪出现的“开明君主制”便是这种改革的最初表现
形式。开明君主们结交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标榜自由,部分地废除过时
的农奴制度,为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提供各种便利的条件等等。开明君
主们的改革在推行一段时间之后,大都由于各种原因而中断了。然而这些改
革毕竟是各国向资本主义前进的最初步调。
当时,资产阶级仅在个别国家成为统治者。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它也开
始了征服世界的活动。17—18 世纪荷兰、英国、法国进行的多次战争,基本
上都是商业战争,目的是占领殖民地,扩大海外市场。这一切是在工业革命
之前进行的,属于早期的旧式的殖民活动。
在近代史第一阶段之末,欧洲封建势力打败了拿破仑。这表明,即使在
资本主义力量最强的欧洲,封建势力也还是要更强大一些。资本主义要得到
确立,还需要进一步发展,经历更多的斗争。

资本主义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起于18 世纪的60 年代。
到19 世纪30 年代末至40 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这时,在资本主义
发展较早的其他一些国家,如法国、美国、德意志、俄国等等,工业革命也
开始起飞。特别是在1825 年英国解除机器出口的禁令之后,这一过程就更为
加速了。就在这同时,刚刚结束的震撼欧洲、影响世界的法国大革命,其深
刻影响也日益显著地发挥出来。可以说,19 世纪的历史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
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这就从物质
上增强了资本主义的力量。法国大革命所创立的一系列资本生义的基本原则
和革命留下来的战斗精神与主要经验,在政治上和思想上也日益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工业革命的另一个重要社会
后果是它造成了一个新的阶级,即在各方面都有别于手工工场工人的产业工
人阶级。工人运动由是兴起。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发生的社会变化和工人运动
的兴起,使社会主义的思潮空前活跃起来。此外,工业革命造成的商品在数
量和质量上的提高,促使资产阶级的殖民政策发生很大变化,殖民扩张也大
大超过以往的年代,开始征服全世界。在这些活动的刺激下,民族运动更大
规模地发展起来。总之,在世界开始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之后,资产阶级
革命与改革运动以及逐步建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进程,工人运动和社会主
义运动,以及民族运动,成了历史发展中3 股强大的潮流。其中,以资产阶
级性质的运动为主流。
欧洲各君主国打败拿破仑之后,通过1815 年维也纳国际会议的反动决
议,建立起一个完全违背历史潮流的欧洲反动政治局面。资产阶级的革命和
改革运动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展开的。19 世纪20 年代发生的西班牙、意大
利和希腊的资产阶级革命便是对这一反动局面的冲击。1830 年爆发的法国七
月革命和在七月革命影响下发生的比利时革命,打开了维也纳体系的巨大突
破口。封建秩序开始大乱。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的资产阶级运动兴起。这就
是为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的运动。工业革命之后发展起来的工业资

本主义是脱离了童年时期的、开始走向成熟的资本主义,与工场手工业时期
有很多不同之处。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改变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上层建
筑,使适应于变化了的经济基础。这种要求就是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运动的根源。
就在这一时期,德意志先是发生了1848 年的大规模革命。革命失败后,
普鲁士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进一步推广。不久它又经由王朝战争的道路统
一了全德国,既完成了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又为第一次工业
革命的完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开辟了道路。东欧的俄国通过1861 年的
资产阶级改革进入了资本主义时代;南欧的意大利于1870 年实现国家统一后
也跨入资本主义行列;远在东方的日本发生了明治维新,成为它过渡到资本
主义时期的标志。
随着一系列重要国家进入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确立起
来。与这一过程发生的同时,资产阶级征服全世界的活动也空前加剧了,大
批国家和地区被征服而受制于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开始成为一个世界体
系。
马克思于1853 年著文论述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时,曾提出一个问题:
印度被英国征服是否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要好些?在马克思
看来,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要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
是永恒的规律。而不列颠人是第一批发展程度高于印度的征服者。所以,“英
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
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接
着又指出了当时英国在印度已经做出的破坏性与建设性这两方面的具体事
情。①马克思认为,英国人这样做的目的决不是为了有益于印度人民,而是为
了追求更大的物质利益,而且会给印度人民带来流血、污秽、穷困和屈辱。
然而,它破坏旧社会,建设西方式社会的做法,则是印度历史发展所必需的。
马克思关于英国、印度问题的这一论断,对于认识整个资产阶级殖民活动,
基本上都是适用的。
马克思的论述是非常精辟的。因此,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尽管伴随
着奴役和压迫,但却是个巨大的历史进步。1857 年发生的历史上第一次世界
性经济危机,证实了当时确实已存在着一个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表明世界已
开始连成一气了。世界性经济危机只有具备了以下一些条件才可能发生:参
加国际商业竞争的国家已达到一定数量;这些国家的工业生产已在国民经济
中占有主导地位;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已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具备这些
条件,个别地区就不可能受到世界其他地区经济变动的影响,从而也就不会
发生世界性经济危机。而这些条件既已具备,正表明了工业社会日益取代农
业社会的巨大历史进步。
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运动并存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也在蓬勃
发展。产业工人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不同于手工工场工人的新阶级。他们
的处境使得他们刚一诞生便开始了反抗斗争。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
尚未完成,即使是在资产阶级已经掌握政权的国家里,也还没有完成从资本
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向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转变,在统治手法上还有许多
带有封建色彩的旧痕迹。工人阶级没有政治权利,因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第70 页。

