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03|回复: 0

[【散文】] 夜随想

[复制链接]
az3434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6-4 18: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月里的天气还颇有些凉意,想一想大陆的那一侧已是春意盎然,而这里还是春寒料峭。到了四月末五月初,春天便渐渐地来了,来得不紧不慢,伴着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淅淅沥沥的小雨。最喜欢的是每天走在上学去的那条乡间小路上,一路上少有行人,而草木却很繁茂,微微雨中,引人入胜的是那新发的嫩芽,那嫩嫩的翠绿,清鲜而又含蓄,把这时节的含意都诠释了。偶尔看到路边的桃花,犹如山水国画中的几点水墨淡彩,点缀出这节气里的应有之意。记得小时候学水墨画,调色总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为的是这“意在笔先”,色重了便显不出初春的恬淡了。心便是这般恬静,忽然想起两句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荫,”继而便羡慕起那“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幽静,那古来清客文人所中意的生活佳境。



想那中国古典文化里从来都不缺少这样的向往。那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琴棋书画的淡雅,和那讲求经世致用而又向往超凡脱俗的人格精神,一点一滴都融在这景里了。身处异国他乡,却在这幽静的途中,仿佛置身于故乡,那份文明的厚重,那份心态的怡然,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似曾相识。原来,人性本是相通的,而这承载人性的古老文明,尽管隔着大陆,却又从根儿上透着一致。这一致便浸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里,像那古堡教堂中墙壁屋顶的精致讲究,有如那古典中式建筑的房檐脊梁,精雕细刻,巧夺天工。而那一板一斧的考究下,尽述着人类对一种文明的崇拜,这一边出于对基督教文明的顶礼膜拜,而那一边饱含了对儒教文化的尊崇。于是,人类的通性便在这一砖一瓦一石的建筑风格中表现出来,继而表达出了共同的人格特性:那古老文明所追求的安逸,静谧,神圣而又一脉相承的精神气质。



古老的东西就是这样沉甸甸的,然而却又是最有韵味的,最能陶冶志趣和情操。最近偶然又翻了翻《红楼梦》,都说每看一遍会有新的体悟,也许是每看一遍之时自己的境遇不同,解读的角度也就不同吧。很多人认为这部书自始至终透着一个情字,固然儿女私情是本子的衣钵,没有了人间烟火的思想表达,那便成了宗教禅书,而不是小说了。然而,在我看来,这书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试图冲破儒家世俗的处世哲学,如宝玉与袭人谈生死观那段说:什么公忠体国,什么血染疆场,那文死谏、武死战都非正死。真正的大节之死是用姐妹们的眼泪化成一条大河流,托载着自己流到一个无人知晓的地方去。细细想来,这真正是何等的大器啊!抛弃世俗凡尘的功利名节,与世无争,飘飘化仙而去。这等的佛性,也许是红楼梦的独到之处吧。



而再看看诸如三国、水浒,又是何等的世俗。那忠孝节义的大节竟能如此灵活,朝志夕改,对主子,对骨肉,对朋友,只要是得势的,便屈身投之,哪怕原来有过雪耻深仇。犹如那三国,看到后来,诸多人物中,大部分竟已分不清初始的那份忠心,所有的情义节气都已经融入现实的“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侍”的处世哲学中。然而,正是这样经世致用的现实主义,才有可能造就一番事业,试想虽然有刘关张的真忠孝,然如果没有其他文臣武将背信弃义相投,无论如何靠几个人小感情建立起的小圈子都不能成就一份伟业的。



可以说,从三国到红楼,反映了传统思想从一种功利的入世主义到空灵的出世主义的精神表达。想起前些时候,看了一些有关韩国的介绍,后来又跟韩国的朋友聊天,发现其文化的保守性竟是那样强烈,很多儒教社会中已经消失的规矩礼仪,乃至思想作风,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其社会价值中。而如果对其文化略有了解,都可窥到那一点一滴的汉唐遗风,从服饰到礼节,从建筑到饮食。有人说,韩国的儒教文化可以用一个字精辟地概括,那就是恨,浓的化不开的大恨。其实,一海之隔的日本又何不是如此呢?那种在文化最深处的民族感情和那弥漫在大众心里的民族仇恨深深地烙在每个人的心底。



