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译意思
浏览过300次
翻译意思,而不要翻译字,这在原则上,大家都会同意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却不尽然。有时我们会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原文的字面上,并不深入思考原作者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翻译起来就参照原文的说法,把英文词换上汉字,稍微调整一下顺序就完事了。这样的译文,不是歪曲原意,就是词不达意,或者听着别扭,不像中文。
我在高教自考《英汉翻译教程》一书中推荐过一位英国学者,名叫西奥多·萨沃里(Theodore Savory)。他在1957年发表的The Act of Translation 一书中写道:
A fair conclusion from these ideas is that the translator’s work may be analysed into the answering of three questions. Faced with a passage in its original language, he must ask himself:
(ⅰ) What does the author say?
(ⅱ) What does he mean?
(ⅲ) How does he say it?
This method of analysis may be applied to the paragraph, to the sentence, or even to the phrase.
要想翻译意思,必须先弄清楚原文的意思。正如萨沃里所说,译者必须先问自己第一个问题:作者说的是什么?但若到此为止,那是很不够的。因为这时你看到的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若动手翻译,难免弄出机械的字对字的译文。因此,译者还必须问自己第二个问题: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只有正确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才抓住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这时动手翻译,才能真心做到翻译意思。
一.深入考虑关键词语的含义。我们学英语,往往喜欢在一个英语词和一个汉语词之间划等号,对一个词的某一个意思印象较深,一见这个词,须首先想到这个意思。这就会妨碍我们深入考虑这个词在这个上下文里的含义。
例1 He wasn’t drinking that night because he was the designated driver .
那天晚上他没有喝酒,因为他是指定的司机。
例2 He’s always lethargic after little sleep.
小睡之后他总是懒洋洋的。
例3 The thought of going out in the rain and fog discouraged him.
到雨中和雾里去的想法使他打了退堂鼓。
例4 Our teacher has a true interest in her students.
我们的老师对学生有真正的兴趣。
例5 He speaks out about problems in government.
他坦率指出政府中存在的问题。
例6 the history of the church from the middle ages down to the present.
这个教堂从中世纪到目前的历史。
例7 That’s the last we’ll hear of it.
这将是我们最后一次听到。
这7个例子,译文的问题都出在名词没有处理好。driver不等于司机。英语喜欢用名词来表示人的某种能力。a good cook 是指很会做菜的人,a good singer 是指唱歌唱得好的人。after little sleep 相当于when he doesn’t get enough sleep。the thought of ...相当于when he thought of…。interest 在这里是concern。government 一词在这里没有冠词,是一个不可数名词,相当于governance, 意思是“治理国家”。the church 是指the whole body of Christian believers。the last 在这里得意思是a final mention。基于以上的理解,我们可以把上述7个例子的译文修改如下:
⒈ 那天晚上他没有喝酒,因为已确定由他开车。
⒉ 他一睡眠不足,就无精打采。
⒊ 一想到外面又是雨,又是雾,他就打退堂鼓了。
⒋ 我们的老师真正关心自己的学生。
⒌ 他坦率指出治理国家方面存在的问题。
⒍ 基督教从中世纪到现在的历史。
⒎ 以后不要再提这件事了。
下面请看另一组例子。
例8 I’ll have a dozen eggs.
我将有一打鸡蛋。
例9 Well, mate, let’s get going.
好吧,伙计,我们走。
例10 She suffers from arthritis.
她饱受关节炎的痛苦。
例11 Training to be a doctor is tough.
培训医生是非常艰苦的事情。
例12 The car doors lock automatically.
车门自动锁上了。
例13 Drop me a note.
给我留个条。
例14 She emptied her glass.
她倒空了玻璃杯。
这7句话,译文的问题都在于动词没有处理好。例8这句话,十有八九是在小商店对售货员说的,如果是这样,I’ll have 的意思就是“我要买”。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对这一短语的解释是say this to ask for something that you have chosen in a restaurant or shop (见have 2条,义项34)。例9有mate 一词,这句话可能是领班或组长对一起干活的人说的。如果是这样,get going 的意思就是“开始干活儿”。The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对这个短语的解释是to begin work on something (见get 条,义项17)。单说suffer, 是有遭受痛苦的意思。但suffer from 一种疾病,则只表示患有这种疾病。 Training是从动词train演变出来的动名词。train作为及物动词,意思是训练别人,作为不及物动词,意思就是接受训练。例11就是用的第2个意思,因为没有宾语。例12值得注意的是动词的时态,lock是一般现在时,而不是过去时或现在完成时,因此这不是已经完成的一次性动作,而是可以反复做的动作,也就是说这是车门具有的一种能力。根据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的解释,drop sb. a line/note 意思是to send a short letter to sb. 例14有代词her, 这就表明她不是在洗杯子,而是在和别人喝酒或其他饮料,各人有自己的杯子。既然这样emptied 就不是把杯子里的东西倒掉,而是喝光。基于以上的理解,这7个例子的译文可修改如下:
8. 我买一打鸡蛋。
9. 好吧,伙计。咱们开始干吧。
10.她患了关节炎。
11.学医是非常艰苦的事情。
12.车门能自动锁上。
13.给我写封短信。
14.她一饮而尽。
英语的动词是最活跃的一个词素。从以上几个例子看,首先要判断一下这句话可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接着就要看动词是及物还是不及物动词,用的是什么时态,还要看动词跟什么词搭配,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这些因素都考虑到了,就能比较准确地把握这句话的意思了。
二.充分发挥汉语的表达力。汉语历史悠久,具有极强的表达力,翻译时也不必给原文里的每一个词提供对应词。每个词都能对上,不一定就是好的译文,过于机械的译文并不可取。抓住了原文的意思之后,就要反复思考怎样用汉语表达最好。
例15 We gave the sick boy special attention.