还没有建立起来。从经济上来看,由于真正奠基在科学之上的大工业还在建
立过程之中,因而资产阶级采用的剥削手段还是传统式的,即以剥削绝对剩
余价值为主。他们以残暴的手段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相对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包括延长工时、压低工资、增加劳动强度、雇佣童工女工等等。工人的生活
状况是极为悲惨的。政治上的无权状态和经济上的悲惨处境,使工人的反抗
斗争表现得十分激烈。这个时期,特别是19 世纪上半期,工人运动一般都带
有以政治斗争为主、以暴力行动为主和自发性很强的特点。1831 年、1834
年发生的两次法国里昂丝织工人的起义,1836—1848 年英国工人阶级的宪章
运动,1848 年巴黎无产阶级的六月起义等等,都体现了这些特点。
这些早期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而登上了
历史舞台。他们在主张上和行动上都是独立的,不依附于别的阶级。然而,
这并不意味着工人运动已走上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事实是,工人运动中提
出的要求基本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在工业革命兴起,大工业纷纷建立的浪潮冲击下,小资产阶级中的相当
一部分感受到了威胁。一些人被排挤破产,一些人在大工业竞争面前有破产
的危险。更多的人虽然没有面临生存危机,但也要求国家立法应该宽容,给
他们以活动的余地和一定的地位。于是,人们在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大变动
中,纷纷寻求有利于本阶级、本阶层的改造社会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各
种社会主义流派便应运而生了。还有一些人,对刚刚取代封建制度的新社会
曾经抱有幻想,以为会出现真正平等、博爱的新世界。资本主义下贫富分化、
财产上的极不平等,使他们的幻想破灭了。他们也开始向社会主义学说中去
找出路。这样,空想的、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理论便蜂起流传,五光十色,
影响不小。随着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显示出无产阶级的前途和巨
大的革命性,个别天才人物开始把改造世界、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希望寄托
在无产阶级身上,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以真正科学的态度总结了人
类知识的精华,发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发现了资产阶
级剥削剩余价值的秘密,从而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成为科学。科学社会主
义的诞生,以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作为标志,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
义。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逐渐结合起来,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威力。第一国际
和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的建立,就是科学社会主义不断取得胜
利的重要表现。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大的丰富和发展。1867 年《资
本论》第一卷的发表,1848 年欧洲革命之后马克思、恩格斯一系列总结这次
革命经验的重要著作的发表,巴黎公社时期马克思的有关著作的发表,证明
马克思主义在经济理论、阶级斗争理论和国家学说等重要方面,都极大地丰
富和发展了,成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锐利思想武器。
随着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的不断胜利,尤其
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19 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工人阶级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明显提高了。不少国家出现了工人自己的组
织,如英国的工人联合会(工联)、德国的全德工人联合会(拉萨尔派)、
法国的工团等。所以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自发性比以往有所减少。同时,它
还继续保持着过去以政治斗争为主、以暴力行动为主的特点。工人运动所起
的主要作用,首先表现在推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的发展,即作为资本
主义运动的辅助力量。工人运动的又一显著的新特点,是具有了国际团结的
精神。他们在斗争中互相支援,并且关心和支持国际上的各种正义斗争。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5: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在声援波兰人民的国际集会上,建立了国际工人协会即历史上的第一国
际。
1871 年的巴黎公社起义是19 世纪初以来国际工人运动的总结,体现了
它的所有主要特点,并且创造了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工人阶级政权的新经
验。
在工业资本主义时代高涨起来的民族运动是又一股历史潮流。比较突出
的表现是亚洲发生的革命风暴,主要由伊朗的巴布教徒起义、中国的太平天
国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所构成。这次革命风暴虽然是在工业革命后西方
殖民政策有所变化的形势下发生的,但它仍属于中世纪类型的旧式的民族运
动,即不具备发展本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改造社会的目标,主要是反对外国入
侵的运动,而且运动的领导权常常掌握在封建王公和地主手中。这种缺乏民
族资本主义纲领,又没有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运动,规模可能很大,对殖民
主义者的打击也很沉重,但是终归难以取得胜利。民族运动必然要发展到一
个新的阶段。
从意识形态领域来看,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后,其主流是资产阶级的
自由主义思潮。这是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要求摆脱工场手工业时期旧立法
的约束和追求自由竞争的背景下出现的。这个时期的自由主义已经比当年推
翻封建制度时的自由口号有了更大的发展,它已不仅是反对封建特权的要
求,而且成了工业资产阶级在经济活动和政治管理方面带有纲领性的主张。
自由主义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英国功利主义
学说的创始人边沁、边沁的后继者穆勒、普鲁士的宣传不干涉主义的洪波尔
特、法国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孔德等等。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各种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胜利,使资本主义进
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

