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01|回复: 4

[【其它原创】] 汉字之美&文言文启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1 17: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汉字之美

简体字的出现应该是适应文字普及的结果。清代是这样,解放区也是这样。但有一个问题,简体字的规划者没有注意到,就是简体字简化笔画的同时也减少了汉字的文化内涵,再加上后期的不详细解释,使得简体字与中国文化所特有文字美脱节。把本来表意文字的汉字特征简化从成了类似表音文字的拼写规则。这样一来,有很多人只重视了识字而忽视了汉字需要承载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得“文人”这个词在以往的“文化人”之外,增添了新的含义“文字人”。(这里也有教育的原因)

我个人认为汉字是最能反映古代人民智慧的瑰宝。汉字并不只是象形文字,如过说有少数象形文字是来源于自然的话,那么“会意、指示”绝对是一种更高的智慧结晶。汉字是最具艺术性和时代性的文字,同样的汉字赋予每个人各异的展示空间,最能体现个人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同时不同时期的汉字也向我们展示了不同的历史风貌,甲骨的不屈,金文的铿锵,小篆的驯顺,隶书的内敛,行书的自由,草书的狂放,真书的严谨,所有这些无不反映着时代的精神。汉字是最具哲学性的文字。哲学可以说是一门研究人认知与思维规律的学问。而汉字正是反映人们对自然规律认知与思维的文字。我们今天看到的汉字,仔细追究的话,依然可以看到古人的认知规律,因为这个规律不会变化。例如,我们知道古代的“日”字是“一个圆中有一点”,怎么来的呢?我们不用猜测,只要我们注视耀眼的太阳两秒钟,然后再看别处,我们就会看到和古人“一样”的景象!我们视线中的那一个亮点,就是那个位于圆中的黑点。再比如,一个大家熟知的失去文化内涵的“臭”字。通过学习,最多我们知道古人把这个字用作“气味的总称。读做‘秀’的音”。如果让现在的学生解释这个字,所得到的答案往往是“自大加一点”。其实,这个词是一个最能体现古人造字时的艺术性和哲理性的字。因为“自”是象形的是“鼻子”的形状,“大”是一个人伸开双臂,叉开双腿的样子,那“一点”是空气中飘来的气味。我们现在有时还能感受到这字的造字过程,比如我们来到大海之边,站在礁石上,张开双臂,迎着海风,仰起头,深呼吸,感受海风中那股自然的气息,让这种气息通过鼻腔,把自然的神韵传导到四肢百骸!这不正是“臭”的造字过程吗!这不正是汉字的魅力所在吗!

反观现在,汉字在逐渐简化的过程中已经渐渐失去了年轻人的认可与欣赏,文言文被抛弃,词句被玩弄,长此以往,恐怕有一天,汉字也会成为博物馆里的陈列品了。


文言文启蒙

一、文言文产生的原因
1、古人生活比较简单,需要使用的字的数量比较少。尽量记载大事。后来要表达东西多了,就使用以前的字代替。当然也包括避讳。(通加字)
2、书写条件限制,必须简省文字。必须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最多的内用。(省略)
3、早先没有考虑到文字的传播,对已经共知的内容大部分省略了。(纪年的简省)

二、文言文之美
1、文言文是最经济、最实用的语言。在相同的内容下,文言最经济,比如电报、短信。
2、文言文是一种鲜活的语言。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都知道在普通的口语中需要着重表达的部分往往会通过加重语气来进行强调。现代的书面语中很难表现口语中的重音。文言文则通过对句式的改变把古人的语气固定在了文字里。宾前,状后,形后等等都可体现表述人所要强调的内容。我们通过诵读就可以了解说话人的语气和重音的变化,体会到古人当时的情绪起伏和感情波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言文简直就是一种使用文字编码的录音机!在有的时候,文言文甚至就是一种使用文字编码的录像机!比如,《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说:“求,无乃尔是过欤。”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文字看到孔子紧皱的双眉,凌厉的眼神,气愤的神情。(必须以诵读为前提)
3、文言文具有音韵的美、含蓄的美。(包括诗词)
4、文言文离我们并不遥远。流传下来的成语、固定说法。我还给学生举过一个使动用法在现在使用的例子。比如外国人非常费解中文的足球报道,往往标题为“中国队大胜某某队”时是中国队赢,而标题为“中国队大败某某队”时还是中国队赢!

三、文言文大部分也是单句结构的,使用我们熟悉的单句结构的法则进行分析是能够了解并掌握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1 21: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后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6 13: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网友指出,顶楼“汉字之美”里的“臭”应该是从犬的。本人在这里表示感谢,并提出来引以为戒。


单句结构的价值与应用

原创非首发
http://sq.k12.com.cn/bbs/index.p ... p;start=0&rid=0

  现在有的专家提出在中小学应该淡化语法注重整体阅读。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中小学教材正是按照这种思路编排语法教学的。殊不知有些语法知识应该是教师必讲,学生必备的!因为有些语法知识作为最具规律性的内容,学得好了自然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个道理也是我近几年才明白的。