我们给病孩特别关照。
例16 She lectured her children on good table manners.
她告诫孩子们要有好的餐桌礼仪。
例17 She takes in stray cats who have no homes.
她收养无家可归的流浪猫。
例18 His death in a car accident was just another statistic in the death rate.
它在车祸中的死亡不过是死亡率中的另一个统计数字。
例19 It was two Decembers ago when she visited us.
她来我们这里做客是在两个十二月份之前。
例20 He put his arms around his girlfriend and squeezed her.
他搂住女友用力挤。
例21 She is full of stress because her boss gives her too much work.
她充满压力,因为老板给她干的活太多。
从the sick boy 可以看出这句话比较正式,是大夫或护士在向领导汇报工作,或向参观者客观地介绍情况,而不可能是对家长说话,因为面对家长就要说your boy。“病孩”是逐字翻过来的,而汉语里现成的说法是“患儿”。“餐桌礼仪”和“流浪猫”也都是逐字翻译,汉语里常说“吃饭要有吃饭的样子”,也常说“野猫”,为什么不用呢?亦步亦趋地跟着英文走,生造一些刺耳的字眼,是不可取的。后四个例子,词不达意,十分费解,有的甚至可笑。纵然字面上与原文对得很紧,又有什么用呢?仔细思考一下,这些例子的译文可改为:
15.我们给这个患儿特别关照。
16.她教训孩子们吃饭要有吃饭的样子。
17.她收养无家可归的野猫。
18.他死于车祸,不过是给死亡统计数字增加了一个数。
19.她来我们这里做客是前年十二月份的事了。
20.他搂住女友,搂得紧紧的。
21.她的压力很大,因为老板给她干的活太多。
下面再看一组例子。
例22 While I do not agree with what you say, I understand your reason for saying it.
虽然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理解你这样说的原因。
例23 She worries about the safety of her children at school.
她担心在学校上学的孩子们的安全。
例24 We have grave doubts about his honesty.
我们对他的诚实性有很大的怀疑。
例25 The injured horse was dispatched by its owner.
受伤的马被他的主人杀死。
例26 I told my son to watch out for ice on the road ahead.
我告诉儿子提防前面道路上的冰。
例27 He has youthful good looks.
她长着年轻英俊的脸。
例28 We listened to the plane engine drone on until we fell asleep.
我们听着飞机引擎不停地嗡嗡叫直到睡着。
例29 He started to cry.
他开始哭。
例30 My stubborn little boy would not put his coat on; he said, “No, no.”
我那倔强儿子不愿意穿外衣,他说,“不,不。”
例31 I’ m tired of standing; let’s find some chairs.
我站累了。我们找些椅子吧。
这10个例子译文都很别扭,究其原因,都是跟原文跟的太紧。前3例中reason, safety和honesty都是名词,但在这种场合,汉语要用疑问词才比较通顺。汉语不像英语用那么多代词,尤其是物主代词。“主人”前面“它的”二字显然是多余的。英语往往以介词短语作修饰语,若照样译成汉语,则显得死板;若用个动词,句子就活了。对人或物的描写,英语多落在名词上,汉语多落在形容词上。英语多用主从结构,在许多情况下,靠的就是until, before 之类的连词。翻译时,不能看见until 就译“直到”,看见before就译“之前”,必须灵活处理才听着顺耳。这10个例子中,最别扭的就是例29了。虽然译文每个字都和原文相对应,但其节奏让人听了实在难受。最后两句表达不充分。不要把no和“不”划等号,既然这里说的是孩子不愿穿衣,“穿”字为何不说出来呢?找椅子,无非是为了坐坐,为何不说出来呢?加上“坐坐”二字,和前半句有所呼应,意思也完整。根据以上情况,译文可改为:
22.虽然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理解你为什么这样说。
23.她担心自己的孩子们在学校是否安全。
24.我们对他是否诚实有很大的怀疑。
25.受伤的马被主人宰了。
26.我告诉儿子提防前面路上有冰。
27.他又年轻,又漂亮。
28.我们听着飞机引擎不停地嗡嗡叫,后来就睡着了。
29.他哭起来了。
30.我那倔强儿子不愿意穿外衣,他说,“不穿,不穿。”
31.我站累了,咱们找两把椅子坐坐吧。
要想提供好的译文,弄清原文的意思之后,不能逐字照译,而要把原文撇开,反复思索怎样才能最好地把这个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词语怎样处理,语序如何改变,结构怎样调整,加不加语气词,都要考虑。语气词是汉语特有的,运用得当,可为译文增色不少。一个呆板的句子,加一个“了”字就全活了。有时顺不顺要靠耳朵来决定,读出声来,听一听,很有用。自己拿不定主意,还可以问问周围的人,听听他们的感觉。我就常问家里人,特别是体育方面的问题问儿子,服饰方面的问题问老伴。有时在一个地方卡住了,那就先放一放,不定什么时候,灵机一动,想出一个好的译法来。这时候,心中的喜悦真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
庄绎传
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顾问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2005年5月26日于北京 |
|