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68|回复: 2

也评《茉莉花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4 16: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张艺谋的御用摄影师,侯咏时隔10多年之后的第二部影片《茉莉花开》自然颇为受人关注。这不仅在于导演本身给观众带来的阅读期待,也在于他以一己之力,招徕的众多大腕。姜文、陈冲、章子怡、刘烨、陆毅,在现今的影坛,一个个确乎都是炙手可热的大明星,更何况还有章子怡一身饰演三个不同角色的大卖点。虽然投资商和发行商纠缠几年,致使影片时至今日才得以与广大观众朋友见面,但是尘封三年给人的神秘感、04年章子怡凭借此片在“金鸡”封后,都更加增添了这部影片的诱惑力。
  与张艺谋长期合作的两位摄影师在转向导演时,似乎都秉承了张导的那份大气和雄心。顾长卫在《孔雀》中用横向的结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时代的人的命运;在差不多同时,侯咏也用《茉莉花开》纵向地写出了三代女人的故事。在宏大叙事的背后,我们看出了导演的良苦用心,然而,正象有评论所说的那样,“这种‘外壳’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用得不好很容易就让影片流于形式”。《孔雀》用三个彼此分离却又互补的段落,充分地展示了一个时代的图景,而《茉莉花开》却不幸被言中,在剧情铺陈、人物塑造和中心表达上都力有不逮。
  从表层结构上看,《茉莉花开》采用纵向三段式的叙事是毋庸置疑的。茉的故事、莉的故事、花的故事,以一家三代女性的命运,展现女性生命的历程。故事也还圆通,叙事也还流畅,粗略地看甚至能找到彼此相互联系的那根主线。用茉—莉—花这样的内蕴逐层深化的递进方式来反映女性的逐步成长,似乎也颇得导演的旨意和部分观众的感受。
  30年代的上海,有的是繁华,也有繁华下面的躁动。在茉出场的开始十几分钟里,导演一直用大量的特写和近景来刻画人物、环境,使得演员的一举一动显得颇为夸张、环境显得颇为逼仄。或许这就是导演给我们传达的信息,30年代的上海就是如此的逼仄、浮华。扭曲腰身的歌唱、无数条旗袍下摆动的腿,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主人公茉白日里做着自己的明星梦。她是一个 “天真”的、不谙世事的女孩。当电影公司老板倏忽而至的时候,她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她的明星梦中,甚至在这里发现她的爱情,献身给电影公司老板。然而,30年代的上海毕竟像一场梦,正好像她因为害怕血和痛而不肯堕胎、终于失去老板宠爱的那夜一样。梦醒时分告别了旧日的繁华,也告别了一个时代,可她还有些彷徨。她缺少那种毅然决然的勇气,即使在经过了孩子的分娩、母亲的离去之后,她依然困守在自己的领地,怀揣着一个陈旧的梦。抱着小孩,愤然而镇定地走进理发店,夺回母亲的财产并给娘舅两个响亮的耳光,也就成为了她生命中最精彩的一瞬。她让我们唏嘘,但是并不完美。
  50年代的上海,像新中国刚成立时的任何地方一样,这里也弥漫着政权更替、国家新建时的激进之风。这段故事的主人公莉,似乎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开始了对爱情大胆、疯狂的追求。她是一个没有爱情,更准备的说是没有可依靠的男人就不能生存的女人。在爱情上她始终处于主动,也为它付出了一切。她忍耐不属于她这个阶级的恶劣环境,为了不能生育而痛苦不堪,甚至最终因为害怕爱情的失去臆造出邹杰与养女的奸情。她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是她也不完美,因为她对男性有了太多的依赖。
  80年代的上海。刚返城的花和茹悦私定终生,却又马上要接受离别之苦。她默默地等待,为了心爱的男人甚至不惜自己的身子熬夜织毛衣挣钱,然而等待换回来的却是无情的背叛。她也曾想过报复这个男人,但是就在报复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意外。虽然是意外,但是毕竟成就了这个女人的新生。当她开始关注自己肚子里的孩子的时候,她也终于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女人。在这个段落里,导演向我们展示了全剧最动人的一幕。花在夜半时分感觉到胎气的萌动。她大叫出租车,却根本就没有。她毅然走到街上。天开始下雨。她一直坚持地走着,虽然十分困难。她再也不能前进啦,坐在桥头呼救。没有人答应,她开始准备自己接生。她拿出准备好的工具,把棉布铺在自己周围。她屏住呼吸,一次次努力。当镜头中警车终于靠近时,孩子已经出生了。这一系列细致的刻画,形象而又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面对生活镇定、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对生育降临的未雨绸缪,不借助外力独自完成生产,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女性的人格魅力。也正是因为这样,当在看到花最后搬到新家、欣然微笑的时候,我们着实为之一动,甚至忍不住流下喜悦的泪水。
  这样的图解似乎真能表现出导演的最初意图。用这样逐层递进的方式,也似乎确实能集中反映出中华民族女性在上个世纪为争求自身发展和解放的不懈奋斗历程。然而,如果有心的观众在摆脱了感性的最初束缚,仔细思考一下的话,也许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又将是另外一番景象。
  在文学创作中,有所谓“典型性”的问题,即文学要“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具有极大普遍性的东西”,并“寓于鲜明生动的、具有强烈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它包含了“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这两个辨证互成、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而这一理论,也同样适用于各种艺术门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艺术”的定义就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作为第七种艺术的电影,自然也不例外。侯导手下的“茉”“莉”却游走于这个原则之外。