  上学时,我对语法丝毫不感兴趣,老师也没有深讲,即便是后来当了语文老师在初中给学生讲语法也是照本宣科,后来教了高中,为高中的学生补讲单句的结构,讲得多了渐渐体会到了其中的好处。

  一、学好单句结构有利于掌握短语知识。
  以往学生学习短语时,短语的各种关系,什么主谓关系、动宾关系、偏正关系等等都是靠死记硬背下来的。而实际上这些关系都是从单句的结构中分离出来的。如果明白了单句主、谓、宾、定、状、补的结构就会很好掌握了。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谓短语(一般是名词+动词);谓语和宾语构成动宾关系(一般是动词+名词);定语和主语、定语和宾语、状语和谓语之间构成的关系是偏正关系……所以后来我再讲短语的时候,一定先把单句的结构说一下,虽然不一定很透,但有助于学生理解短语的关系。短语的关系学好了再移回单句上,就轻松了许多。

  二、学好单句结构有利于识别病句能力的提高。
  如何快速有效地辨别病句,恐怕是每一位高三教师必须研究的一项内容,这期间不但要背六种病句类型,还有做大量的练习,以及熟悉许多的窍门。其实既然是病句,那么它肯定有不合乎语法规范的情况。我们完全可以从语法的角度去辨别这些病句。
  例如一个熟练地掌握单句结构知识的学生,能够使用单句结构直接区分很多病句,虽然不一定能准确说出是哪种类型的病句:只有动宾主干的句子是无主句;有双主语或双谓语的句子肯定是杂糅;主谓宾不合理的句子肯定存在搭配不当……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掌握了单句的结构,就可以分辨出大部分的病句了。

  三、学好单句结构有利于文言文的讲解和翻译。
  记得自己上学时,最怵头的就是“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这些语法现象。现在分析起来,就是当初没有学好单句结构造成的。把这些语法现象放到单句结构中对照,我们就很容易能看出这些语法现象的出现,其实就是作者在通过变换成份的位置来体现语气要求的结果。而像“之”用法中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的用法,完全是为了保持一个单句中,仅有一个主语,一个谓语的基本要求而出现的。
  此外,文言翻译是一大难题,除去实词虚词的理解关键在于是否表达得完整。让学生按照单句的结构去衡量自己的译文,基本能做到完整表达的要求。

  四、学好单句结构可以解决考试中文言实词、虚词用法的区分。(这一部分是单纯针对考试的,本人不提倡大家在授课时使用,因为这一条有悖教育原则,仅供参考。)
  这是个歪招,专门给那些从不学文言文的学生应考用的。根据单句的构成原则,根本不用知道试题上两句话中加点的实词或虚词的用法和含义,只要比较加点词的位置与前后词语的词性是否相同,就可以辨别了。如果两句话中加点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是相同的,那么这个加点的词在这两个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对单句结构应用的一些尝试,还请大家批评。不过我要再次郑重声明的是最后一条,除了应试之外,毫无实际价值。

单句知识梳理(原创首发)

单句知识梳理

单句的结构一般会有的情况
1、最简结构
主谓宾。
这里的“主”“谓”“宾”指的都是“中心语”,即“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有了这三部分,就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了。
2、完整结构
(定)主[状]谓(定)宾〈补〉。
在这里我们看到“(定)主”构成主语部分,“[状]谓”构成谓语部分,“(定)宾”构成宾语部分,这三个部分均呈现“偏正短语”关系,即定语用来修饰主语和宾语,状语用来修饰谓语。补语的情况要在下面结合谓语研究。
3、完整结构的变体
[状],(定)主[状]谓〈补〉(定)宾〈补〉。
在这个结构里我们会看到,状语可能会出现前置的情况,这种情况一般是表时间地点的名词需要被强调,或是状语太多使得主语和谓语相距太远,把一部分状语放到前面使句子的主干紧凑。
在单句中,谓语和补语构成“动补关系”,这里的补语是对谓语的补充说明,如“我打了三下”其中“三下”作为补语补充说明谓语“打”的情况。这里要注意的是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后出现的补语往往也是对谓语的补充,如“我打了他三下”,也就是说补语在没有宾语的情况下,紧跟着谓语,在有宾语的情况下往往位于宾语的后面。由此上面的成分构成形式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状],(定)主[状]谓〈补〉。”二是“[状],(定)主[状]谓(定)宾〈补〉。”
还要说明的一点,在标准的单句中应该不存在“宾语补足语”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会出现在一定的情境下,比如我让别人给我拿一个杯子。我会说:“请您给我拿一个杯子,红色的。”这时我们会发现“红色的”补足语其实就是“定语后置”的情况。

我们用一个具体的句子看一下,单句各个成分一般是由什么词性的词语构成的
   

下面我把单句成分的购成词性简单制成了表格,以供参考。
   


单句和短语的关系简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6 18:3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我的感觉,语法的学习跟文章的阅读结合好了,才比较容易做些语病鉴别。单单的语法学习只有短期效果,而且容易褪去。欢迎大家继续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7 00: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非常讨厌用英语语法分析汉语——简直就是糟蹋了汉语!
   fenglong88 莫见怪,兄弟这两天忙期末,忙完了也码两个字争鸣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5 19:35 , Processed in 0.38566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