到19 世纪70 年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任务已经完成,东方则还没
有成熟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程度。在30 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上基本
没有发生革命。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继续征服世
界等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进入基本定型的阶段。
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革命都已完成了,生产规模和生产技术有了
很大发展,因而竞争更为加剧,仅仅依靠强制延长工时或单纯扩大生产规模
已不能适应这种竞争的环境。唯一的出路是依靠科学。在科学基础上搞新的
发明创造,改进机器设备,科学管理企业,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有
可能在残酷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取得的成就,为
这种新型的依靠科学提高生产率的经济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那时,
自然科学有了突破性的大发展。化学中的原子论、元素周期表、人工合成有
机化合物等新的成就出现了。在物理学中,x 射线、电子、放射性等的发现,
冲击着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传统经典物理学的定律,为以相对论和量子论
为标志的现代物理学开辟了道路。尤其是电学的发展,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影
响。这些成就很快被运用到生产中去,就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它使资本
主义的经济发展从蒸汽机时代跨入电气化时代,生产效率神奇般地提高了,
一系列新兴的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电气工业、汽车制造业等等建立了起来。

许多传统的老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工业,进行了新的技术改造。由于科学技
术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了首要地位,资产阶级的剥削也从以追求绝对剩余价值
为主过渡到了以追求相对剩余价值为主,即主要是以科学手段提高劳动生产
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同时,企业管理也日益科学了。这就使工人的劳动
兴趣较前有了明显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生产力大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上的变化,以
适应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于是垄断组织应运而生。除去最初级的关于划分
市场或调整产品价格的协议形式之外,典型的垄断组织是若干企业在产业权
和经营权上的联合,形成系列化的生产与销售的体系。这显然是一种新的经
济联合体,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适应和推进生产力发展的生产组织形
式。垄断并不排斥竞争,而是使竞争更激烈了。垄断也不能消除矛盾,而且
带来一些新的矛盾,诸如垄断组织与非垄断企业之间、垄断组织之间、垄断
组织内部的矛盾等等。特别是它不能免除生产的社会化和占有的私人性质之
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是,垄断的形成毕竟是生产力
有了更大发展的反映,也预示了在垄断组织的形式下,生产力还会有更惊人
的发展。
以科学为基础的追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经济模式和垄断组织的出现,表
明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已基本定型。
经济上这种飞跃式的大发展,使资本主义社会必不可免地要发生许多变
化。首先,由于科学技术的地位和重要性大大提高,人的素质相对提高了。
即使是出卖劳动力的工人,要想谋生也必须具有必要的文化程度才能操纵复
杂的机器。人的文化程度的提高和文盲的减少,必然会带来人的思考能力的
提高,从而使人及人的价值突出了。资本主义以前诸社会形态中那种盲从的
和不尊重人的价值的现象,逐渐难以为继了。其次,经济上的大变动必然使
社会上出现各类不同的利益集团。各垄断财团自不待言,其余如中小企业家、
农业家、公务人员、各行各业的广大劳动人民等等,在经济变动、竞争激烈
的环境中,也都有各自的愿望和要求。所有各利益集团都会寻找自己的方式
来表达出这些愿望和要求。于是舆论活跃、团体众多。其中工人阶级表现尤
其突出,形成一股强大的工人运动的浪潮。最后,国家的职能也变得更为复
杂了。它不可能仅仅发挥保国的和镇压反抗的职能,而是还必须适应社会的
变化,在经济管理、调整内部各利益集团的关系等许多方面拿出对策来。
这就使资本主义各国在政治上也要出现新变化,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变
动。一个总的趋势就是建立和发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各个利益集团并存
所产生的矛盾,尤其是工人运动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只依靠高压政策是不可
能平息的。而且,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稳定是资产阶级根本利益之所在。高
压手段激起社会大动乱会使资产阶级在经济和政治上承受更大的损失,而且
也不可能消除矛盾的根源。因此,实行民主政治,使各阶级、各阶层都有表
达意志的机会与可能;在立法上有限度地照顾到各方面的要求,又不损害资
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有效地维持资产阶级的最大利益。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策、立法上推行
了自由主义的改革,包括教育改革、文官制度改革、经济政策改革、颁布若
干劳动立法和社会救济法令、实行新闻自由等等。人们有了讲话的地方和发
表见解的机会,矛盾就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和。
从国家体制来看,代议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健全和发展。实行男子普选制