  30年代的上海,其实是不易于表现和掌握的。因为它是那么的复杂,包含了那么多看似相悖的原素。在这里,封建主义文明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浊流相汇、污泥混杂,传统文化中腐朽的宗法等级与西方时髦的金钱原则畸形结合。要深刻描摹出这样复杂的时代背景下的故事,不仅需要导演对当时文化背景同样深刻的了解,同时也需要给人物留出足够的活动空间。然而,侯咏导演这两点都没有做到。在四十多分钟的时间里,他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充斥着旗袍、明星梦、洋泾浜外语的颇为小资的社会图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更为深层次的文化意蕴却都在这华丽的外衣下消失殆尽。在这样片面的时代背景下,茉也就变得跟时下追逐“超女”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了,失掉了典型意义。新中国成立之初的50年代,在“人人平等”的口号下,妇女的社会地位确实有了明显的提高。“妇女能顶半边天”、“男人能做到的女人也能做到”是那个时代妇女地位的真实写照。但是,误把“男女平等”当成“男女都一样”,以男人的标准来要求女人,抹杀了女性的个性。在这样一个政治狂热、女性个性普遍缺失的年代,执着追寻真爱的女性是不符合当时社会整体风貌、不具备典型意义的。而莉就是这个时代下的一个悖论。她像一个颇具现代意识的女性,不仅主动追求真爱,而且偏执地要把爱人完全据为己有。与此同时,时代的背景在这里也被导演抽空为几个标语、几个口号、几幅图画。这些标语、口号、图画,不能刻画出时代的深度和厚度,却在客观上掩饰了故事叙述方面的不足。在莉这个片段中,莉追求工人阶级出身的党员邹杰并与之结婚、莉和邹杰在爱情生活中出现问题,是时代背景的忠实反映,而爱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的解决却可以超然于社会背景之外。阶级的差异、争斗可以为“神圣”的爱情所化解,甚至主人公的生活也可以一直处于小资的环境之中。虚化了的社会背景正好为主人公爱情故事的上演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即使故事情节中出现不合逻辑的地方,也不轻易就能被人发现。可是当剥离这层层假象时, 我们看到的只是这样一出导演给我们“精心”布置的爱情大戏。
  妇女解放是一个历时的问题,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并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而逐步发展。五四时期、毛泽东时代、改革开放之后是我国上个世纪妇女运动最显著的三个时代,《茉莉花开》中三个故事发生的时代基本与此对应。那么,选取几代女性有意味的故事,深刻反映出这些时代的社会图景,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确实能够集中地反映出我国女性在上个世纪为求得自身发展和解放所经历的血泪之路的。然而, “茉”时代背景的片面,“莉”故事的不典型,完全摧毁了这种可能性。正像一位女性朋友在网上所写的感受那样,“我似乎在她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在茉的身上,看到了年少天真的自己......;在莉的身上,看到长大以后的自己.....”。在去除故事的那层时代外衣之后,它们其实就是当今女性爱情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把这三个故事当成时下三个女性的不同爱情经历,也可以把三个故事片段位置互相调换。在这样打乱时间的纵向结构、将各个故事自由组合以后,我们可以发现这三个故事依然成立。时代背景都那么的浅薄,故事谁先谁后都那么不重要,那么在写出几代女性的心路历程的口号下的内蕴递进的关系又怎么能够实现呢?
  其实,导演所关注的只是一个表象的递进关系,只是遗传基因和家庭小环境。他不遗余力地描写生育、描写后一代主人公童年时眼见的世界,就是想在这样的氛围中,营造出他以为的必然以及必然中的发展。生育图景的展示不是从更深层次表现生育与女性的关系,而是基因的简单遗传,而是为她们相同的“宿命”提供依据。导演欣赏的是相同宿命下的比照,通过比照表现几代女性的“解放”历程。但是,抽空的时代背景,缺乏典型的人物形象,不仅使得这种递进显得牵强,更表现出导演先入为主的霸道。
  再回过头来说说茉这个人物。茉在此片中可以算得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不仅是影片第一段落的主人公,更是后面段落的参与者。她很天真,这种天真却让人感到极其可怕。她应该不懂得什么是爱,更不懂得西方哲 学中的“权利意志”。她只是为了一个明星梦。为了它,她可以献出自己的身体;为了它,她可以用一辈子来作为祭奠。然而,她也不是为了一个明星梦,因为她害怕堕胎的痛与血而坚决不肯堕胎。也许正是在这里,表现出她的些许“天真”吧!可也正是这种没有来由的“天真”,抹杀了她一切光彩的可能。她本可以更加强势一些,打掉腹中的胎儿,做个真正的“强人”;或者在被电影老板像垃圾一样甩掉,在她母亲死去之后,做个真正意义上的女人,然而她对这些都说“不”。她像个决然独立的造物,不受这样那样的影响。她就像一阵风,一个转瞬既逝的念头,让人不可琢磨。她的行为不仅不存在导演所刻画的那个片面的时代背景下的“不得不如此”,更谈不上像曹七巧那样充满了时代的悲剧。在这种毫无来由的“逆来顺受”中,我们不禁要问,她到底是在寻找什么啊?她的爱是什么?她的故事的意思又是什么? 在花的故事最后出现的床的坍塌、房子搬迁的镜头,象征意义是极为明显的。但是,当茉这个人物的意义都在妇女解放这一命题下消解时,它们的意义又在哪里呢?难道是象征无知女性明星梦的最终失败?无知识女性明星梦的最终解体?抑或是只有在结束了这种无谓的梦境之后,女性才能够走向真正的独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4 19: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朵女人花,泡成女人茶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5 07: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悲剧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11-18 06:17 , Processed in 0.1807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