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6-5-19 13: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迅说过"中国文化的根底在道教".我想鲁迅说这个话的时候道家和道教应该是没有区别的.因为道学比道教产生的时间要早得多,道教是在张角创立五斗米教后才发展起来的.
<道德经>历代的注解本不下四五十种,不同的人解释的角度就不同。
目前最通行的注本当为<河上公><王弼>本.
对于小孩子你就当顺口溜教他,不用给他解释,等他记住后,成长的过程中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何况你解释了他还是不懂的.就当背唐诗宋词一样.
ps:楼主你的道德经原文有误,先不说句读,怎么都是"常有"呢.
附录:<王弼>本
上篇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也)默(然)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同]谓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谓之然也。[不可得而]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若定乎一玄]则是名则失之远矣,故曰玄之又玄也。众妙皆从(同)[玄]而出,故曰众妙之门也。
全文参见"丹道文献网"
http://www.taoism.org.ru/bbs/vie ... &extra=page%3D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