的国家多起来了。结社自由给各利益集团成立自己的政党提供了可能。政党
政治盛行起来。政党的代表和公民个人均可在代议制度之下参加竞选,公民
们利用投票作为表达自己意志的一种方式,至少在形式上所有参加竞选的人
是平等的。自由竞选,胜者掌权,而且常常是议会中的多数党组织内阁。反
对党、在野党和非党议员都有发表政见的权利,间或也能使他们的提案得到
通过,构成决议或立法。这就是以政党政治和代议制度为特点的资本主义国
家在政治制度上的模式。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在政治上也定型下来。这种政
治模式十分有效地保持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的稳定。
上述这种基本上定型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资本主义模式,代表了资本主
义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它只是资本主义开始进入成熟期的表现,在各方面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和健全。而且,首先走上这个发展道路的,也只是少
数国家,那就是最早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经由革命道路埋葬封建制度的英
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即使在这些国家,情况也不是绝对单一的。非垄断
经济仍然大量存在;政治上的暴力镇压事件也时有发生。这里的论述是从主
流上而言的。
当时的德国、俄国、日本,情况就很不相同。一方面,它们是后起的资
本主义大国,另一方面,它们在进入资本主义时所走过的道路属另一种类型。
这些国家没有经历过真正自下而上的大规模资产阶级革命,日本的明治维新
虽属资产阶级革命,但很不彻底,而且主力是下级武士,原来也属于统治阶
级范畴。因此,它们在进入资本主义时期后,非常缺乏自由、民主的精神,
保留了过多的封建残余。它们尽管在经济上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在政治
上却在相当大程度上奉行着专制主义的传统,军国主义的影响也很强烈。对
这些国家来说,实现政治民主还需要新的奋斗,甚至经历民族的苦难。这些
都是不可避免的。
在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后确立了。19 世纪末
资本主义列强将世界领土瓜分完毕,一方面对各国人民的奴役和掠夺空前加
强,另一方面也使整个世界进一步资本主义化了。由于垄断时期各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将资本输出的手段提到更重要的地位,以及伴随而来的国际垄断组
织的出现,在客观上必然促使东方①各国和各地区的传统古老的社会结构和经
济结构进一步瓦解,并且建立起一批西方式的资本主义企业,同时又产生出
民族资本主义。这是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面貌改造世界的表现,不管它是否
意识到了这一点。
由于资产阶级已经取得完全的统治地位,于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兴
起了反对变革、维持稳定、主张渐进和进一步加强统治与加强竞争的思潮。
社会达尔文主义兴起了;叔本华的带有某种悲观色彩的反理性主义学说逐步
地不那末吸引人了;而尼采的权力意志理论很快盛行起来。在经济学领域,
赞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奥地利学派和历史学派较为流行。
在资本主义稳定、发展、繁荣的环境里,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
也出现了新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工人的处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工
人阶级的队伍空前壮大了,在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成为人数最多的阶级。
同时,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工人具有了一定文化程度,素质较前大
为提高了。而且由于大工业的发展,工人的集中程度也大为提高了。其次,
① 这里的“东方”是泛指各资本主义国家以外的广大地区。