而这仇恨文化的发源地,广袤的中国大陆,却似乎没有这样深的仇恨和感情纠葛。细细想来,纵观华夏五千年之文明,先秦后汉以来,那深深的民族情感却是真正的融在每个人的骨子里,那舍生取义、死而后已、宁死不屈的气节和那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民族仇恨,无不表达着一种浓的化不开的大恨,一种儒家的置之死地而后生、视死如归的血性的精神品格。然而,自汉唐宋元以来,这血性便开始慢慢地化开了,化成了一种更加现实的入世哲学,于是便有了求同存异的政治向往和制度安排。想来这也并非偶然,汉唐以来,面对少数民族的入侵,汉文化不再抱守以往的对抗态度,而是采用更加温柔的和亲政策,以期达到安宁,这虽也由于汉族王朝兵力衰弱、鞭长莫及,但客观上却促进了汉学儒教文明与各少数民族文明的融合,以至到五胡内迁,大元朝的建立,竟已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而那先秦诸侯之间的仇恨和建立在这仇恨之上的血性狭隘的民族性格,便被这融合所淡化,以至于取代了。



而此时期佛教的东传与道教的兴起,更加冲淡了那古来的血性,取而代之的是对吾空空灵的禅静的向往与追求。于是那现实世界中的民族矛盾与冲突,那血流成河的战场便成了芸芸众生的涅磐,而那亦慈亦善、兼容并包的佛性和道性便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精神理想。这样的精神哲学深深地冲击着先秦儒家思想,同时也深深地影响和发展了儒教本身。而这空灵的出世哲学却无意中培养出一种对现实对人生的妥协态度和一种求同存异的入世精神,一种不仅从文化上,更是从政治上兼容并包的更加大器的儒学,也许儒家那经世致用的处世哲学在此时开始走向顶峰吧。



而那一海之隔的韩国日本,却没有这般际遇,缺少了外族挑战的历史,便缺少了文化重新整合的机会,而淡化了的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又没有使自身的文化有足够的包容度去支撑一个大器的民族个性。于是,那藏在心底的深深的恨,那刻在骨子里的血性的民族感情,便不可能化开了。这似乎又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韩日那没有破坏、保存完好的儒教文化正是大陆先秦文化的继承和传扬。



然而《红楼梦》终是悲惨结局,这也许是作者有意暗示一种脱离实际全然出世的人生宿命吧。理想虽是好的,但理想终究是理想,没有入世的事业,便没有了这实现理想的载体,枉费了一腔热血。而即使有了一番事业,理想还是未必能够实现,限于各种条件,很多时候付出了未必能有回报。然而,这人生还应是积极的人生,虽有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却又有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不屈不挠。诚如实干家李鸿章所说,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人生何不是如此,一个年龄段只能做这个年龄应该做的事情,错过了便不好再来。想想有时也会清高自傲、孤芳自赏,以一副出世的架子来看待身边的人事,殊不知人至清则无徒的道理,想来也是书生意气罢了。



而从五四到六四,这样的意气用事却深深地感染了一代人,以至于很多运动的人对于运动本身的使命都不甚了解,抱着一腔热血以一夫之勇,一时之意气去索要自由与民主,以为民主制度可以以发动一场运动一簇既成,竟不知这民主是富国的游戏,没有发达的资本市场经济,出现不了真正的民主,即使出现了,也是不幸福的民主了。时值大陆彼岸初夏的六四纪念日,也许应该纪念的是那些意气用事而为此付出惨痛代价的生命,而不是意气用事之本身吧。



说远了。最近一月忙于考试,每日劳形于案牍。前几日考试结束,却发现那初春之景早已黯然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紧簇的繁茂,没有了那份清香静谧,却添了几分初夏的暑气。这里纬度高,此时正是白昼日长,每晚须要十一点黑夜才来临,而早上不过两三点天就亮了,每日不过三四个小时的夜晚。而住地恰在乡下,鸟儿是极多的,有时夜深不寐,等到一两点钟黎明前,窗外便开始了千啾百呖的鸟鸣声,忽远忽近,渐渐转入佳境,想来鸟儿是晓得天要亮了,这一夜的睡意便在这鸟鸣中来到,人也就昏昏睡去了。



前日偶然听了牡丹亭中一段游园惊梦,那悠扬婉转的唱腔,仿佛真的把人带到了华丽铺张的良辰美景中,那姹紫嫣红的绚丽,那温文尔雅的举止,那恬静馨香的园子,让人醉了...醉了...



                                      丙戌初夏夜于英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26 19:36 , Processed in 0.157996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