在资产阶级以剥削相对剩余价值为主的情况下,工人的生活状况明显得到改
善。19 世纪上半期那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现象大部消失,多数工人在收
支方面有了结余。最后,此时的工人基本上已得到了当年奋力争取的政治权
利,能够行使公民投票权。组织政党和工会、出版报刊等,在不少国家中也
已是合法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5: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资产阶级以剥削相对剩余价值为主的情况下,工人的生活状况明显得到改
善。19 世纪上半期那种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现象大部消失,多数工人在收
支方面有了结余。最后,此时的工人基本上已得到了当年奋力争取的政治权
利,能够行使公民投票权。组织政党和工会、出版报刊等,在不少国家中也
已是合法的事情。
上述变化必然使工人运动在特点上较前有所改变,得到新的发展。第一
是觉悟程度提高了,大批工人对社会主义理论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人政党
普遍建立起来,到80 年代末,建立工人政党的国家已有14 个。这些党都接
受了社会主义理论。许多党还出版了自己的报刊。第二是组织程度提高了,
工会会员已占工人的近半数。多数罢工都是有组织地进行的,由有关的工会
团体领导。第三是合法斗争、经济斗争多了,已极少发生暴动、起义之类的
事件。工人们积极参加议会选举斗争,合法地为自己相信的候选人投票。此
外更多地是进行以经济要求为主要内容的罢工斗争,所提口号主要是8 小时
工作日、实行劳动立法、保护童工女工等等。
社会主义理论也有了某些变化。由于资本主义稳定发展局面的形成和工
人生活状况的较大幅度的改善,在和平环境中西欧各国已不可能将无产阶级
的直接革命冲击提上日程。在社会主义运动中也就相应地兴起一种渐进的、
较为温和的思潮。这种思潮以英国的费边主义为代表,还有法国的可能主义
以及不久后出现的法国的饶勒斯学说和德国的伯恩施坦主义、考茨基理论等
等。这些主张的共同特点是不赞成暴力革命,宣传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观
点;接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传统,相信通过议会道路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
理想;更重视争取眼前实际利益的斗争,较为轻视社会主义的长远目标等等。
第二国际在较大程度上是受这一思潮影响的。这一思潮既有一些切合实际
的、可取的论断,也有明显的错误观点。宣传这些观点的代表人物,都是社
会主义者,绝大多数是在变化了的新形势下进行着理论上的新探索。他们的
某些错误结论是有害的,但主要地不是根源于主观上对工人阶级事业的敌视
和背叛。受这个思潮支配的工人政党和工会组织在当时是占多数的。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得到了进一步传播和发展。恩格斯的名著《社
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被译为10 种文字广泛发行。马克思、恩格斯的
著作多次重印出版。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有一批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活
动家处在一些工人政党的领导岗位上,活跃在国际工人运动的舞台上。他们
之中著名的有李卜克内西父子、倍倍尔、拉法格、卢森堡等等,最优秀的是
列宁。在1883 年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为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壮大国
际工人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恩格斯的晚年放射出了异样的光彩。1895 年恩
格斯逝世后,列宁高举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特别是结合俄国的实际情况在
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创立了布尔什维克党。
与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同时,民族运动也有了新的发展。一
些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建立和发展为世界民族运动注入了新内
容。除去在不少地区(例如非洲)继续存在着不具备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方向
的旧式民族运动之外,一种新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运动兴起了,其领导
权一般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的即转向资产阶级一边的贵族地主手中。
这种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的民族运动,摆脱了旧民族运动的模式,
有着明确的向近代社会过渡的纲领,较为广泛地吸取了西方的政治、经济学
说并提倡科学。这股历史潮流在亚洲表现得最为突出。一般说来,19 世纪末

出现的运动多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诸如印度国大党温和派领导的运
动、中国的戊戌变法运动等等。到20 世纪初,改良转向革命,出现了被列宁
称之为“亚洲的觉醒”的资产阶级革命高潮。在伊朗、土耳其都发生了资产
阶级革命,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印度国大党激进派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也
达到高潮。在亚洲之外,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古巴也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20 世纪初,世界上还出现了一股逆流,那就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争
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角逐。结果,形成了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
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苦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收场是世界近代史结束的标志。

内容提要
今天,现代化问题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自有人类以来,直到
封建社会建立,经历了若千万年,也未能将这个问题提上日程。只有近代社
会的降临才把它提了出来。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
力取代以君主为标志的贵族特权,臣民变为公民,人的理性取代神的意旨,
科学取代蒙昧..是近代社会到来引起的巨变。只有近代社会才造成产业革
命,使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使世界连成一片,开始了现代化进程。本书
就是从这个角度论述了这段历史。

世界近代史

第一编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的诞生
(17 世纪到19 世纪初)
第一章 封建制度末期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节 土地制度的演变
一、农民土地占有制的形成与发展
西欧各国的农奴制度在13—15 世纪先后瓦解。这是商品货币经济冲击的
结果。农奴制的瓦解通常要经过一定的手续。在英国,领主和农民在庄园法
庭办理手续,记录在案,写成一份正式的文件,称“公簿”。公簿上写明农
民得到人身自由;原来作为农奴时耕种的份地仍归农民使用,领主不收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7 08: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属于文学欣赏?属于原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7 13:3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楼主现在这时候搜刮一些世界杯的东西,相信更吸引眼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21:18 , Processed in 0.174814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